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與自知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
走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們有必要做到知人與自知,這樣才能讓有限的時光綻放最大限度的光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知人與自知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 篇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已經(jīng)為反省自身,勸誡他人的名句。似乎知人”,“自知”在部分人心中是同等重要,可我認為只有先自知才能知人,才可以明白萬物間存在的道”。
自知,是“孔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能夠反思自己所得所失的一種能力;是五四運動中受到新思想洗禮后對自己有新的認知的一種覺醒;是焦裕祿知道自身之責任,奔波于沙海,爭做黨的好干部的一種紅色奮斗精神。自知是能力,是品質(zhì),是精神,是通過自身去了解社會自然的關鍵途徑。
而“道”,可為多種,是萬物之間聯(lián)系順應自然,是為人處事的方法,是順應社會,融于社會。自知,是打開,理解“道”世界的大門。
所以,自知者明道。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從自然領悟自身,又從自身領悟社會。
假如老子不自知,不愿走出國家,只愿停留在小國一隅,自己的才華沒能綻放,最后便只能默默無聞。可老子并沒有,當他看到“天高任鳥飛”的時候,他便知道,自己的才華不應拘于在小國一隅,自己應站在更高的舞臺之上。這即是自知,老子知自己身上之才華應放眼遠外,于是踏上征途。別的官員說不定自己拘于一時,享受一時,空有一滿腹才華,最后沉淪在紅塵中。
老子之所以能夠有所作為,是因為他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從自然中領悟的知識,能夠?qū)⒆约旱乃枷雽懴聛,留給后人思考,所以他去向不一時,也不推辭,將自己的思想流遍九州大陸,從而留下千年金句,活出了人生價值。
自知不是驕傲自大,過度謙虛,而是客觀評價自身。自知不一定通過自己,也可以通過他人合理的勸誡從而改變自身,它可以小到朋友之間,鮑叔牙牙和管仲,相互勸誡,從對方了解自己,最后成為一代名臣。
也可以大到治理國家,唐太宗以魏征為“鑒”,一個愿直諫,一個愿改變,最后唐太宗通過自知,終達到天下太平。
放眼當下,自知者并不是很多,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去改變,而是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通過自知想要達到的目標。確定目標,自知才有方向。
例如華為,從名字上看“中華有所作為”,就已經(jīng)有了目標,從而就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有了自知的方向,從而“山擋不了來路,水擋不了歸途”的堅強精神?梢姡灾,也需要目標方向,才能走上自己的“道”。
我們要像雄屬一樣,瞄準目標從而自知,最后飛越于自身的道途之中。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 篇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老子所主持的思想。即使過了兩千多年,“知人者智”卻依舊有啟迪之意。“知人”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自知”
為什么“知人”能助我們更好地“自知”呢?
首先,“知人”不僅為了解他人,更還有認識萬物,而認識自己從認識萬物開始。莊子與惠子同為當時的著名哲學家,但人們大都認為莊子更為聰慧與明理,這是為何?莊子與惠子游于橋梁之上,莊子面對水中的魚,認為魚是快樂的,而惠子認為他不是魚,如何能得知魚的快樂,但最終莊子追溯問題本質(zhì)”終略勝一籌。
莊子在通過魚在水中的動作形態(tài),認識到魚的“樂”,從而知道“知足常樂”而惠子執(zhí)著于魚自身的想法,終究于自身無益。
其次,“知人”后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給予匡正!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是《論語》中所提及的。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比巳糁皇仟毾碛谧约旱氖澜缰,他根本不會懂得自己的短板,并給予改正。中國若一直處于“閉門鎖國”的時代,執(zhí)著于自己的地大物博,也許就沒有現(xiàn)如今的“復興號”的中國速度,沒有“神舟十二號”的飛天,沒有孟晚舟的回國。
正因為中國看到了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才有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才有了“改革開放”的政策,才有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
因此,在“知人”的同時,也能夠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最后,我們?nèi)绾芜_到“知人”!爸恕毙枰覀円钥陀^、理性的態(tài)度并從多角度對他人進行認知。若單純以刻板印象對他人給予評價,也許我們所了解的只會是諸如”女生都應是文科生,男生都應是陽剛”……之類的無用信息了。這不僅對“自知”產(chǎn)生不了影響,更會讓自己產(chǎn)生錯誤認知。
“智”為明達,通理、智慧。在“知人”的同時獲得“自知”的能力,這便是一種“智”法。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 篇3
前些日子,我們是否會成為我們所討厭的人的詞條在全網(wǎng)霸榜。我們所厭惡的,是我們所要摒棄的,我們所熱愛的,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因此知人以自知。
何謂知人以自知?無疑是通過他人之舉動來豐盈自我。將目光聚焦在風華正茂的航天研究者身上時,我們明白自己要有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將目光聚焦在不懼逆行的醫(yī)務工作者身上,使我們知道自己要有救死扶傷精神,再將目光聚焦在風雨無阻的外賣小哥身上,使我們懂得自己要有愛崗敬業(yè)精神。
自知,是踏在知人的肩上不斷探索未知。只自知不知人,我們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跂而望矣”卻永遠達不到“登高而不見”的境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當時的中國人沒有選擇得過且過,而是認識到自我與世界的差距所在及時覺醒,代代中國人借著前人的力量逐步了解當代中國還缺什么,自己還需做些什么。時光飛逝,如今的中國已成為航天技術遙遙領先的大國,探索著一個又一個未知,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知人與自知是一段沒有終點的循環(huán),付諸實踐,方可自知!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作為未來國家棟梁的我們,不斷認識到中國之所以有當下如此的繁榮昌盛,是一段段令人悲痛的屈辱史鑄就的。吾輩青年所要做的,即是不忘歷史,以史為鑒,不斷進步,不畏磨難。
假使天下人都只知人而不自知,那么“知”存在的意義,就由自省與完善不斷演化為批評與指責。冰心曾言“即使是萬丈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達到萬里前程的前提是自我反省,并及時加以改正。若是這個社會都充斥著控訴,而沒有人愿意為之付諸行動,壓抑的社會風氣就會逐步將人吞噬,萬丈深淵處再也不會有萬里的前程。
人生就是在一次次修正中變得絢爛紛呈,就是在一次次“知人”中獲取“自知”的力量。吾輩青年,結(jié)果國家歷史的重擔,不斷“自知”,為中國之未來發(fā)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知人,以自知。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 篇4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為,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這句話將“自知者明”放在“知人者智”之后,更加強調(diào)了人需自知的必要性。因此,我認為知人的前提是自知。
之所以要先自知,是因為認識自己是認識萬物的開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認識自我了,即使那時候可能還沒有形成“自我”這樣一個概念,可在家人的培育之下,我們的生活習性、三觀、價值觀逐漸形成。與此同時,對自己的認識也更加清晰。而在此之前,我們沒有能力認識萬物或了解萬物,因為我們也是萬物中的一個個體,若不先認識自我,就沒有能力走進萬物,認識萬物。形成自我獨立的認知,是判斷外物對錯的根本。
只有當我們的思想觀念中形成了獨立的判斷是非的意識,我們才能通過知人去了解他人的優(yōu)點,提升自我,進而更進一步的豐富自己的認知;只有通過自己獨立的判斷,才會發(fā)現(xiàn)他人的缺點,并以此來匡正自己。若對自我,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未先做到自知,不但會不清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需要什么,為了什么而奔赴,更有甚者會麻木的跟從他人,最終在人流中迷失自我,缺少判斷力,從而不能知人,最終極有可能會忘記那個最初的自己。由此可見,在知人前沒有自知會帶來多大的害處。
知人與自知,兩者對于人的人生發(fā)展同等重要。自知,是通過了解自己來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不足與需求;而知人恰恰是通過知曉他人,來完善自我,兩者相輔相成,例如生物學中的互利共生關系,?讨诩木有返穆輾ど希木有返幕顒涌梢允购?行У夭妒常缓?麆t利用有毒的刺細胞為自己的生存提供保護。同樣知人與自知也是如此,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最終成為一個更完善的自己。
知的最高境界,即知人與自知達到平衡狀態(tài)。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需先自知。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 篇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意思為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事實的確如此,從古至今,別人身上的`優(yōu)缺點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但自身的品質(zhì)卻難以察覺,殊不知,自知即是大智。
有謀略的人都先從了解自身出發(fā)。與其用不同的眼光審視別人,倒不如拿一面鏡子仔細端詳自己。就譬如《論語》中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就是典型的例子,難道說曾子沒有見識不懂的學習他人嗎?在當時曾子是很受別人尊敬的,因為他眼里沒有他人的好壞,只關注自身是否達到了所定要求,反復錘煉自己,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不與別人比較,所以,曾子后來并不在意外界的事物對自我看法,一心追求自身的道,最好成了一名儒學大師。
由此觀之,經(jīng)常反省,審視自己的人會保持心理寧靜,淡泊,專注于自己的事物。了解自己的人,不會被他人的三言兩語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清楚的認知,所以他們總能達到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就譬如宋朝時,大文學家蘇洵就有自省的好習慣,他在小時就展露出很高的文學天賦,但由于成名較早,四周的人都很仰慕他,都找他求詩求畫,但他沒有被這種虛無的驕傲而迷失本心,因為他看清了當時社會浮夸的風氣,所以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沉淀下來,不斷練習寫詩作賦,提升技藝,并時常把自己過去的詩賦與自己新作的詩賦作對比,不斷反省并拿給別人作評價,終于等到一天,別人完全看不出這兩篇詩賦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出山了,上京應試,金榜題名,一時名揚天下。
為什么他能夠在自己名聲正盛時忽然隱退?因為長時間的自我錘煉反省讓蘇洵明白了只有自身實力強大才能讓他不論處在何種境地都能從容不迫,自省開闊了他的眼界,也造就了他的成功。所以可以看出自知者,是不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迷住的,他們看到的是之后的長久利益。
縱觀歷史,不乏有許許多多所謂了解別人,有“大智”的人最后滅亡的例子,而那些懂得自省,自知的人卻總是能夠在紛亂的社會中獨善其身,求其原因,真是因為他們知道自知即是大智。
【知人與自知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相關文章:
冷暖自知哲理故事04-22
悲觀與樂觀議論文例子_議論文12-15
有關知識與智慧的議論文作文【精選】12-14
冷與熱議論文01-05
樂觀與悲觀議論文12-24
最美與最丑議論文12-22
自知之明是貶義詞嗎10-20
中考材料作文素材:知人之短用人之長06-05
貧窮與富有的議論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