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7-05 08:47:29 古籍 我要投稿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原文:

          渺渺煙波一葉舟。

          西風(fēng)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

          管甚鱸魚不上

          譯文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fēng)吹葉落,太鱸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jié)盟,傲視王侯,管他什么鱸魚能不能上鉤。

          注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wèi)夫人并鱗“書壇兩夫人”。

          五鱸: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鱸;有指太鱸及其附近四鱸;有泛指各處鱸泊,如言“五鱸四海”。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jié)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quán)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xì),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fēng)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古詩簡介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篇通過描繪一幅晚霞收漁圖,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寄托了詞人的山澤魚鳥之思。全詞格高韻遠(yuǎn),極纏綿婉約之致。

          翻譯/譯文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zhǔn)備回家。連秋風(fēng)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fēng)吹進(jìn)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①漁父:詞牌名,又稱《漁歌子》《漁父樂》等,此調(diào)分為單、雙調(diào),又各有不同的體格。此詞為單調(diào)中之一體,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聲韻。

          ②綸(lún)竿:釣竿。落照:即夕陽。

         、蹖帲╪ìng):猶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動解。

         、堋按等搿本洌褐^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chuàng)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文學(xué)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fēng)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笆諈s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笆諈s”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fā)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guān)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diào),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yīng)。“秋風(fēng)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fēng)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xì)節(jié)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fēng)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fēng)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xiàn)詞人強(qiáng)烈的感情。勾勒完風(fēng)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yuǎn)淡漠的遠(yuǎn)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fēng),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yuǎn),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原文: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汛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hù)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fēng)夾雜著細(xì)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山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汛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汛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汛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島,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汛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chǎn)。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lián)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原文:

          題春江漁父圖

          元代:楊維楨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著浪花。

          漁父喚兒進(jìn)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

          注釋:

          白鷺: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xì)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谷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槎頭縮項鯿:即鳊魚?s頭,弓背,色青,味鮮美,以產(chǎn)漢水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攔截,禁止擅自捕殺,故亦稱“槎頭縮頸鯿”。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yuǎn)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lán)天平添無限生機(jī)。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著浪花。在這里,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借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wù),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jìn)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鳊”,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zhì)樸、父呼子應(yīng)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fēng)光的贊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向往與渴求。

          作為一首題畫詩,顯然側(cè)重對于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fēng)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fēng)寧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翻譯

          夕陽西下,漁人收起魚竿準(zhǔn)備回家。連秋風(fēng)都是溫柔的,不肯讓荷花凋謝了。煙水蒙蒙,漁人悠閑自得,聽短笛的旋律,被秋風(fēng)吹進(jìn)蘆花蕩的深處。

          注釋

          綸竿:釣竿。

          落照:即夕陽。

          寧:猶乃。

          芙蓉:荷花。

          剪:作吹動解。“吹入”

          句:謂悠揚的短笛聲飄入蘆花叢中。

          創(chuàng)作背景

          詞為題畫之作,趙秀亭等以為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徐軌(1636—1708年)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楓江漁父圖》,康熙十七年(1677年)攜圖入京,后名流多有題詠。此即其一。

          賞析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fēng)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收卻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鐘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余,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笆諈s”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fā)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guān)系,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diào),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后呼應(yīng)!扒镲L(fēng)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fēng)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xì)節(jié)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fēng)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fēng)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現(xiàn)詞人強(qiáng)烈的感情。勾勒完風(fēng)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yuǎn)淡漠的遠(yuǎn)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于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fēng),煙霧蒙蒙,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yuǎn),極纏綿婉約之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6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

          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fēng)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譯文

          江上千里浪花翻滾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競相怒放,春意正濃。身邊一壺美酒,手中一支釣竿,世上這樣自由快樂的人有幾個?

          注釋

          漁父:詞調(diào)名,又名“漁父詞”、“漁歌子”,單調(diào),正體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浪花:一作“閬(láng)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隊春:指桃李盛開,由近及遠(yuǎn),好像隊列有序一樣排列著。

          一竿身:一根釣竿。身,一作“綸”,一作“鱗”。

          快活:一作“世上”。

          儂(nóng):我,江南口語。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為南唐內(nèi)供名畫家衛(wèi)賢繪制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7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fù)東。江上雪,浦邊風(fēng),

          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

          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

          樂在風(fēng)波不用仙。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fēng)細(xì)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二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diào)最為著名。雙調(diào),五十字,仄韻!稘O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jù)《詞林紀(jì)事》轉(zhuǎn)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白印奔词恰扒印钡暮喎Q。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賞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8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fēng)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煙波上,西風(fēng)吹葉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我和鷗鷺結(jié)盟,傲視王侯,管他什么鱸魚能不能上鉤。

          注釋

          漁父詞:詞牌名,是“漁歌子”的別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書畫皆長,詩詞亦精,與衛(wèi)夫人并稱“書壇兩夫人”。

          五湖:說法不一,有指江蘇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處湖泊,如言“五湖四!。

          盟鷗鷺:與沙鷗白鷺結(jié)盟,暗示歸隱山水田園。

          王侯:指權(quán)貴。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級爵位的第二等。

          鱸魚:體扁平,嘴大,鱗細(xì),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賞析

          趙孟頫夫人管道升的那首詞“人生貴極是王侯”不失為真情之作,但從詩首先應(yīng)當(dāng)具有形象性的特質(zhì)的角度而言,她的詞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相比之下,還是她丈夫的詩高出一籌。趙詞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一個煙波浩淼的開闊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煙波間,一葉扁舟正在若隱若現(xiàn)地出沒。趙孟頫是元代雄稱一世的大畫家,他“詩格清逸,詞亦有風(fēng)致”,他詞中所描寫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線條,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親臨其境的“畫境”。詩人從空間的角度描寫了漁父縱一葉之扁舟,凌萬頃之煙波的開闊自由的形象之后,接著便點明其活動的時間和周遭的氛圍:西風(fēng)陣陣吹來,片片落葉飄飄而下,五湖煙水籠罩著一派蕭蕭秋色!冻o·九歌》中有“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唐人賈島亦有“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吟。趙孟頫融匯了前人絕唱的精髓,質(zhì)樸而自然地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爽朗、清峻卻不蕭條、冷落的獨特意境。

          詩人對漁父生活境界的謳歌乃是自身理想與希望的一種寄托,詩人筆下的漁父,實質(zhì)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與鷗鷺為伴為友,笑做王侯權(quán)貴,這并不是生活中漁父的實際思想狀況,而是詩人自己情緒的對象化。“盟鷗鷺”,詩人希望與鷗鷺為盟。陸龜蒙詩云:“除卻伴談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jī)”,陳與義詩云:“知公已忘機(jī),鷗鷺宛停時!壁w孟頫這首詞中,“盟鷗鷺”三字涵蓋了上述豐富的意蘊(yùn),暗喻自己因無追名逐利的機(jī)巧之心方可與鷗鷺“為盟”。最后一句含義也頗深邃。據(jù)說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fēng)起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的純羹、鱸魚膾,感慨道:“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棄官而歸。張翰較之一班功名利祿之徒,其風(fēng)范情操已可謂高矣,而趙孟頫連鱸魚(象征一切身外之物)也無所求,不管其是否上鉤,似乎比張翰還高出一籌。不過趙于宋末以蔭補(bǔ)官,入元又仕為翰林學(xué)士,史家歷來認(rèn)為他節(jié)操不高,并未超脫名利富貴,詩人這樣寫至少是反映了他思想與行為的矛盾或理性與感情的矛盾吧。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9

          《沉醉東風(fēng)·漁父》原文

          黃蘆①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②灘頭。雖無刎頸交③,卻有忘機(jī)友④,點⑤秋江白鷺沙鷗。傲殺⑥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⑦。

          注釋

          選自隋樹森編《全元散曲》

         、劈S蘆:與白蘋、綠柳、紅蓼均為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萍t蓼(liǎo):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⑶刎頸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

         、韧鼨C(jī)友:機(jī),機(jī)巧、機(jī)心。忘機(jī)友即相互不設(shè)機(jī)心、無所顧忌、毫無機(jī)巧算計之心的朋友。

         、牲c:點點、數(shù),這里是形容詞作動詞用。

         、拾翚ⅲ罕梢暋Hf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僳牛豪项^。

          《沉醉東風(fēng)·漁父》譯文

          金黃的蘆葦鋪滿江岸,白色的浮萍飄蕩在渡口,碧綠的楊柳聳立在江堤上,紅艷的野草渲染著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有毫無機(jī)巧之心的朋友。他們就是那些點綴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鷗鷺。鄙視那些達(dá)官貴人們的正是那些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賞析

          白樸的這首《沉醉東風(fēng)·漁夫》通過一個理想的漁民形象,通過對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釣生活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達(dá)官貴人為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的情懷。小令意象艷麗、境界闊大,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然而僅僅看出這一層,未免辜負(fù)了作者的苦心。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huán)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艷的效果,而且展現(xiàn)了特定的地域和節(jié)令?吹健包S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會想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jié)。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于“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里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么優(yōu)雅的環(huán)境里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半m無刎頸交,卻有忘機(jī)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后轉(zhuǎn)進(jìn),有回環(huán)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頸交”!疂O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jī)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jī)友”。對于“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著那里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yīng)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時候?qū)懽钸m宜。寫了“卻有忘機(jī)友”之后,他便寫江上景了!包c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了季節(jié)。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并且給鷗鷺著色,便出現(xiàn)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jīng)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于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jī)友”,那“忘機(jī)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xiàn)“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jī)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贊揚鷗鷺“忘機(jī)”。正由于他們認(rèn)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jī)心”,所以愿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xiàn)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只曲子的注腳。

          結(jié)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并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閑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視統(tǒng)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只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jīng)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yǎng)。他對元朝的統(tǒng)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凈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贊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里,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fēng)格俊逸,又表達(dá)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dāng)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diào)】《蟾宮曲》,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逼渲械暮脦讉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盧摯是做了元朝的官的。[1] 詩人通過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達(dá)官貴人為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情懷。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0

          漁父·松江蟹舍主人歡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注釋

          ①松江:即吳江,此地盛產(chǎn)魚蟹,晚秋西風(fēng)一吹,正是嘗蟹時節(jié)。蟹舍:漁家。亦指漁村水鄉(xiāng)。

         、谳裕╣ū)飯:菰,即茭白。菰飯即菰米飯,茭白籽做的飯。蓴(chún):通“莼”。莼菜嫩葉可以做湯。

          ③獲(dí):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

          賞析/鑒賞

          此首以秋為背景,漁父的“不覺寒”與前“不覺憂”、“不嘆窮”意同。首句言主客相歡!稑犯o(jì)聞》云:“張志和嘗謁顏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請更之,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譬間,作《漁歌子》云云!保ā对~林紀(jì)事》卷一引)此處或不必直解為作者與顏真卿往來之實,而只須留意“歡”字。主客之情誼,非為酒肉利益之系,乃由素心相投之故,因此對著野菜做出的飯菜,也能津津有味,欣然相得。《晉書·張翰傳》云:“(張翰在洛陽作官時)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日:‘人生貴得適志。何得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志和此詞寫他與漁父共嘗美味,得意之處更在美昧之外。是時楓葉隨風(fēng)飄墜,江邊的荻花已無飛絮可揚了——秋送來夜的寒意。然而在燈火昏黃的小舟中,主客抵掌而談,歡然對酌,不覺酒醉微醺,弛然而臥,哪還在意舟外的秋寒呢?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1

          題春江漁父圖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創(chuàng)作背景

          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后隱居江湖,在松江筑園圃蓬臺。詞人在自家門上寫著榜文,于是江南一帶的才俊文人爭相拜訪,每日客滿。 詩人看到這種場景,于是寫下了這首題畫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天一片,白鷺徐來,桃花綻開,江波浩渺,漁船在岸邊拍打著浪花。

          漁父喚兒進(jìn)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

          注釋

          白鷺(lù):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xì)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

          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川谷冰融,河流漲滿。

          呼:呼叫,讓。

          槎頭縮項鯿(biān):此處借指上等鮮美之魚。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的氣息。

          首句寫遠(yuǎn)景。青天一片,白鷺翩飛,詩人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lán)天平添無限生機(jī)。

          次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打著浪花。在這里,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如此看來,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則是漁父借以棲身的房屋。如今漁父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wù),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

          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jìn)城打酒,而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的“槎頭縮頸鳊”,也就是武昌魚。這本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魚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zhì)樸、父呼子應(yīng)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該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fēng)光的贊美,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向往與渴求。

          作為一首題畫詩,顯然側(cè)重對于畫面的解釋,這樣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白、流暢的風(fēng)格,取得了與畫面、與主旨的一致。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2

          原文:

          儂住東吳震澤州。

          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

          醉眼看山百自

          譯文

          我住在太湖邊上,在煙波里每天劃船釣魚。

          青山像翠玉,美酒濃如油,喝醉了就看著山非常自由。

          注釋

          儂(nóng):吳語經(jīng)典特征字,此處指我。東吳: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震澤:即今太湖的別稱。

          賞析:

          這兩首詞是元皇慶二年(1313年)十二月,趙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題漁父圖》所作。

          這首與上一首一樣,表達(dá)了詞人情愿作浩淼煙波中的釣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趙孟頫家在太湖,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煙波的湖面上,天天駕著漁船來往,閑來看山,興至飲酒。山很翠,酒尤美,醉臥舟中,眼望群山,愈發(fā)覺得古人范蠡的選擇沒錯,逍遙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這首詞清淡優(yōu)美,仿佛見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詩中對山水的描繪是客觀風(fēng)景的真實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愛與向往之情,表達(dá)了作者渴望遠(yuǎn)離充滿危機(jī)的官場世界,以求得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的愿望。全詞最后歸結(jié)為“自由”二字,而這正是詞人最深切、最熱烈的向往。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3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hù)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fēng)夾雜著細(xì)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chǎn)。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fēng)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xiāng)村長卷!拔魅健迸渖稀鞍橈w”,“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lán)、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lán)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gòu)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靶憋L(fēng)細(xì)雨不須歸”,描繪著“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diào)。下片還是采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diào)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fēng)光。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diào),而是屬于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并茂,富有音樂感。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lián)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漁父·漁父醉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漁父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28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12-2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6-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