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字

        時間:2021-06-11 12:16:3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2000字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2000字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主張教學合一,反對教學分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國內(nèi)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也闡明了他的教學主張。這一主張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如果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覺地學習,主動地探求,教師只管教或教學,也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外因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再則,世界上新知無窮,學生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探索新知的本領,也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學生不能永遠跟著教師走。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這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的思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領導者、組織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處于主導地應,理應發(fā)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fā)揮。教學生學,也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這就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還有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諸因素,這也要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統(tǒng)一,所以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改進教學方法,一面教,一面學,深入掌握教材內(nèi)容,以促進知識的轉(zhuǎn)化。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這一點對于我們現(xiàn)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同樣具有指導意義的!

          陶行知則將教學相長作為他教學合一的重要原則之一,貫穿在他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他說:師生本無一定的高下,教學也無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不曉得有的時候,教師倒從學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訓。從廣義的角度看六十歲的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xiàn)象。他經(jīng)常將自己的詩交給小朋友改;他辦安徽公學、曉莊師范,育才學校都是貫徹這一原則,主張師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的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說,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傳等思想,無不與教學相長有淵源關系。因教施教則是他常常運用的原則。他說: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我們要曉得受教的人在生長歷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曉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樣教他。他并以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說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經(jīng)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據(jù)為學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zhuǎn)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文字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分層次,便適應了班級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至于顧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學得快樂,教學教得也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和師生互動的活動,其樂無窮。

          教師不單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一份快樂。如果把教師當成職業(yè)來做,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勞。如果把教師當作快樂的來源,一切都將不一樣。然而如何才能愛上教師,擁有快樂呢?教學合一就是關鍵?傊,教學合一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迫切要做的,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字】相關文章: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讀后感04-27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6-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9-0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7-15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1-06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0-18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筆記01-18

        《陶行知教育名篇》優(yōu)秀讀后感07-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范文03-1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作文12-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