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蘇溪亭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2-12 10:53:33 古籍 我要投稿

        蘇溪亭原文及賞析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譯文

          蘇溪亭外野草青青,無邊無際;是誰隨著東風唱著闌干十二曲呢?

          春天來得晚了些,燕子還沒有歸來;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風中只感凄寒。

          注釋

          蘇溪亭:在現(xiàn)在的浙江義烏市。

          漫漫:無邊無際。

          十二闌:樂府古曲中有闌干十二曲。

          燕子不歸:遠方未歸的游子。

          汀(tīng):水邊平地。

          賞析

          該詩的首句寫地點和節(jié)候,次句寫倚闌人的形象;三四句寫春光將盡,燕子尚未回歸舊巢,煙雨籠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鮮艷的容光,具體而婉曲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

          “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jié)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jié)。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罢l倚東風十二闌”,以設(shè)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毖嘧舆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耙煌熡晷踊ê,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fā)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寫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當時,詩人由浙江東陽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經(jīng)義烏的蘇溪時,觀賞江南溫婉秀麗的晚春美景圖,在蘇溪亭中有感而作。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蘇溪亭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蘇溪亭原文及賞析08-17

        《蘇溪亭》原文譯文賞析12-29

        蘇溪亭_戴叔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26

        《蘇溪亭蘇溪亭上草漫漫》作者出處及全詩翻譯賞析12-25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賞析07-26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賞析10-30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賞析10-13

        蘇舜欽的《初晴游滄浪亭》原文譯文及賞析06-12

        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原文譯文及賞析10-0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