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賞析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鐘,想把它背走。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厭惡(恐怕)別人聽到,可以;但怕自己聽到,就很荒謬了。
注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chuí)毀之,鐘況(huàng)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jù)掩其耳。惡(è)人聞之,可也;惡(wù)己自聞之,悖(bèi)也!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lián)合打敗后,逃在齊國。亡:逃亡。鐘:古代的打擊樂器。則:但是。負:用背馱東西。錘:槌子或棒子。況然:形容鐘聲。遽:立刻。悖:荒謬。惡:害怕。
賞析: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lián)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9)惡(e):害怕。
賞析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掩耳盜鈴》原文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是一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原文及翻譯: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在范氏家族衰敗之后,有個普通人得到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他背不動,于是打算用錘子將其砸碎以便攜帶。然而,剛砸了一下,鐘就發(fā)出了巨大的響聲。他擔心別人聽到這個聲音會來奪走鐘,便急忙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他害怕別人聽到這個聲音是可以理解的,但害怕自己聽到就荒謬了。
賞析: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通過諷刺一個盜賊的行為,揭示了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這個人以為只要自己聽不到鐘聲,別人就不會聽到,這種想法顯然是非;闹嚨。故事告訴我們,欺騙自己是沒有用的,因為事實不會因為你的忽視而改變。
從文學角度來看,這個故事簡潔有力,情節(jié)雖簡單卻富含哲理,具有很強的啟示性和教育意義。它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和行為,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人們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欺騙的狀態(tài),忽視了問題的本質(zhì)。
總的來說,《掩耳盜鈴》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更是一個深刻的象征,提醒我們在面對問題和挑戰(zhàn)時,應該直面現(xiàn)實,而不是逃避或自欺欺人。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掩耳盜鈴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3-17
原文翻譯及賞析07-09
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師說》原文及翻譯賞析10-13
《詠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葉公好龍》原文翻譯及賞析09-27
《狡童》原文翻譯及賞析07-07
公輸原文翻譯及賞析07-21
《流鶯》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