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理想國讀書筆記

        時間:2022-11-02 17:17:00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理想國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國讀書筆記15篇

        理想國讀書筆記1

          今天終于把柏拉圖的《理想國》讀完了。讀《理想國》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讀的過程中幾次想要放棄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把它啃了下來。然而,雖說是啃完了,但又確實說不出有什么體會或收獲來。

          于是,想象如果十幾年前遇到這本書,情況應該不一樣吧。那時的我,讀《圣經》,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讀共五冊的《毛選》,甚至還搜羅背誦希特勒的語錄。當時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鑰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會是可能實現(xiàn)的,相信人生應當奉獻給“人類最莊嚴的事業(yè)”。十幾歲時的我,曾經完全依據(jù)自己的思考而產生了國家管理一切社會生活,兒童公有是可以是解決諸多現(xiàn)實問題的想法。如今看來,倒是于柏拉圖不謀而合。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圖的《理想國》,想必會有如獲至寶之感,進而奉為圭臬吧。

          然而,現(xiàn)在的我依然是曾讀過《1984》、《動物莊園》、《美麗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該看或不該看的書的我了,已經是經過大學理性訓練的我了,已經是不會相信為著某個美好理想,憑著一腔熱血就能夠將天堂帶入人間而不是使人間墮入地獄的我了。

          希望建設想象中的美好未來,而犧牲當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設人間天堂的,沒有不造就人間地獄的。

          沒有彼岸的烏托邦世界,并且不應幻想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那個所謂的人間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熱情,這是這十多年的讀書學習給我?guī)淼母淖兣c財富。帶著強大偏見讀《理想國》的過程,正是幸福地體驗這種美好財富的過程。

        理想國讀書筆記2

          然而這種靠家庭倫理關系維持統(tǒng)一整體的國家,是否真能達到柏拉圖所期望的城邦幸福和正義?我個人認為按照優(yōu)生原則進行婚配的舉措和婦女兒童公有的設想都只是一種空想,很難實現(xiàn),即使國家強制實行了,結果也不可能像柏拉圖預想的那樣美好;榕涞牟蛔杂珊秃⒆拥膬(yōu)生問題都是違反人性的,盡管設計者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大的善。

          前面已經說到,為了讓后代更優(yōu)秀,統(tǒng)治者會秘密設計一些抽簽技巧,使最不優(yōu)秀的人總沒有結婚的機會。用當今的話來說,這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人權,如果連這一點基本人權都沒有,還談什么正義?也許柏拉圖認為,為了達到整個國家的正義可以犧牲一小部分人的正義,這種通過壓制個人全面自由的發(fā)展來實現(xiàn)整體利益的設想是否合理?況且,哪些人優(yōu)秀,哪些人不優(yōu)秀,雖然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但錯把優(yōu)秀者劃分入不優(yōu)秀的行列,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發(fā)生的可能。任何秘密的操縱不可能永遠不被揭曉,當這些被認為最不優(yōu)秀的人屢次碰壁,開始懷疑自己的運氣,最終發(fā)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秘密陰謀”之后,可想而知,一定會怒不可遏。而這種憤怒很可能轉化為最強大的造反力量,成為城邦安全與穩(wěn)定的隱患。這就存在不和諧的因素,已經與理想國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衛(wèi)國者不能隨心所欲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女子做妻子,而要接受統(tǒng)一分配,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人畢竟是有感情的,不像動物。不是自己期望的,自己能喜歡嗎?彼此能和諧共處嗎?我們國家在某個年代,曾經也出現(xiàn)過組織安排的婚姻,事實證明那是荒唐的,那個年代的產物已經成為當今的笑談。柏拉圖要讓整個統(tǒng)治階級都來參與妻子分配,這是不現(xiàn)實的。婚姻家庭是國家這個有機體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婚配不合理或愛情悲劇,都將對整個城邦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孩子出生后要離開生母,統(tǒng)一由專門的官員和保姆喂養(yǎng)及教育,并使父母與孩子彼此不能相認。這樣的孩子得不到母愛,也不可能得到個體的特殊照顧。他們不知道親情是什么,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父母,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能給予他們真正的愛。結果最有可能的是,造成心理孤僻、心靈的扭曲、對親情的冷漠、對別人的不信任等多種心理問題。無論他們將得到多么好的城邦教育,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怎能期望他們但當大任?而秘密處死非優(yōu)生的孩子更是殘忍的,反人道的。

          柏拉圖認為城邦成為一個大家庭,一切事物都是共有的,這樣人們會對城邦的一切更加關心,更負責任,城邦將會成為一個其樂融融的天倫之地。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一件事物為越多的人所共有,人們對它的關心便越少!保ā墩螌W》1261)同樣,一個如此龐大的家庭,如此眾多的親屬,不但不會增進人們之間的互敬互愛之情,反而會使親屬關系變得淡漠,父不親,子不孝,更別說其他人倫關系。另一方面,柏拉圖主張對欲望的節(jié)制(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是柏拉圖主張的四大主德),克制對婦女的情欲被視為節(jié)制的典范。但是他又主張婦女公有制(兩性關系不固定),也不禁止兄弟姐妹間的兩性行為。這樣的克制是無益之事,節(jié)制的美德也隨之喪失。

          柏拉圖在女權問題上似乎也有一點矛盾。他論證了婦女與男子具有同樣的天賦,適合做一切男衛(wèi)國者能做的工作,各種行業(yè)男女都一樣可以參加,甚至認為女人可以和男子一樣裸體操練,可以上戰(zhàn)場,可以接受同樣的教育,可以參政等。但他又對婦女持有歧視態(tài)度,“任何我們所關心培育的人,所期望成為好人的人,我們不應當允許他們去模仿女人,與丈夫爭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一旦遭遇不幸,便悲傷憔悴,整日哭泣”他將婦女同沒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或沒有受教育的奴隸看成一樣的人,“各種各樣的欲望、快樂和苦惱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隸和那些名義叫做自由人的為數(shù)眾多的下等人身上出現(xiàn)的!薄ⅰ皨D女心胸狹隘,吝嗇貪婪”等等。所有這些例子,柏拉圖都流露出了對婦女的輕蔑,認為她們不應該是衛(wèi)國者所效仿的榜樣,而只能作為反面的例證。柏拉圖算不算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呢?

          “女權主義”是一個現(xiàn)代的詞,它的基本目標是追求男女平等,同時強調婦女的主體性,滿足婦女的欲望,提高婦女的權利。從兩性機會均等的方面來看,柏拉圖是有這方面的追求。但他對女性某些歧視性的看法卻傷害了女性的尊嚴和權利。柏拉圖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不徹底,他的某些對女性歧視性的看法,至少說明男女在人格上是不平等。在古希臘時期,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她們和奴隸一樣不能享受公民的權利,有時還要遭受男性的嚴酷對待,柏拉圖的思想相對他那個年代來說是超越性的,非常難得。但與現(xiàn)代的女權主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連尊重女性人格這一點都不符合,更不要說現(xiàn)代女權主義者提出的一些更為激進的主張了。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用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篇幅來講他的藝術觀念,其中主要是對當時雅典各種藝術的激烈批評,他反復論證詩歌、戲劇等藝術對城邦的危害,主張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嚴格的審查。例如他對荷馬的史詩幾乎是逐章逐句進行了分析和批判。但柏拉圖本人對詩歌是喜愛的,對荷馬也是深懷敬意的。因此他對詩歌、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批評不是出自一己好惡之情,而是出自更深的社會、政治以及人的靈魂的考慮。

          在柏拉圖時代,古老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像往常一樣擔負起教育重任了。詩歌等藝術過去所護衛(wèi)的道德觀念正在被各種新思潮侵蝕,它們原有的整體精神和道德價值不能被認識,音樂、詩歌、雕塑等藝術在這一時期的思想影響下,漸漸變得繁復雜多,傾向于滿足人們的感官享受和一般品味。審美情趣不再向上提高,而是屈就于大眾的趣味。在柏拉圖看來大眾的趣味是受肉體欲望驅使的,而肉體欲望是靈魂中最不應該被鼓動的部分。如果詩歌等藝術方式鼓動的不是人純潔向上的道德理性,而是追求快樂和享受,那么它們就最不適宜用于教育。城邦的性質要靠公民來決定,而公民的心靈又依賴于城邦。理想的城邦和理想的心靈都要靠教育來塑造。國家的正義要靠靈魂的正義來實現(xiàn),靈魂的正義只有在適宜的教育基礎上才能逐漸達到。

          柏拉圖認為傳統(tǒng)的詩歌神話等藝術形式,不能夠塑造靈魂的內在和諧,從而不能達到城邦的正義。首先,神話詩歌對神進行了虛假的描繪,在神話中神被描寫的丑陋不堪,他們勾心斗角,耍弄陰謀詭計,兒子對父母不敬,夫妻之間明爭暗斗,神充滿了肉體欲望不能克制等。其次,對英雄人物的描繪也極力渲染他們的情緒化和無理智的一面,如貪婪自私、貪生怕死、殘暴狂虐。神與英雄是兒童及成人模仿的對象。神和英雄被描寫的與常人無異,并樹立了惡劣的榜樣,這無疑會對青年的倫理道德產生極為有害的影響。在這種詩歌神話的熏染下,人的靈魂不是去向善、追求正義、節(jié)制,而是直接扼殺了這些美德,走向它們的反面。再次,柏拉圖認為,神話詩歌及戲劇采用的模仿方法也是有害的,他舉了“三張床”的例子,說明理念(相)世界是最真實的世界,現(xiàn)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藝術世界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仿。因此,藝術的模仿是模仿的模仿,與真實世界隔了兩層,是最不真實的,最沒有認識價值的。藝術家們是無知的,他們的模仿術也欺騙了一些無知的人。此外,模仿術模仿最多的對象是靈魂的情感部分(柏拉圖認為情感是靈魂的低賤部分),藝術鼓勵靈魂的情感與欲望這些本應加以克制的部分,使理性在靈魂中的斗爭遭到失敗,人變得情緒化,沒有理性。因此文學藝術無助于培養(yǎng)人的勇敢、節(jié)制等美德,反而會敗壞人的靈魂,柏拉圖主張將藝術家和詩人驅逐出城邦。

          好書需要反復閱讀,細細咀嚼、慢慢品味,以求常讀常新,若能有所啟發(fā)便不枉一讀。慚愧的是,我也只是草草的讀完了一遍,也許并沒有讀懂多少,可能對柏拉圖還有一些誤解的地方,希望以后能不斷改進、充實。

        理想國讀書筆記3

          “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比碎g的根下,千年古蒼,再度延長,長得從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歲月中,從零到無窮大的英雄人物與哲學勇士,用自我的熱血灑磨了光陰,熏暖了人間煙火,來染出他們追求的正義與智慧。

          凝聚著對正義與善的追求,將它們用文字對話的形式來躍然紙上,這新穎的模式,也構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獨特風格,才能被后世遠遠流傳。

          《理想國》采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法,以蘇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的串聯(lián)出一章章有規(guī)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樣雋永。全書大致闡述了柏拉圖關于對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資料的思考,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小說里的人物透過深思的對話表達了自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國度的臆想藍圖。

          而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蘇格拉底:如果那么有一個人,在心靈里有內在的精神狀態(tài)的美,在有形的體態(tài)舉止上也有同一類的與之相應的調和的美……這樣一個兼美者,在一個能夠沉思的鑒賞家眼里豈不是一個最美的景觀?

          格勞孔:那么是最美麗的了

          蘇格拉底:再說,最美的老是最最可愛的

          格勞孔:當然了

          蘇格拉底:那么,真正的受過樂的教育的人,對于同道,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可對于渾身不和諧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勞孔:對心靈上有缺點的人,他當然厭惡,但對于身體有缺點的人,他還是能夠愛慕的

          詼諧幽默的溫婉的對話,很有張力,對人性的可愛和心靈的交融,是簡單中的華麗。不明白可不能夠將它和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毕嗦(lián)系上,人正是擁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會熠熠生光。

          心靈就像裹著一層柔軟的漿汁,溫熱的如同糖漿般的黏稠,人在不斷地選取著和自我志同道合的人來獨善其身,彼此靈魂間的溝通是最最美麗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種超越時間、空間的只存在于靈魂間的,而實際上柏拉圖式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jié)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雖小說的主題資料是關于對理想國的建立構想,背負著腦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對人類的柏拉圖式靈魂間的感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卻遠遠超過了我對理想國度和哲學城邦的感悟,讓靈魂能夠有所依靠,讓肉體找到歸宿。

          當歷史的車輪載著這些幾千年前的哲人們用心鑄就的講稿駛入二十一世紀,是這樣薄的一本書,記載著對理想國邦和美的托念,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無法承受的重量,這是日日夜夜用心疊加出來的追求的力量,它厚重,文字依然清晰,思想依舊延續(xù),延續(xù)著我們世世代代對心靈最深處的那種渴望的追求折射出最苦澀的魅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4

          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己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今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 ,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己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特別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 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么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么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 ,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己是不會回答這樣的 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達到那樣的地步,但是我 卻可以說出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yǎng),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同的。一個國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己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可以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xiàn)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xiàn)他們關于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知道,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今天的東西,今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今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么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 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知道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jiān)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直在教育著后世的統(tǒng)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tǒng)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知道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jiān)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tǒng)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可以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可以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yǎng)的重要,對于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5

          初識柏拉圖,源于那句著名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時只是粗淺的覺得此人勇氣可嘉,而這么有勇氣又有道理的話用在作文中堪稱完美;再次“邂逅”柏拉圖是因為那句風靡一時的“柏拉圖式愛情”,那種在圖書館百度過其原始含義后的微妙情緒令我至今難忘;今時品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應該是我至今為止距離柏拉圖思想最近的一次。不經意間,柏拉圖的思想悄然滲透進我的學生時代,又漸漸浸染了我的成年時光。我用10余年的時間,終于穿越他思想的風墻,艱難地在《理想國》中留下幾點感想。

          閱讀《理想國》,我體會到了學術爭辯的魅力。

          閱讀本書,在最初的時間里我常常迷失在蘇格拉底和眾人對話、爭辯的強大邏輯中,尤其是第一卷的各種追問,讓我備受困擾,正義與非正義孰是孰非的辯題更是讓我?guī)锥妊,卻又不自覺地被吸引。而這種吸引力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也在不斷增強。究其原因,是蘇格拉底在不斷地推演、比喻、類比、設想與追問中,展現(xiàn)出了他無與倫比的智慧。他讓人深陷他的邏輯之中,又尊重對手的觀點。他的每一次發(fā)問都是在認真傾聽對方觀點后進行的,有理有據(jù),條理清晰,讓人無奈又不得不嘆服。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在與他人辯論時都想要達到的效果。然而事實卻是我們更多的時候如色拉敘馬霍斯,如“澡堂里的伙計講話滔滔不絕”,讓人們的耳朵“灌滿了他的話,他還想立刻走開”。

          閱讀《理想國》,我看到了古仁人之心。

          柏拉圖關于理想城邦的構想,關于人性的“正義”與“善”的追求,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讓我看到了我們至今依然崇尚的古仁人之心,為了啟發(fā)民智,為了國家振興而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人間大愛。而書中反復的對話、辯論,也和幾千年前先秦諸子們?yōu)闃嫿ɡ硐肷鐣ち覡庿Q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王朝還是城邦,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先賢智慧的引領,需要思想的無數(shù)次碰撞,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救贖。雖然柏拉圖在書中的某些觀點我認為在當下看來有一定的局限,譬如英雄人物不能哭泣等。但是對于當時的古希臘而言,要求城邦的守衛(wèi)者不能哭泣,要勇敢無畏卻無可厚非!拔覀兊牧⒎ú粸槿魏我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造福這個整體!边@種崇高而理性的認知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都不能減其風采,無論何時品讀都能振聾發(fā)聵。

          閱讀《理想國》,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初心。

          刪減詩歌中諸神的丑陋行徑,讓諸神具有善良的模型,強調正義、善良、勇敢、節(jié)制等詞語的意義等等,不僅是柏拉圖為了建設理想國度所做出的設想,更是體現(xiàn)了教育的初心。

          “我們是不是不應該毫不在意地讓孩子們聽一些無關緊要的故事,使那些他們長大才應該有的想法過早出現(xiàn)在他們頭腦中呢!遍喿x本書后,這句話始終在我的頭腦中回想。最近一段時間,我經常和學生說“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很直白樸素的一句話。以前,我的父母、師長也對我說過這句話,但很遺憾,我沒有在意,反而把它當成長輩教育自己要好好學習的眾多理論當中的一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越發(fā)體會到了這句話背后的意蘊。超前不代表優(yōu)秀,滯后也不代表可以減輕壓力。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才是大智慧。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總是想要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從而過度渲染失敗的惡果和成人世界的殘酷,并以此來激勵他們不斷向上。但是,我們能保證我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嗎?那些輸了的孩子在我們多年不經意“恐嚇”后又該如何面對今后的生活呢?

          我們教育的初心,就是讓學生在追求真善美的旅途中不斷地擁抱真理,進而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我們既然不能代替他們生活,那么便不要過早地強行代替他們感受世界。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宏闊的理想世界,結滿了思想的累累碩果。芥豆之微的我徜徉其中,只期待再次穿越思想的風墻時能獲得更多的啟迪。

        理想國讀書筆記6

          《理想國》雖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角,但里面寫的還是柏拉圖的思想。書中記述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理想國》并非是一本讓人逗樂的讀物,它是一本某些程度來說比較“無趣”的書籍,讀它的時候不要一目十行,應慢慢地看。

          柏拉圖在里面提出了一系列構想。

          他把公民劃分為衛(wèi)國者、護國者和生產者。衛(wèi)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哲學家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公民的優(yōu)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yǎng)成衛(wèi)國者,而衛(wèi)國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成為護國者和生產者。衛(wèi)國者的任務是監(jiān)督法典的制定和執(zhí)行情況。其中最高統(tǒng)治者是哲學王

          而什么是哲學王呢?柏拉圖認為哲學王是接受過包括數(shù)學,幾何學,邏輯學等教育的人;是勇于追求智慧,正義,善良的人;是最聰明,最高尚的人。這樣的一個角色和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推崇的君主形象,或中國歷史上對賢主的幻想都具有不少的相同之處,這樣一類統(tǒng)治者角色就其本質而言就是精英統(tǒng)治的最高權力應該屬于各方面達到最優(yōu)的精英。

          坦白地說,僅以個人而言,有這樣的一個人作為統(tǒng)治者相對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按照這些哲人的設定,這樣的統(tǒng)治者幾乎可以等同于“全知全能全善的神”。讓這樣的一個人來治理國家,是符合效率原則的。

          但如果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哲學王”,還是賢明的君主都面臨著巨大的選任問題即如何才能確保選出的每一代統(tǒng)治者都能達到這個高度?個人素質不同于做試卷,素質或者說能力是極難量化的,即使真的存在這么一位“哲學王”,我不認為有方法可以永遠確保把它找出來;另外,在以前、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物質資料依然是絕大多數(shù)人類的追求,即使“哲學王”沒有私心,誰又能確保其他人的想法呢?人類的歷史不斷地證明了,殘酷的斗爭中活下來并取得勝利的,往往并非是高尚、公正之輩。

          柏拉圖也十分重視教育和認知,他提出“洞穴人假設”即:‘一群被迫生活在洞穴里的人,無法走出洞穴,于是只能通過外界的事物留在洞穴中的一面墻壁上的影子來了解外部世界。“世界在他的說法里被分為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洞穴人未出去之前以為自己所處的就是全部的世界。如同《楚門的世界》里,那個專門為楚門打造的世界一樣。在他的假設里,第一個出去探索并回來告知其他人,卻在最后被懷疑的眾人砸死了,而隨著在洞穴里的人自己走出去,他們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世界本來是虛假的。那第一個出去的,如同堅持日心說而被燒死的布魯諾,可以說是探知先進真理的殉道者。人都會有對自己所處世界的真實性的探知,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物種不斷前進的動力所在、

          作為一個哲學家,或是智者。解放洞穴人的失敗即是揭露真相被外力所迫害的悲劇很多時候都是事先就能預料到的,因為想要一條既有利于公共又無礙于自身是極其困難的,故只能取舍一二。

          當然我覺得探究何以確定我們存活的世界呢?莊周夢蝶,是蝶變莊周,或是莊周成蝶?

          與之相對得,柏拉圖把靈魂的狀態(tài)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這就是想象或猜測、信念、理智和理性。他認為教育可以改變靈魂的認識,使靈魂逐漸趨向于“善”的要求。

          當趨向“善”時,即當事物狀況最佳時,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變或影響。例如,強壯的身體不易受飲食或勞累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健康的植物也不易受陽光、風、雨等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人的心靈不也是一樣的嗎?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是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而改變的。

          他說:“正義的本質就是最好與最壞的折衷——所謂最好,就是干了壞事而不受罰;所謂最壞,就是受了罪而沒法報復。他認為假如在不恰當?shù)臅r機做一件事,那這件事會必敗無疑。

          他的金錢觀也頗值得借鑒。財富所能帶來的最大福祉,就是它能夠極大的增強人們心靈中的寧靜感。凡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在錢財上的好處固然很多,但是其最大的好處還是問心無愧,沒有恐慌和憂慮。

          之前看我是演說家,有一集專門就是講好人難做還是壞人難做。我當時就覺得很詫異,因為我覺得是什么人才會覺得:做壞事比做好事難?

          我覺得答案是顯然的,

          因為人做壞事,用柏拉圖的話說“不義之路如平坦大道,離家只有咫尺之遠,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破壞欲;但做善事,接近美德之時,會面臨無數(shù)的阻礙及誘惑,用柏拉圖的話說”如登山的小道,崎嶇無比。”所以,從一個的心理來看,做好事是對自己的克制,做壞事是放縱自己的欲望,誰難誰易可見一般。

          不過很多時候,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做好人,或者說按柏拉圖的教育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美德之人”可能在金錢上并不會有特別好的益處。所以,他說老好人在清貧中養(yǎng)老是不容易的,但有錢的壞人老了肯定不會心安理得。為的是心安。

          教育使認知能力得到正確方向的使用,一個這樣分工明確,井然有序,文教氛圍濃厚的國度也真能算是理想國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7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并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zhí)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zhí)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zhí)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制作和品茗我們云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構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fā)上來,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于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于蘇格拉底,一生至于鉆研哲學,并游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chuàng)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于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tǒng)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了,雖不華麗,但意境表到達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務必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能夠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于是柏拉圖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鑒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xiàn)實好處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這一節(jié)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tài)度,個性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系。正如最后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于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我一生所為,并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就應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币驗橐磺杏枷肆恕Uf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了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xiàn)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边@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于你的態(tài)度

          對于這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于: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于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系;又告誡每一個人,你就應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樣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回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于老人的關系,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xiàn)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我的理想國家模式,并宣稱理想的國家就應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jié)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fā),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后闡述了戰(zhàn)士應當勇敢的保衛(wèi)自我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就應掌握好自我行業(yè)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yè)的人都應當為自我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yè)與國家的關系及國家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于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就應服從于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jié)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好處,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于柏拉圖,但時代不一樣,這種國家觀產生于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于膨大、強盛,對于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jié)對中國的現(xiàn)實具有了深刻的好處。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jié)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shù)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么守衛(wèi)者了?”我們就應勸導其他職業(yè)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fā)展,并且整個國家各行業(yè)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fā)展,每個人就應加強本行業(yè)得技藝。搞笑的是柏拉圖發(fā)現(xiàn):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wèi)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并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理想國讀書筆記8

          第一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克法洛斯介紹作為一位長者對于衰老和死亡的看法?朔逅沟闹饕^點是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并非源自于年齡,也并非源自于貧困,而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人的性格,有點像此刻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了。金錢對于人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使人更加從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靜氣地應對生活。“用不著為虧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債務而心驚膽戰(zhàn)。”而這一段世俗智慧其實只是蘇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圖需要的楔子罷了。蘇格拉底話鋒一轉,從債務問題轉向“欠債還債是不是就是正義”的討論了。這時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兒子玻勒馬霍斯接過了這個話題。

          第二段對話是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正義。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那里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墩撜Z》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保ā墩撜Z·憲問》)?桌戏蜃訉τ谝缘聢笤沟挠^點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么用什么來報答德呢,所以應當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十分類似。當然那里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說如何確定報的對象,這些都在后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蘇格拉底首先經過一系列例子說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上的幫忙,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說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才是有用的東西。蘇格拉底這番“助產術”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說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于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之后蘇格拉底談論到如果一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么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說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后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對象。得出的結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也就是說,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fā),討論說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

          說得有點繞,可是意思還是明白的。那里其實能夠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我,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xiàn)正義的目的的。用此刻的時事來說就是打著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說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啊,人道主義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后,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對話。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歡樂”。色拉敘馬霍斯在對于蘇格拉底的行為作出了批評之后,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我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边@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此刻的所謂“強權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之后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tǒng)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我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我的腳,在這種情景下,正義就不能說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可是色拉敘馬霍斯立刻就對這個觀點進行了修正,他認為,所謂的“統(tǒng)治者”是指那種最貼合“統(tǒng)治者”標準的“統(tǒng)治者”,也就是最夢想的,沒有錯誤的“統(tǒng)治者”。那里其實就有一個“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就好比圓,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圓”總不是最夢想的“圓”,最貼合“圓”的標準的“圓”只能是存在于人們對“圓”的理性思考中。蘇格拉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展開對這個理論的辯駁!叭魏渭妓嚩疾皇菫樗旧淼模皇菫樗膶ο蠓⻊盏!睆尼t(yī)生和舵手的例子,同理能夠推出,統(tǒng)治者的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這樣一來,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就被倒了過來,正義變成了“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強者的利益”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大談了一通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更能夠在現(xiàn)實社會中如魚得水,“所以說正義是為強者的利益服務的,而不正義對一個人自我有好處、有利益!痹谶@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的主要觀點其實就是莊子以往說過的:“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保ā肚f子·胠篋》)不正義的人掠奪人們的錢財、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給別人帶來恐懼。所以,正義不如不正義來得更加歡樂。

          蘇格拉底的任務就成為了駁斥色拉敘馬霍斯“不正義比正義有益”的觀點了。

          他主要分為幾個步驟來論證。首先,每一種技藝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這些功能本身并不能對自身產生利益,所以需要使一個統(tǒng)治者放棄自我的利益去服務他人和社會,要么要給統(tǒng)治者名利,要么要給統(tǒng)治者懲罰,也就是說或者給糖、或者給鞭子,才會有人愿意辛苦操勞的去管理城邦。最大的懲罰莫過于如果賢人不出山的話,有可能會被暴君統(tǒng)治。第二步,就是討論“極端的不正義是否比極端的正義有利”這個觀點了。

          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的人很單純,往往受到欺騙;不正義的人很精明,總是能夠得利?墒翘煺娴暮煤孟壬粫䦃褐普x,卻只會抵制不正義;相反,精明的不正義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會既壓制正義者,也和不正義的人勾心斗角。

          然后蘇格拉底偷換了一下概念,用類比的方法,先舉了音樂家和醫(yī)生的例子,認為技藝好的人總是揚善抑惡,技藝差的人卻總是嫉妒強者,欺負弱者。由此證明,正義也是如此,正義者總是又聰明又好,而不正義者卻是又笨又壞。

          那里其實有個問題,就是用專業(yè)知識來說,音樂也好,醫(yī)術也好,當然能夠有個技藝的比較,可是政治的現(xiàn)實卻往往并非如此。蘇格拉底慣用的是類比的方式,并且用這個方式讓對手的觀點不攻自破。第三步,蘇格拉底要論證“不正義比正義強有力”的觀點也是錯的。這種事情似乎比比皆是了,野蠻國家往往能夠更加高效,更加不講信義,也更容易在征服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金國利用野蠻的力量征服了禮儀之邦宋國,金國吸收宋國的禮貌,等到金國的貴族也能夠寫出藝術造詣很高的詩詞時,他們又被更加野蠻的蒙古滅亡。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也正在于此。蘇格拉底的駁論是這樣的:即使是不正義的人群內部,也需要有正義,否則就不能實現(xiàn)他們不正義的目的。

          這種觀點在《莊子》當中也有體現(xiàn):“跖之徒問與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莊子·胠篋》)就是在說盜亦有道的觀點了。所以即使是不正義的人,“也還有點正義”。因為“絕對不正義的真正壞人,也就絕對做不出任何事情來!

          等到了第四步也就是最終一步,蘇格拉底要徹底推翻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不正義者比正義者生活得更好,更歡樂!碧K格拉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功能,獨特的德性;功能得到發(fā)揮,是因為它的德性,功能不能得到發(fā)揮,是因為它的缺陷。耳朵和眼睛是這樣的,人的心靈就更是這樣的了。人的生命的特殊之處在于能夠發(fā)揮心靈的功能。而正義恰恰是心靈的德性,邪惡是心靈的缺陷。所以正義的人歡樂、幸福,而歡樂、幸福又是人最大的利益,總結到最終,“不正義絕對不會比正義更有利了!

          在第一卷的最終一頁,蘇格拉底總結說,正義到底是什么,還是沒有搞清楚。以上讀到43頁,讀完第一卷。

        理想國讀書筆記9

          除了自己描述的理想整體,還存在4種政體,分別是類似斯巴達和克里特的榮譽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這四種政體是逐漸退化的,并和四種人物性格類型相關。榮譽政體的人愛好榮譽,寡頭政體愛好金錢,民主政體則無所謂,個人選擇可以很多,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因此民主式的個人容易被煽動家利用,煽動家搖身一變成為民主領袖,這些民主領袖從控制民眾中得到樂趣之后,就會漸漸淪為暴君僭主,而僭主式的個人則釋放了人類最隱秘的邪惡欲望,而他們自己也成為欲望的奴隸,在柏拉圖看來他們是最不幸福的人。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圖根據(jù)有沒有法律,將一個人掌權的政體分為君主立法的政制和僭主政制,將少數(shù)人掌權的政體分為貴族政制和寡頭政制,多數(shù)人掌權的政體為民主政制。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圖提到判斷一種政制的真正標準不是少數(shù)人統(tǒng)治還是多數(shù)人統(tǒng)治,不是強制的還是自愿的,也不是統(tǒng)治者是貧窮的還是富裕的,而是看有沒有一門指導性的統(tǒng)治技藝,而這門技藝必然只是由城邦的極少數(shù)人掌握,從這個意義上說柏拉圖根本沒有考慮過一個好的城邦會采用民主的統(tǒng)治,因為民主的統(tǒng)治不可能是一種好的統(tǒng)治。

          總之,理想國中柏拉圖的確描述了一個由哲學家構造的理想城邦,可謂符合城邦的"理念"。但這個城邦能否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這個理想的城邦存在的作用就是可以讓現(xiàn)實的城邦和它做比較,看看現(xiàn)實的城邦有多壞。正如柏拉圖所說,只是用詞句創(chuàng)造一個善的國家(472e)。后代有自由主義者批評柏拉圖是所謂"建構理性主義",即想單憑理性在塵世上建立天國。我想柏拉圖沒有這么單純幼稚,正如他探討正義的概念一樣,他說得很清楚:我們當初研究正義本身是什么,不正義本身是什么,理想國讀書筆記 以及一個絕對正義的人和一個絕對不正義的人是什么樣的(假定這種人存在的話),那是為了我們可以有一個樣板。我們看著這些樣板,是為了我們可以按照它們所體現(xiàn)的標準,判斷我們的幸福或不幸,以及我們的幸福或不幸的程度。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要表明這些樣板能成為在現(xiàn)實上存在的東西(472d)。很清楚,柏拉圖知道他在說什么,理想國只是哲學家的一次勇敢的智力游戲,在現(xiàn)實中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用能不能做得到,能不能實現(xiàn)理想國的標準去衡量這篇對話是毫無意義的。當然,在后面柏拉圖接著又說除非哲人成為國王或者國王成為哲學家,這種理想城邦永遠只是空中樓閣(473d),但在現(xiàn)實的城邦實現(xiàn)這兩種情況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柏拉圖認為在遙遠的古代或者遙遠的野蠻民族或者某種必然命運的迫使讓哲學家掌權,這樣的理想才能實現(xiàn)(499d),這無異于說在現(xiàn)在的希臘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出現(xiàn),柏拉圖是悲觀的,遠沒有后世革命家慷慨激昂的樂觀主義。因此柏拉圖的這篇對話與其說是建立一個理想國,改變現(xiàn)實的政治,勿寧說是一篇為哲學家正名的宣言,正如他所說:哲學家中的最優(yōu)秀者對于世人無用,這話是對的;但是同時也要對他說清楚,最優(yōu)秀哲學家的無用其責任不在哲學本身,而在別人不用哲學家。

        理想國讀書筆記10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xiàn)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xù)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中國孔子的《論語》可以與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比肩。

          曾經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墜云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輝煌巨著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如今,看著柏拉圖的《理想國》,盡管依舊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但它帶給我的啟迪確是深遠的——盡管我只能仰望而嘆之,道聽途說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實,經典的影響力,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么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qū)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jié)制)之一。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于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借助于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采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借助于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xiàn)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斗不和、相互間管閑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后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后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于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tǒng)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xiàn)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xiàn)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么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棱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xiàn)象紛繁復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讀書筆記11

          《夢想國》中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完美!叭说娜姘l(fā)展最本質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fā)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xiàn)和反映人全面發(fā)展的本質內涵,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動力。”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完美。

          《夢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當理解教育。柏拉圖認為,必須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當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shù)娜司屠斫庀嗤慕逃、訓練,理解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供給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夢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資料都做了規(guī)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后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里理解考驗,積累經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經過了的優(yōu)秀的人還要理解最終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里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tǒng)治者的崗位?梢,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我,不斷理解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峰。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局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當不斷學習和理解教育。這種觀點此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边@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本事自身發(fā)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另外,我認為《夢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夢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向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齊,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他們的統(tǒng)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簽的方法從而使優(yōu)秀的男人和優(yōu)秀的女人結合,他們?yōu)榱藞猿种卫碚咂贩N的純潔,對于優(yōu)秀的者的孩子帶到托兒所進行撫養(yǎng),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我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秘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景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并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我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并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圖的《夢想國》中確實蘊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夢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夢想的東西無法實現(xiàn),可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并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說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xiàn)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夢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盡可能實現(xiàn)。

          在《夢想國》的最終,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自我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那里還是我們死后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那里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堅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夢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圣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向追尋!

        理想國讀書筆記12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于正義的學說”!独硐雵氛嬲於宋鞣秸x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F(xiàn)在我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看待,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從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什么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臘那樣盛行辯論的國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臘人討論哲學問題,追昔撫今,而現(xiàn)代的一些人整日為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嘆息!独硐雵愤@本書應該是常讀常新的,當我經歷了許多事,見過了許多美好的和丑惡的事物,心情變得蒼涼起來時,相信對這本書的理解一定會更加深刻。更可以讀出深刻的感受。辨證的看待,堅持矛盾的方法也許是很好的做法,相信以后定會讀出更多的內涵。

        理想國讀書筆記13

          自我克制最重要的是做到克制飲食等肉體上享受的欲望。

          我們必須先要知道正義究竟是什么,正義給正義者帶來什么利益,不管他被認同是正義與否。

          故事和詩無非講的就是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事情。

          精心培養(yǎng)的人或是期待成為好人的人,我們就應該反對他們模仿女人,女人經常容易和丈夫爭吵,不敬鬼神。(這是蘇的局限,當社會分工不同男女承擔的責任也不同。好多時候我們身邊的人就是我們的鏡子,當你覺得別人煩很有可能你身上就有他的影子。好多時候我們更善于推卸責任,而不是耐下心來,看看自己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吃飽飯之前講道德還是吃飽飯之后講道德?(看起來一定是吃飽飯之前講道德,可是如果連基本的需求都滿足不了,又怎么講道德呢?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吃飽飯之后講道德,那為了吃飽飯之前如果不擇手段差別未免太大了。但是有好多情況是如果你先講了道德就會吃不飽飯,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好多東西是一定要堅守的。)

          人最愛的東西往往都是那些與自己利益相關,關系到自己得失的東西。(最近有了新感悟,越在乎越容易失去。在乎也要有分寸,因為我們的潛意識里總會計較,總會尋求平衡。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盡力爭取沒有錯,但是沒有了分寸感真的得到了也不會快樂。)

          貧窮和富裕都會讓技藝退化。(蘇這里是說如果貧窮,我們容易為了富裕而忘了本心;如果富裕便會有更多的欲望,不在滿足于技藝本身。這里的技藝就是上次提到的技能,掌握技能之后無論你貧窮還是富裕,你都有選擇的權利。)

          人應該具備的四種美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

          每個國家里的人只做分內的事。每個人不做別人的事,也不讓別人做自己的事。(最近看了一部有意思的日劇《逃避雖然可恥但卻有用》,本來女主人一人承擔所有家務,后來因變故男主失去了工作女主從家庭主婦到外出工作,兩人商量分擔家務。有一天女主因為工作讓男主做飯,結果男主哪里做過這么多的家務,忘記了做飯的事。等到女主回家的時候失望極了,隨后又作出反。罕緛砭褪俏覒撟龅氖虑槲覜]有做好為什么要責怪你。好多時候我們不愿意直面自己內心而找出一大堆理由欺騙自己,最常用的就是指責別人。)

          欲望的最終目的在于得到,它不會有太多其他的要求。大家都希望自己得到的東西是好的。(可是哪有那么多好的東西,有些東西呢真的未必好,只不過一些聰明的商家利用了我們的虛榮心。)

          一個認為自己待遇不公的人,他的情感也會因此激動發(fā)怒,隨后他會站在自己認為正義的那方并為其作戰(zhàn),他會很奮力的爭取勝利。

          好多小孩子一出生就充滿了憤怒,很多孩子從未使用過自己的理智,大多孩子使用理智都已經是很遲很遲以后的事情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誰的生活都不容易,自己得為自己負責。)

        理想國讀書筆記14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國》是最成系統(tǒng)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我的看法,為之后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這部對話的開端,是對正義問題的討論。蘇格拉底在什么是正義,什么是不正義,正義的生活和不正義的生活哪一種才是幸福的等等問題上方和其他幾個對話者糾纏不清,不能夠完全說服他們。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關于正義的三個看法,分別是:

          1,正義就是欠債還錢

          2,正義就是幫忙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就是有利于強者的好處

          蘇格拉底并沒有徹底否認這些觀點,但是同時認為它們都不是完全正確的,然而,蘇格拉底卻不能夠直接給出一個正義的定義。而另一方面,無論正義究竟是什么,還有一個問題在于,究竟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蘇格拉底的反對者認為,不正義的人在生活中能夠獲得各種各樣的好處,而正義的人卻往往吃虧,所以不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義的生活則是不幸的。蘇格拉底卻認為正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但是他沒有給出讓那些對手信服的證明。

          就在雙方爭執(zhí)不清的時候,蘇格拉底想了一個辦法:把個人的正義問題“放大”成整個城邦的正義問題來討論,以便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所說的,“假定我們的視力不好,人家要我們讀遠處寫著的小字,正在這時候有人發(fā)現(xiàn)別處用大字寫著同樣的字,那我們可就交了好運了,我們就能夠先讀大字后讀小字,再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那里的小字比喻的是個人的正義問題,大字比喻的是城邦的正義問題。蘇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先來討論城邦的正義問題,在弄明白什么是城邦的正義之后,再來看看在個人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樣的正義。弄清楚了個人的正義究竟是什么之后,也就能夠回答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了。

          那么,什么是城邦的正義?經過一連串的對話,蘇格拉底最終得出了他的結論:城邦的正義就是城邦的每一個人都按照他的稟賦、安于屬于他的位置,也就是,統(tǒng)治者安于統(tǒng)治者的地位,履行自我的職責;輔助者安于輔助者的地位,維持城邦秩序,保護城邦安全;被統(tǒng)治者安于被統(tǒng)治的地位,服從秩序。蘇格拉底還講了一個神話來說明這一點,這個神話是這樣講的: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是從大地母親那里生長出來的,因此都是同胞,而大地母親在生育人類的時候,給不一樣的人加入了不一樣的金屬,給一些人加了金子,使得這些人具有最高的稟賦和才能,將來要當統(tǒng)治者;給一些人加了銀,使這些人具有次等的德性,將來要當保護城邦的輔助者;給絕大多數(shù)的其他人加了銅,這些人資質平平,只能當被統(tǒng)治者。但是身上具有金子的人有可能生出身上是銀或銅的后代,反之亦可,所以每一代人都要重新考察他的資質如何,來決定他在城邦中的地位。只要每個人的位置都被安排對了,而且每個人都安于這種安排,那么這個城邦就會是最好的城邦。

          這個神話被稱為“腓尼基神話”,因為據(jù)說最初是腓尼基人所流傳的。那么,這個神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個人和城邦怎樣一種關系?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務必看蘇格拉底是怎樣得出城邦正義的結論的。

          蘇格拉底從城邦的起源說起。他認為,城邦,或者說政治,起源于人的天性。人不一樣于動物和神的天性就在于,他是天生不自足的,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幫忙才能生存。神當然是完全自足的,不需要什么;動物雖有需要,但是個體的動物就能滿足自我的需要。個人卻無法滿足自我的需要,另外,每個人天生具有不一樣的稟賦,比如有人擅長種莊稼,有人擅長建筑房屋,有人擅長做衣服。這些具有不一樣稟賦的人,各自做各自擅長做的事情,再彼此交換自我的產品,人和人就在這樣一種合作的關系中建立起政治和城邦。但是人和動物以及神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神沒有什么需求,而動物只有剛好能夠適合于它的生存的需求,但是人卻有超過他的基本需要的需求。人不僅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甚至吃得精美和奢侈;不僅僅要穿衣保暖,還要穿美麗的衣服;不僅僅要有住處,還要有豪華的住處來滿足虛榮。所以,人和人所組成的城邦,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基本需要的層次,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是人的城邦而是“豬的城邦”了。既然有剩余的需要,就要有剩余的土地、資源和剩余的生產,那城邦就要擴張,不一樣的城邦之間就難免發(fā)生沖突。因此,一個城邦想要存在下去,就務必使得自我變得強大,從而確保自我的利益(good)。

          那么,如何才能夠使一個城邦變得強大呢?如何確保城邦的利益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涉及到了正義問題,因為它表現(xiàn)出個人和城邦的一種對應。城邦的利益正是對應于個人的幸福,它們都是“好”(good),只但是城邦利益是公共的好(mongood),而個人幸福是私人的好(privategood)。蘇格拉底認為,城邦想要確保自我的利益,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如何進行統(tǒng)治的問題。什么樣的人就應統(tǒng)治,什么樣的人就應被統(tǒng)治?蘇格拉底仍然從人的天性出發(fā)回答這個問題。按照稟賦,不一樣的人具有不一樣的技藝,統(tǒng)治也是一種技藝,并且是最高的技藝,它需要能夠良好地處理城邦內外關系的最高的智慧。具有這種智慧、這種技藝的人才有資格進行統(tǒng)治。因此,統(tǒng)治者就應是最優(yōu)秀的人,最高的統(tǒng)治者就應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哲學家,其他人都是被統(tǒng)治者。這就是柏拉圖的“哲學家王”的邏輯,它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并不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

          當然,僅僅有統(tǒng)治者是不夠的,因為智慧往往是沒有力量(power)的,而城邦需要力量來維護自我的安全。所以,城邦還需要自我的軍隊。蘇格拉底稱之為護國者或者輔助者(護國者其實包括了統(tǒng)治者和輔助者,所以城邦的軍隊其實就是輔助者)。同樣,什么樣的人就應是輔助者?這個問題,蘇格拉底還是從人的天性出發(fā)來回答的。輔助者因為要上戰(zhàn)場保衛(wèi)城邦,因此他們最重要的德性就應是勇敢。勇敢的德性能夠透過教育來培養(yǎng),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教育:音樂和體育。音樂教育人的心靈,使得心靈從小就喜歡美,長大以后就能夠主動靠近完美的德性;體育表面看來是教育人的身體,使得人強健,其實最終目的也是教育人的靈魂,培養(yǎng)靈魂中的激情,最終產生勇敢的德性。正是為了確保教育的有效性,柏拉圖才提出他著名的“驅逐詩人”的理論。因為古代的詩歌,主要是為了進行道德教育的,而柏拉圖認為從荷馬到悲喜劇詩人,其中很多作品是不適合進行美德的培養(yǎng)的,因為它們把神和英雄講得很壞。柏拉圖主張“刪詩”,其實是刪除那些不利于教育的詩,保留那些有利于培養(yǎng)城邦公民的良好品德的詩歌?傊,透過教育來培養(yǎng)出勇敢的德性,也就是,對于“就應害怕什么不就應害怕什么的堅定信念”,然后挑選出最勇敢的人組成輔助者的隊伍,這樣才能夠保衛(wèi)城邦的安全。

        理想國讀書筆記15

          讀完了《志向國》,剛起先讀的時候其實內心的沖擊和心情還是許多的。這本書前半部分在用批判性的思維在讀。

          首先,明白下面這些,初讀《志向國》的人應當就可以安靜一些了。志向國,它就是個“志向國”,不能夠把它當做現(xiàn)實世界,用現(xiàn)實世界的思維,和普世價值觀等去思索和對待。不用太較真。

          也不能認為被冠之“志向”二字就是說明這個國度盡善盡美只是現(xiàn)實中做不到,讀前四章的時候看到有些部分帶有肯定的愚民文化,也有完全不符合普世價值觀和人文主義觀點的地方。

          所以,在志向國中,不能夠用普世的思路來理解他們的思想,許多都是非現(xiàn)實的一種假設,許多地方的設計不符合人性,有些地方有肯定的可取之處,也有許多地方令人無法贊同。

          其次,走進志向國的國度。

          志向國中的詩歌,曲調等藝術是被剔除了一些描寫死亡的恐驚,哀痛,苦痛的內容,留下表現(xiàn)忠誠,和善和英勇等的主題。志向國所描述的人性被剔除了人性的負面和人性之惡。志向國度的國度還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人必需依據(jù)自己的性情選擇職業(yè)。想要尋求正義,應當先尋求一個國家的正義,然后再尋求個人的正義,先有國后有家。

          這些是志向國的設計和藍圖。

          其中,志向國中有對救治病人的觀點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相符,與人文主義觀點相駁,認為老弱病殘沒有生存和救治的權利。

          也有在后面,關于男女的論述,體現(xiàn)了男女同等的理念,又實屬難得。

          如笛卡爾所說,人們的看法之分歧,是因為我們由不同的路徑引導我們的思想,或者各人的思想不是針對同一件事物的原因。所以,無論如何,有些地方持著與書中所描述的不同的觀點,引發(fā)了我更加深化的思索。

          假如你想要有更多的思索,讀讀《志向國》吧,盡管可能這不是這個符合人性以及真正志向的國度,但是里面也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理想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理想國讀書筆記06-18

        理想國讀書筆記精選07-10

        理想國的讀書筆記04-27

        理想國讀書筆記04-27

        《理想國》讀書筆記06-01

        理想國的讀書筆記06-01

        理想國讀書筆記03-03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08-23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06-01

        理想國的讀書筆記長篇06-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