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9-20 09:10:53 古籍 我要投稿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節(jié)候看應(yīng)晚,心期臥亦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譯文

          修長的竹枝早早迎接著秋風,淡淡的月華灑滿了空城。

          一只鴻雁向銀河飛去,寂靜的夜里,傳來千家萬戶搗衣的砧聲。

          季節(jié)飛快地推移,轉(zhuǎn)眼已秋冬,閑散里,我空懷著未曾了卻的心意。

          我反復(fù)吟誦你秀美的詩句,不覺天色將曉,已聽見早鴉亂啼。

          韻譯

          我早早地枕著竹席迎風納涼,

          清虛的秋夜京城蕩漾著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過了星空,

          千家萬戶傳來了搗衣的聲響。

          看節(jié)候應(yīng)該是到了更深夜闌,

          思念友人心靈相期睡覺也晚。

          剛剛反復(fù)吟誦你送我的佳句,

          不覺烏鴉呱呱啼叫天已漸亮。

          注釋程延:一作“程近”,事跡不祥,詩人的詩友。

          。╠iàn):竹名,竹席。

          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靜如虛空。澹月華:月光淡蕩。澹,漂動。

          星河:即銀河。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具,古代搗衣多在秋夜。砧,搗衣石。杵,搗衣棒。

          節(jié)候:節(jié)令氣候。

          心期:心所向往。臥:指閑居。落空。

          向來:剛才。秀句:詩的美稱。

          鳴鴉:天曉鴉鳴。

          賞析:

          【評析】:

          這是一首酬答詩,為了酬詩,而通宵未眠,足見彼此心期之切。前半首寫秋夜,聲色俱全。頷聯(lián)屬對,尤其自然秀逸。頸聯(lián)寫更深夜闌,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聯(lián)寫吟詠贈詩,不覺已鴉噪天曙,結(jié)構(gòu)頗為嚴密。“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清新活潑,實屬佳對。(劉建勛)

          【簡析】:

          這是一首酬答程近所贈的同題詩。詩的前六句都緊扣“秋夜”,七八句是稱贊程詩之美,因為欣賞他的原作和要寫和詩,竟至苦吟了一夜,通宵未眠。

          這是一首酬贈詩,詩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詩題和詩,描寫了秋夜清遠疏淡的景色,意境開闊,同時寫出時序更迭引起詩人心事未了的惆悵。

          前四句就臥病的心情來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與詩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長簟迎風早”是說秋風過早地來到庭院,長簟被秋風吹得窸窣咋響。一個“早”字寫出臥病之人對秋風的突出感受!坝L”二字寫出一片蕭瑟的聲響,達聲音更襯托出秋意的濃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華”,是說空寂約城中灑滿了淡淡的月光!翱粘恰辈⒎钦f城中空無所有,“空”是寂靜之意?粘羌偶,月色凄迷,是對詩人心情的絕妙寫照。

          “星河秋一雁”,是說一只孤雁劃過秋夜的天空向銀河飛去!靶呛印笔羌帕鹊,“一雁”是孤獨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種事物連綴成文,構(gòu)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觸到詩人心境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說時當秋季,人們開始準備寒衣了,故而千家萬戶都傳來了搗衣聲。搗衣聲聲,反襯出秋夜的沉寂。詩人巧借秋聲秋色以渲染愁懷,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頸聯(lián)轉(zhuǎn)入敘事,寫出悲秋的原因!肮(jié)候看應(yīng)晚,心期臥亦賒!薄肮(jié)候”,這兩個字承接著前四句所寫的秋聲秋色!翱础焙汀皯(yīng)”均為揣測之辭,全句意思是說,看來節(jié)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測之辭與下句的“臥”字相關(guān)照,“臥”是臥病在床,故對節(jié)候不能作定論。一個“臥”字定下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臥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實觀,疾病纏身,又臨深秋,可見詩人的悲哀心情,躍然紙上。此聯(lián)敘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寫的感情依憑,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聯(lián)“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二句意謂,深夜吟誦您的秀美詩句,興味頗濃,不知不覺已是天曉鴉鳴。以扶病之身而能長夜吟慶不倦,自是因為詩句美好,作為酬贈之作,已盡了題意。同時,也寫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詩相伴,詩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見。

          全詩前半寫景,景中寓情;后半敘事,事中現(xiàn)意。寫景與敘事,筆墨雖二,情意實一。一條感情線索貫穿全篇,有如紅線串珠,結(jié)構(gòu)成一個完美的藝術(shù)整體。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郊行即事

          [宋代]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游賞,遠山春意正濃,四周一片碧綠蒼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穿過柳絲飄搖小巷的落花;感到困倦時,就坐在溪水邊長滿青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jié),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不妨肆意游玩,但不可樂而忘返。

          注釋

          1、恣行:盡情游賞。

          2、遙山:遠山。

          3、興:乘興,隨興。

          4、亂紅:指落花。

          5、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圍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清明節(jié)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將追逐落花的小游戲?qū)戇M了詩里,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

          古人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jié)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yīng)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里獨有的現(xiàn)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里最先出現(xiàn)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游戲也寫進了詩里,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于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這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個短句為一部分,后面的為一部分。前面寫郊外踏春,后面寫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xiāng)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著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說話的流水。

          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認為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也終究有一天會煙消云散,好高騖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詩里用到的一些詞匯起到了美化主題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圍”,“興逐”“苔磯”,“十分勸”,“況是”,“游衍”,“暮忘歸”。其實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張的,但這更增加了詩句的浪漫色彩,靈動固然來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寫不出如此跌宕的詩來的。

          理學派的文章離不開思索,細讀一讀這首作品里也是將一種思考嵌在字里行間。思索的對錯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難去判斷了,但只要作者有意處處留下思緒,作品就算是難得了。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3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譯/譯文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廢除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釋

          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一道:一條。穿:穿過。

          演漾:蕩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凡:總共,一共。

          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戲。蹴,踢。踘,皮制球,球內(nèi)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游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短接[》卷三〇引《古今藝術(shù)圖》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越者也!

          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清明:節(jié)氣名。在夏歷三月初,陽歷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痘茨献印ぬ煳摹罚骸按悍趾笫迦,斗指乙為清明”。上巳:節(jié)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zāi)病的習俗。魏晉以后固定為夏歷三月三日。

          賞析/鑒賞

          此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于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一個早春時節(jié),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詳。當時王維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或洛陽(今屬河南)。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蕩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于水畔洗濯,驅(qū)除不祥。這里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xiàn)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于游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yīng)該每天都有開心游玩的心態(tài),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jié)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yè)、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閑適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4

          夏完淳〔明代〕

          復(fù)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zhàn)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譯文

          復(fù)國的愿望多么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余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戰(zhàn)斗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tǒng),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月亮照著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蓢@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里,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旅內(nèi)結(jié)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里,我一直懷念先帝。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為誰而哀鳴?

          注釋

          “復(fù)楚”二句:暗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語意。復(fù)楚,暗指復(fù)明。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指義軍的軍威。

          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

          落日:指夕陽斜暉。

          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素:指白色的`孝服。

          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

          戈船:戰(zhàn)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zhàn)苦”一句:意思是強敵當前,形勢艱苦,報仇雪恨實非易事。

          敢:這里是豈敢、不敢之意。

          漢臘:這里用以表示要畢身忠于明王朝。以漢代明。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

          胡沙:胡人占領(lǐng)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里泛指軍隊。

          渾:全。

          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眾一旅”注:“五百人為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yún)且琢x軍,前后三年整,故稱三秋。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將星,古代認為帝王將相都上應(yīng)天星。左輔,這里指揚州。

          “卿月”一句:這里卿月比喻賢臣。中臺,星名,三臺之一。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中臺謂司徒,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quán),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

          塵:玷污。

          賓幕:即幕賓。

          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賦》。

          賞析

          第一首詩“起筆即化用“情雖三戶,亡秦必情”一語,點明主題,并以感情急切、激憤““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基調(diào),表達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fù)明朝“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國道:雄風補,傳來軍補“號角聲;紅日里,飄動起戰(zhàn)旗。用“角”與“旗”兩個意象,用“勁”與“明”兩個醒目“詞,突出體現(xiàn)義軍莊嚴、雄壯“軍威!翱c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是國誓死報效國家,是開篇“復(fù)情”“亡秦”“補充。“酬家國”是目“,“決死生”是決心,鮮明“突出了為雪恥復(fù)國而生死決戰(zhàn)“慘烈情懷。最后,以悲涼“胡笳與凄冷“月色來渲染義軍戰(zhàn)斗“艱苦和作者“悲涼心情。

          詩之一三聯(lián)直抒抗敵復(fù)國之志,二四聯(lián)描國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連環(huán)映帶、交綜流走“氣韻,最便于表達詩人內(nèi)心“郁郁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以景結(jié)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詩人“復(fù)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間。

          第二首起重國斗爭“艱苦。詩人運用比喻、象征“手法,選取了一些具有邊塞特色“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蒼涼畫面:在胡地黃沙滾滾“大漠補,夜色里回響起悲涼“胡笳之音······但這僅僅是比喻、象征而已,實際上詩人國“是起義軍艱苦“抗清復(fù)明“戰(zhàn)斗生活。首聯(lián)把戰(zhàn)斗和思鄉(xiāng)結(jié)合起來,以“戰(zhàn)苦”提攜全篇,因為是寡難敵眾才“難酬國”,因為仇深才不“敢憶家”,苦而且難,仍能堅持戰(zhàn)斗,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俺鹕睢倍质顷P(guān)鍵。頷聯(lián)用具有民族特色““漢臘”代指作者為之奮戰(zhàn)不息“明朝,表達了忠于國家“決心,但明王朝大勢已去,清軍入侵,山河淪喪、滿目荒涼,詩人痛惜而無奈“心情躍然紙上。頸聯(lián)是艱苦“戰(zhàn)斗生活“國照,“翻旗影”“冷劍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劍影“慘烈戰(zhàn)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詩人思念故國“拳拳情懷。尾聯(lián)把詩人無比痛惜、悲憤,而又無可奈何“心情推向高潮:起義軍全軍覆沒,悲涼“胡笳之音在夜空補回蕩。全詩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第三首國同仇敵愾“精神。開篇即直言對明思宗“懷念。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作者國此詩時已經(jīng)三年。接起國史可法蒙難,揚州城破,是各鎮(zhèn)不聽調(diào)動,福王政權(quán)腐敗無權(quán)威“結(jié)果,敘述補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感慨。接起又轉(zhuǎn)向?qū)ψ陨怼懊枋觯瑧M愧自己身為幕賓而沒有潘岳那樣“才能,這是作者“自謙,最后以設(shè)問作結(jié),引人深思。

          三首詩“共同特點是:直抒胸臆與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結(jié)合。都是用對起手法,四聯(lián)補有三聯(lián)是對句,形成整飭“格律、莊嚴“風韻。都是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義軍不畏強敵,不畏艱苦“崇高精神,有時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強烈愛國情感抒發(fā)出來。詩風激越而蘊藉、沉雄。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fù),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xiàn)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jiān)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xù)幸存錄》等。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5

          端午即事原文: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即事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jié)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注釋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結(jié)交的知己。

          丹心: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夙昔:指昔時,往日。

          靈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帶。

          隔:間隔,距離。

          遼海:泛指遼河流域以東至海地區(qū)。

          端午即事賞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zhèn)江逃脫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端午節(jié)歡愉的背后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6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惟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譯文

          春風雖然把百花取走,卻酬謝人清涼的綠陰。幽暗的池邊小路十分寧靜,草木掩隱的園屋多么深沉。我時而打開床鋪稍事休息,時而扶著手杖去尋幽探勝。只看見鐘山的小鳥飛來,經(jīng)過我這里留下了一串動聽的歌聲。

          《半山春晚即事》注釋

         、虐肷剑涸诮K江寧,由縣東門到鐘山,恰好為一半路程,故稱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詩。

          ⑵春風:一作“晚風”。

          ⑶酬:報酬,贈答,這里是“賜予,帶給”的意思。清陰:清涼的樹陰。

          ⑷翳翳(yì):樹陰濃暗的樣子。陂(bēi)路:湖岸,塘堤。

         、山唤唬簶渲唤痈采w的樣子。園屋:田園、房屋。深:幽陰深邃。

         、蚀卜(fū):安置臥具。每:每每,常常。

         、苏葘(jù):拄杖漫步;,有時。幽尋,探尋風景之勝。這兩句是說,常常無事休息,有時又上山看看風景。

         、瘫鄙剑杭寸娚。南朝宋周颙與孔稚圭曾隱居于此,后周颙離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譏刺。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詩,寄托真心隱逸的心境。

          ⑼遺(wèi):贈送,這里引申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聲。

          《半山春晚即事》賞析

          這首詩表現(xiàn)了王安石隱退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起首二句至為奇妙,寥寥十字,摹盡春色的變化,顯示了一幅綠肥紅瘦的景象。陳衍說起二句本于唐人“綠陰清潤似花時”,但安石的兩句含義卻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濃烈得多,韻味也勝過許多。常人寫紅花凋謝,會有惋惜之情,而使詩歌染上一層淡淡的哀愁。此詩卻不然,詩人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來表達,所以在他筆下展現(xiàn)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風是無法“取”將花去的,但若沒有這個“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現(xiàn)自然景象之變換;春風也不會“酬”與清陰,但若沒有這個“酬”字,就不能體現(xiàn)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懷。若無此二字,詩人的達觀,春風的和煦,就不能躍然紙上了。

          春風慷慨賜與清陰,詩人于是盡情去欣賞。所以三、四句以“清陰”為本,稍作敷展!棒梏琛,是形容樹木茂密的狀貌,“交交”,則是形容樹木相互覆蓋交加的樣子。只見那小路沿著山坡在茂密的樹林中蜿蜒曲折,伸向遠處,一片靜謐,在蔥蘢的深處,園屋隱約可見。這兩句寫靜,略有唐人常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風味。然而常建的詩是禪寂之靜,此詩用了“翳翳”、“交交”,顯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筆鋒一轉(zhuǎn),順勢推出主體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兩個生活片斷來刻畫半山園主人的風神。或居家憑幾小憩,或?qū)び闹粽泉毿。兩者雖是一靜一動,但同樣表現(xiàn)了詩人恬淡安寧而又欣然自樂的心境。

          在此寧謐的氛圍里,突然傳來陣陣清脆悅耳之聲,抬頭看去,原是北山一鳥,掠飛而過,留下一片“好音”。這兩句極富韻味。北山即鐘山,六朝時周颙曾隱居于此。此時的北山,除了詩人獨步尋幽之外,杳無人跡,只有聲聲鳥鳴,偶爾來慰其岑寂。詩人在平夷沖淡的外表下,懷孤往之志、舉世無人相知的感慨顯示于言外。

          《半山春晚即事》創(chuàng)作背景

          王安石于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退居江寧。元豐中營建園宅,稱半山園,因其地距白下門與鐘山均為七里,正在一半路程中,并自號半山,此詩即作于此時。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7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翻譯

          浮云在萬里澄碧的晴空上來往飄蕩,似乎在把天氣的陰晴醞釀。

          微雨輕敲著荷葉,發(fā)出細碎急促的聲響,不一會也灑濕了衣裳;從水面浮萍間飄來的和風吹拂著衣袖,帶來一陣清涼。

          忽而雨過天晴,喜鵲喳喳喧鬧,迎接朝陽;鷗鳥也在風平浪靜的水面盡情游翔。

          經(jīng)過風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凈秀麗,它雖然不言不語,卻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氣爽。

          注釋

          空碧:即“碧空”。

          荷雨:化用李商隱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指沿途有荷花,下的雨不大。

          蘋風: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

          喧:聲音大而嘈雜。是說喜鵲對日出的喜悅。

          狎:親熱、玩樂的意思。是說水鷗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盡情地玩樂。

          酲:酒醒后的困憊狀態(tài)。這里指山色的可愛,能夠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賞析

          首聯(lián)寫天氣,統(tǒng)攝全局,極精采。兩句詩應(yīng)連起來讀、連起來講:飄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來我往,忙于“議”,“議”什么?“議”究竟是“陰”好,還是“晴”好!白h”的結(jié)果怎么樣,沒有說,接著便具體描寫“山行”的經(jīng)歷和感受:“荷雨酒衣濕”,下起雨來了;“鵲聲喧日出”,太陽又出來了。浮云議論不定,故陰晴也不定。宋人詩詞中往往用擬人化手法寫天氣,姜夔《點絳唇》中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尤有名。但比較而言,王質(zhì)以浮云“議陰晴”涵蓋全篇,更具匠心。

          “荷雨”一聯(lián)承“陰”。先說“荷雨”,后說“酒衣濕”,見得先聽見雨打荷葉聲而后才意識到下雨,才感覺到“衣濕”。這雨當然比“沽衣欲濕杏花雨”大一點,但大得也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酒濕,反而涼爽些。“蘋風”是從浮萍之間吹來的風,說它“吹袖清”,見得那風也并不狂。雨已濕衣,再加風吹,其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表明如果沒有這風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鵲聲”一聯(lián)承“晴”。喜鵲喜干厭濕,所以叫“干鵲”。雨過天晴,喜鵲“喧”叫,這表現(xiàn)了鵲的喜悅,也傳達了人的喜悅。試想:荷雨濕衣,雖然暫時帶來爽意,但如果繼續(xù)下,沒完沒了,“山行”者就不會很愉快;所以詩人寫鵲“喧”,也正是為了傳達自己的心聲!靶焙蠼印叭粘觥,造句生新:“喜鵲喧叫:‘太陽出來了!’多么傳神!“鵲聲喧日出“,引人向上看,由“鵲”及“日”;“鷗性狎波平”引人向下看,由“鷗”及“波”。鷗,生性愛水,但如果風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雨霽風和,“波平”如鏡,鷗自然盡情玩樂。“狎”字也像“喧”字一樣用得很精彩,“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這里都適用。

          像首聯(lián)一樣,尾聯(lián)也用擬人化手法,其區(qū)別在于前者正用,后者反用。有正才有反,從反面說,“山色不言語”,從正面說,自然是“山色能言語”。惟其能言語,所以下句用了個“喚”字。剛經(jīng)過雨洗的“山色”忽受陽光照耀,明凈秀麗,“不言語”已能“喚醒三日醒”;對于并未喝酒爛醉的人來說,自然更加神清氣爽,賞心悅目。

          以“山行”為題,結(jié)尾才點出“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見“行”字,但從浮云往來到荷雨濕衣、蘋風吹袖、鵲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全詩寫得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shù)構(gòu)思也相當精巧。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8

          弊廬在郭外,素產(chǎn)唯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翻譯

          簡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產(chǎn)只有田園。

          周圍林茂田野廣闊,不聞城市中車馬聲喧。

          釣魚人垂竿在北澗,樵夫的歌聲飛入南軒。

          詩成但言隱居情事,還請高人賢士來評談。

          注釋

          素:舊的。

          產(chǎn):一作“業(yè)”。

          朝:又作“城”。

          靜者:指跳出塵世的出家人,這里指皎上人。

          將:又作“還”。

          論:又作“言”。

          賞析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詳。從詩中均內(nèi)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詩題為“即事”,是就自已在澗南園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詩首二句為全詩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的開闊幽靜;正因“素業(yè)唯田園”,才有“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的田園樂趣。這些都寫得極自然,沒有其他詩寫幽居時流露出的孤寂情調(diào)。結(jié)尾點出書贈皎上人,表達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詩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詩中描寫了作者居住地的開闊幽靜,表現(xiàn)出田園生活的樂趣,表達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詩寫得極為自然,沒有其他詩寫幽居時流露出的孤寂情調(diào)。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閶門即事

          唐代: 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譯文: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耕作的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了,無數(shù)田地無人耕種一片荒蕪。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時節(jié),試著登上城樓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幾處人家燃起新煙。

          注釋:

          耕(gēng)夫召募(mù)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qǐng)田。

          閶(chānɡ)門:城門名。在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古時閶門建筑雄偉壯麗。唐代尤為繁華,是宴請和送迎之地。樓船:亦作“樓舩”。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zhàn)船。有時也指有樓飾的游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試上吳門窺(kuī)郡(jùn)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郡城的郊野。新煙:古代風俗,清明前的寒食節(jié)禁止燒火,到了清時節(jié)重新起火。煙指煙火。

          賞析: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yīng)“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0

          一、原文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譯文及注釋:

          二、譯文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飛出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釋1.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2.一道:一條。穿:穿過。

          3.演漾:蕩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4.凡:總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戲。蹴,踢。踘,皮制球,球內(nèi)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6.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游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短接[》卷三〇引《古今藝術(shù)圖》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8.清明:節(jié)氣名。在夏歷三月初,陽歷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痘茨献印ぬ煳摹罚骸按悍趾笫迦,斗指乙為清明”。上巳:節(jié)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zāi)病的習俗。魏晉以后固定為夏歷三月三日。

          四、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蕩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于水畔洗濯,驅(qū)除不祥。這里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xiàn)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于游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yīng)該每天都有開心游玩的心態(tài),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jié)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yè)、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閑適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翻譯

          昨天剛登完龍山,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注釋

          登高:古時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習俗。

          更:再。

          舉觴:舉杯。觴,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兩重陽:古時重陽節(jié)有采菊宴賞的習俗。重陽后一日宴賞為小重陽。菊花兩遇飲宴,兩遭采摘,故有遭此兩重陽之言。

          賞析

          這首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fā)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nèi)連續(xù)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fā)問:菊花為什么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chuàng)?對于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jié)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xù)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nèi)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nèi)涵卻十分深沉。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jié)日里所引發(fā)的憂傷情緒。

          創(chuàng)作背景

          本首詩作于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是在秋重陽節(jié)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過一次當涂(今安徽當涂)龍山,并作了首《九日龍山飲》,這屬于第二次登上宴賞,故作者感嘆菊花連續(xù)兩天遭到采摘,聯(lián)想到自己兩入長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創(chuàng)。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風流子·秋郊即事

          清代:納蘭性德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譯文: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

          重陽節(jié)過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黃葉在疾風中凋落。記得春日騎馬來此踏青時,多么的意氣風發(fā)。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蕭瑟肅殺,空曠凋零。秋水映破長空,寒煙彌漫,蒼穹飛雕,一片蒼茫。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人生在世,年華易逝,須及時行樂。春天過后,依舊心緒緒無聊。想想功名利祿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獵,英姿勃發(fā),在夕陽下?lián)]毫潑墨那是何等暢快。

          注釋: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sāo)騷。記玉勒(lè)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diāo)。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zào)雕(diāo)飛處,天慘(cǎn)云高。

          騷騷:秋日風吹草木聲。玉勒青絲:玉飾之馬銜及馬韁繩。此代指騎馬游春。拾翠:拾取翠鳥羽毛作首飾。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踏青。寒煙如織:清寒濃郁的煙霧彌漫在四處。皂雕:一種黑色的大型猛禽。天慘:天色昏暗不明。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bìn)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chǎn)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gū)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東君:司春之神。刬地:只是、依舊、照舊。短衣射虎:短衣,打獵的裝束。射虎,用漢李廣故事。在詩詞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氣概、英勇豪邁。

          賞析:

          上片布景,展現(xiàn)行獵的場景。謂平原革枯,黃葉騷騷。這是重陽后郊外的景象。清秋時節(jié),郊外平原,行獵的時間、地點,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但步入現(xiàn)場,卻引起對于另一場景的思憶。接著,“今來是”,現(xiàn)場的場景又回到眼前。上片以“枯”、“殘”、“慘”,顯示今日郊原的蕭瑟情狀,并以記憶中的“玉勒青絲”加以映襯,令今日郊原,更顯蕭瑟,為布景。

          下片說情,謂人生在世,應(yīng)當及時行樂。此生若能夠穿著短衣,在原野打獵,到西郊的酒肆,大碗喝酒,趁著黃昏,靠著馬背,在夕陽影里,任意揮毫。下片就眼前事敘說觀感,即就“短衣射虎”,表達詞人的人生觀感。

          全詞情調(diào)悲壯,意境沉雄,藝術(shù)上似已達化境。詞人使用了黃、青、翠、碧、紅、皂、慘、白等多種反差比較大的顏色,使詞境絢麗,色感豐富。于秋景、獵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可謂神來之筆,猶如東坡筆下有小喬,稼軒詞中有紅襟翠袖,而又比這二者更富活力與詩意美,故她又是一種象征,以下闋中的“東君”稱之,并不為過。這樣寫,使全詞剛而有柔,直而有媚,可代表豪放詞的一格。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慷慨激烈的壯懷和傷春悲秋、憶昔懷舊的情緒,并抒發(fā)了歲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嘆。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客去還留,云樹蕭蕭,河漢悠悠。

          創(chuàng)作背景

          此小令是盧摯在揚州汪右丞的宴席上的即興之作。時逢大德七年(1303年),盧摯由湖南肅政廉訪使北上,在揚州逗留,與友人相聚,久別重逢的欣喜促使他寫下了此小令。

          譯文

          江城揚州充滿風情的笙管笛蕭聲和歌聲十分熱烈而溫柔,一陣小雨經(jīng)過了寬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籠罩西樓,已經(jīng)如此一大把的年紀,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夢境中,雖然是夏日的六月,卻涼爽如秋,彈奏錦瑟的美人是在勸酒,卷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女,踩踏著《涼州》舞曲的節(jié)奏。我已經(jīng)乘船離開送別者還在殷勤挽留,只見兩岸上的樹影婆娑天空中銀河悠悠。

          注釋

          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蟾宮曲:是元曲牌名,屬北曲雙調(diào)。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極廣的北曲曲牌。

          江城,:即揚州。

          平山:指平山堂,在揚州蜀岡中峰大明寺西側(cè),歐陽修所建。

          幾許:多少。

          三生:佛教理論,認為人有前生、今生、來生。

          錦瑟:彈撥樂器,五十弦,瑟上花紋如錦。

          涼州:唐代天寶樂曲名,多表現(xiàn)邊塞題材。

          留:挽留。

          河漢:天河,也稱銀河。

          賞析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開篇三句點明時間地點,同時寫出良宵美景!皳P州”在古代一直是個繁華的高消費城市。唐代在繁榮熱鬧方面簡直可以和首都長安相比,而夜生活則遠遠超過長安,“平山”兼有讀書、講學、觀景之功能,因為南望江南遠山正與欄桿桕平而得名。這次歡送宴會大概就在這里舉行!霸聺M西樓”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話,卻天衣無縫。這三句寫景如畫,一陣雨過后,天氣轉(zhuǎn)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沖刷了天地間的一切塵埃,又給這里送來了清爽。這對于正在欣賞歌舞品嘗美酒佳肴的主客無疑是一種助興,氣氛會更加熱烈。

          “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三句觸景生情。轉(zhuǎn)寫自己的主觀感受。盧摯三十七歲時曾任江東按察副使在揚州衙門,此次再到揚州已經(jīng)是二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也年過花甲,舊地重游,又見故人,感慨之多不難想象,人生如夢的感覺用“三生醉夢”來表達,更增加許多迷離朦朧,正逢這六月中卻有涼爽的初秋的感覺,心情自然起伏難平。本來就百感交集之時,送別的場景再掀高潮,“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再轉(zhuǎn)向當時場景,彈奏錦瑟的美人可能是勸酒曲或是唱著勸酒詞,卷起朱簾又出來一隊舞蹈演員挑著“涼州”舞曲!熬碇旌煛比謱儆诩o實筆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廳,旁邊還有一些化妝室等,所以節(jié)目按照順序逐漸出場,而這是又一個高潮!翱腿ミ留”則寫離開時依依惜別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霸茦涫捠,河漢悠悠”是寫離開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雖然不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蒼涼,卻也很空曠悠遠,與前面的熱鬧形成對比,委婉抒發(fā)別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間敘事兼抒情,意脈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瀾,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春園即事

          唐代:王維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譯文: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昨夜雨濕蹬上輕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舊棉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

          挖開畦埂清水分灌田壟,綠柳叢中盛開幾樹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草地中間畫出棋枰對弈,樹林一頭升降汲水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還拿來那鹿皮面的小幾,黃昏后憑倚它隱身蓬蒿。

          注釋:

          宿雨乘輕屐(jī),春寒著弊(bì)袍。

          宿雨:夜雨;經(jīng)夜的雨水。屐:木頭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弊袍:即敝袍,破舊棉衣。

          開畦(qí)分白水,間(jiàn)柳發(fā)紅桃。

          畦:田園里分成的小區(qū)。間柳:楊柳叢中。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jié)槔(gāo)。

          棋局:棋盤。古代多指圍棋棋盤。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shè)一杠桿,一端系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將灌滿水的汲器提起。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鹿皮幾:古人設(shè)于座旁之小桌。倦時可以憑倚。鹿皮作成,隱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賞析:

          這首詩寫春中田園景色,意境清麗淡遠,然而又色彩鮮明,寫景如畫。詩歌流動著自然的美景和詩人安閑恬適的情懷,清新優(yōu)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間,從遠處望去,清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白光;在翠綠的柳樹叢中夾雜著幾樹火紅怒放的桃花。紅桃綠柳,桔槔起落,畦開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擺棋對局,憑幾蓬蒿,其樂也融融。如畫般的景象,似夢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綺麗,賞心悅目。

          此詩頷聯(lián)“春寒著弊袍,間柳發(fā)紅桃”寫出了詩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紅柳綠的春景。這里注意了冷色與暖色的對比映襯,并注意到亮度轉(zhuǎn)換的巧妙處理,每句的意象雖單用一種色調(diào),兩句之間又有鮮明的反差,但是這樣不同顏色的兩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視覺“熒屏”上所呈現(xiàn)的是“一種互相作用的復(fù)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間的構(gòu)型更具張力。頸聯(lián)“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寫出詩人眼里的農(nóng)人忙碌著在田間勞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這是人們的勞動生活場面,是真正的田園生活圖景。后人對頸聯(lián)兩句評價甚高。這兩聯(lián)描繪了一幅夢幻般的田園風光圖,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寫出隱者的生活,寫出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有景象。但這種渲染之筆,很像一篇高士傳,所寫的還是理想中的人物。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即事三首

          復(fù)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zhàn)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創(chuàng)作背景

          《即事三首》是作者夏完淳于清順治二年(1646年)參加吳易抗清義軍所作。當時南京已陷入敵手,作者之父夏允彝和其師陳子龍已先后兵敗殉國。作者身在義軍,面對著旌旗號角,懷著無限憤慨之情,寫下了這組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復(fù)國的愿望多么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

          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余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

          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

          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戰(zhàn)斗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

          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tǒng),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

          月亮照著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

          可嘆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里,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旅內(nèi)結(jié)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里,我一直懷念先帝。

          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為誰而哀鳴?

          注釋

          “復(fù)楚”二句:暗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史記·項羽本紀》)語意。復(fù)楚,暗指復(fù)明。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指義軍的軍威。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

          落日:指夕陽斜暉。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素:指白色的孝服。酬家國:報家國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國仇,指明朝滅亡。

          戈船:戰(zhàn)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古代管樂器。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zhàn)苦”一句:意思是強敵當前,形勢艱苦,報仇雪恨實非易事。

          敢:這里是豈敢、不敢之意。

          漢臘:這里用以表示要畢身忠于明王朝。以漢代明。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

          胡沙:胡人占領(lǐng)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里泛指軍隊。渾:全。

          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眾一旅”注:“五百人為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yún)且琢x軍,前后三年整,故稱三秋。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將星,古代認為帝王將相都上應(yīng)天星。左輔,這里指揚州。

          “卿月”一句:這里卿月比喻賢臣。中臺,星名,三臺之一。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中臺謂司徒,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quán),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眽m:玷污。賓幕:即幕賓。

          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賦》。

          賞析

          第一首詩的起筆即化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語,點明主題,并以感情急切、激憤的“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的基調(diào),表達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fù)明朝的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寫道:雄風中,傳來軍中的號角聲;紅日里,飄動著戰(zhàn)旗。用“角”與“旗”兩個意象,用“勁”與“明”兩個醒目的詞,突出體現(xiàn)義軍莊嚴、雄壯的軍威!翱c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是寫誓死報效國家,是開篇“復(fù)楚”“亡秦”的補充!俺昙覈笔悄康,“決死生”是決心,鮮明的突出了為雪恥復(fù)國而生死決戰(zhàn)的慘烈情懷。最后,以悲涼的胡笳與凄冷的月色來渲染義軍戰(zhàn)斗的艱苦和作者的悲涼心情。

          詩之一三聯(lián)直抒抗敵復(fù)國之志,二四聯(lián)描寫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的連環(huán)映帶、交綜流走的氣韻,最便于表達詩人內(nèi)心的郁郁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的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以景結(jié)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詩人的復(fù)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間。

          第二首著重寫斗爭的艱苦。詩人運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選取了一些具有邊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的蒼涼畫面:在胡地黃沙滾滾的大漠中,夜色里回響著悲涼的胡笳之音······但這僅僅是比喻、象征而已,實際上詩人寫的是起義軍艱苦的抗清復(fù)明的戰(zhàn)斗生活。首聯(lián)把戰(zhàn)斗和思鄉(xiāng)結(jié)合起來,以“戰(zhàn)苦”提攜全篇,因為是寡難敵眾才“難酬國”,因為仇深才不“敢憶家”,苦而且難,仍能堅持戰(zhàn)斗,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關(guān)鍵。頷聯(lián)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漢臘”代指作者為之奮戰(zhàn)不息的明朝,表達了忠于國家的決心,但明王朝大勢已去,清軍入侵,山河淪喪、滿目荒涼,詩人痛惜而無奈的心情躍然紙上。頸聯(lián)是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的寫照,“翻旗影”“冷劍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劍影的慘烈戰(zhàn)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詩人思念故國的拳拳情懷。尾聯(lián)把詩人無比痛惜、悲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義軍全軍覆沒,悲涼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蕩。全詩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第三首寫同仇敵愾的精神。開篇即直言對明思宗的懷念。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作者寫此詩時已經(jīng)三年。接著寫史可法蒙難,揚州城破,是各鎮(zhèn)不聽調(diào)動,福王政權(quán)腐敗無權(quán)威的結(jié)果,敘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著又轉(zhuǎn)向?qū)ψ陨淼拿枋,慚愧自己身為幕賓而沒有潘岳那樣的才能,這是作者的自謙,最后以設(shè)問作結(jié),引人深思。

          三首詩的共同特點是:直抒胸臆與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結(jié)合。都是用對起手法,四聯(lián)中有三聯(lián)是對句,形成整飭的格律、莊嚴的風韻。都是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義軍不畏強敵,不畏艱苦的崇高精神,有時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強烈愛國情感抒發(fā)出來。詩風激越而蘊藉、沉雄。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1-11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清明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端午即事原文、翻譯、賞析03-19

        端午即事原文賞析及翻譯04-23

        《上京即事》原文及翻譯賞析11-02

        端午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1-13

        《初夏即事》原文翻譯與賞析02-21

        《鐘山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山居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