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原文及賞析
原文: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譯文
男子漢當(dāng)以國事為重,從軍遠(yuǎn)征,從小就在幽燕縱橫馳騁。
經(jīng)常與人在馬上比試勝負(fù),從不珍惜七尺身軀。
奮勇搏殺,沒人敢上前招應(yīng);氣宇軒昂,臉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叢生。
隴下黃沙彌漫,上面白云飄飛,未報朝廷恩情怎能輕易言歸。
遼東少婦年方十五,她彈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樂曲,感動得全軍將士淚下如雨。
注釋
、俟乓猓簲M古詩,托古喻今之作。
、谑麻L征:從軍遠(yuǎn)征。
、塾难啵航窈颖、遼寧一帶。古代幽燕地區(qū)游俠之風(fēng)盛行。
、苜勝:較量勝負(fù)。馬蹄下:即馳騁疆場之意。
、荨坝蓙怼本洌汉媚袃合騺砭洼p視性命。七尺,七尺之軀。古時尺短,七尺相當(dāng)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蕖皻⑷恕本洌簹⑷硕鴮Ψ讲桓疑锨敖皇,即所向無敵之意。
⑦“須如”句:胡須好像刺猬的毛一樣紛紛張開,形容威武兇猛。磔(zhé):紛張。
、帱S云:指戰(zhàn)場上升騰飛揚的塵土。隴:泛指山地。
、嵝D:少婦。
、饨飧栉瑁荷瞄L歌舞。解:懂得、通曉。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
賞析:
鑒賞
好男兒遠(yuǎn)去從軍戍邊,他們從小就游歷幽燕。個個愛在疆場上逞能,為取勝不把生命依戀。廝殺時頑敵不敢上前,胡須象猬毛直豎滿面。隴山黃云籠罩白云紛飛,不曾立過戰(zhàn)功怎想回歸?有個遼東少婦妙齡十五,一向善彈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軍將士淚揮如雨。
此詩題為“古意”,標(biāo)明是一首擬古詩。開始六句,把一個在邊疆從軍的男兒描寫得神形畢肖,栩栩如生,活躍在讀者眼前。第一句“男兒”兩字先給讀者一個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從事長征的男兒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帶人,為下面描寫他的剛勇獷悍張本。這兩句總領(lǐng)以下四句。他在馬蹄之下與伙伴們打賭比輸贏,從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戰(zhàn)場就奮勇殺敵,殺得敵人不敢向前!百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這三句把男兒的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一個男兒,誰都想見識見識吧!可是詩不可能如畫那樣,通體寫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須來描繪。然而三綹五綹長須,不但年齡不符合,而且風(fēng)度也太飄逸了,因此詩人塑造了短須的'形象!绊毴缥o毛磔”五字,寫出須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顯出他勇猛剛烈的氣概和殺敵時須蝟怒張的神氣,簡潔、鮮明而有力地突出了這一從軍塞上的男兒的形象。這里為了與詩情協(xié)調(diào),詩人采用簡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實的入聲韻,加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效果。
接下去,詩人又用“黃云隴底白云飛”一句替詩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閉目一想,一個虬髯男兒,胯下是高頭戰(zhàn)馬,手中是雪亮單刀,背后是遼闊的原野,昏黃的云天,這氣象是何等的雄偉莽蒼。但這一句的妙處,還不僅如此。塞上多風(fēng)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發(fā)黃的,而內(nèi)地的云則是純白的。這一句中黃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寫景,實則兩兩對照,寓情于景,寫得極為精細(xì)。開首六句寫這男兒純是粗線條、硬作風(fēng),可是這遠(yuǎn)征邊塞的男兒,難道竟無一些思鄉(xiāng)之念嗎?且看男兒在向前看一看那隴上黃云之后,也還不免回首一望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何在?但見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鄉(xiāng)之感。這一層意思,詩人以最精煉最含蓄的手法,表達(dá)在文字的空隙中,于無文字處見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寫思鄉(xiāng)念切,急于求歸,那又不象是這樣一個男兒的身份了,所以在這欲吐不吐、欲轉(zhuǎn)不轉(zhuǎn)之際,用“未得報恩不得歸”七個字一筆拉轉(zhuǎn),說明這一男兒雖未免偶爾思鄉(xiāng),但因為還沒有報答國恩,所以也就堅決不想回去。這兩個“得”字,都發(fā)自男兒內(nèi)心,連用在一句之中,更顯出他斬釘截鐵的決心,同時又有意無意地與上句的連用兩個“云”字相互映帶。前六句節(jié)奏短促,寫這兩句時,景中含有情韻,所以詩人在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換了平聲韻中調(diào)門低、尾聲飄的五微韻。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還是堅決的,所以插用兩個入聲的“得”字,使悠揚之中,還有凜烈的勁道。
一般想法,再寫下去,該是根據(jù)“未得報恩不得歸”而加以發(fā)揮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年僅十五的“遼東小婦”,面貌身段不必寫,人們從她的妙齡和“慣彈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隨著“遼東小婦”的出場,又給人們帶來了動人的“羌笛出塞聲”。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沒有聲音:“今為羌笛出塞聲”這一句,少婦吹出了笛聲,于是乎全詩就有聲有色!扒嫉选笔沁吔系臉菲,“出塞”又是邊疆上的樂調(diào),與上文的“幽燕”、“遼東”貫串在一起。這笛聲是那樣的哀怨、悲涼,勾起征人思鄉(xiāng)的無限情思,聽了這一曲,不由“使我三軍淚如雨”了。這里,詩人實際上要寫這一個少年男兒的落淚,可是這樣一個硬漢,哪有一聽少婦羌笛就會激動的道理?所以詩人不從正面寫這個男兒的落淚,而寫三軍將士落淚,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這樣盡人都受感動的情況下,這一男兒自不在例外,這就不用明點了。這種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煉,功力極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這四句采用了上聲的七麌韻,“五”、“舞”、“雨”三個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韻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
全詩十二句,奔騰頓挫而又飄揚含茹。首起六句,一氣貫注,到須如蝟毛磔“一句頓住,”黃云隴底白云飛“一句忽然飄宕開去,”未得報恩不得歸“一句,又是一個頓挫。以下擲筆凌空,忽現(xiàn)遼東小婦,一連兩句似與上文全無干涉,”今為羌笛出塞聲“一句用”今“字點醒,”羌笛“、”出塞“又與上文的”幽燕“、”遼東“呼應(yīng)。最后用”使我三軍淚如雨“一句總結(jié),把首句的少年男兒包涵在內(nèi),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脈豁然貫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這樣尺幅千里之勢,這在李頎以前的七言古詩中是沒有的。
【古意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意原文及賞析07-16
古意原文、翻譯、賞析02-22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
古意詩原文及賞析03-11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1-01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1-01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