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今天要分享的書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高銘與不同類型的精神病人交流的過程。通過作者的描寫,我也像接觸到了這些人,加上自身的想象力,這些人還挺鮮活。書里的一些精神病醫(yī)師說過,不要去深究精神病患者的言論,聽聽就過,不然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精神病患者。但當我看完整本書之后,回想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言論,有時會覺得那些言論真的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
正常人被評判為正常,是因為各種觀念思想與大數(shù)量的人群相同。正常情況里你不會因為想得太少而被說不正常,而你可能會因為想了別人都不會想的事情而被周圍的人覺得不正常。
“大家都這樣啊,你想這么復雜干嘛,你有病吧?”
每個成人的視角之間尚且存在區(qū)別,更不用提我們和與我們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之間視角的差異。孩子很難以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我們也很少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你也遇到過“媽媽覺得我冷要穿秋褲”、“媽媽覺得我這時候不應該談戀愛”等等類似的時候,但你不一定會照做,你已有了自己的判斷。孩子是還小,尚且需要我們的引導,但是過分的干預,會不會限制孩子自身的`成長呢?
我們在以成年人的視角告訴孩子什么東西重要、什么該記該學的時候,孩子們不一定能接受。這個該學啊,考試會用到的,那個學來干嘛,能給試卷加分么?歸結到學習動機,是“我想學知識”,還是“爸媽和老師覺得我應該學知識”。所以很難說偶爾你在講什么東西的時候,學生心里也在想:老師有病吧,這種事情想這么復雜干嘛?
換位思考,不管在哪兒,不管對誰,都是一項很有用的技能。
書里有一段話:“捉一只蟲子,放到另一棵樹上,它不會在意,它會繼續(xù)吃,繼續(xù)爬,它不會認識到周圍已經不同了,它也不在乎是不是一樣,有吃的就好。”
這是一只被放到另一棵樹上依然只顧吃東西的蟲子。我覺得說是說蟲子根據(jù)自己的本能只管吃,而不在乎自己在哪棵樹上,其實也可以引申到人身上。
人有時候也像這只蟲子,那“本能”就變了,變成了長時間來被外界灌輸?shù)挠^念,別人都這樣,那我也這樣。這或許是人融入群體自保的一種方式,但是完全如此的話,身邊是一批又一批一模一樣的人,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些學生也像這只蟲子,“本能”是老師或家長給予、灌輸?shù)摹澳悴灰胩,照著我教的學。”學生提出的一些想法被外界以不正確的方式處理,久而久之,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想,該怎么想,想的東西對不對,最后索性不想,反正會有人講的。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就此被抹了個干凈。
遇到問題,大家把處理的方法都給了孩子,怎么做也示范給了孩子。以后遇到問題孩子能否自己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學習過的問題,然后選擇怎么做,此處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路。如果把其他路都堵死只留一條應付考試的路,這時候,到底是學到了知識,還是成為了機器?
當人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被錯誤地引導以致被抹平之后,它就變成了蟲子,外界怎么說,他就怎么做,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里,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包容和正確且適當?shù)囊龑Ш苤匾,把握得好,孩子的未來或許會更加有個性。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才能對孩子很好地負責。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相關文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臺詞精選02-2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經典語錄04-2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經典臺詞06-10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讀后感范文05-21
關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06-16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書筆記10-30
瘋子在左天才在右讀后感(精選16篇)07-08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3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