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7-04 17:56:30 古籍 我要投稿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題春江漁父圖

          元代:楊維楨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著浪花。

          漁父喚兒進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

          注釋:

          白鷺: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谷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槎頭縮項鯿:即鳊魚?s頭,弓背,色青,味鮮美,以產漢水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攔截,禁止擅自捕殺,故亦稱“槎頭縮頸鯿”。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天平添無限生機。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著浪花。在這里,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借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鳊”,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樸、父呼子應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向往與渴求。

          作為一首題畫詩,顯然側重對于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儂住東吳震澤州。

          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

          醉眼看山百自

          譯文

          我住在太湖邊上,在煙波里每天劃船釣魚。

          青山像翠玉,美酒濃如油,喝醉了就看著山非常自由。

          注釋

          儂(nóng):吳語經典特征字,此處指我。東吳: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震澤:即今太湖的別稱。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這首與上一首一樣,表達了詞人情愿作浩淼煙波中的釣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趙孟頫家在太湖,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煙波的湖面上,天天駕著漁船來往,閑來看山,興至飲酒。山很翠,酒尤美,醉臥舟中,眼望群山,愈發(fā)覺得古人范蠡的選擇沒錯,逍遙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這首詞清淡優(yōu)美,仿佛見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詩中對山水的描繪是客觀風景的真實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愛與向往之情,表達了作者渴望遠離充滿危機的官場世界,以求得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的愿望。全詞最后歸結為“自由”二字,而這正是詞人最深切、最熱烈的向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汛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山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汛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汛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汛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汛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

          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

          江上千里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注釋

          漁父:詞調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正體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著。

          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

          快活:一作“世上”。

          儂(nóng):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為南唐內供名畫家衛(wèi)賢繪制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5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翻譯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備回家。連秋風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吹進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綸竿:釣竿。

          落照:即夕陽。

          寧:猶乃。

          芙蓉:荷花。

          剪:作吹動解!按等搿

          句:謂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chuàng)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笆諈s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收卻”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fā)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扒镲L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jié)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6

          《沉醉東風·漁父》原文

          黃蘆①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②灘頭。雖無刎頸交③,卻有忘機友④,點⑤秋江白鷺沙鷗。傲殺⑥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⑦。

          注釋

          選自隋樹森編《全元散曲》

          ⑴黃蘆:與白蘋、綠柳、紅蓼均為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萍t蓼(liǎo):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秦仡i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

         、韧鼨C友:機,機巧、機心。忘機友即相互不設機心、無所顧忌、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

         、牲c:點點、數,這里是形容詞作動詞用。

         、拾翚ⅲ罕梢。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僳牛豪项^。

          《沉醉東風·漁父》譯文

          金黃的蘆葦鋪滿江岸,白色的浮萍飄蕩在渡口,碧綠的楊柳聳立在江堤上,紅艷的野草渲染著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有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他們就是那些點綴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鷗鷺。鄙視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正是那些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賞析

          白樸的這首《沉醉東風·漁夫》通過一個理想的漁民形象,通過對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釣生活的描寫,表現了作者不與達官貴人為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的情懷。小令意象艷麗、境界闊大,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然而僅僅看出這一層,未免辜負了作者的苦心。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huán)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艷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jié)令?吹健包S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會想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jié)。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于“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里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么優(yōu)雅的環(huán)境里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半m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后轉進,有回環(huán)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于“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著那里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時候寫最適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后,他便寫江上景了!包c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了季節(jié)。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并且給鷗鷺著色,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于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贊揚鷗鷺“忘機”。正由于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愿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只曲子的注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并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閑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視統(tǒng)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只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yǎng)。他對元朝的統(tǒng)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凈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贊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痹谌魏魏诎瞪鐣,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蟾宮曲》,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逼渲械暮脦讉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盧摯是做了元朝的官的。[1] 詩人通過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寫,表現了作者不與達官貴人為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情懷。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7

          漁父詞二首·其二

          儂往東吳震澤州,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譯

          我住在太湖邊上,在煙波里每天劃船釣魚。

          青山像翠玉,美酒濃如油,喝醉了就看著山非常自由。

          注釋

          儂:吳語經典特征字,此處指我。

          東吳: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

          震澤:即今太湖的別稱。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賞析

          這首與上一首一樣,表達了詞人情愿作浩淼煙波中的釣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趙孟頫家在太湖,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煙波的湖面上,天天駕著漁船來往,閑來看山,興至飲酒。山很翠,酒尤美,醉臥舟中,眼望群山,愈發(fā)覺得古人范蠡的選擇沒錯,逍遙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這首詞清淡優(yōu)美,仿佛見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詩中對山水的描繪是客觀風景的真實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愛與向往之情,表達了作者渴望遠離充滿危機的官場世界,以求得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的愿望。全詞最后歸結為“自由”二字,而這正是詞人最深切、最熱烈的向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8

          漁父·漁父飲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翻譯

          漁父想飲酒,到哪一家去好呢?魚和螃蟹同時交給了酒家換酒喝。飲酒不計多少量,一醉方休。漁父的魚蟹與酒家的酒彼此之間何必談論錢數。

          注釋

          漁父:原為《莊子》和《楚辭》篇名,后用為詞牌名。

          一時:同時。

          分付:交給。

          為期:為限。

          賞析

          作品一開頭,就以發(fā)問的句式“漁父飲,誰家去”,突出烘托漁父以魚蟹換酒的寧靜氣氛,到底想去哪個酒家。其意有二:一是哪一家能以魚蟹換酒,二是哪一家的酒質最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父的貧苦狀態(tài),也隱含了作者對漁父的深深同情之心。

          緊接著寫漁父與酒家的和諧與體貼的良好關系,“酒無多少醉為期”,這是酒家發(fā)出的敬言,讓漁父只管飲酒,飲多飲少,酒家不在乎。

          最后一句“彼此不論錢數”,是作者的評論,也是點題之筆,充分反映了當地漁父與酒家這些社會底層的人民最寶貴的品質:善良、純真和質樸。用淺易的語言說世俗的生活,盡顯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與趣味。

          第一首詞先敘述后議論,明快自然,寫出了漁父以魚蟹換酒來飲的愉悅心情。突出了漁父“飲”酒中以魚蟹換酒的特有情趣,以及漁父與酒家特有的淳樸的人際關系。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

          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

          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

          樂在風波不用仙。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稘O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白印奔词恰扒印钡暮喎Q。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賞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古詩簡介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篇通過描繪一幅晚霞收漁圖,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寄托了詞人的山澤魚鳥之思。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翻譯/譯文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備回家。連秋風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吹進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贊O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調分為單、雙調,又各有不同的體格。此詞為單調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诰](lún)竿:釣竿。落照:即夕陽。

         、蹖帲╪ìng):猶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動解。

         、堋按等搿本洌褐^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chuàng)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文學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笆諈s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笆諈s”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fā)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扒镲L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jié)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譯文

          漁父仰天大笑、吟唱,輕飄飄的江鷗在飛翔,寬闊的長江上吹灑滿江風雨。江邊騎馬奔波的.當差的小官,現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過長江。

          注釋

          輕鷗舉:輕盈的鷗鳥飛起來。

          漠漠:云煙彌漫。

          賞析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寫漁父從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閑適的神情。仰天而笑“輕鷗舉”,隱喻漁父如海鷗那樣自由飛翔。平視而笑“漠漠一江風雨”,隱喻漁父如江闊那樣的心胸,無視風雨。這是自然的壯觀,也是漁父的身影。漁父與自然融為一體了,恬淡悠然。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寫實對比的手法,進一層以官人的奔波映襯出漁父的悠閑,突出了官人高貴反而累贅、無能,漁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騎馬的官人,這時也不得不借漁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詼諧之情,表現在最后兩句中。

          第四首詞先描景,后敘事,景事相綴,以“笑”為中心線,貫串全詞,寫出了漁父的閑適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農村勞動人民的生活,呈現出一股逸然超脫的思想情趣:靜謐的荒野江邊,質樸的莞爾而笑的漁父與輕盈自由的江鷗為伴,跟風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構成鮮明的對照,作者的美丑標準也在這里明顯地得到標示。這一點,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現出來,顯示出一種“真態(tài)”的村野氣息。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題春江漁父圖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創(chuàng)作背景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fā),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后隱居江湖,在松江筑園圃蓬臺。詞人在自家門上寫著榜文,于是江南一帶的才俊文人爭相拜訪,每日客滿。 詩人看到這種場景,于是寫下了這首題畫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著浪花。

          漁父喚兒進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

          注釋

          白鷺(lù):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

          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谷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

          槎頭縮項鯿(biān):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天平添無限生機。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著浪花。在這里,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借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鳊”,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樸、父呼子應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向往與渴求。

          作為一首題畫詩,顯然側重對于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波濤之中。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在萬頃水面上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何等瀟灑自在。

          注釋

          漁父:詞牌名,亦作《漁父詞》,《歷代詩余》中作《漁歌子》。

          棹(zhào):搖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長的叫棹。

          綸:比較粗的絲。《五代名畫補遺》中誤作“輪”。綸,釣魚用的粗絲線。繭縷(lǚ):絲線,這里指漁弦。繭,繭絲。

          渚(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滿:《五代名畫補遺》作“盈”。此外各本作“滿”。甌(ōu):裝酒的器具,即盅,一種平底深碗。

          頃:土地面積單位。一百畝為一頃。

          賞析:

          此詞與另一首《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題的是同一幅畫《春江釣叟圖》,詞的內容、意趣亦大體相同,都是表現作者的避禍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點明釣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詞作動詞用,與“春風”構成語句,很是生動,仿佛木槳劃動的不僅是水,更有春風,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而且這種寫法又將春風與綠波融為一體,與結句的“萬頃波中”作前后的照應,語言精巧,有“一石三鳥”的筆力。首句寫景,景中有情,接下來仍是直接的抒情!熬茲M甌”,見出興致之高!袄O縷”“輕鉤”寫簡樸,而“鉤”之所以“輕”,是因為無魚上鉤。釣魚而不求魚,是作者志不在得魚的緣故。這就將畫中人物寫得神情飽滿,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結句中的“得自由”之高聲唱頌,進一步強化釣叟的快樂。

          春風泛舟、繭縷輕釣,此詞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yōu)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托、渲染的用法,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無言”稍不同。“花滿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不但不顯重復,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此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盈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注釋

          1、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2、綸:線。

          3、渚:水中小塊陸地。

          翻譯

          在春風中我蕩著一葉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蠶絲和一個魚鉤,

          眼望著長滿鮮花的小洲,

          手舉著斟滿美酒的瓦甌,

          在無邊的波浪中我擁有了自由。

          賞析

          這首《漁父》詞寫來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著重寫漁父的快活,這一首寫漁父的自由。詞中連用四個“一”字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為的是強調漁父一人的獨立自由。我們可以想象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萬頃波濤之中,何等瀟灑自在。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宋代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家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他一個老翁,所以自號六一。李煜詞中這們漁父,也可以稱六一漁父:一葉舟,一支槳,一綸絲,一只鉤,一壺酒,一個漁翁。李煜這兩首詞,寫來情調悠揚輕松,應該是亡國前所作。據宋劉首醇《五代名畫補遺》記載,李煜這兩首詞是題畫詞,原畫名《春江釣叟圖》。這兩首詞,也有畫境。可惜原畫已失傳。要是原畫也流傳下來,我們就可以體會詞畫相得益彰的妙處了。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后不知何處。

          翻譯

          漁父酒醉了,披著蓑衣走路跌跌蹌蹌像跳舞。醉酒的漁父想尋找回去的歸途。短槳小船無人執(zhí)掌,任它隨意漂流。酒醒以后,漁父不知身在何處。

          注釋

          蓑衣舞:指漁父穿著蓑衣醉行之狀。

          卻:往回走。

          短棹:小槳。

          賞析

          前兩句點化引用了唐代詩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獨迷舞短蓑”詩意,寫了漁父狂飲爛醉而忘形的神態(tài)。“漁父醉,蓑衣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漁父狂飲爛醉以致神魂顛倒、身不由己的詼諧狀態(tài)。“蓑衣舞”三字逼真?zhèn)魃,漁父醉后那踉踉蹌蹌的行走模樣躍然紙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醉里卻尋歸路”,進一步渲染了漁父醉后神不附體、欲歸無路的昏沉狀態(tài)。連東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輕舟短棹任斜橫”。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時,也狂飲爛醉過,結果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此詞里漁父的狂飲爛醉,其結果比作者游赤壁時的境況好不了多少,同樣會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所不同的是:相與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處?”最后兩句為點題之筆,反映了漁父那種狂放不羈、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態(tài)。

          第二首詞先描寫,后敘述,描寫與敘述融會運用,集中渲染了漁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詞隱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凈無為的思想,反映了詞人隨緣放曠、任天而動的達觀胸懷。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漁父·漁父醉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28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6-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