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破解學生的心理密碼》有感-六年級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破解學生的心理密碼》有感-六年級,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無知,是因為缺乏教育或者教育不合理。雖然當今社會都一直在說素質(zhì)教育尤為重要,但是卻不知道素質(zhì)是什么,教師們或許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養(yǎng)聽話懂禮貌的學生,并且一再要求學習成績。這種單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學生知識的匱乏,由此被人們認為無知。
不能忽略了學生的人格。多少年來,人們對這種模式化、簡單化的東西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不覺其危害,從而不知窒息了多少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國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會發(fā)現(xiàn),與外國的學生比較,中國的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不錯,但在活力和動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國的學生。這種情況跟中國教育輕視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方式不無關(guān)系。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會造成一些學生獨立意識、主體意識的缺乏。尊重學生的習慣:一種是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習慣;另一種則是學生通過有意識地努力學習知識與技能形成的新習慣。無意識的習慣在學生七八歲的時候,已經(jīng)基本上趨于穩(wěn)定。而后一種習慣的形成,在少年時期才剛剛開始。
學生的無意識習慣是在學生的兒童時期、在他們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學生的習慣是好是壞,都不能怪學生,作為教師應該思考自己對學生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從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到了七八歲已經(jīng)基本上定型了,我們要尊重這個事實。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學生身上,而應引導學生通過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不是動輒就打罵。這樣做不僅是對學生壞習慣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缺點的縱容。除了要善待學生無意識形成的習慣,還要尊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新習慣。這種習慣是學生通過有意識地努力學習知識與技能,建立意識
心理模式形成的新習慣。這種習慣既延續(xù)了無意識的習慣,也集成了現(xiàn)階段的新習慣。如果教師在學生形成無意識習慣的年齡段里,有效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感性、形象問題的觀察和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一種勤于思考的習慣,就會在下一階段新習慣的形成過程中不至于讓學生偏離太遠的軌道。通過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來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從而在學生智力開發(fā)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別總是讓學校生活考驗學生。對于學生缺乏安全感和獨立性的情況,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假如無法找出學生最初的錯誤,那么對學生的教育就沒有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鍛煉學生怎么能更好地和周圍人合作以及怎么能使他更加有勇氣地面對生活。具體做法是:教師應該經(jīng)常鼓勵學生們互相幫助,彼此相愛,在一起游戲、玩耍、學習,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做事。
對于缺乏安全感的學生,教師還要讓他們了解到生活的意義。一旦讓他們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學生就像是有了打開生活之門的鑰匙。要想拿到這把鑰匙,就要鼓勵學生的合作之道,在日常生活及平時的游戲中,教師應該鼓勵并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并讓他們遵循自己的行為方式做事。教師要知道,對合作的任何妨礙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果一個學生對一門功課不感興趣,而他之所以上課就是因為這樣做能換來教師的喜愛。當他接近成年后,這種態(tài)度也會影響他和社會的接觸,尤其是影響他處世的能力,他不會鍛煉自己的責任感和獨立性,他也就不能應對任何生活的考驗。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像這樣多鼓勵學生:“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一定能做好”“沒有什么比你更棒了,你富有創(chuàng)造力,聰明能干,相信你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讀《破解學生的心理密碼》有感-六年級】相關(guān)文章:
六年級學生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06-16
讀《文化苦旅》有感學生作文08-05
初二學生讀《童年》有感06-16
學生讀《紅樓夢》有感12-27
讀《青鳥》有感-六年級01-10
讀《窮人》有感-六年級01-10
六年級學生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感范文12-29
讀《魯濱遜漂流記》學生有感12-21
讀《小學生汪曾祺讀本》有感02-07
讀《小學生老舍讀本》有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