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故事精選15篇
關于成語故事1
宋代河西趙元昊反叛,皇帝詢問邊疆防務情況,輔臣都答不上來;噬洗笈,當即罷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四位樞密使的官。
四樞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樞密使被貶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學士蘇公儀到城外送他時,王對公儀說:“我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預言了!惫珒x說:“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術士吧”王說:“不,是曹瑋!
在我從前當三司鹽鐵副使時,一次到河北判決獄囚,那時曹瑋從陜西剛被貶到河北做軍師。我到定州辦完公事后,曹瑋對我說:‘公事辦完,該回京城了,愿您明天暫留一日,我有話要對您說!蔽冶緛砭蛺勰剿男鄄膫ヂ,一聽此話,就欣然留了下來。
第二天中午,曹瑋請我吃飯。飯后,他清退左右,對我說:“我觀公滿面是善變骨相,您將來不是做樞輔,就是做邊帥,有人說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這里當總管。那時西邊常傳警報,公應預先研究邊防戰(zhàn)備,搜羅人材,否則很難應付突發(fā)事件。
我說:“邊境的情況,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見教?”
曹瑋說:“我在陜西時,河西的趙德明曾讓人用戰(zhàn)馬到中原做交易。我當時一見這種貪利小人,就怒不可遏,便要殺他,誰求情也聽不進去。趙德明有一小兒子,那年才十來歲,卻勇敢地說:用戰(zhàn)馬資助鄰國已經(jīng)失算,現(xiàn)在又因商貨小事而殺守邊的將士,若如此,誰還肯為國效力呢?
看完諫帖,我心中暗想: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會有一番作為。聽說他常從集上路過,我一直想見見他,幾次命手下人誘他來府上,都沒成功。于是便使擅畫者畫下他的相貌。后來我終于見到了這個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氣概。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邊地的禍患,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正是您在這兒掌政的時候,望公努力啊! 我當時聽后,并不以為然,如今才知道被畫的人就是趙元昊!
關于成語故事2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關于成語故事3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關于成語故事4
宋、齊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可以取消攻打鄭國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jiàng)。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xiàn)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可以因此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這樣才會有備無患!睍x悼公聽完魏絳的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全的環(huán)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xiàn)的危難。
關于成語故事5
《中華成語故事》里有好多成語故事。有些是講品德意志的,像《百折不撓》。故事里的喬玄為了讓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只好忍痛犧牲了自己十歲的兒子。而且他從不向困難屈服。我覺得他很偉大。
《不為五斗米折腰》里的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xiāng)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xiāng)下種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為五斗米而像這種小人低頭哈腰,我非常敬佩他。
《過門不入》里的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口,但一次都沒進去過,因為還有很多治水工程等著他去干呢!我覺得他非常愛國,為了百姓們,他可以一次都不進家門。
還有講為人處世的,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諸葛亮為了輔佐后主劉禪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曾兩次帶兵北伐,第一次失敗了,但他不放棄,還一直堅持著。第二次終于成功了。但后來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于北伐途中。他這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焙芰钗腋袆。
在《中華成語故事》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主人公的品德意志讓我非常敬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故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記載了我們偉大祖國五千年的歷史,無數(shù)位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所以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叫李陵的騎都尉在和匈奴打了敗仗,投降了。大臣們都譴責他貪生怕死,而司馬遷不以為然:李陵帶去的兵不足五千,他深入敵軍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漢武帝一聽,大怒,把司馬遷下了監(jiān)獄,處以腐刑。司馬遷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未完成——寫<<史記>>。他在史記中,給好人高度的評價,對受到壓迫的人物表示同情...........<<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學著作。
故事中的司馬遷雖然被關進了監(jiān)獄,但他卻沒有放棄,繼續(xù)寫史記,造福子孫。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樣的:警察抓住壞人,給我們安寧;醫(yī)生治好病魔,給我們輕松;老師幫助我們,給我們智慧;父母生育我們,給我們快樂……..
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有決心,不能三分鐘的熱度。在這一點,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現(xiàn)在想起來,真慚愧啊!
關于成語故事6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打敗了王莽的新朝,又鎮(zhèn)壓和收編了河北、山東一帶的農(nóng)民起義軍,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東漢建立之初,國內(nèi)尚未統(tǒng)一,許多地方勢力占據(jù)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都仍舊保留地盤,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較強大的農(nóng)民軍也相當活躍。劉秀花了5年多時間,才算打下了一個基本統(tǒng)一的局面,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并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shù)十萬,盤踞四川山區(qū)。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zhàn),企圖把連續(xù)苦戰(zhàn)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yǎng)一下再說。據(jù)《后漢書·隗囂傳》載,當時劉秀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姑且把這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髞,劉秀終于發(fā)兵,先消滅了隗囂,接著又把公孫述的獨立王國攻破。
上述《后漢書》所載劉秀那句話,就是成語“置之度外”的來歷。
關于成語故事7
【成語】:囊括四海
【拼音】:náng kuò sì hǎi
【出處】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漢·賈誼《過秦論》
【解釋】囊括:比喻統(tǒng)統(tǒng)包羅在內(nèi);四海:指全國。指統(tǒng)一全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統(tǒng)一全國
【押韻詞】過而能改、無精打彩、沒精沒彩、朝令夕改、時移事改、屢教不改、一以當百、生非作歹、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嫌好道歹
【教學同步】秦孝公據(jù)肴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賈誼《過秦論》高中二冊·課文·17
【成語故事】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讓人們議論紛紛。漢代賈誼專門寫《過秦論》分析秦為什么能統(tǒng)一天下,秦孝公雄心勃勃,支持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原文如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關于成語故事8
【成語】: 人心不足蛇吞象
【拼音】: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解釋】: 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出處】: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zhàn)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舉例造句】: 羅洪憲詩:“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清·翟灝《通俗編·禽魚》
【近義詞】: 貪心不足
【反義詞】: 知足常樂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人貪心
【成語故事】: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干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舊到村北去拔草,拔著拔著,發(fā)現(xiàn)草叢里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沖洗涂藥,一會功夫,蛇便蘇醒了,沖著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為它編了一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愈,蛇也長大了,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能可愛,母子倆單調(diào)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點小小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里。忽一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里沒意思,爬到院子里曬太陽,被 陽光一照變得又粗又長,象根大梁,這情形被老娘看見了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里,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里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說:“不要緊,你快點,我能頂?shù)米 !蓖跬缓昧髦蹨I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后,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簍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里的生活日復一日,沒什么新樣,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xiàn)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只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fā)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蓖跬牶蠓浅8吲d,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的受不了的!鄙哒f:“不要緊,我能頂住!庇谑,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民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么奇異的寶珠,贊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fā)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為進行大官,并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后,很賞識,占為已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并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于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一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wèi)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為了報答你,已經(jīng)獻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宮,發(fā)了財,就別再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貪心!蓖跬缫压倜孕母[,那時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你不給我怎么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你不給不好收場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執(zhí)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見他變得這么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一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里,轉(zhuǎn)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一般,張著大口沖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關于成語故事9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簡潔而精辟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shù)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只吹竽樂隊,并受到了優(yōu)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后,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后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幸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
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于吹完了,我長嘆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著臉老老實實說了實話。結(jié)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shù)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shù)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著這么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關于成語故事10
德高望重的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后,贊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jiān)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后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shù)十年來結(jié)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后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后,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后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泛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qū)。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為官,他在境內(nèi)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并出榜向當?shù)匕傩漳技Z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fā)。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xiāng)。富弼為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并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后,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jīng)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fā)現(xiàn),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
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辭人對小殿札子》
妙語點撥
在北宋的宰相中,富弼和文彥博是老壽星:文彥博活到92歲,富弼活到80歲。八十載悠悠歲月,六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長河可謂波瀾壯闊。這里擷取的幾朵浪花,可以觀照到他勤學苦讀,克己奉公,為官清正,賑濟災民,視民如子,謹恭慈和,無愧于“三世輔臣,德高望重”的稱號。
德高望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德隆望重、年高德劭
【反義】無名鼠輩、德淺行薄
成語是我國語言的瑰寶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jié)晶,成語在人們?nèi)粘I畹目谡Z和書面語中的運用十分廣泛。
關于成語故事11
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wèi)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qū)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wèi)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tǒng)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笔駴]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xiàn)在指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關于成語故事12
從前有位葉公,特別喜歡龍,關于龍的成語故事。他屋內(nèi)的梁、柱、門、窗,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雪白的墻上也請工匠畫一條條巨龍,甚至他家穿的衣服、蓋的被子、掛的蚊帳上也都繡上了活靈活現(xiàn)的金龍。
方圓幾百里都知道葉公好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后,很受感動,親自下來探望葉公。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磚地上,頭從窗戶里伸進了葉公的書房。葉公一見真龍,登時嚇得面色蒼白,轉(zhuǎn)身逃跑了。
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艘詾橥Q,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故事大全《關于龍的成語故事》。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xiàn)在墻壁上了。這時皇帝發(fā)現(xiàn)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贝蠹也恍,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
關于成語故事13
1、出其不意
劉坦任長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務。當時正趕上王僧粲陰謀反叛,湖南的一些郡縣都起來響應王僧粲。前鎮(zhèn)軍鐘玄紹潛伏在長沙,做王僧粲的內(nèi)應,準備王打來時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劉坦察覺,但他佯裝不知,一樣理政判訟,談笑如常。到了夜間,劉垣故意打開城門,以疑惑對方。鐘玄紹驚疑有變,不敢貿(mào)然行動。第二天早晨,劉坦借故把鐘玄紹叫來議事,并有意把談話時間延長,同時派人到鐘家去搜查。
玄紹不知是計,應邀前來。在與劉坦談興正濃時,搜查的士兵已經(jīng)成功查獲了玄紹和王僧粲來往的全部信件。劉坦拿出了這些書信訊問玄紹,鐵證面前,鐘玄紹只得低頭認罪。劉坦就當場把玄紹處斬,并把他們的書信給燒了,以穩(wěn)定他部下的人心。長沙局勢也因此安定了。
2、慧眼識人
隋朝末年,戰(zhàn)事頻繁,魏先生隱居于梁、宋之間。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戰(zhàn)敗,只身逃到了雁門,換名換姓,扮成一教書先生,與魏先生認識且常來往。
有一次,魏先生半開玩笑地同他說:“我觀察先生面色沮喪,目光渙散,心神不定,言語支吾,現(xiàn)在朝廷正在抓捕山東的叛亂分子,難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嗎?”李密驚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說:“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細,還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說:“我看先生沒有帝王氣象,也不具將帥的謀略,僅一亂世英雄而已!
接著魏先生詳細地向他分析了歷代帝王將帥及亂世英雄成敗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說:“我夜觀天象,汾河晉地一帶有帝王將出,如您能前去輔佐,則前途不可限量!痹捯粑绰洌蠲芊餍涠,傲慢地說:“腐儒之輩,不屑與圖大事!
不久后,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買馬,駐營作戰(zhàn),最后還是一敗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鬧叛亂,終被全部消滅。
3、不養(yǎng)食客
唐朝中期,河西、隴右一帶被吐蕃所占領。自玄宗天寶年間以后,安西、北庭一帶向朝廷報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斷了。西域在長安的使者無法返回,人馬都由鴻臚寺(管禮賓的機構)代管,鴻臚寺又委托各州府縣供養(yǎng)。政府開支經(jīng)常超出預算,況且當時長安經(jīng)濟也非常蕭條。
德宗時,宰相李泌得知外國留在長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經(jīng)住了四十多年,在長安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購置了土地房產(chǎn),收入頗豐,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調(diào)查在長安有田產(chǎn)的外國客人,結(jié)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便命令國家全部停止對這些人的供養(yǎng)。
這些外國人聞訊,都到政府去申訴,官吏們無奈,只得來找李泌。
李泌說:“這都是我們過去工作的失誤,哪有外國來朝貢的使者,留在京城數(shù)十年而不回國的呢?現(xiàn)在應該取道回紇或從海道把他們送回國去。有不愿回國者,命令他們到鴻臚寺去說明理由,然后授予他們官職,發(fā)給他們薪俸,使之成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應當及時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終生做客呢?”
結(jié)果外國客人沒有一人愿意回國的。李泌就把他們安排在保衛(wèi)京城的神策軍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讓他們?nèi)ギ斳姷墓倩蚬俑难貉茫溆喽籍斒勘,這樣一來,不但加強了京城的警備力量,而且每年可為國家節(jié)省開支五十余萬。鴻臚寺所供養(yǎng)的外國客人,此時也只有十余人了。
4、不信神靈
唐朝貞元年間,咸陽有人向皇帝報告說,他見到了戰(zhàn)國時的大將白起。這位白起大將軍讓他向皇帝報告說:“讓他為國家捍衛(wèi)西部邊疆,因為到正月,吐蕃將要大舉東下,進犯唐朝邊境!
過了不久,吐蕃果真興兵入侵。在守邊將士們的奮力抵御下,吐蕃敗退。唐德宗李適因此對這個咸陽人神話般的傳說信以為真,準備在京城長安為白起修廟,追封他為司徒。
宰相李泌說:“據(jù)我所知,國家興旺,都是因君主能夠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所致。現(xiàn)在守邊的將帥立了功,而陛下卻獎賞古人白起。這樣做,恐怕會引起守邊將士不滿,從而瓦解了戰(zhàn)斗士氣。
況且在京城修廟,大規(guī)模地進行祈禱活動,流傳到四方,也會引起不好的巫術之風。聽說在杜郵有一座舊的祠廟,陛下可命當?shù)毓倮粜掭菀幌拢怨┓畎灼,這樣不至于驚動更多的人。”德宗皇帝覺得言之有理,便聽從了李泌的建議。
關于成語故事14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xiàn)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為他們必須急于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為他們急于愛的是親人和賢人!苯又献佑謴姆疵鎭砘卮疬@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jié)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么不能用牙齒咬斷干肉等等,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當務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釋 當:當前;務:應該做的事。當前急切應辦的要事。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于判斷語句中
示例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六)》:“我們目下的~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 今學者~,曰中國古今史,曰泰東西古近史。
近義詞 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遲
反義詞 慢工細活、雞毛蒜皮一拖再拖、遙遙無期
誤用 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 (當就是現(xiàn)在的意思)
出處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釋義 意思是指當前應該做的事情中最急需辦的事。
關于成語故事15
成語: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于家里窮,不能經(jīng)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清張英《淵鑒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笔钦f:晉朝人孫康家里窮,無油點燈,曾經(jīng)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冻鯇W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
成語: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jīng)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成語: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成語: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zhí)葑訑R在墻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xù)讀下去。
成語: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zhàn)驍勇,常立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jié)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蓖A送#瑢O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07-23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3
成語故事11-06
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精選09-01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06-07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精選10-11
成語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