1. <rp id="zsypk"></rp>

      2.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時間:2021-09-19 20:18:49 習俗 我要投稿

        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匯總九篇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匯總九篇

          五味草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2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xiāng)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和五月節(jié)。當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用來賽龍舟的船也已準備就緒時,那端午節(jié)也隨著他們問來了。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的木舟,上刻鱗甲,船頭裝飾成龍頭,船尾裝飾成龍尾。只要裁判一聲“開始”,雙方的人都努力劃龍舟,這邊一下,那邊一下,場面非常壯觀。

          端午節(jié)不僅要劃龍舟,還要包粽子,有的地方家家戶戶都會包“中山蘆兜粽”: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別有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咸的有蛋黃、綠豆……包好的粽子放到一個鍋里去煮,等粽子煮好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外在的包裝,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棕肉,輕輕咬一口,那味道一定讓你回味無窮,唇齒留香。有的人把“簡棕”投入河中,讓魚不傷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jié)佩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端午節(jié)那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以及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為線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琳瑯滿奪目。老年人一般喜歡佩菊花、梅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萬事如意。古時候,人們?yōu)榱舜_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囊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端午節(jié)的習俗非常之多,賽龍舟、包粽子都是其中之一。我覺得端午節(jié)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我非常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4

          又要到端午節(jié)了,四處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于是,我向媽媽嚷著,今天包粽子。

          媽媽去菜市場買回了包粽子的葉片。在她的吩咐下,我開始了我的工作。首先我把葉片放入水中洗干凈,放在一旁。再把用來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凈,加一點點鹽和醬油攪拌均勻。看著準備包在粽子里的鮮肉和蛋黃,我急不可待的挽起了袖子準備開始。

          媽媽先拿了兩張大小不一的葉片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中,把它對著左手的掌心抖了兩下,再塞進去一塊鮮肉和蛋黃,然后再用米填滿。接著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便把它包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繩子把它綁起來,一個結結實實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著很容易似的,就想試一試,拿了兩片葉片,照媽媽剛才的方法包了起來?墒,這時我的“漏斗”卻出現(xiàn)了三個洞,米一直往下掉,媽媽說:“很多事看著容易,辦起來可難了,這是有技巧的!闭f完就手把手教我,她做一步我就跟著做一步,可我不是折個貨真價實的“漏斗”,就是把它包得松松垮垮,一上線就全散架了。好不容易整出個有點樣子的,我早已累得哇哇叫了,看來真是個技術活呀。我搖搖頭便不再繼續(xù)了,就等著媽媽包現(xiàn)成的我吃好了。沒有我在一旁干擾,媽媽的速度更快了,她一口氣包了五串粽子。媽媽說:“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一個小時,這樣才能讓粽子吃起來更有嚼頭些!

          一串串帶著水氣兒的香噴噴的'粽子終于出鍋了,那香味飄滿了屋子,讓人都不由自主流下了口水。我迫不急待地剝開綠色的粽葉,哇,粽子色澤誘人,連忙呼口氣,吃了起來,那味道清香可口,咸咸的香香的,真好吃!媽媽看我狼吞虎咽的樣子,在一旁不停地說:“吃慢點,吃慢點……”一個粽子剛下肚,我就沖著媽媽說:“媽媽你真棒!包的粽子味道好極了!”媽媽用手理了理額頭邊上的幾根零散的頭發(fā),欣慰地笑了。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nóng)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啦。家鄉(xiāng)的粽子與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shù)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與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啦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與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啦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啦。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jù)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shù)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啦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jù)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啦,掉啦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啦。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jù)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啦,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6

          中國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7

          星期五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jīng)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guī)則是在規(guī)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tài)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劃槳,同心協(xié)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沖刺階段終于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愿,“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里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wǎng)了解了關于“賽龍舟”的傳統(tǒng)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xiàn)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8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jié)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里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么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fā)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jié),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里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jīng)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扎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jīng)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里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里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jīng)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jié)了,真懷念。≌嫦朐龠^一次。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9

          中國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日習俗作文05-13

        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08-02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07-24

        作文端午節(jié)的習俗04-08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03-22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09-20

        端午節(jié)日的習俗作文06-02

        習俗作文:端午節(jié)03-27

        端午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3-14

        端午節(jié)的習俗_作文02-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