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5篇)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
送別
作者:王維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作品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里正有綿延不盡的白云,在天空中飄蕩。
【作品注釋】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chuí)。
歸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但:只。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里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shè)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shè)問,問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zhì)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guān)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里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比、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安坏靡狻比郑@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積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fù)聞,白云無盡時!苯Y(jié)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蹦阒还苋グ,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很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lián)系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中吸取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譯文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wù)有才者紛紛出來。
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yīng)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去年寒食時節(jié)你正經(jīng)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shè)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
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余輝映得孤城艷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釋
(1)綦毋潛:綦毋為復(fù)姓,潛為名,字季通,荊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維好友。
。2)圣代: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3)英靈: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4)東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借指綦毋潛。
。5)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齊兄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隱居生活。
。6)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這兩句指雖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為沒有才能。金門: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代賢士等待皇帝召見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語·在厄》記載:“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陳蔡發(fā)兵圍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吾何為至此乎?’”是指孔子嘆自己政策的不能實行,半途受到阻礙。
。7)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這兩句詩說綦毋潛落第后將取道洛陽經(jīng)過江淮回家鄉(xiāng)。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為寒食節(jié),斷火三日。京洛:指東京洛陽。江淮:指長江,淮水,是綦毋潛所必經(jīng)的水道。
。8)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違:分離。
。9)行當:將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槳。
。10)未幾:不久。
(11)“吾謀”句:左傳記載:“士曾行,繞朝贈之以策(馬鞭)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边m,偶然的意思。“吾謀”句說綦毋潛此次落第是偶然失敗。
(12)知音。赫Z出《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86頁 .
2、
鄧安生 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年6月版 :第21-23頁 .
3、
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xx年12月版 :第82-83頁 .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xiāng),層層深入,娓娓道來。詩人對綦毋潛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一事反復(fù)地進行慰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落第只是暫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還會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終是不會受埋沒的,表達了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勸慰,寫得委婉盡致。
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yīng)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詞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盡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fā)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guī)勸綦毋潛不發(fā)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五、六句是對綦毋潛的安慰:盡管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選擇科舉之路是沒有錯的,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勸綦毋潛暫回家去!岸群场薄翱p春衣”,是從時令上提醒對方,含有關(guān)切之情!敖础薄熬┞濉,從路線的選擇上提出建議,含有送別之意!爸镁啤毕嗨、“同心”相勉,足見詩人對綦毋潛的深情厚意與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設(shè)想對方回鄉(xiāng)的快捷與沿途風光,給人以溫暖之感,意在安慰對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開心起來。最后兩句規(guī)勸對方,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華恰好未被主考官賞識,切不要因此怪罪于開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為朝中賞識英才的人稀少。這一懇切安慰之辭很能溫暖人心,激勵綦毋潛繼續(xù)仕進。
這一首送別詩不僅寫出了對朋友的關(guān)心、理解、慰勉與鼓勵,也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入世的思想。全詩感情真摯而親切,詩人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對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詩的格調(diào)并不流于感傷,相反顯得奮發(fā)昂揚。這樣的送別詩自然會給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讀這樣一首送別詩,會讓人有一波感動,有一份溫暖,不僅被詩人對朋友的諄諄告別語所感動,更被詩人對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溫暖。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3
西江月·送別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翻譯
昨夜您的小船離開京口,今晨我的馬頭遙望長安。舊官拿什么交代給新官?只有西湖、吳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來幾度變遷?內(nèi)含奧秘,下評語叫人為難。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氣能掀起錢塘江的波瀾。把我的新詩呈給您。請您細加指點。
注釋
扁舟:小舟。
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乃古潤州治所。
長安:此處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
馬首長安:謂馬不停蹄地向京都進發(fā)。
舊官何物與新官:這里東坡僅以其“新官對舊官”句,借指自己是“舊官”即將離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湖山公案:指東坡自己的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
個中:此中。
下語:評說,講說。
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才氣卷波瀾:形容林子中的才氣像波濤一般壯闊起伏。
判斷:猶鑒別辨析。
賞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痹~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訴說著他的仕宦奔波之苦。這句詞份量沉重,內(nèi)涵復(fù)雜,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詞人說自己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只留下一堆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了,表現(xiàn)了東坡的謙虛和自責精神,令人欽敬。其實,詞人這次知杭政績斐然,盡人皆知,他不僅積極抗旱救災(zāi),施粥送藥,救活了很多貧困百姓;而且開河浚湖、興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閘,修建南北三十里長堤,并在堤上造六橋,置九亭,遍植楊柳芙蓉,不僅美化了風景,還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做生祠以報!
下片,集中請求林子中評判其湖山新詩!按司鞍倌陰鬃,個中下語千難!痹~人說西湖山景千變?nèi)f化,百年數(shù)異,自己對之描寫是很困難的。這里,詞人把其湖山詩作的內(nèi)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圍內(nèi),與其他(如政治)無關(guān),而且“百年幾變”,“下語千難”,表明其詩歌內(nèi)涵隨著風景的變化而復(fù)雜多變,用語費神頗多,是正,F(xiàn)象!笆咕艢饩聿。與把新詩判斷。”這末二句是詞人對林子中的客套頌揚之辭,當然也含有某種期待的愿望,他說林子中才氣如壯闊波濤,一定會對自己的新詩做出公正的評判。用語謹慎巧妙,表面上是請友人品賞、評說自己的新詩,而卻帶有某種警惕性。因為詞中連用“公案”、“判斷”二詞,十分醒目,這涉及到訴訟、判案性質(zhì),東坡決不會隨便使用之。東坡似是有意把自己當作了“被告”,等待審判,但他實際上卻又是問心無愧,心地坦蕩,并且充滿了自信心。
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無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渾然妥貼,章法平中有奇,虛實柜生,宛曲味永。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詞人被召為翰林承旨,在赴汴京之前,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職務(wù)之時,為了表示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于是寫下這首詞。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4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東風一作:東門)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譯文
春風中的排排楊柳樹,沿著護城河兩岸呈現(xiàn)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應(yīng)該是要分別的人兒太多。
注釋
東門:即長安青門,唐朝時出京城多東行者,多用于送別。有的版本作東風。
青青:指楊柳的顏色。
御河:指京城護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別的習俗。
苦:過于,過份。
別離:離別,分別。
賞析
王之渙與友人在長安城外離別時,正好是楊柳生長的春季,于是王之渙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送別》。
創(chuàng)作背景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睂懢,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皷|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暮春時節(jié)!皸盍笔撬蛣e的代名詞,于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huán)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xiàn),襯托出舍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這兩句是抒情,通過側(cè)面描寫出送別人多。一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于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只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后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這這首送別詩短小精悍,言淺意深,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之渙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5
暮春送別(綠暗紅稀出鳳城)原文:
【暮春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
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釋
浐水:亦稱為產(chǎn)水,發(fā)源于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為關(guān)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匯合后流經(jīng)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
綠暗紅稀:綠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
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一說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筑,長安因此又稱鳳城。
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
行人:指詩人送別的遠行之人。
宮前水:即指浐水。
譯文
花飛卉謝,葉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遠行之人切莫聽這宮前的流水,流盡年華時光的正是此種聲音。
賞析:
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別具新意。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给P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lǐng)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悠然聯(lián)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傊,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復(fù)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闕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埂感腥恕怪该媲八蛣e的遠行之人!笇m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jīng),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干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勛,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quán),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tài),把錯綜復(fù)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效果。詩的結(jié)構(gòu)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內(nèi)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6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淳凉}上去,新月到應(yīng)圓。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譯文
兩條英雄好漢在此處激烈戰(zhàn)爭,一決雌雄。頓時間,赤壁的江面上樓船遮天蓋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燒得通紅,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擊敗。
你馬上就要高飛遠走,到那個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會看到那場大戰(zhàn)留下的殘酷遺跡。
你要詳細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寫信來告訴我,我想我肯定會被你的描述而壯懷激烈,萬分感動。
注釋
、哦垼褐覆懿俸椭荑。二龍爭戰(zhàn),是魏吳相持的象征。
、砌L鯢: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7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xué)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1、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355頁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fù)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diào)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fù)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茨恰半x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zhuǎn)。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肮诺馈、“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fù)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詩到此點明“送別”,結(jié)清題意,關(guān)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創(chuàng)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yīng)考習作,按科考規(guī)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代: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譯文: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楊柳在絲絲微風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雨中綻放。雨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中顯得格外疏朗。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么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釋: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yīng)花做主?
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景物。
賞析: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全曲先寫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襯楊柳,顯楊柳更風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圣潔。楊柳隨風,梨花帶雨,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shù)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diào)更和諧。
“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吹;柳條稀疏,因為風拂,也因為雨洗;淞瑁餐嘎冻鲭[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里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去的“人”;同樣,“春歸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zhì)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zhuǎn)為幽憤了,亦暗扣了題旨“送別”。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9
送別詩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翻譯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賞析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望江怨·送別
清代: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譯文: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春天的江面浩渺無邊,我目送著扁舟駛向遠方,直到被江岸的樹梢遮斷。無邊的愁云聚攏上來,風帆漸行漸遠,像小小的沙鷗飛向天邊。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可恨那紅紅的夕陽還有一竿高,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注釋:
春江渺(miǎo),斷送扁(piān)舟過林杪(miǎo)。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遠意。釋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詔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斷送:一般作消磨、棄絕、打發(fā)等義解,在這里均不甚妥切,實際是目送而至于盡(“斷”),極言所望之遠。杪:樹木的末梢。孫覿《西山超然亭》詩:“孤亭坐林杪,俯見飛鳥背。”布帆:布質(zhì)的帆。李白《秋下荊門》:“霜落荊州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詞人以輕松語寫沉重的心情,雅韻與俗美兼具,雖用比興而無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卻有流動之趣,離愁別緒躍然紙上。
這首四十個字的小詞,題曰《送別》,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見其行舟,詞大半從“舟”字著筆。春江水暖,一望綿遠,不見端際。詞人佇立江邊,目送行舟,水長天遠,似都沒有盡頭。次句緊承上句,仍是江邊人注目之所見:望呵,望呵,一直望到遠去的小舟過了樹木的梢頭。船已行遠,故所望之人似覺船已越過樹梢在前進。首二句十個字,將送者神情專注和船行漸遠的情狀,描繪極為精細。
下二句說,船越行越遠,船體已不可見,惟見點點白帆,比沙鷗還小。這里“青未了”從文義說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遠影碧空盡”時,惟有點點白帆可以望見。而愁如云積,是此時詞人的惑受。“布帆遙比沙鷗小”,可看乍寫實,但亦寓有對行者的祝愿。
最后說:“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殘照”,夕陽、落日。孟浩然《同獨孤使君東齋作》:“竹間殘照人,池上夕陽浮。”殘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喚早點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責備,見怪也。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唐代]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江遠遠地送走了從巴南來的流水,大山橫亙,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層。
秋天明月夜,在這渡口亭子里,誰見過在離別時哭哭啼啼的呢?
亂糟糟的煙霧籠罩著青綠的臺階,高高的月亮照耀著江亭的南門。
離亭的門關(guān)閉著,周圍寂靜無聲;今夜里大江與高山都顯得那么凄涼。
注釋
巴南:地名,在今重慶市。
橫:橫亙。
塞北:指長城以北。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qū)。
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
泣:哭泣。
離群:離開同伴。
亂煙:凌亂的煙霧。
籠:籠罩。
碧砌:青石臺階。
飛月:懸在高空的月亮。
掩:掩蓋,掩映。
江山:江水和高山。
賞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兩詩合看,大致可知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別之所是津亭,啟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將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了兩首中的第一首,但就兩詩比較而言,其實以第二首為勝。第一首詩最后用“誰見泣離群”一句來表達離情,寫得比較平實淺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嘆的韻味,沈德潛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寫景方面,“山橫塞北云”一句寫的是千里外的虛擬景,沒有做到與上下兩句所寫的當前實景水乳交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與詩篇所要表達的離情互為表里,收到景與情會的藝術(shù)效果。而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這一要求的,應(yīng)當推第二首。在這詩中,詩人的離情不是用“泣離群”之類的話來直接表達的,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間接表達。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后,環(huán)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就身邊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一幅畫面優(yōu)美、富有情味的江邊月夜圖。通首詩看來都是寫景,而詩人送別后的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xiàn)紙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見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還稱贊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這個“寒”字的確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句內(nèi)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別之夜獨有的內(nèi)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第二首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曰“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chǎn)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nèi)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于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解連環(huán)·送別
銷魂時候。正落花成陣,可人分手。縱臨別、重訂佳期,恐軟語無憑,盛歡難又。雨外春山,會人意、與眉交皺。望行舟漸隱,恨殺當年,手栽楊柳。
別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但若是下情長,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潮水西流,肯寄我、鯉魚雙否。倘明歲、來游燈市,為儂沽酒。
翻譯
失魂落魄的時候,正值花朵如雨般地紛紛飄落,與可愛的心上人告別分手。即使臨別再擬訂相見的日期,只恐溫柔的言語沒有憑據(jù),巨大的歡樂再難尋求。那雨簾外的青山,似乎了解人的心意,也與眉頭一起相互微皺。眼望著遠行的船漸漸隱去,真的好悔恨當年親手栽種下這些纏綿的楊柳。
離別的事情,人的一生本來就是會經(jīng)常有的。何必要為了它變成這樣消瘦?只要兩人情深意長,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等于相伴相守。潮水默默向西涌流,可肯寄給我那藏著信軸的雙鯉魚?倘若到了明年你能前來燈市游玩,我將為你買來醉人的美酒。
注釋
解連環(huán):詞牌名,正體為雙調(diào),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后段十句五仄韻。
銷魂時候:指別離之際。銷,與“消”通。
可人:本指有長處的人,這里指心中可愛的人。
軟語:柔婉的話語。
盛歡:達到極點的歡快情緒。
又:再。
殺:程度深。
底:底事,什么事。
何須:何用,不用。但若是兩情長,便海角天涯,
等是相守:化用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句意。等是,同樣是。
鯉魚雙:即“雙鯉魚”,代指書信。
燈市:指元宵節(jié)前后放燈的地方,古時男女可以于此自由相會。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為抒離別之苦和相戀之情而創(chuàng)作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賞析
此詞訴離別之苦,但基調(diào)是積極、健康、明朗的,上片全以景物寫人,下片全以虛擬語氣達意,寫得快捷豪爽,洋溢著若干樂觀色彩,塑造了一個深沉執(zhí)著、熱情爽朗而又綣綿多情的女性形象。
上片單刀直入,直陳其事后情景合寫,亦物亦人,極纏綿吞吐之能事,通過落花成陣、雨外春山、水邊楊柳三景勾勒出別離場景,渲染、烘托、反襯主人公的惜別心理,纏綿感人。暮春季節(jié),細雨漾漾,落紅陣陣,江畔青山低眉,主人公佇立在依依的柳枝旁,滿懷愁緒,一往深情地凝視著漸行漸去的船帆。開篇即揭明本旨:“銷魂時候,正落花成陣,可人分手! 花的鮮艷和嬌嫩,象征著青春的美好;花的殞落與枯萎,則意味著時光的流逝與生命的消歇。花落而成陣,紛紛揚揚,不可遏止,則更意味著一個詩一般的芳菲世界的覆滅,更有一種悲劇感。通過寫落花成陣的蕭瑟時節(jié)主人公與自己所愛的人匆匆分襟把“銷魂”的`意蘊寫足。其中,“銷魂時候”一句不僅鮮明集中地點出了主題,且暗含著一股傷感黯然的感情,使此詞一開篇就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再加上“可人”登舟,送者黯然銷魂之狀躍然紙上。接著的“落花成陣”既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又以暮春花落的客觀環(huán)境為陪襯,渲染了“銷魂”時節(jié)落寞感傷的氣氛。緊接著,詞人以“縱臨別重訂佳期,恐軟語無憑,盛歡難又”點明了主人公感傷恨別的原由,這種坦率真實的表露,顯露了主人公對“可人”的深重的感情,使離情顯得更真切動人。其中,“重訂佳期”表明佳期的擬定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臨別之前,盛歡之際,二人便把下一次的幽歡佳會訂下了,而臨別之時又重訂期,則表明心跡之一如既往,態(tài)度之彌加堅定;“臨別”之前冠以“縱”字則透出一種無法把握命運的憂慮!翱v”字和“恐”字,一縱一收,筆勢天矯,真切而生動地描繪了有情人心理上的一次大的波動。至此,離別的苦痛已基本寫盡,下文筆鋒再轉(zhuǎn),由直陳其事變?yōu)榫拔锬懀沂節(jié)M腹別情具象化。為了更強烈地表達這種感情,詞人在繼而融情于景,給主人公周圍的景物都染上了豐富的感情色彩!坝晖獯荷剑瑫艘、與眉交皺!泵擅杉氂旰竺娴拇荷,仿佛深諳離人的愁苦,也如眉峰顰蹙。分明是自己愁懷難遣,卻以為青山也充滿著離愁別剮恨;分明是自己愁眉緊鎖,卻以為青山也眉結(jié)不開。這種移情手段的嫻熟運用,把主人公的愁緒寫得更形象而豐滿。這里,詞人翻用“眉如春山”而成“雨外春山,會人意、與眉交皺”,讓原本無感的青山與主人公共懷愁緒;因楊柳擋住視線,而對當年手栽之柳產(chǎn)生怨恨之情,更突出了送別時情感的熱烈與真切。這樣,客觀環(huán)境與人的主觀情緒高度融合起來,主人公的內(nèi)心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露。無論“銷魂”也好,惶恐也好,皺眉也好,都不能改變離別的既成事實,于是主人公的情緒更趨激越,由愁而至于恨:“望行舟漸隱,恨殺當年,手栽楊柳!敝麟m無理之極,卻情真意切。這是因為雖然柳絲萬條,卻無法挽住“可人”的行舟,只好任其遠去,直至最后消失在視線之外。三句警動異常可謂“無理而妙”。
下片承主人公的憂慮而來,緊扣題旨,全寫離情,由執(zhí)著而灑脫,境界頓寬,極變化騰挪之能事,但沒有極力鋪敘離別的寂寞凄涼和傷感苦楚,反而以別離時主人公安慰對方、勸他來信、望他明年來游三事表達主人公未別先盼再會的急切情懷,描繪出一個癡情專一但積極開朗的女性形象,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誠信和積極執(zhí)著,這是全詞的基調(diào)。過片似是自我解慰,從愛情的哲理思索中寬慰離別之苦!皠e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人生有合即有離,有聚即有散,離合聚散,自古皆然,不必耿耿于懷而把自己折磨得這般消瘦。既然離別是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那么就該達觀一些,灑脫一些。接著的“但若是”三句,承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之意,語極曠達而真摯,于愁山恨海之外另開一境,令人心情為之豁然開朗:在“別”字面前,主人公不再消極傷感,而是積極等待。她堅信雙方的感情是深厚堅實的,她忠實于自己的感情,發(fā)誓“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真正的愛情并不會為千山萬水所隔斷,只要彼此之間的感情不被流逝的歲月所沖淡,空間的距離是可以由心靈來彌合的。即便是身處海角天涯,也如同耳鬢廝磨、長相廝守。接下來,詞人又以率直明快的句子表達了主人公的希望,用“潮水西流,肯寄我,鯉魚雙否”表現(xiàn)了主人公殷切的期望。最后以主人公對重逢的企望作結(jié),突出了她對熾熱愛情、對往日歡樂的珍惜與回味,襯托出了如今慘別的凄苦與愁怨,也減少了許多臨別的凄惶,增加許多亮色,使人精神也為之振作,從悲苦的離愁中暫時脫身而出,沉緬于絢麗的憧憬之中,。
全詞曲曲折折,婉轉(zhuǎn)盡意,虛虛實實,巧妙傳情,語言自然而妥溜,明白而家常,樸素而無華,內(nèi)涵卻頗豐厚,表現(xiàn)手法亦多變化,句句有深味,字字帶真情。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3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繚繞斜吞鐵關(guān)樹,氛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云隨馬去。
翻譯
火山高高聳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鋪山蓋嶺凝滯不開,方圓千里鳥兒不敢飛來。
火云清晨剛被胡風吹斷,到傍晚又隨著塞雨轉(zhuǎn)回。
回環(huán)繚繞吞沒了鐵關(guān)樹,蒸騰彌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東,山上孤云將隨你向東去。
注釋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突兀:高聳的樣子。
赤亭:即今火焰山的勝金口,在今鄯善縣七克臺鎮(zhèn)境內(nèi),為鄯善到吐魯番的交通要道。
火云:熾熱的赤色云。
乍:突然。
逐:隨著。
胡風:西域邊地的風。
薄暮:接近天黑時。
渾:還是。
繚繞:回環(huán)旋轉(zhuǎn)的樣子。
鐵關(guān):鐵門關(guān),故址在新疆境內(nèi)。
氛氳:濃厚茂盛的樣子。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內(nèi)。
戍:戍樓。
鑒賞
這首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別之作。在這首詩中,“云”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也是貫穿全詩的線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審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遼遠壯闊的塞外。此詩前四句連貫而下,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們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開頭,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現(xiàn)“火”字,描寫的筆鋒在“山”“云”上騰挪,讓人感到詩人在這種奇異的現(xiàn)象面前興奮不已。“滿山凝未開”從正面具體展現(xiàn)火山云的外觀,主體感強!帮w鳥千里不敢來”緊接著從側(cè)面渲染這外觀的奇異可懼;鹕皆频男蜗蟊沲r明突出?鋸堉幸褳橄挛乃腿私(jīng)過火山做了鋪墊。
前四句是大筆勾勒,目的在于讓人得到火山云的總體印象。次四句筆鋒一頓,轉(zhuǎn)寫火山云的動態(tài)!捌矫髡е鸷L斷,薄暮渾隨塞雨回”,說這些火山云早上剛被風吹散,傍晚又隨雨重新聚集起來。同“滿山凝未開”的厚重濃濁相比,這種動態(tài)的云輕盈靈巧多了。“繚繞斜吞鐵關(guān)樹,氛氳半掩交河戍”兩句互文,描寫火山云遠“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別點出火山云與鐵關(guān)、交河戍的關(guān)系,從空間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氣勢。
既有靜態(tài)的描摹,又有動態(tài)的刻畫;既有時間的縱向變化,又有空間的橫向展開。對火山云的描寫便可告一段落,結(jié)尾二句自然歸結(jié)到送別上來。第九句“火山”二字輕輕收束前八句,使得對火山云的描寫實際上成了描寫送別的環(huán)境背景,路途遙遙,行路艱難,——對行人的關(guān)懷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現(xiàn)人,孤云獨馬的意象卻讓人想見軍士塞外相別的獨特場景,以及軍人的驍勇剽悍。
詩人曾兩次出塞,邊疆的風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礪了他的意志,軍中生活的粗獷豪邁錘煉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臨別不傷,通過歌詠塞外特有的奇麗不凡的景色為對方壯行。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譯文
唱完送別之歌你就解開行舟遠去,兩岸是青山紅葉,江水急急向東流。
傍晚酒醒人已遠去,只有滿天風雨送我離開那西樓。
注釋
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李白《謝公亭》詩說:“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蜕⑶嗵煸,山空碧水流。”
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詩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葉:一作“樹”。水急流:暗指行舟遠去,與“日暮酒醒”、“滿天風雨”共同渲染無限別意。
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賞析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后兩聯(lián)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diào)的場景組成。前聯(lián)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聯(lián)以風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于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fā)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tǒng)一。
“勞歌一曲解行舟”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習俗!皠诟琛,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從送別者眼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
“紅葉青山水急流”句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xié)調(diào),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別賦》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與此同一機杼。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藝術(shù)辯證法。
這一句并沒有直接寫到友人的行舟。但通過“水急流”的刻畫,舟行的迅疾讀者可以想見,詩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狀態(tài),也使整個詩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帶有一點逼仄憂傷、騷屑不寧的意味。這和詩人當時那種并不和諧安閑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本鋭t是表明詩的前后聯(lián)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后,詩人并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別前喝了點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jīng)籠罩在蒙蒙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云山霧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使詩人此刻的情懷特別凄黯孤寂,感到無法承受這種環(huán)境氣氛的包圍,于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jié)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jié)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二句以風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于變化。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
許渾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長亭送別
[元代]王實甫
。ǚ蛉、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yīng),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捍撕拚l知?
。t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
。ㄗ龅剑ㄒ姺蛉丝疲ǚ蛉嗽疲⿵埳烷L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云)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勐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t遞酒,旦把盞長吁科,云)請吃酒!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ǚ蛉嗽疲┘t娘把盞者。t把酒了)(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們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么湯水咽得下!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拔伣翘撁,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ǚ蛉嗽疲┹v起車兒,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jīng)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保ㄏ拢ǖ┏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ǖ┰疲⿵埳,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拇逵曷兑嗣咴,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疲┯猩跹哉Z囑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疲┰僬l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t云)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ǖ┏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ǖ、紅下)(末云)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下)
譯文及注釋:
。ǚ蛉恕㈤L老上場,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在這十里長亭,準備了送別酒宴;我和長老先行動身來到了長亭,只是還沒見張生和小姐到來。(鶯鶯、張生、紅娘一同上場)(鶯鶯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本就是使離別的人傷感,何況又碰上這深秋季節(jié),多么煩惱人呀!“悲歡離合都在這一杯酒,從此就要各分東西相隔萬里!
【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勐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jīng)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太遲,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系住遠行人的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掛住那斜陽。張生的馬慢慢地走我和車緊緊地跟隨,剛剛結(jié)束了相思之苦,卻又早開始了別離之愁。聽他說“要走了”,人頓時消瘦下來;遠遠地望見十里長亭,人更消瘦了:這離愁別恨有誰能理解?
(紅娘說)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鶯鶯說)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L鶯唱)
【叨叨令】看見準備著離去的車和馬,不由得我難過生氣;還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兒、貼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嫵媚;準備好被子、枕頭,只要昏昏沉沉地悶睡,從今后,那衫兒、袖兒,只會揩滿流不斷的淚。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從今往后,張生你要書信給我趕緊寄。
。ǖ竭_長亭,拜見夫人)(夫人說)張生跟長老坐,小姐這邊坐,紅娘拿酒來。張生,你也上前來,都是自家的親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鶯鶯許配給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沒了我孩兒,努力爭取一個狀元回來。(張生說)小生我托夫人洪福,憑著胸中的才氣,把考個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樣。(長老說)夫人的見識不會錯,張生不是個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鶯鶯長嘆)
【脫布衫】西風吹來,黃葉亂飛,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滿地都是。酒席上斜偏著身子坐的張生,緊鎖著愁眉,沒精打采,呆呆發(fā)愣。
【小梁州】我看見他強忍著淚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發(fā)覺;勐然間又看見他把頭低下,長長地吁氣,假裝著整理著自己素色的綢衣。
【幺篇】雖然久后終成美好姻緣,無奈眼前這個時候,怎么不讓人傷心悲泣!心意好象癡迷,心情如同醉酒,從昨夜到今天,細腰兒更加瘦減。
(夫人說)小姐斟酒。t娘遞酒壺,鶯鶯端著酒杯長吁嘆,說)請喝酒!
【上小樓】團圓歡聚沒多久,離情別緒相跟而來。想著我前天晚上私下訂情,昨天晚上結(jié)為夫妻,今日卻要分開。
我深切休會了這幾天相思的滋味,卻原來比別離的愁苦還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別離看得很輕,情意淡薄呵,容易遺棄對方。全不想過去腿兒相挨,臉兒相依,手兒相攜的情形與甜蜜。你給我崔相國家做女婿,算得上妻榮夫貴,只求像并蒂蓮似的永不分離,遠勝過狀元及第。
。ǚ蛉苏f)紅娘倒酒吧。t娘倒酒)(鶯鶯唱)
【滿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對片刻,馬上又要分離。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間需要回避,真想和他敘敘夫妻之情。雖然只能相守得一時半會兒,也算是我們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著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點化成望夫石。
(紅娘說)姐姐不曾吃過早飯,就喝一口湯吧。(鶯鶯說)紅娘,什么湯兒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來的酒和食,吃著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氣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樣,這里邊多半是相思的淚水。眼面前的茶飯難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滿了腸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虛名小利”,卻把一對夫妻拆開在兩處。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里,一聲接著一聲長長地嘆氣。
。ǚ蛉苏f)套上車兒,我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一起回來。(夫人下場)(張生和長老辭別)(長老說)你這一走我沒有別的話要說,我準備買科舉后的錄取名冊看,你結(jié)婚酒的茶飯還少不得我的。先生當心,一路上多保重!從今往后我無心誦習佛經(jīng),專聽你高中狀元的捷報。(長老下場)(鶯蔦唱)
【四邊靜】一會兒送別的筵席已經(jīng)結(jié)束,我的車往東,張生的馬兒向西,兩情依依難別離,夕陽的余輝照在綠色的山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夢中也難尋覓。
。L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鶯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么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xiàn)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么親熱。現(xiàn)在又用原來對我的情意,去愛憐眼前的新人!保◤埳f)小姐的想法錯了,我張珙怎么敢去愛憐新人?我續(xù)上一首絕句詩,來表達我的真心:“人生難免有遠別,我跟誰更親密?如果不是遇上知音你,又有誰可憐我張生呢?”(鶯鶯唱)
【耍孩兒】濕淋淋的衣袖上沾滿眼淚,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濕。伯勞鳥向東飛去燕子向西飛,還沒有啟程倒先問歸期。雖然眼前人要遠別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這一杯酒。沒有喝酒心卻先醉,眼里流血,內(nèi)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城望你適應(yīng)水土,及時趕路,節(jié)制飲食,順應(yīng)時節(jié),保重自己的身體;拇逡暗陸(yīng)早點休息,風霜雨雪天氣應(yīng)起得遲!在秋風中遠行,身體最難調(diào)護,也就最要照顧好自己。
【四煞】這憂愁向誰去訴說?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爺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淚水使九曲黃河都泛濫起來,怨恨能將華岳三峰都壓低。到黃昏獨自悶倚西樓,只見那夕陽古道,依依楊柳,千里長堤。
【三煞】笑嘻嘻一道來,哭啼啼獨自回;丶液笕羰侨肓_幃,昨夜繡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繡被冰冷難成夢。留戀你不為別的,只是見你攀鞍上馬,忍不住淚水橫流,緊鎖眉頭。
(張生說)有什么話要囑咐我嗎?(鶯鶯唱)
【二煞】你不要擔心“有文才而沒有福氣”,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無音訊”!我這里有信經(jīng)常寄給你,你千萬不要“考不中就堅決不回來”。這一點你必須記。喝绻錾夏撬l(xiāng)女子,不要像在這里似的逗留迷戀。
。◤埳f)還有誰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會產(chǎn)生這種念頭。(鶯鶯唱)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擋住我目光,淡淡炊煙和那傍晚的霧氣相互掩映。殘陽斜照的古道沒有人聲,秋風吹過莊稼傳來馬的嘶鳴。我為什么懶得上車呢,來的時候多么急切,別離獨回卻又多么遲緩?
(紅娘說)夫人回去好一會兒了,姐姐,咱們回家去!(鶯鶯唱)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馬遠去殘陽里。整個人間的煩惱都填在我胸中,估量這樣大的小車子怎么能載得起呢?
。L鶯、紅娘下場)(張生說)仆童趁早趕一路程,早些找個住處。淚水隨著流水更加多了,憂愁追逐著野云四處飄飛。(張生下場)
賞析:
【滾繡球】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赴長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情寫意,從不同的側(cè)面展示主人公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薄坝耱嫛笔侵笍埳T的青白色的馬;“倩”,是請的意思;“斜暉”,指斜照的陽光。鶯鶯看到長長的柳絲就想到它系不住張生騎的馬兒;看到疏朗的樹林就想請它們掛住流逝的陽光,讓時間走得慢一點!榜R兒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就是慢慢的意思。張生騎馬在前,鶯鶯坐車在后,鶯鶯要馬兒慢慢地走,車兒快快地跟上,好讓自己同張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點的時間呆在一起。“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边@兩句是說,剛逃過了情人之間的相思之苦,才開始在一起又要很快地分離!奥牭玫酪宦暋ヒ病闪私疴A;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捍撕拚l知?”“金釧”就是帶在手腕上的金鐲子;“長亭”是古代設(shè)立在大道旁邊為送別餞行而用的亭子,古語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的說法,所以叫“十里長亭”。這三句是說,鶯鶯剛聽見一聲張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鐲子就松下來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里長亭,人馬上就瘦下來了。這種離愁別恨有誰能知道?這里作者運用了高度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來形容當時鶯鶯和張生纏綿欲絕的離別之情。
這段曲詞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鋪設(shè)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緷L繡球】這段曲詞,比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系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fā)出來的。
對鶯鶯內(nèi)心活動的刻畫,不是依仗蒼白空泛的言詞,而是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車馬首飾統(tǒng)統(tǒng)拿來,賦予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夸張,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真實,細膩動人。
【叨叨令】這段曲詞,先是說鶯鶯看見送行的車馬,心中非常難過、悶氣;進而又說無心梳妝打扮,從今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來熬度時光。緊接著,是無可奈何的悲嘆:“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就是怎么不的意思;“也么哥”是曲詞中的襯字,沒有實在的含義。這兩句疊句是說:怎么不煩悶死人。吭趺床粺⿶炈廊税。咳欢鵁⿶灪捅瘒@也無法挽回她和張生的離別,所以最后只好叮囑張生:“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惶惶的寄!边@里的“索”,是必須、應(yīng)該的意思;“惶惶”,匆忙、趕緊的意思。這兩句是囑咐張生分別后趕緊寄書信回來。
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huán)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寫上與前面【端正好】和【滾繡球】委婉含蓄的內(nèi)心獨白不一樣,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語,如車兒馬兒、花兒靨兒、被兒枕兒、衫兒袖兒、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作者把這些日常的口語巧妙地組合起來,用一連串的排比、重疊,造成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zhuǎn),產(chǎn)生“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
當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會見后,送別的酒宴開始了。當著嚴厲無情的老夫人,鶯鶯不能盡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嘆、悲傷。酒宴完畢以后,老夫人先走了。這個時候,鶯鶯和張生能談?wù)勚脑捔。這里,安排了一支名叫【耍孩兒】的曲子。
這段曲詞的開頭,作者借用典故來極力渲染鶯鶯內(nèi)心的悲戚。“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薄凹t淚”,古代傳說,曾經(jīng)有一個少女被選入皇宮,在同她的父母分別時,哭得很傷心,用玉壺接下她的眼淚,玉壺都染成紅色的了。后來把女子非常悲傷時流的眼淚叫“紅淚”!氨人抉R青衫更濕”,是融化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中最后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江州司馬”是白居易當時擔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這兩句是說,鶯鶯為離別之苦而流的眼淚濕透了衣衫,比當年白居易聽琵琶女彈奏時流的眼淚還要多。接下來作者又以比喻的手法進一步抒寫鶯鶯的心緒:“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伯勞”是一種鳥。這兩句是說,伯勞和燕子就要一個飛東一個飛西了,還沒有起飛分開就問今后相會的日子。經(jīng)過這些鋪張描寫,人物的感情已成奔騰之勢向高潮發(fā)展。這時候,作者卻避過潮頭,另敷新筆:“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樽前酒一杯。”縱然馬上就要相別千里,姑且在聚合時再飲一杯送行酒吧。這是由極度悲哀轉(zhuǎn)向無可奈何時的一句寬慰話。這一筆,雖在意想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它使得整段曲詞錯落有致,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也顯得波瀾起伏。經(jīng)過這樣的跌宕回旋,作者才放縱筆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薄拔达嬓南茸怼保撬未~人柳永【訴衷情近】詞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飲心如醉”。王實甫把它改成“未飲心先醉”,語意就更加沉重。這三句是說,哪里還要飲什么送行酒啊,還沒飲酒,心早已如癡如醉了!眼淚流盡繼之以血,這顆心早已被折磨得像死灰一樣了。這同上面“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樽前酒一杯”相對照,是感情上的一個突變,由一剎那間的寬慰,轉(zhuǎn)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實際上,前兩句是后三句的映襯對比,可以說這是一種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14
《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5-11
《山中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4-19
送別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長亭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4-22
【推薦】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6-12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精】06-12
送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6
天凈沙·湖上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