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1
任何職業(yè)都要獲得從業(yè)資格證,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子女教育方面參差不齊,尤其是育人基礎(chǔ)知識不夠豐富和系統(tǒng)。老師作為學校和家庭的紐帶,應該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向家長普及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yǎng)》,里面很多觀點對家長具有指導意義。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有表揚和贊美,更應該讓孩子知道人都有缺點和不足,要正視它們,改變或者接受它們。
孩子在學校愛打架,一定是家長愛動手。作為家長,我也需要反思,孩子將近兩歲了,有時想給他立規(guī)矩,他不聽話的時候就打他屁股?墒遣痪梦揖桶l(fā)現(xiàn)他會拍打著玩偶,嘴里說著“打!打!打!”孩子的'模仿和學習是天性,家長的言行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我覺得,還是得多跟孩子講道理, 這樣他以后在校園里才能跟同學和睦相處。
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掙錢,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充滿活力的孩子中間,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孩子說的他們聽不懂,長此以往,孩子不愛表達了,慢慢變得沉默寡言。
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家長很難,我們必須掌握更多相關(guān)知識,才能幫助更多家長和學生。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2
昨天浩浩媽問我一個問題,說孩子有唇腭裂,如何養(yǎng)育才不會讓孩子會自卑,還有這個唇腭裂的事和孩子說還是不說好,孩子的爺爺奶奶說是不要和孩子說明事實。
嗯,這是一個好問題,剛好我新買了一本書《心理撫養(yǎng)》,這是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謹教育寫的,我看了幾個章節(jié),感覺不錯,對于我們養(yǎng)育孩子提供挺好的方向。我決定和大家一起伴讀這本書,這本書一共82個章節(jié),一個晚上一個章節(jié),我會抓一個點和大家聊聊心理撫養(yǎng)的這件事。
現(xiàn)在相對于我們的父輩爺爺輩們來說,我們的孩子都不缺吃了,但不缺吃了,但卻缺了心理營養(yǎng),心理的撫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們的唇腭裂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更缺少一點,好不容易出生啊,又大費金錢做手術(shù),照顧,不求孩子有多么成功,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成長,但我們擔心啊,萬一孩子自卑呢!一個自卑就能讓孩子難過了。
那么我們來學習好了。
第一章節(jié),沒有時間思維的人容易迷失。
這個章節(jié)主要說是一個叫周全的殺人犯,李玫謹教授說,這個人什么都好,就沒有一個叫時間思維的思考方式。用自己聰明才智犯罪,但忘記了自己其實可以把時間拉得長一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干正道也會取得財富的,而不是急著去犯罪得到錢而早早斷送自己的前程,最后落下一個階下囚下場。
這一個章節(jié),冰哥也看了,因為我放在桌面上,他也看了,我們聊了一下時間思維的事,他說,犯罪真不值得的,因為人的一生其實很短的,如果犯罪還會加快結(jié)束自己的壽命。冰哥是明白的。
時間思維是什么?我們?nèi)绾斡眠@個時間思維來看待我們孩子的成長?
我是懷孕21周得知冰哥是唇腭裂的,至今七年了。而群里還有不少媽媽正在孕期,或者出生正畸的,沒做手術(shù)的。而冰哥都上一年級啦,開始有像大家所擔心別人笑話孩子的情況了。冰哥就說過有同學說他太丑的事了。但冰哥說,沒關(guān)系,把他的`話當空氣了。
我經(jīng)常和大家說,不用著急,這些所有的困難都會過去的,以終為始的思考問題也是我現(xiàn)在愛用的。孩子在孕期,我們可以想,這個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孩子在正畸,這個也只是一個過往而已,最終就是可以做手術(shù)的。七個月不長牙,一歲不長牙,如同鄺院長說的,不會沒有牙的。
這些真的只是暫時的,想要的目的都會達到的,而我們要做的,平常心陪孩子,等孩子長到那個可以做手術(shù)的時刻就好了。
孕期的不安,孩子出生的擔心,手術(shù)的恐懼,術(shù)后的煩鎖護理,這些都是暫時的。這些都過了之后就沒有其他事了嗎?不會!
不知道大家看過《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里連長說,生活就是問題疊著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迎合這些問題。
日子慢慢過,一天會比一天好,我們遇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就好了。冰哥上一年級了,也會有一年級的問題,老師打電話和我說冰哥跳繩不及格讓我在家讓孩子多練練,我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都練上十來分鐘,終于可以從每次1個跳到每次30個甚至40個了,但是,他的同學都能一次跳100個了,可是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只和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最大的進步了!
今天的讀書體會就聊到這,感謝大家與我共讀,愛是共同成長,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之前對唇腭裂也是一無所知的,養(yǎng)育唇腭裂是第一次,做媽媽也是第一次,冰哥說媽媽是50分的媽媽,希望媽媽多學習,做他的好媽媽!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3
歷時一周,讀完了這本《心理撫養(yǎng)》,看完后對于教育孩子還是有很多收獲的,如果不整理,可能很快這本書的內(nèi)容就淡忘了,所以對自我的要求是無論讀后感好壞,都要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1.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特別重要。
每個孩子出生大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孩子在家庭這個環(huán)境的熏陶下長大。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對孩子有著影響,在孩子的童年時期要給予孩子豐盈的愛,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性格大多比較爽朗、樂觀。
2.孩子的早年撫養(yǎng)方式非常重要。
李教授追溯那些犯罪分子的早年成長經(jīng)歷,大多是在童年時期就沒有被關(guān)愛過,要不就是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過于溺愛、放縱或者嚴格,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兇手缺少人情味或者約束感,這種早期的'教養(yǎng)方式很容易造就孩子的性格,導致后期很難改變。
3.培養(yǎng)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人的本質(zhì)就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人雖然以家庭為單位,但最終要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所以孩子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行為。也就是在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是違法的,一定不能做。
孩子從小就應樹立規(guī)矩,比如到別人家做客,不能看到人家桌子吃的就像自己家一樣隨便拿,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到了別人家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還要禮貌叫人。關(guān)于叫人,這個我成長的過程中被這個深深的困擾著,村里有些長輩,我也不知道該叫哥還是叔、大爺、老爺,每次過年家里總會來很多的客人,我也不知道都是什么親戚,那種場面就比較尷尬,家里長輩就會數(shù)落我,說我不知道叫人。有時候在村里為了避免叫人的尷尬,會寧愿多走點路繞開有人的地方回家。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不是特別擅長親熱的叫人。
家長從小就是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親社會的能力,不至于以后出現(xiàn)社交恐懼癥。關(guān)于孩子禮貌待人,這點家長更是應該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從剛會說話就要養(yǎng)成講禮貌的好習慣,我發(fā)現(xiàn)我教的有些學生就不愛說謝謝,這段時間上網(wǎng)課,因為作業(yè)或者班級事務去聯(lián)系孩子,有的孩子無論你怎么發(fā)消息都是不回,更過分的是我還出現(xiàn)了被拉黑的行為。我們可以說她是個孩子去原諒她,那么長大了到了社會上就會突然變得有禮貌了嗎?很明顯不會。有禮貌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種教養(yǎng)。如果在公司上班,對上司、領(lǐng)導的話不回應,還拉黑,我想這個人一定會被炒魷魚。
4.孩子的是非觀念是在嘮叨中形成的。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是一張白紙,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后期形成的。一個最可怕的就是沒有是非觀念。以前我總會覺得家長好煩,絮絮叨叨的,一句話說了一遍又一遍,但我現(xiàn)在明白正是在這種絮叨中,在孩子的心靈上刻印了正確的觀念。
當然除了絮叨之外,更重要是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吧斫檀笥谘詡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是強調(diào)榜樣的作用。
5.培養(yǎng)孩子的耐挫心理。
現(xiàn)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想不開,這都是從小嬌慣,家長從來不舍得吵孩子,一直順著孩子心理造成的悲劇。沒有一個人喜歡被批評,但批評的聲音卻有助于糾正我們的錯誤。
在帶班的過程中,我也經(jīng)常批評我的學生。這里有一段話值得學習,我可以說給學生聽:“很多人是不愿意被被人批評。批評別人是一種得罪人的事。可是,如果你做錯了沒人說你,你就不知道自己錯了,也就不會引起重視和改變。這時,誰批評你好呢?那就是跟你最親的人。他敢說你是因為他愛你,不怕得罪你,真心希望你更好。你是我的學生,你做錯了,我現(xiàn)在批評你,以后你走入社會就不會再犯這類錯。總之,只有親人,愛你的人才敢說你!
我比較贊同書中的育兒觀念,書比較通俗易懂,所以讀得有些快,也許某一天會回過頭再看這本。讀書,求的不是速度,更應該是質(zhì)量。同時,把所學運用到生活中,所有的知識都是相通的。明天《正面管教》這本書就到了,加入了一個共讀群,希望這個寒假能夠細細品味這本書。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4
初識李玫瑾教授,是2018年在百度上知道她的,聽她講授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視頻,很受感慨。
近日,又閱讀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yǎng)》這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封面的一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一個孩子出生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怎樣撫養(yǎng)、教養(yǎng)和培養(yǎng)他,這本書給我們明確指出了全新的育兒理念,本書共分為7個篇章,李玫瑾教授通過三十余年的教學與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養(yǎng)育息息相關(guān),書中重點從“心理撫養(yǎng)”和“心理教養(yǎng)”兩個方面闡述,告訴我們父母的陪伴、教育決定孩子的健康成長。
李玫瑾教授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也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父母也需要成長、學習。
一、0—3歲,嬰幼期父母多給予關(guān)愛
當一個嬰兒出生后,作為父母就應當與孩子建立親密關(guān)系,通過喂養(yǎng)、換尿布、各種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愛,雖然他暫時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但他可以通過哭,通過氣味來感受和依賴親人提供物質(zhì)滿足和心理滿足。
父母早期全心全意的愛與陪伴,是孩子生命最初的情感來源,也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保障。
父母沒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是交給爺爺奶奶撫養(yǎng),等到孩子大了,再接到身邊上學時,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見到父母就像見到了陌生人,會緊張、拘束、害怕,心理距離會持續(xù)很久。
所以,不管多么艱難,孩子一定要自己撫養(yǎng)!尤其是孩子3歲以前,千萬不要圖省事,輕易把孩子交給包括雙方父母在內(nèi)的任何人。
二、3—6歲,兒童期父母加強性格培養(yǎng)
三歲開始,孩子能夠行走,可以說出自己的要求了,會有一些不合理的索求,這時,家長可以對他無理要求說“不”,讓孩子逐漸掌握不同場合下各種行為的尺度與規(guī)矩。
父母需要對這一時期的孩子耐心地樹規(guī)矩,教會孩子表達與溝通,學會講理,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分享與包容。
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因為性格教養(yǎng)缺失,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
讓孩子在六歲前開始經(jīng)歷體力之苦,他會一生受益。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一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勤快、皮實、吃苦耐勞、不輕易記恨的性格。
三、6—18歲,青少年期父母加強能力培養(yǎng)
隨著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的不斷增長,孩子對父母有依戀之情,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叛逆,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堅忍,記住“和善而堅定”的原則。
這個時期,需要培養(yǎng)能力。能力與個人的兩個因素有關(guān):一是先天稟賦,二是后天努力。
所以,父母要與學校老師多溝通,多關(guān)注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以及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投入教育資本,不斷提高孩子的能力。
四、18歲以后,成年人的自我修養(yǎng)
人一旦成年,許多事情就需要由自來獨立判斷或決定,孩子18歲以后,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再替子女選擇和決策,否則,子女就會是“巨嬰”、“啃老族”。
所以,該放手時就放手,人只有在不斷成長中,才能長大。
書中很多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父母的缺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好的,人在成長過程中,親情陪伴比金錢重要得多,只有家庭和諧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了,社會才能更穩(wěn)定。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jīng)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教育和引導逐步實現(xiàn)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家庭養(yǎng)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要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靈,多與孩子溝通,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性格,珍惜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不斷自我完善,終身成長,只有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5
花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yǎng)》,感受頗深,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爸爸媽媽認真讀的書。以前我也有聽過李玫瑾老師的教育視頻和音頻,也學習過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但是看完這本書會讓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撫養(yǎng)、教養(yǎng)、性格的形成與家庭和父母息息相關(guān)。
全書共分為7個篇章,作者開篇用案例來講述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及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接著用兩個篇章來分析人的心理行為的形成、心理行為的發(fā)展與早期家庭養(yǎng)育和家庭養(yǎng)育方式有關(guān);然后用兩章告訴讀者心理撫養(yǎng)重在養(yǎng)心教育,養(yǎng)心教育重在語言、情感、認知方式和父母的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最后兩章闡述了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心理教養(yǎng)決定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命運。全文用近幾年來的犯罪案例來剖析了青少年犯罪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及產(chǎn)生行為的家庭背景,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養(yǎng)育道路上的警示牌和正確的撫養(yǎng)應該是什么樣……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完《心理撫養(yǎng)》這本書才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jīng)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啟發(fā)和引導逐步實現(xiàn)的,F(xiàn)在的社會普遍性的教育焦慮,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各種能力特長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的培養(yǎng)。一個人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能力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將決定著他是否能夠回饋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因素。其實初為父母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生活得開心快樂,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樂觀面對,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但是隨著孩子上小學初中之后,更多的家長是焦慮的聚焦于孩子的分數(shù)和名次。焦慮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不清晰所產(chǎn)生的一種情緒,作為父母看完這本書會明白孩子養(yǎng)育并不會止步于哪一次考試,哪一次犯錯,而是一項伴隨自己一生的成長的探索之路。
為人父母,我們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從書中能從自己身上看到父母對我們早年撫養(yǎng)的痕跡,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從中學習并不斷成長才能完善自己。也是在這種成長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養(yǎng)育之路才能引導孩子的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有人說“貴族是三代以上養(yǎng)出來的。”所以養(yǎng)人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6
看了李玫謹教授的《心理撫養(yǎng)》,我很慶幸當初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停止了所謂的程序育兒,以及摒棄了不能奶睡、抱睡的說法。孩子初來到這世界,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撫養(yǎng)人,奶睡、抱睡是這個自然界所有哺乳動物哺乳后代最原始的'方式,他們靠著氣味辨認你,靠著氣味去尋找安全感。我與兒子在小的時候,兒子經(jīng)常就嗦著我的奶頭睡著了,他睡的很沉,當他哼唧的時候,我一給奶頭,他基本就能一覺到天亮,而奶里似乎能分泌一種神奇的安眠的物質(zhì),讓我這個經(jīng)常失眠的人,也睡的非常的好,甚至當我中途被尿憋醒的時候,會想著兒子啥時候醒來嗦奶,嗦奶的時候我睡的比自己入睡更香沉。書上說,沒有親密撫養(yǎng)過的孩子,最容易變成冷酷變態(tài)殺人狂魔,試想在他還小的時候,沒有人對他產(chǎn)生回應,他把玩著一個物件安慰自己,尋找快樂,那今后對人也一樣是冷漠的,因為世界所有的一切對他而言,都像這物件一樣供他研究、把玩,他根本不會產(chǎn)生絲毫的人性。這書中講的很多道理,讓我這個沒什么見識的人,都覺得通俗易懂好理解。將這本書加入我收藏的行列,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權(quán)當做教育孩子的箴言準則。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精選7篇)11-17
心理撫養(yǎng)讀后感(通用6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