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中揚州的月亮作文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對月抒情,因而古城揚州便成了詩人墨客的云集之地。小編收集關(guān)于揚州的月亮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揚州的月亮
尋一支竹,攜上一管簫,一壺茶,獨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輕輕地,緩緩地,竹并不避開這垂柳,只徑向前去。柳葉嫩嫩的,細細的,輕托著你的臉龐。天幕上一輪圓月,此時想著“白兔搗藥成”的故事。
月光均勻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閃爍,月色便朦朧在湖面的水氣之上,夾雜著嫩柳的清香,使人賞心悅目。月光蹁躚著,低吟著。這光剔透,樸素,這光美麗,純潔。
月下有晚練的人,有品茶吟詩的人,更多的是五、六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磕瓜子,一邊拉家常的人。人們盡情地享受著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飲一壺揚州綠茶。抬頭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憂愁煩惱都拋于腦后船飄至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有一輪明月,投一顆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變得朦朦朧朧,仿佛有些支離破碎,又仿佛有些飄忽不定。爾后,便又復(fù)攏起來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襯托著月亮,使此時之月又有一番神韻。月亮的周圍,鑲了一道黃色的邊,月邊沒有半絲雜云,感嘆道:“明天又是個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揚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揚州便能尋覓到“許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揚州的月,以她的柔、靜、美,哺育了揚州這片熱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
提到揚州的月,不得不聯(lián)想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揚州的簫聲和揚州的明月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這應(yīng)了有簫必有月,有月必有簫,簫以它的悠揚純樸博得了文人墨客與絕代佳人的情物。
揚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贊頌,因為她美得純潔,美得剔透,美得不張揚,美得不妖嬈。
第二篇:揚州的月亮
揚州人對月亮似乎情有獨終。從正月十五的鬧元宵,到八月中秋的各種慶;顒,尤其是近年來,與臺灣、香港等電視臺共同舉辦的“天涯共此時”等大型活動,更是揚州人月文化情結(jié)的體現(xiàn)。
自古以來,揚州人就驕傲于他們的月文化。從剛學(xué)會說話的幼兒,到耄耋之年的老翁老太;從德高望重的學(xué)者、教授,到擔(dān)水、洗衣的鄉(xiāng)村居民;都能以其獨有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揚州明月的贊美。揚州人之所以有如此的自豪,這固然得益于歷代文人墨客對揚州明月的吟誦,得益于數(shù)代揚州經(jīng)濟的繁榮與數(shù)千年揚州文化的積累與沉淀。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又使多少人至今還對揚州魂牽夢繞。我對揚州明月的認識,最初起于八月中秋五亭橋會出現(xiàn)十五個月亮之說。我隨父母親跟著如云的游人,早早就等在五亭橋橋畔,可一直未能捕捉到同時看到十五個月亮的瞬間。待我質(zhì)疑時,父母親才道出了看到十五個月亮的“真諦”——原來是五亭橋十五個橋洞下會映出個十五月亮。我不禁感嘆揚州人聰明的詮釋;蛟S正由于揚州人對月的偏愛,我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到現(xiàn)在的中學(xué),每每遭遇到老師特殊的作業(yè)———背誦有關(guān)月亮的詩歌?磥,揚州人從小就熏陶于月文化之中了。揚州月光的明朗、朦朧或溫柔給了人們多少遐想,可人們可曾想過,揚州的月亮為何有別于他鄉(xiāng)?
揚州的月亮之所以有別于他鄉(xiāng),我想或許有下面幾個原因。首先,唐代以來揚州曾是我國經(jīng)濟和文化最繁榮和最發(fā)達的城市。每當(dāng)夜幕降臨,華燈放彩,“人造”的街市比“天然”的街市更具光彩。街市的燈光和萬家燈火照亮了整個揚州城。她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與不歸人。其次,我國自古以來為農(nóng)業(yè)國家,而揚州這里更是精耕細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地處平原,無山丘遮擋,也少有折射,從視覺上看,這也使得揚州的月亮比他方的更亮、更圓。最后,從人們的心理看,人們先入為主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是都說“月是故鄉(xiāng)明”嗎?因而說揚州明月“天下三分有其二”也就不足為奇了。月亮的多情如春雨潤物般地滲透到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角角落落與每一條肌理。人們在月光下傾訴、在月光下回憶、在月光下漫步、在月光下不知不覺地打開心扉,就如清風(fēng)掀動的一襲幽簾一扇柴門。“月兒如鉤,遙掛長天。清輝流瀉,下照無眠。”月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誰能不偏愛呢?
遺憾的是,今天城市的光污染和空氣污染,使現(xiàn)代人正在遠離月亮,遠離生活中的詩意。雖然目前城市的空氣污染得到了相當(dāng)程度的治理,但是光污染卻仍然被忽視,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城市的亮化工程,眾多的人造光源景觀,正使得揚州每天的夜晚不知有多少個人造“明月”與天上唯一的月亮競相爭輝。長此以往,我們的后代或許真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更圓,哪個更亮!真希望揚州的“二分明月”依然獨領(lǐng)風(fēng)騷!
第三篇:揚州的月亮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對月抒情,因而古城揚州便成了詩人墨客的云集之地。
素有古詩聞名遐邇,“天下三月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的月亮確是不同一般,教人心向往之。
“二月明月照人愁”
皓月當(dāng)空,皎潔如玉,似薄紗那般輕柔,又似白雪那般純潔,像天真爛漫的孩子,又像矜持含羞的少女,叫人憐惜,又叫人生情。
月啊,為何你會勾起人的無限哀思。
滿腹愁悵,卻又得不到傾訴,只有往事一幕幕,顯現(xiàn)在眼前……
靜謐的夜晚,幽靜的林子,還有這一方水池。
惟有月色籠罩在水面上,淡淡的,偶有微風(fēng)輕佛,了只見一陣輕煙從眼前飄過,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許是瑤池邊上的美景,神仙般地讓人琢磨不透。
留下一絲的神秘,撩人心頭。
“二十四橋明月夜”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歌女披著銀輝,宛若雪潔冰清的玉人,悠揚宛轉(zhuǎn)的簫聲飄散在雖冰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揚州的月亮,更有一種另類的美。
那“何處相思明月樓”的扁舟子,道出了揚州明月的美。自古以來,揚州就以吹簫的美女而聞名。揚州美,美在揚州夜,揚州夜色美,美在二分明月一聲簫。
要說揚州明月,還得“夜聽玉人簫”,揚州月與揚州人的美是一樣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美,由感而發(fā),當(dāng)然并作欣賞。
“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人張若虛的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深知揚州之精髓在于月。
總是愛在深夜,當(dāng)一切都靜寂無聲時,依儇在窗旁,欣賞著月亮。
有時細如銀鉤,就像楊柳葉子般依依醉人,有時圓如玉女盤,讓人產(chǎn)生一種意象,月宮中的嫦娥仙子在飄然起舞,可謂“美不勝收”。
多情自古傷離別!
”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就連要分開的人兒都會記著那一輪明亮,即使是殘月,也會讓人永記,即便是天涯海角,難以共月,也會記著有過那么難忘的一瞬間。
在一起共賞月。
揚州明月,風(fēng)流不盡,歌詠不窮。
第四篇:揚州的月亮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談到揚州的月,就會想起揚州的美女,因為她們都是那么溫柔,在人們心中,月亮永遠都是女神的象征,她代表著女性的光明。
揚州月與天下月不同,揚州月多了幾分朦朧與靜謐。自古以來,人們描寫揚州的詩句中,總少不了這個“月”字,“半灣新月漾銀鉤,瘦盡春城十二樓”,“今夜揚州月,清光已勝前”,“揚州好明月”,“明月滿揚州”……
在朦朧的月光下,一位美女在橋頭靜靜地吹簫。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個夜晚,假如我能親身體會,我定是最幸福的人。假如你是一位為揚州美景而來揚州的人,我會和你一同欣賞這美好的圖景,因為只有人人都感受到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揚州,只要有了明月、玉人、簫,便是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玉人在柔和的月光下,顯得白、細、輕、巧、乖、靈、秀、香……再加上玉人吹出那和諧動聽的簫聲,那才叫美,只有揚州才有的美。
而現(xiàn)在揚州月的美與古人眼中的美已不同。人們喜歡在月圓之夜,泛舟湖上,與家人一起賞月。穿過五亭橋洞時,格外小心,生怕驚醒水中的月。人們對于月,別有一種憐愛之情,怕她的溫柔隨波而去。
她的美是天生的,她是堅強的。只要你真心地喜歡她,欣賞她,她會把最美的都奉獻于您;她也是軟弱的。當(dāng)人們離她而去,進入夢鄉(xiāng)時,她也開始惆悵,開始悶悶不樂,孤獨地離去,死一般地寂靜;而當(dāng)人們開始呼喚她的時候,她又堅強地站起來,因為她知道,人們需要她,盡管她知道今天的遭遇會和昨天一樣,被人們遺棄,但她選擇了光明。她希望自己能為人類做些什么,即使沒有回報,但當(dāng)她在云中穿梭,溫柔的月光照耀大地時,人們的贊美使她鼓足了勇氣,不懼怕黑暗,奔向黑暗,給人們帶來光明。
今天的月與昨天的月都是那么溫柔,充滿了光明,因為她們都是揚州的月,不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都為揚州增了一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