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原文及賞析
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江島。
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
水窮三苗國,地窄三湘道。
歲晏天崢嶸,時危人枯槁。
思?xì)w陰喪亂,去國傷懷抱。
郢路方丘墟,章華亦傾倒。
風(fēng)悲猿嘯苦,木落鴻飛早。
日隱西赤沙,月明東城草。
關(guān)河望已絕,氛霧行當(dāng)掃。
長叫天可聞,吾將問蒼昊。
譯文
巨蛇橫陳在洞庭湖畔,在江島邊將大象一口吞掉。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訴我這個傳說的是楚國的遺老。
三苗國在水的盡頭、三湘道旁水多土少。
歲月崢嶸又到了年末,困境中的人顯得多么蒼老。
戰(zhàn)亂不已我思?xì)w不得,遠(yuǎn)離放土悠傷滿懷抱。
郢都已成了廢墟,章華臺早就傾倒。
悲風(fēng)中猿啼多么哀苦,葉落雁飛秋來得太早。
夕陽隱沒在赤沙湖,明月映照著東城草。
望斷關(guān)山河川,妖霧該被清掃。
我仰天長嘯,老天你可知道?老天啊我在問你,你可知道?
注釋
《通鑒》:乾元二年八月,襄州將康楚元、張嘉延據(jù)州作亂,刺史王政奔荊州。楚元自稱南楚霸王。九月,張嘉延襲破荊州,荊南節(jié)度使杜鴻漸棄城走,澧、朗、鄂、峽、歸等州,官吏聞之,爭潛竄山谷。十一月,康楚元等眾至萬余人。商州刺史充荊、襄等道租庸使韋倫發(fā)兵討之,駐于鄧之境,招諭降者,厚撫之,伺其稍怠,進(jìn)軍擊之,生擒楚元,其眾遂潰,得其所掠租庸二百萬緡,荊、襄皆平。
修蛇:長蛇、大蛇。《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堯乃使羿斷修蛇于洞庭!备哒T注:“修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類!
巴陵:山名!对涂たh圖志》卷二十七:“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三苗:我國古代部族名。《史記正義》:“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奔唇窈、江西一帶?装矅渡袝鴤鳌罚喝缰畤蠖赐ァ⒂遗眢,在荒服之例,去京師二千五百里。《通典》:岳州古蒼梧之野,亦三苗國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二湖相連,青草在南,洞庭在北。注云:凡今長沙、衡陽諸郡,皆古三苗之地。
三湘:今湖南湘江流域。
《楚辭》:“歲既晏兮孰華予。”王逸注:“晏,晚也!滨U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崩钌谱ⅲ骸啊稄V雅》曰:崢嶸,高貌。歲之將盡,猶物之高也!
郢路:今湖北江陵一帶!锻ǖ洹罚航昕ぃ裰G州。春秋以來,楚國之都謂之郢都,西通巫、巴,東接云、夢,亦一都會也。
《楚辭》:“惟郢路之遼遠(yuǎn)!弊笏肌段憾假x》:“臨淄牢落,鄢郢丘墟!眳窝訚(jì)注:“丘墟,謂居人少也!
章華:章華臺,春秋時楚國離宮名。故址在今湖北監(jiān)利縣西北。《方輿勝覽》:江陵府有章華臺。晉杜預(yù)云:“在今南郡華容城中。”華容,即今監(jiān)利。
赤沙:赤沙湖,在湖南華容縣南!端(jīng)注》:洞庭湖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沒于其中!斗捷泟儆[》:洞庭湖在巴陵縣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里!对狸栵L(fēng)土記》:赤沙湖,在華容縣南,夏秋水泛,與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詩》所謂“殿角插入赤沙湖”也!兑唤y(tǒng)志》:赤沙湖,在洞庭湖西,夏秋水泛,與洞庭為一,涸時惟見赤沙。
琦按:“城草”,恐是“青草”之訛,然青草在南,而詩云“東青草”,則又未敢定也。舊記云:洞庭南連青草,西亙赤沙,七八百里,又謂之三湖。《初學(xué)記》:盛弘之《荊州記》云: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數(shù)百里,湖南有青草山,因以為名。《一統(tǒng)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連洞庭,南接瀟湘,東納汨羅之水,每夏秋水泛,與洞庭為一,水涸則此湖先干,青草生焉。
關(guān)河:關(guān)山河川。
氛霧:霧氣。詩中比喻亂賊。江淹詩:“皇晉遘陽九,天下橫氛霧。”張銑注:“氛霧,喻亂賊也。”
蒼昊:蒼天。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承蒼吳之純殷!睆堓d注:“蒼、吳,皆天之稱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
賞析
“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江島。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惫糯鱾鬟^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堯曾派后羿在洞庭斬殺巴蛇(即修蛇,大蛇)。這條大蛇死后,蛇骨堆積得象臣陵一樣,因此人們把這個地方取名為巴陵。古代還傳說,巴蛇能吞食巨象:“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詩一開始,詩人就用這些傳說作了一個比喻:襄州將領(lǐng)康楚元、張嘉延在荊州叛亂,就象那大蛇一樣吞食巨象,在洞庭湖一帶橫行無忌,作惡多瑞。
“水窮三苗國,地窄三湘道。歲晏天崢嶸,時危人枯槁。思?xì)w阻喪亂,去國傷懷抱!边@幾句寫詩人當(dāng)時的心情和處境。是說自己正流落在窮鄉(xiāng)僻壤,加上歲暮將屆,氣候陰寒,時局充滿危機(jī)。詩人被困居在這里,形容枯槁,憔悴不堪,雖然歸心似箭,無奈又為動亂的現(xiàn)實所阻隔,真是有家難投,報國無門。
“郢路方丘墟,意華亦傾倒。風(fēng)悲猿嘯苦,木落鴻飛早!鼻皟删鋵懮鐣h(huán)境:由于當(dāng)時荊州一帶戰(zhàn)亂紛擾,破壞慘重。昔日繁華的章華臺亦已倒塌。后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點出時令和節(jié)候。時值深秋,秋風(fēng)蕭瑟,猿嘯聲聲,落葉紛紛。鴻雁早已自北而南,飛回南方了。這幾句寫的都是客觀現(xiàn)實和自然景物,但詩人愁苦憂傷的心情卻在字里行間處處流露,不能自已,大有物尚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沉感慨。
“日隱西亦沙,月明東城草。關(guān)河望已絕。氛霧行當(dāng)掃。長叫天可聞?吾將問蒼吳!”《水經(jīng)注》有這樣的記載:“洞庭湖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沒于其中!笨磥碓娙恕芭R洞庭”的時間已經(jīng)不短,太陽已被洞庭湖西的赤沙湖所吞沒。一輪明月卻從東方冉冉升起,照完了青草湖。
末尾四句,詩人寫得尤其沉痛:天色已晚,山河逐漸望不見了。有如煙氛迷霧的“荊州賊亂”理應(yīng)統(tǒng)統(tǒng)一掃而光!我要高聲地問問蒼天:我的呼叫聲你到底聽得見還是聽不見?由于時代動亂和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在這首詩里,憂憤不平和感傷的情緒不免流露,但與此同時,也可窺見已是垂暮之年的詩人,仍然密切關(guān)注時局,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上層統(tǒng)治集團(tuán),他那豪邁不羈的性格和熾烈奔放的`感情不減當(dāng)年。
全詩對“洞庭”的自然景物沒有作精細(xì)的刻畫和描寫,只是選擇了“荊州賊亂”這一客觀事實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強(qiáng)烈的愛憎,達(dá)到“言懷”的目的。詩中運用神話傳說作比喻,使詩意增添了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和色彩。這首詩除了首尾幾句外,也有不少對偶的句子,但都自然而毫無斧鑿痕跡,充分顯示出詩人功力的深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的深秋,比《秋登巴陵望洞庭》的寫作時間,可能稍后一些。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李白目睹時局動蕩不安,戰(zhàn)亂紛擾頻仍,自己北歸不能,想要改變現(xiàn)狀又無能為力。詩人對此感傷不己,寫下此詩表達(dá)自己對迅速平息戰(zhàn)亂的渴望。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