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文化導讀》有感10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中國文化導讀》有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文化導讀》由香港城市大學組織兩岸三地學者編撰而成,是一部可供廣大青年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讀本。全書分為《中國歷史概要》和《中國文化導論》兩大部分,今天我就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道儒墨”,談點讀書體會。
現(xiàn)在,不少人一談中國文化就講儒釋道,而講儒釋道又基本上只講修身修養(yǎng),這給人一個錯誤文化認知,好像中國文化是內向的,甚至哲學大師馮友蘭都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是內向的,追求內心的.和平與幸福。這就是過多關注儒釋道,沒有真正了解中國原生文化的架構造成的錯誤認知。
諸子文化是中國原生文化的經(jīng)典體現(xiàn),顯然諸子文化包括了天道、修身、禮樂、法制、縱橫、陰陽、兵學、醫(yī)道、名辯、科技、百工,是內修道德、外治家國、參贊天地完整的合外內之道。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家道儒墨,都是天道文化貫通到術用器用的,只是道儒兩家天道論述更精深有體系,墨家在天道上論述薄弱一些,而儒家又有豐富的禮樂、歷史、九數(shù)、百工內容,內圣外王體現(xiàn)更有代表性,墨家則在科技、名辯上更有特色,如此道儒墨三家完整體現(xiàn)了內圣外王,法、縱橫、兵者只是具體的?,外王的具體體現(xiàn)領域。所以,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代表應該是道儒墨三家。三家文化內圣如根,外王如枝葉花果。所以,在漢代完整體現(xiàn)于帝國,實現(xiàn)了帝國對東方的文明秩序的規(guī)范,是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實現(xiàn)。
佛教傳入在內修方面增加了內容。而道教也發(fā)展了兩千年,儒家則在唐末宋明展開了理學、心學的深入探究和修身實踐,于是,這個時代體現(xiàn)出儒釋道三家的爭鳴,比之一神教的獨霸,顯示了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與活躍競放。
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中國文化的基本結構,沒有破壞中國文化的內圣外王一體性。宋明時代的代表性文化是新儒家,新儒家在宋明時代除理學、心學進一步開掘了內圣,更在制度、科技、兵學、工商業(yè)等方面發(fā)展了外王。所以,除了理學、心學,中國人還要注意宋代經(jīng)世之學和事功之學,注意鵝湖之會理學與事功的爭論。宋代《大學衍義》重在內圣,明代《大學·義補》則重在補治平外王,開明代實學之風,所以,明朝中后期研究制度研究科技形成熱潮,有很多科技成果,如本草綱目、算法統(tǒng)宗、樂律全書、農(nóng)政全書、廣志繹、徐霞客游記、閩中海錯疏、勾股義、測量異同、新制諸器圖說、神器譜、外科正宗、瘟疫論、物理小識、天工開物、農(nóng)說、種樹書、針灸大成、東西洋考……而明朝實學中有兩派曰明體適用、王霸并行,新儒家的實學實際上在文化邏輯上主動復興了包括墨家的諸子之學,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一貫內圣外王性格。
宋、明時代文化、科技在元明時代傳播西方,引動西方近代發(fā)展,才有西方科學主義發(fā)展與回傳。
現(xiàn)在,中國人應該注意宋明儒家的文化成果與文化邏輯,在吸收西方近代科技成果時,不忘內圣修身,也將宋明時代的教法、科技成果與西方大學教育、科技成果融合,使中國文化螺旋上升,貢獻世界人類。
【讀《中國文化導讀》有感】相關文章:
讀《經(jīng)典導讀》有感范文05-27
讀《中國文化的精神》有感10-18
跟老師讀名著--《簡愛》導讀(網(wǎng)友來稿)12-06
讀匆匆有感_讀簡愛有感10-18
《論語》導讀12-24
《論語》導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