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12-02 19:25:13 曉鳳 古籍 我要投稿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代]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駱氏亭外竹林環(huán)繞,雨后亭外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飛向遠(yuǎn)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

          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jié)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注釋

          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竹塢(wù):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

          水檻(jiàn):指臨水有欄桿的亭榭。此指駱氏亭。

          迢遞:遙遠(yuǎn)的樣子。重城:一道道城關(guān)。

          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云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zhuǎn)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賞析: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yuǎn)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边@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著重重的高城飛向遠(yuǎn)方。

          首句寫駱氏亭!爸駢]”是竹林懷抱隱蔽的船塢;“水檻”,指傍水的有欄桿的亭軒,也就是題中的“駱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綠的修竹,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盁o塵”和“清”,正突出了駱氏亭的這個特點,可以想見詩人置身其間時的那種遠(yuǎn)離塵囂之感。幽靜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適;但對于有所思念、懷想的人來說,又往往是牽引思緒的一種觸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沒有好朋友共賞幽勝而感到惆悵。這兩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別后的相思,其間雖有跳躍,但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景與情之間存在相反相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長安,中間隔著高峻的城墻。“迢遞”一詞有“高”、“遠(yuǎn)”二義,這里用“高”義!爸爻恰奔锤叱。由于“迢遞隔重城”,所以深深懷念對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悠悠然越過高高的城墻,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案簟弊衷谶@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顯示了“情通”。這正是詩歌語言在具體條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種妙用。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毙≡姷暮髢删涫钦f,秋空上陰云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jié)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來:“秋陰不散霜飛晚”。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自然是出自揣測,這揣測的根據(jù)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一句一方面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陰霾欲雨的天氣,四望一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增加相思的濃度。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但要領(lǐng)略詩句所蘊(yùn)含的情趣,卻須注意從“秋陰不散”到盼“雨”的整個過程。秋葉聽雨打枯荷的況味,詩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領(lǐng)略過。淅瀝的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發(fā)出一片錯落有致的聲響,別具一種美的情趣。看來倒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的天氣特意作美了。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秋雨的到來就不同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為能聆聽到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慶幸枯荷之“留”了!傲簟薄ⅰ奥牎倍謱懬槿胛,其中就有著不期而遇的喜悅!奥犛曷暋弊匀皇且顾薜木壒剩饕是由于“聽雨聲”蘊(yùn)含有一種特有的意境和神韻。這“聽雨”竟有一種特別的美感,久聽之后,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沈義父《樂府指迷》云:“結(jié)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jié)情最好!贝嗽娭Y(jié)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闭且跃敖Y(jié)情,不僅景中含情,且有聲有情、聲情并茂,聲、景、情諧和合一而收余音繚繞之致,使詩歌境象迷茫,旨義含隱深曲。

          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并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宿駱氏亭”所見所聞是“寄懷”的憑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yùn)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yuǎn)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隱應(yīng)試不中,投奔時任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diào)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和李商隱也是情深義重。

          這首詩當(dāng)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當(dāng)時李商隱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人,后隨祖輩移居滎陽(今河南省鄭州市),晚唐時期詩人。

          李商隱幼年喪父,隨母還鄉(xiāng)過著清貧的生活。十六歲時,因擅長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jié)識令狐楚等前輩!芭|h”令狐楚欣賞他的文才,親自授以今體章奏之學(xué),并給予資助,后又聘其入幕,至開成二年(837年),考中進(jìn)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黨”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為妻。從此陷入“牛李黨爭”旋渦,被“牛黨”視為“背恩”“無行”。次年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考試,已被錄取再遭刷落。會昌二年(842年)應(yīng)“書判拔萃試”,被授秘書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黨得勢,其隨即放棄京職,隨李黨鄭亞赴桂海。后期十幾年時間,都漂流各地,為各地幕僚,開始篤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職還鄉(xiāng),在鄭州去世。

          李商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其詩構(gòu)思縝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麗的辭采,婉轉(zhuǎn)和諧的韻調(diào),曲折細(xì)微地去表現(xiàn)深厚的情感。李商隱胸懷“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興的志向,但身處晚唐已無實現(xiàn)抱負(fù)的可能。其駢體章奏與哀誄之文因形式瑰麗、情文并茂而在當(dāng)時極負(fù)盛名,曾自編為《樊南甲集》等,李商隱還是晚唐杰出詩人,其詩各體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絕成就為高,七言律詩的造詣更是上追杜甫而獨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瑤池》等。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及賞析04-20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05-23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02-03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翻譯及賞析04-20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23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7-31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3篇07-31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2-03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6-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