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樊毅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人也。毅累葉將門,少習武善射。侯景之亂,毅率部曲隨叔父文皎援臺。文皎于青溪戰(zhàn)歿,毅將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隸王僧辯,討河東王蕭譽,以功除假節(jié)、威戎將軍、右中郎將。代兄俊為梁興太守,領三州游軍,隨宜瑩侯蕭循討陸納于湘州。軍次巴陵,營頓未立,納潛軍夜至,薄營大噪,營中將士皆驚擾,毅獨與左右數(shù)十人,當營門力戰(zhàn),斬十余級,擊鼓申命,眾乃定焉。以功授持節(jié)、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戶。尋除天門太守,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一千戶。及西魏圍江陵,毅率兵赴援,會江陵陷,為岳陽王所執(zhí),久之遁歸。
高祖受禪,毅與弟猛舉兵應王琳,琳敗奔齊,太尉侯填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還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騎常侍,仍隨侯填進討巴、湘。累遷武州刺史。太建初,轉(zhuǎn)瑩州刺史,封高昌縣侯,邑一千戶。入為左衛(wèi)將軍。五年,眾軍北伐,毅率眾攻廣陵楚子城,拔之,擊走齊軍于潁口,齊援滄陵,又破之。七年,進克潼州、下邳、高柵等六城。及呂梁喪師,詔以毅為大都督,進號平北將軍,率眾渡淮,對清口筑城,與周人相抗,霖雨城壞,毅全軍自拔。尋遷中領軍。十一年,周將梁士彥將兵圍壽陽,詔以毅為都督北討前軍事,率水軍入焦湖。尋授鎮(zhèn)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十二年,進督沔、漢諸軍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護軍。尋遷護軍將軍、荊州刺史。
主即位進號征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戶余并如故入為侍中護軍將軍及隋兵濟江,毅謂仆射袁憲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須銳卒數(shù)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諸將成從其議。會施文慶等寢隋兵消息,毅計不行。京城陷,隨例入關,頃之卒。
譯文:
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人。樊毅世代將門,少年時即習武善射。侯景叛亂時,樊毅率領部伍隨叔父樊文皎援臺。樊文皎在青溪戰(zhàn)亡,樊毅率宗族子弟奔赴江陵,并隸屬于王僧辯,討伐河東王蕭譽,因為功勞封假節(jié)、威戎將軍、右中郎將。代兄樊俊為梁興太守,領三州友軍,隨宜蔓侯蕭循在湘州討伐陸納。軍隊到巴陵,安營停頓未成,陸納軍悄悄乘夜而至,迫近軍營大噪,軍營中將士都被驚擾,樊毅獨與左右數(shù)十人,擋著營門力戰(zhàn),斬殺十余人,擊鼓申命,眾人心神方定。因為功勞授樊毅持節(jié)、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戶。不久封天門太守,進爵位侯,增邑到一千戶。等到西魏圍江陵,樊毅率兵赴援,恰逢江陵失陷,他被岳陽王所擒,久而逃回。
高祖受禪,樊毅與弟弟樊猛舉兵響應王琳,王琳兵敗而奔齊,太尉侯填派使者招樊毅,樊毅率領子弟部伍還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騎常侍,仍隨侯填進軍討伐巴、湘。又改任武州刺史。太建初年,轉(zhuǎn)任璺州刺史,被封為高昌縣侯,邑一千戶。入為左衛(wèi)將軍。太建五年,眾軍北伐,樊毅率眾攻打廣陵楚子城,拔下,擊走齊軍于潁口,齊軍支援滄陵,又擊敗。太建七年,進而攻克潼州、下邳、高柵等六城。到呂梁一戰(zhàn)喪失軍隊,皇帝詔令樊毅為大都督,進號平北將軍,率領眾兵度淮水,面對清口筑城,與北周人相對抗,連綿大雨使城池毀壞,樊毅全軍自行開拔。不久改任中領軍。太建十一年,北周將領梁士彥率兵包圍壽陽,詔令以樊毅都督北討前軍事,率領水軍入焦湖。不久授鎮(zhèn)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太建十二年,進督沔、漢諸軍事,因公事免職。太建十三年,征授中護軍。繼而改任護軍將軍、荊州刺史。
后主即位,樊毅進號征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戶,其余照舊。入為侍中、護軍將軍。到隋兵過江,樊毅對仆射袁憲說:“京口、采石,都是要地,各需數(shù)千精銳兵,二百金翅,都下江中,以便上下防備捍衛(wèi)。如不這樣,大事完了!备魑粚㈩I都同意他的提議。正值施文慶等封鎖隋兵消息,樊毅之計未行。京城陷落,樊毅隨例入關,不久即死。
【《陳書樊毅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陳書樊猛傳》原文及翻譯07-12
《陳書蕭引傳》原文及翻譯07-12
《姜貞毅先生傳》原文翻譯03-24
《史記·陳豨傳》原文及翻譯04-02
《陳際泰傳》原文及翻譯01-20
《明史.陳懋傳》原文及翻譯06-18
《漢書·陳湯傳》原文及翻譯07-25
《陳書》的原文及翻譯06-30
《陳書·徐陵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