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上秋夜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fēng)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古詩簡介
《江上秋夜》是宋代詩人道潛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景,通過“蒼江”“井梧”反襯出作者所處環(huán)境的幽靜。后兩句寫夜風(fēng)乍息,月亮在薄云處露出一點光明,則顯示了詩人對前景的希冀與祈盼。這首詩構(gòu)思精巧,層次分明,寫景真切細致。
翻譯/譯文
寫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fēng)吹到半夜才停,烏云漸散,但未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注釋
、啪啵壕叺奈嗤。
、骑L(fēng)吹斷:風(fēng)停了。斷,止。
創(chuàng)作背景
宋人寫景,往往不滿足于總體印象的概括或靜態(tài)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細地表現(xiàn)出時間推移過程中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這首七絕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
賞析/鑒賞
這首七言絕句通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zhuǎn)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鬧漸入靜謐的氣氛,構(gòu)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宜的角度表現(xiàn)了陰雨、風(fēng)起、風(fēng)停及將晴時分的景色,雖一句一轉(zhuǎn),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陰雨籠罩中的蒼江到晚來還沒見晴,“暗”字氣象渾涵,下得精當,不但用濃墨繪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蒼茫的江景,而且使?jié)庵氐挠暌夂蜐u漸來臨的暗夜自然連成一氣,一句寫盡了白晝到傍晚的天色。這句是從大處落墨,第二句則是從細處著意。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子,颯颯有聲,是風(fēng)吹所致,此時倘若還是“梧桐更兼細雨”,便應(yīng)是“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葉翻卷的動靜辨別風(fēng)聲,可見此時風(fēng)還不大,始發(fā)于樹間,因此這細微的聲息暗示了風(fēng)一起雨將停的變化,又是秋聲始動的征兆。第三句寫半夜里風(fēng)聲才停時的情景,“吹”與“斷”說明風(fēng)曾刮得很緊,從樓頭判別風(fēng)聲,就不同于從桐葉上辨別風(fēng)聲了,必定要有相當?shù)娘L(fēng)力和呼呼的聲響才能聽出是“吹”還是“斷”。所以這一句中的“斷”字放在句斷之處,與上一句井梧翻葉相應(yīng),雖只是寫風(fēng)的一起一止,卻概括了風(fēng)聲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過程。這正是歐陽修所寫“初淅瀝而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秋聲賦》)的秋聲。這兩句全從江樓上的人的聽覺落筆,真切地寫出了秋聲來時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氣氛。這個“斷”字還承上啟下,帶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寫:風(fēng)停之后,烏云漸漸散開,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層的淺淡之處透出了光明。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浮云將散而未散的這一瞬間,表現(xiàn)出月亮將要鉆出云層的動態(tài),烘托出半夜風(fēng)雨之后天色初晴時那種特有的清新和寧靜的氣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襯下,成為全詩最耀眼的亮色,在結(jié)尾處預(yù)示出一片雨過天晴的明朗境界。
這首詩純以寫景的真切細致取勝,但如果沒有作者對秋意的敏銳感受,便不容易準確地捕捉住每個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沒有精巧的構(gòu)思和煉字,也不容易在一首短短的絕句中如此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出景色隨天色陰晴而轉(zhuǎn)換的過程,并形成渾成的意境。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2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代: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及注釋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héng)娥:被(pī)白發(fā),欺人奈何?
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fā)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suō),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要乘風(fēng)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fā)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我要乘風(fēng)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
呂叔潛:名大虬,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yīng)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
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fā)欺人故故生”詩意。
斫:砍。
桂:桂樹。
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題可知,此詞當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復(fù)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gòu)傳位于其族侄趙昚(孝宗),一時之間,南宋朝野彌漫著準備抗戰(zhàn)的氣氛。但經(jīng)“符離之敗”,“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趙昚《美芹十論》;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議》,七年之內(nèi),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復(fù)陳說恢復(fù)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采納。在陰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作者只能以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
賞析
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xié)投降、立志收復(fù)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xiàn)實的奇思妙想與現(xiàn)實中的思想矛盾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gòu)成一種超現(xiàn)實的藝術(shù)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guān)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xiàn)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想到功業(yè)無成、白發(fā)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fā)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fā)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矛盾。
下片抒寫作者的豪情壯志,他要趁著美好的月夜,乘風(fēng)直上萬里長空,俯瞰祖國的山河。毫無疑義,這是他愛國思想的寫照!爸毕隆保@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從天上寫到人間,傳說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樹擋住了許多月光。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國大地,作者在最后兩句寫道,聽人說:砍去那些搖晃(婆娑)的桂樹枝葉,月亮便會更加光明。這是含蓄地說,鏟除投降派的阻礙,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復(fù)中原事業(yè)的勝利。唐朝偉大的詩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對月》詩里寫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边@里辛棄疾用“人道是”三個字,表示前人曾說過這個意思。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nèi)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tǒng)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tǒng)治、壓迫的家鄉(xiāng)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xiàn)的。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3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唐代·李白
明宰試舟楫,張燈宴華池。
文招梁苑客,歌動郢中兒。
月色望不盡,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長風(fēng)吹。
譯文
縣宰開明,游艇新試;張燈結(jié)彩,喜宴華池。
有著名文人獻上精美的文章,有精彩的歌手聲動心弦。
月光滿照,空地一色,一望無遺。
此景此情,直使人想升帆遠航,就等待著長風(fēng)吹來。
賞析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此詩作于天寶三載(744)。此詩寫李杜等人(梁苑客)在碭山宴喜亭池泛舟,受到劉碭山盛情款待的樂趣和欲乘風(fēng)破浪,泛舟海上的飄飄之想。
劉碭山:約天寶三、四載(744、745)在碭山縣(今屬安徽。┛h令任。李白《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詩,約作于天寶三、四載。
碭山:縣名,唐屬宋州,即今安徽碭山縣。李白有《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宴喜亭:李白有《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王琦注“《江南通志》:‘宴喜臺在徐州碭城縣東五十步,臺上有石刻三大字,相傳唐李白筆。’”故址即在今安徽碭山縣東。
梁苑:即梁園,又稱兔園。為漢梁孝王苑囿。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市東南,一說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李白《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有“荊門倒屈宋,梁苑傾鄒枚!痘搓帟鴳鸭耐踝诔桑ㄒ蛔魉纬牵酚小吧扯罩亮涸罚彘L亭”!陡袝r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有“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肚锲旨膬(nèi)》有“有客自梁苑,手攜五色魚”!蹲源鷥(nèi)贈》有“梁苑空錦衾,陽臺夢行雨”!肚镆古c劉碭山泛宴喜亭池》有“文招梁苑客,歌動郢中兒!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秋夜月中登天壇
唐代:姚合
秋蟾流異彩,齋潔上壇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飆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計長來此,閑眠過一生。
譯文:
秋蟾流異彩,齋潔上壇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飆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計長來此,閑眠過一生。
注釋:
秋蟾(chán)流異彩,齋(zhāi)潔上壇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秋蟾:代指月亮。齋潔:佛教修行的一種程序,素食沐浴,清心寡欲,以示虔誠。
仙飆(biāo)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計長來此,閑眠過一生。
飚:狂風(fēng),旋風(fēng)。
賞析:
這首詩意境飄逸雄渾,表達了詩人想遠離世俗紛擾,在安寧中度過一生的愿望。全詩語言清麗,想象奇特,尤其是中間兩聯(lián),高曠悠遠,字句圓熟,讀來頗令人玩味。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謁金門·秋夜
蘇軾〔宋代〕
秋帷里。長漏伴人無寐。低玉枕涼輕繡被。一番秋氣味。
曉色又侵窗紙。窗外雞聲初起。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
譯文:
在秋夜的帳帷里,那計時的滿滴長久地陪伴著貴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漸漸涼了,輕薄的繡被已用上了,床上彌漫了一片秋天的氣氛。晨光浸透窗紙,窗外報曉的雄雞發(fā)出第一陣鳴聲,雞聲斷斷續(xù)續(xù),又從耳邊傳來,天已亮了,但雞聲還未停息。
注釋:
謁金門: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不怕醉》、《出塞》。
。簬ぷ。
漏:古代計時的工具,用壺滴水的方法計算。這里代指時間。
玉枕:陶瓷枕,以示華貴之用物。
繡被:指綢緞一類的被子,富貴人家的征示。
已:前“已”,已經(jīng)。末“已”,停止。
賞析:
上片,寫秋夜思的涼色!扒镝±,長漏伴人無寐!辈徽f貴人心不平靜,而說長漏與貴人為伴不能人眠,躺臥“秋帷”,煎熬“無寐”!暗陀裾頉鲚p繡被,一番秋氣味。”不說貴人秋思心涼,而說“玉枕”低枕而“涼”,“繡被”頓時而“輕”薄。這涼玉枕,這輕繡被,滲透著“一番秋氣味”,彌漫在貴人的“秋帷里”。或許就是這“玉枕”、“繡被”、“秋氣味”,正是引起貴人“無寐”心涼的媒介。而這一幕就發(fā)生在夜色無聲的“秋帷里”。
下片,寫秋夜思的回聲!皶陨智执凹,窗外雞聲初起。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遍L夜剛過,貴人本已心涼,全身心地浸透“秋氣味”,應(yīng)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構(gòu)建。詞人竟運用詞的有限文字,寫了“秋夜思”的續(xù)片,在光和聲上繼續(xù)做文章,因為光和聲最易撩動人的思想情感!皶陨薄扒执凹垺,點明早晨來臨;“雞聲初起”,表示劃破長夜的秋思,給“秋帷”人展示一線希望。晨光伴隨不停的雞聲,從“到耳”中給“秋帷”人帶來美好回聲。或許這“曉色”、“雞聲”的來臨,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綿綿夜思。而這一幕就發(fā)生在曉色有聲的“窗外”,令人長長回味。
全詞,寫一貴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詞中找不到一個“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詞人運用通感的手法,從色與聲的溝通、挪移中構(gòu)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圖。上片,“秋帷”人一言不發(fā),無聲勝有聲;下片,“雞聲”聲聲不斷,則是有聲襯無聲。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6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翻譯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guī)缀醢丫韧鰤阎鞠M,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釋
天漢:銀河!对娊(jīng)·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
毛傳:“漢,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愴:悲傷。
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河:指黃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黃河和華山都在金人占領(lǐng)區(qū)內(nèi)。一說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遺民:指在金占領(lǐng)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
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胡塵: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南望:遠眺南方。
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guī)缀醢丫韧鰤阎鞠M,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釋
將曉:天將要亮;h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fēng)。
天漢:銀河。《詩經(jīng)·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泵珎鳎骸皾h,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愴(chuàng):悲傷。
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黃河和華山都在金人占領(lǐng)區(qū)內(nèi)。一說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遺民:指在金占領(lǐng)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胡塵: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南望:遠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陸游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宋時期,金兵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心頭棖觸,成此二詩。
賞析
組詩的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從所見所聞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耙辉嬴Q”三字,可見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寫“有感”正面。一個“欲”字,一個“愴”字表現(xiàn)了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勝,第二首則以雄渾勝。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為遼闊,感情也更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詩,必須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說是泰山,因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歷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禪,用黃河與泰山作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當不過的了;賴漢屏認為岳指華山,理由是黃河與華山都在金人占領(lǐng)區(qū)內(nèi)。陸游詩中的“岳”是指華山,可以從《宋史·陸游傳》以及陸游的詩詞中找到證據(jù)!端问贰り懹蝹鳌分杏羞@樣的記載:“王炎宣撫川、陜,辟為干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從中可以看出陸游收復(fù)中原的策略,就是通過四川進入隴右,先奪取長安,然后憑借關(guān)中的屏障進攻退守,像秦一樣收復(fù)中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陸游把這么多心思用在這一塊土地上,可見他的主張是橫貫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始終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華山自然就最恰當了!叭f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便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xiàn)出來了。奇?zhèn)邀惖纳胶樱瑯酥局鎳目蓯,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擴大深沉,對仗工整猶為余事。
下兩句筆鋒一轉(zhuǎn),頓覺風(fēng)云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皽I盡”一詞,千回萬轉(zhuǎn),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早已盡了。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jīng)受折磨歷程的長久,期望恢復(fù)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結(jié)句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他們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詩人為遺民呼號,目的還是想引起南宋當國者的警覺,激起他們的恢復(fù)之志。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長簟迎風(fēng)早,空城澹月華。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節(jié)候看應(yīng)晚,心期臥亦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譯文
修長的竹枝早早迎接著秋風(fēng),淡淡的月華灑滿了空城。
一只鴻雁向銀河飛去,寂靜的夜里,傳來千家萬戶搗衣的砧聲。
季節(jié)飛快地推移,轉(zhuǎn)眼已秋冬,閑散里,我空懷著未曾了卻的心意。
我反復(fù)吟誦你秀美的詩句,不覺天色將曉,已聽見早鴉亂啼。
韻譯
我早早地枕著竹席迎風(fēng)納涼,
清虛的秋夜京城蕩漾著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過了星空,
千家萬戶傳來了搗衣的聲響。
看節(jié)候應(yīng)該是到了更深夜闌,
思念友人心靈相期睡覺也晚。
剛剛反復(fù)吟誦你送我的佳句,
不覺烏鴉呱呱啼叫天已漸亮。
注釋程延:一作“程近”,事跡不祥,詩人的詩友。
。╠iàn):竹名,竹席。
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靜如虛空。澹月華:月光淡蕩。澹,漂動。
星河:即銀河。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具,古代搗衣多在秋夜。砧,搗衣石。杵,搗衣棒。
節(jié)候:節(jié)令氣候。
心期:心所向往。臥:指閑居。落空。
向來:剛才。秀句:詩的美稱。
鳴鴉:天曉鴉鳴。
賞析:
【評析】:
這是一首酬答詩,為了酬詩,而通宵未眠,足見彼此心期之切。前半首寫秋夜,聲色俱全。頷聯(lián)屬對,尤其自然秀逸。頸聯(lián)寫更深夜闌,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聯(lián)寫吟詠贈詩,不覺已鴉噪天曙,結(jié)構(gòu)頗為嚴密!靶呛忧镆谎悖梃埔骨Ъ摇,清新活潑,實屬佳對。(劉建勛)
【簡析】:
這是一首酬答程近所贈的同題詩。詩的前六句都緊扣“秋夜”,七八句是稱贊程詩之美,因為欣賞他的原作和要寫和詩,竟至苦吟了一夜,通宵未眠。
這是一首酬贈詩,詩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詩題和詩,描寫了秋夜清遠疏淡的景色,意境開闊,同時寫出時序更迭引起詩人心事未了的惆悵。
前四句就臥病的心情來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與詩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長簟迎風(fēng)早”是說秋風(fēng)過早地來到庭院,長簟被秋風(fēng)吹得窸窣咋響。一個“早”字寫出臥病之人對秋風(fēng)的突出感受!坝L(fēng)”二字寫出一片蕭瑟的聲響,達聲音更襯托出秋意的濃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華”,是說空寂約城中灑滿了淡淡的月光!翱粘恰辈⒎钦f城中空無所有,“空”是寂靜之意?粘羌偶,月色凄迷,是對詩人心情的絕妙寫照。
“星河秋一雁”,是說一只孤雁劃過秋夜的天空向銀河飛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獨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種事物連綴成文,構(gòu)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觸到詩人心境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說時當秋季,人們開始準備寒衣了,故而千家萬戶都傳來了搗衣聲。搗衣聲聲,反襯出秋夜的沉寂。詩人巧借秋聲秋色以渲染愁懷,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頸聯(lián)轉(zhuǎn)入敘事,寫出悲秋的原因!肮(jié)候看應(yīng)晚,心期臥亦賒!薄肮(jié)候”,這兩個字承接著前四句所寫的秋聲秋色。“看”和“應(yīng)”均為揣測之辭,全句意思是說,看來節(jié)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測之辭與下句的“臥”字相關(guān)照,“臥”是臥病在床,故對節(jié)候不能作定論。一個“臥”字定下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臥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實觀,疾病纏身,又臨深秋,可見詩人的悲哀心情,躍然紙上。此聯(lián)敘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寫的感情依憑,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聯(lián)“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二句意謂,深夜吟誦您的秀美詩句,興味頗濃,不知不覺已是天曉鴉鳴。以扶病之身而能長夜吟慶不倦,自是因為詩句美好,作為酬贈之作,已盡了題意。同時,也寫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詩相伴,詩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見。
全詩前半寫景,景中寓情;后半敘事,事中現(xiàn)意。寫景與敘事,筆墨雖二,情意實一。一條感情線索貫穿全篇,有如紅線串珠,結(jié)構(gòu)成一個完美的藝術(shù)整體。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8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yīng)接鳳城。
翻譯
白露降了,秋空高遠,江水澄清,獨自在空山在深夜旅魂震驚。
岸邊眠宿著孤帆的暗影,空自映照水上的是散落的疏燈。一彎新月擾自高懸天上,山上不時傳來搗衣雙杵的鳴聲。
從客居云安算起,至今已兩度與秋菊重逢,可嘆我依舊臥病在山城。北方故鄉(xiāng)的書信至今沒有捎來,南飛的大雁啊怎么這般無情!
我拄著拐杖獨自徘徊在屋檐下面,久久地久久地遙望牛斗二星。迢遞的銀河默默地從樓閣上空流過,它的來端該不是通到了長安京城?
注釋
露下:夜露降下。
空山:寂靜的山中,指山城夔州。
旅魂:旅情,客居他鄉(xiāng)的情懷。
疏燈:指江邊稀疏的漁火。
雙杵:古時女子搗衣,二人對坐,各持一杵。
南菊再逢:杜甫離成都后,第一個秋天在云安,第二個秋天在夔州。
北書:故鄉(xiāng)的書信。
雁無情:古稱鴻雁傳書,衡山有回雁峰,人未過衡州而無書信,故言雁無情。
步檐:檐下的走廊。步,古代量度單位,以五尺為一步。
牛斗: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銀河的旁邊。
銀漢:銀河。
鳳城:秦穆公之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即稱京城為鳳城。此指長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七言律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 )的秋天。此時詩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閣。西閣面臨大江,背負山崖,憑欄遠眺,夔州的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在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獨坐高樓,對著窗外空山的景色,聽著遠處傳來的砧杵之聲,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開頭兩句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huán)境。第一句點明季節(jié)、景物,第二句寫出時間、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氣氛的幽靜。夜色漸濃,露水在漸漸凝結(jié)、垂落,樓下的江水,在靜靜地不斷流淌。周圍的山峰,像巨人一樣屹立。夜風(fēng)輕拂,一切都是那樣柔和、安詳。然而這寂靜幽美的境界,卻觸撥了游子的心弦,引動了他的萬千愁緒。
三、四兩句進一步描寫夜景:遠處長江水面上,零星地閃爍著幾點燈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漁舟,新月高懸,萬籟俱寂,這時從城中傳來一陣陣搗衣的砧杵之聲,回蕩在夜空之中。兩句寫景和上聯(lián)結(jié)合,增加了畫面的優(yōu)美。在這幅畫面中,高天是深藍的,疏燈是飄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漁火、山峰,相互輝映,在這優(yōu)美的畫面之外,又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搗衣聲,這豈能不觸動詩人異鄉(xiāng)作客的無限愁腸呢?
五、六兩句由寫景轉(zhuǎn)到抒情!澳暇赵俜辍,是指詩人從成都東下至今已近兩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從成都攜家東下的,但秋天到達云安之后,因肺病、風(fēng)痹等病復(fù)發(fā),只得留下養(yǎng)病,次年夏初才抵達夔州。秋天,又從山腰客堂遷居西閣,因此說“南菊再逢”。此時詩人除了肺病和風(fēng)濕痹癥以外,還患有糖尿病,所以說“人臥病”!澳暇赵俜耆伺P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xiāng)病臥山城無限悲凄的處境和心情。因為時局動亂,戰(zhàn)爭不斷,詩人已經(jīng)很久沒有接到故鄉(xiāng)親人的來信了。夔州在長安和洛陽的南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來信為“北書”!氨睍恢痢,自然是有具體原因的,這里卻說是“雁無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無盡的藝術(shù)效果。
最后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上句寫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寫由銀河想到長安,表明思念故鄉(xiāng)的心情!安介堋迸c西閣照應(yīng),“倚杖”與“人臥病”照應(yīng)。由“牛斗”而到“銀漢”,由“銀漢”而到“鳳城”,一層一層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國的過程。詩人對故國長安的無限思念就蘊含在這佇立步檐倚杖遠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仇兆鰲曾經(jīng)指出,這首詩在內(nèi)容上和《秋興八首》相似,可以說是八首詩的一個總括。但這首詩和《秋興八首》在藝術(shù)上又各具特色!肚锱d八首》寫景壯麗,氣魄雄偉,表達詩人對人生執(zhí)著的追求和對祖國命運強烈的關(guān)心,風(fēng)格更為撫郁悲壯,傾吐的愛國熱忱更為深沉浩瀚。這首詩雖然寫景如畫而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體現(xiàn)了杜詩精警凝練、清麗含蓄的風(fēng)格。把這首詩與《秋興八首》加以比較,可進一步了解杜詩同中見異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汲取豐富的藝術(shù)營養(yǎng)。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9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
莫遣西風(fēng)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翻譯
夜深了,淡淡的月光灑滿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銀河耿耿。
請不要讓西風(fēng)吹盡了沙沙作響的樹葉,我恐怕沒了它們,到哪里去聆聽陣陣秋聲。
注釋
庭院;庭院之中。河漢:銀河。
著:附著,承受。
賞析
凡是寫秋夜的詩,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創(chuàng)造一個幽清寂靜的世界。如唐顧非熊《月夜登王屋仙臺》:“月臨峰頂壇,氣爽覺天寬。身去銀河靜,衣沾玉露寒。”就是如此。陳與義這首《秋夜》詩的前兩句,也是把幾般景色組合在一起,在內(nèi)容上沒有創(chuàng)新,在造句上很見工巧。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繪出來,道前人所未道。同時,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與“三更”、“河漢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見詩人觀察得很細致。
秋天是肅殺的季節(jié),宋玉的《九辯》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后,列舉了種種秋天帶給人的悲傷。從此,悲秋成為文人詩文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之一,而蕭瑟秋聲,就成為悲秋的媒介。陳與義這首詩,前兩句雖然純粹是寫景,但首句說“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還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預(yù)伏下詩人是因秋而有感,難以入寐,三、四句就理應(yīng)寫情,表示悲秋情懷。然而詩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寫悲秋,反說請凌厲的秋風(fēng)不要把樹葉都吹盡,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聲。這樣寫,表面上是說自己不會發(fā)愁,有意尋覓秋聲,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聲,是豁達語,實際上是作者在故作曠放,藉以抒發(fā)牢愁。
中國古代詩歌,常常通過故意違反常情的豁達語來達到更深層次抒情的目的,如這首詩,明明是悲秋,陣陣凄涼秋聲擾得他不能入睡,卻正話反說,把不堪寫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這樣寫法,常見不鮮,如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詩云:“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币彩怯幸馕有,寄托秋思。被稱為薄命詩人的清人黃仲則,尤多此類語。如古詩有“白楊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句,黃仲則偏說“愁多思買白楊栽”,又如重陽風(fēng)雨,添人愁思,他偏說:“有花有酒翻寂寞,無風(fēng)無雨倍凄涼”,都翻進一層,令人感慨。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秋夜寄僧
唐代:歐陽詹
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
譯文:
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我還被官場虛名誘惑著無法脫身,現(xiàn)在誰還有高尚的君子德行。
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
知道那遠遠的檀溪之上,月亮為您朗照著千山萬峰。
注釋:
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秋夜寄僧:《全唐詩》題《注》:“一作秋夜寄弘濟上人”。被:作“披”。比喻精神上的擔(dān)負。浮名:虛名。誘,欺誑;引誘,此為困擾之意。德:美好德行。
遙知是夜檀(tán)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
是夜:此夜,即今晚。檀溪:地處中國湖北省襄陽市,又名檀溪湖,在襄陽城西真武山北面。一人:指的是弘濟上人。
賞析:
詩中運用了設(shè)問和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寫下了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的社會狀況,而作者不得不周旋其中,從而表現(xiàn)了弘濟上人的高潔。
《秋夜寄僧》沒有運用精工華美的辭藻,而這也是歐陽詹一貫的詩詞風(fēng)格,歐陽詹的詩雖談不上新奇,卻很講究煉飾。他繼承了同時期詩人陳去疾清新洗煉的語言風(fēng)格,在用詞煉意和聲調(diào)格律上都十分講究,盡量避免押險韻,最忌用生僻詞語,這就使他的詩不僅淺顯平易,通俗易懂,而且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文字質(zhì)樸,卻富有味。
開頭前兩句先言明自己的處境,想脫離官場,但又不忍,最終不得不周旋其中。二句雖是問話,實則自己心中早有答案,從而引導(dǎo)出對僧人的贊揚。意為“如今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我還不得不周旋于其中,只有您卻還與德為鄰,佩有美好德行。”十幾年求宦的道路上,歐陽詹艱難地抗爭,苦苦地掙扎。痛苦的現(xiàn)實,刻骨銘心的人生歷程,成了歐陽詹賦作最核心的表現(xiàn)內(nèi)容。
在后兩句中詩人運用了自己所擅長的取材、布景和造境的寫作方式,“為什么呢?看那月光多么明朗,雖然照著千座峰巒,實是受感動而且只照您一人。”在詩中,他不是孤立地抽象地說教,而是把情與理置于形象的描寫之中,在鮮明完整的意象中以借物言志即景抒情的方式表現(xiàn)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刻畫傳神,細致入微。抒寫了他對弘濟上人的懷念情緒的同時,把老僧的品德、感天動地月為之明的情形寫了出來,可見詩人內(nèi)心潛在的不須言明的感情。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1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天上有什么呢?就銀河像一條白玉般的繩索迢遞蜿蜒。
它從建章闕的飛檐上斜斜拉起,把金陵照耀得晶瑩剔亮。
漢水如素練一樣輕盈漂過,江水在秋霜的映照下更加澄清。
月亮仿佛與江水一起流失,黎明前的江岸與沙洲寒氣凝結(jié)。
我獨自在板橋浦對月飲酒,古人中誰可以與我共酌?
可惜謝朓已經(jīng)千古,我給你灑一杯清酒吧!胸中感嘆萬千!
注釋
、胖x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板橋浦,地名!端(jīng)注》:江水經(jīng)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結(jié)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短藉居钣洝罚话鍢蚱,在升州江寧縣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觀山三十六里,注大江。謝玄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云:“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浦x朓詩:“玉繩低建章。”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星!
、恰端螘罚河拦庠暌允^城為長樂宮,以北邸為建章宮。
、取赌淆R書》: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人。少好學(xué),有美名,文章清麗。
⑸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崩钌谱ⅲ骸疤,滿也!睘⒕疲蛔鳌盀I”。
賞析:
此詩的前四句寫秋夜天宇和金陵遠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币粏栆淮,天真活潑,明快自然,饒有民歌風(fēng)味。詩人仰望秋空,看到在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遠遠地閃爍著兩顆銀亮的玉繩星。三四兩句寫玉繩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詩人放眼遠眺,但見玉繩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鑲在建章宮高大的樓闕旁邊,發(fā)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對著整個金陵古城。這四句從大處落墨,先寫天空,后寫地面,連接自然,展現(xiàn)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宮闕的剪影,境界空闊高遠,正融注了詩人秋夜泛月時那種蕭散自然、風(fēng)流自賞的意緒。如果更深細地品味,這四句詩已隱隱透露,出懷念前代詩人謝朓的情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等寫景佳句,李白詩的三、四句,顯然是有意點化了謝詩,借以寄寓對謝朓的緬懷、追慕。而且,這兩顆璀燦的玉繩星,一顆斜照建章闕,一顆耿對金陵城,仿佛具有象征的意蘊。它們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仿佛正是謝朓、李白這兩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詩人的化身。
中間四句寫秋江月色。這里“漢水”借指長江。詩人不說“長江”而說“漢水”,是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復(fù)和音聲相混。在板橋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視著腳下的大江,但見清澄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像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練。此刻,謝朓描寫大江黃昏美妙景色的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自然跳上心頭。對景吟詩,使他產(chǎn)生一種悠然神遠的感變,仿佛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謝一起聯(lián)袂步月,同賞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縱論人生、品評詩文了。李白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與古人神游的幻想境界里,以致忘懷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著明月逐漸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傾瀉在長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隱,天將破曉,朝霧彌漫洲渚,寒氣侵襲發(fā)膚。這四句寫秋江月色,明麗皎潔,清幽飄逸,動靜相生,空靈迷人。而在這幅秋江月色圖中,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這里表現(xiàn)出他的神態(tài)和心緒的變化:先是緬懷遐想古人,繼而是與古人神游的暢快,接著是從遐想中醒悟過來發(fā)覺古人不可得見的寂寞與悵惘,這四句妙在不是靜態(tài)的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而是從時間和景色的變化之中暗示出詩人復(fù)雜微妙的心理變化,不著痕跡,純乎天籟。
最后四句點明題旨,直抒胸臆。詩人在板橋浦自斟自酌,沒有知音同歡共飲,雖追慕謝朓,但畢竟相隔數(shù)百年,誰也不能把古人找回來。而在當今現(xiàn)世,像謝玄暉這樣才華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難得再遇到的。想到這里,詩人深深感到孤獨寂寞,揮杯灑酒無心再飲。一股悲涼抑郁之氣,充滿了他的`胸中。結(jié)句暗用梁代詩人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句意,而融化無跡,如同己出。至此,詩人不僅婉曲盡致地抒寫了對古人的緬懷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復(fù)遇,宣泄出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fēng)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譯文
寫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fēng)吹到半夜才停,烏云漸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注釋
井梧:井邊的梧桐。
風(fēng)吹斷:風(fēng)停了。斷,止。
賞析
宋人寫景,往往不滿足于總體印象的概括或靜態(tài)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細地表現(xiàn)出時間推移過程中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這首七絕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七絕通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zhuǎn)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鬧漸入靜謐的氣氛,構(gòu)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宜的角度表現(xiàn)了陰雨、風(fēng)起、風(fēng)停及將晴時分的景色,雖一句一轉(zhuǎn),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陰雨籠罩中的蒼江到晚來還沒見晴,“暗”字氣象渾涵,下得精當,不但用濃墨繪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蒼茫的江景,而且使?jié)庵氐挠暌夂蜐u漸來臨的暗夜自然連成一氣,一句寫盡了白晝到傍晚的天色。這句是從大處落墨,第二句則是從細處著意。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子,颯颯有聲,是風(fēng)吹所致,此時倘若還是“梧桐更兼細雨”,便應(yīng)是“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葉翻卷的動靜辨別風(fēng)聲,可見此時風(fēng)還不大,始發(fā)于樹間,因此這細微的聲息暗示了風(fēng)一起雨將停的變化,又是秋聲始動的征兆。第三句寫半夜里風(fēng)聲才停時的情景,“吹”與“斷”說明風(fēng)曾刮得很緊,從樓頭判別風(fēng)聲,就不同于從桐葉上辨別風(fēng)聲了,必定要有相當?shù)娘L(fēng)力和呼呼的聲響才能聽出是“吹”還是“斷”。所以這一句中的“斷”字放在句斷之處,與上一句井梧翻葉相應(yīng),雖只是寫風(fēng)的一起一止,卻概括了風(fēng)聲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過程。這正是歐陽修所寫“初淅瀝而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秋聲賦》)的秋聲。這兩句全從江樓上的人的聽覺落筆,真切地寫出了秋聲來時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氣氛。這個“斷”字還承上啟下,帶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寫:風(fēng)停之后,烏云漸漸散開,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層的淺淡之處透出了光明。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浮云將散而未散的這一瞬間,表現(xiàn)出月亮將要鉆出云層的動態(tài),烘托出半夜風(fēng)雨之后天色初晴時那種特有的清新和寧靜的氣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襯下,成為全詩最耀眼的亮色,在結(jié)尾處預(yù)示出一片雨過天晴的明朗境界。
這首詩純以寫景的真切細致取勝,但如果沒有作者對秋意的敏銳感受,便不容易準確地捕捉住每個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沒有精巧的構(gòu)思和煉字,也不容易在一首短短的絕句中如此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出景色隨天色陰晴而轉(zhuǎn)換的過程,并形成渾成的意境。
道潛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臨安)浮村人。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qū)懺娬Z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昭雪,復(fù)削發(fā)為僧。著有《參寥子集》。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唐代·韋應(yīng)物《秋夜寄邱員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這秋夜我心中懷念著你,一邊散步一邊詠嘆這初涼的天氣。
寂靜的山中傳來松子落地的聲音,遙想你應(yīng)該也還未入睡。
注釋
丘二十二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后隱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員外”。
屬:正值,適逢,恰好。
幽人:幽居隱逸的人,悠閑的人,此處指丘員外。
賞析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后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xué)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diào)古樸雅致、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shù)體驗。
如果就構(gòu)思和寫法而言,這首詩還另有其值得拈出之處。它是一首懷人詩。
前半部分寫詩人自己,即懷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寫正在臨平山學(xué)道的丘丹,即詩人所懷念之人。首句“懷君屬秋夜”,點明季節(jié)是秋天,時間是夜晚,而這“秋夜”之景與“懷君”之情,正是彼此襯映的。次句“散步詠涼天”,承接自然,全不著力,而緊扣上句!吧⒉健笔桥c“懷君”相照應(yīng)的:“涼天”是與“秋夜”相綰合的。這兩句都是寫實,寫出了作者因懷人而在涼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來,作者不順情抒寫,就景描述,而把詩思飛馳到了遠方,在三、四兩句中,想象所懷念之人在此時、彼地的狀況。而這三、四兩句又是緊扣一、二兩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遙承“秋夜”、“涼天”,是從眼前的涼秋之夜,推想臨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應(yīng)未眠”,則遙承“懷君”、“散步”,是從自己正在懷念遠人、徘徊不寐,推想對方應(yīng)也未眠。這兩句出于想象,既是從前兩句生發(fā),而又是前兩句詩情的深化。從整首詩看,作者運用寫實與虛構(gòu)相結(jié)合的手法,使眼前景與意中景同時并列,使懷人之人與所懷之人兩地相連,進而表達了異地相思的深情。
陸機在《文賦》中指出,作者在構(gòu)思時,可以“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也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些話說明文思是最活躍的,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因此,在詩人筆下,同一空間里,可以呈現(xiàn)不同的時間;同一時間里,也可以呈現(xiàn)不同的空間。像王播的《題木蘭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fā)院新修;如今再到經(jīng)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就屬于前者。而這首韋應(yīng)物的懷人詩,則屬于后者,F(xiàn)代的電影藝術(shù),有時采用疊影手法來處理回憶與遙想的鏡頭,有時使銀幕上映出兩上或兩個以上的畫面,使觀眾同時看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空間或時間里出現(xiàn)的不同場景。這首詩運用的手法正與此相同。它使讀者在一首詩中看到兩個空間,既看到懷人之人,也看到被懷之人,既看到作者身邊之景,也看到作者遙想之景,從而把異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連在一起,說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對,故人雖遠在天涯,而想思卻近在咫尺。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4
絡(luò)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
纖云激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fēng)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zhuǎn)空臺榭。
聲長聲短雞續(xù)嗚,曙色冷光相激射。
翻譯
在夜色蒼茫之際,稀疏的梧桐樹上籠罩著迷漾的煙霧,絡(luò)緯的鳴聲時斷時續(xù)地啼著,一陣陣涼意沁人心肺,白露為霸,寒徹?zé)o邊的大地。
輕云飄蕩,明月已沉向海中,滿天星宿閃爍,令人感受到陣陣秋風(fēng)在天際吹拂。
在萬籟俱寂的秋夜中,絡(luò)緯的唧唧聲已經(jīng)顯得格外清晰,而歌聲更是沖破靜謐的夜空,回蕩在亭臺樓榭之間。
雄雞連續(xù)不斷地報曉,熹微的曙色與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
注釋
絡(luò)緯:鳥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子夜:即《子夜歌》,為南朝時流行在江南的民間歌曲,曲調(diào)菱怨。
冷光:月光。
賞析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黃景仁仍在安徽學(xué)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時,他隨著朱筠來到六安,于某夜心有所感,寫作此詩。 該詩開頭兩句,詩人描繪秋風(fēng)蕭瑟的景象,形象化地寫出“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天景象。“纖云微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fēng)滿天!睂懬锔邭馑、輕云飄蕩的天空景色,天空與大地的秋色相互呼應(yīng),極力渲染秋夜幽靜的氣氛。“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zhuǎn)空臺榭!睂懣占诺臉桥_亭榭回蕩著《子夜歌》的哀苦聲音,《子夜歌》是南朝時流行在江南的民間歌曲,曲調(diào)多哀怨。在萬籟俱寂的秋夜中,絡(luò)緯的唧唧聲已經(jīng)顯得格外清晰,而歌聲更是沖破靜謐的夜空,回蕩在亭臺樓榭之間,撩人情思,使人難以入眠。歌聲沖破靜謐的夜空,更增添一種悲秋的氣氛。詩用“聲長聲短雞續(xù)鳴,曙色冷光相激射”兩句作結(jié),描寫雄雞連續(xù)不斷地報曉,熹微的曙色與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夜幕逐漸隱退的景象,預(yù)示著黎明即將到來。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譯文:
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注釋:
秋氣:指秋日凄清、肅殺之氣。
燭花:燭芯燒焦結(jié)成的花狀物。
賞析:
前兩句敘事。首句直奔詩題,各點“夜”“秋”二字,交代了時間、心態(tài)、環(huán)境!耙咕脽o眠”已見怨婦愁緒滿懷,而時又逢秋,秋風(fēng)蕭瑟,夜氣清涼,錦衾單薄,佳人永夜難寢,更添一層愁苦。
次句緊承“無眠”,寫人事活動。既然輾轉(zhuǎn)反側(cè)難入夢,那么就很難打發(fā)漫漫長夜?辗考帕龋t燭高燒,百無聊賴中,她只好剪燭花以消遣寂寞了。“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有喜事的一種預(yù)兆。杜甫詩云:“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而她卻無法消解眼前這幽情苦緒。著一“頻”字,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難寧。“欲三更”接續(xù)“夜久”兩字,極寫思婦飽受孤獨寂寞煎熬之苦。
后兩句寫景。第三句轉(zhuǎn)折一筆,寫床席之月影。一個“涼”下得獨特,這是全詩的詩眼,照應(yīng)首句的“秋氣清”,以觸覺狀態(tài)寫視覺形象。從窗外梧桐樹縫篩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駁駁地鋪滿了冰涼、空寂的床席,今夜誰都不會給她送來溫暖。這情景令人涼從心生。“滿”字表面是寫光影之濃,其實是寫憂思滿懷,剪不斷理還亂的郁悶之感。這一句明寫屋內(nèi)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虛實相生,韻味悠遠。
末句寫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語作結(jié),留給讀者無窮的想象空間。該句承上句,以頂真手法過渡,從床上之月光、樹影寫到高天之皓月,表達了詩人望月懷人的乍喜還憂的心理!霸略谖嗤┤碧幟鳌,展現(xiàn)了一幅高遠、疏朗的秋夜月色圖。皎皎月華,她似乎憶起了曾經(jīng)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甜蜜與浪漫;而如今,“瘦盡燈花又一宵”的時刻,沒誰能與她“共剪西窗燭”。想超脫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處無法擦拭的黯淡!拔嗤┤碧帯,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婦不得與意中人團圓的酸楚。
全詩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氣清)而室內(nèi)(燭花頻剪),又由室內(nèi)(鋪床涼)到室外(月在缺處明),逐層遞進地反復(fù)渲染獨處的苦悶。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yīng)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jié)勾勒精練傳神,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江上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秋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6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6-14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6-15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6-15
秋夜寄邱員外原文及翻譯賞析02-23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5篇)06-16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06-16
秋夜原文及賞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