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3-09-14 12:34:32 古籍 我要投稿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篇(經(jīng)典)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上京即事五首·其四

          元代:薩都剌

          紫塞風(fēng)高弓力強(qiáng),王孫走馬獵沙場。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譯文:

          紫塞風(fēng)高弓力強(qiáng),王孫走馬獵沙場。

          塞外風(fēng)疾挽弓的力量又猛又強(qiáng),王孫們飛馬游獵在沙場上。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呼喚著雕鷹掛著腰箭很晚才歸來,只見馬背上倒掛著一對白狼。

          注釋:

          紫塞(sài)風(fēng)高弓力強(qiáng),王孫走馬獵沙場。

          紫塞:北方邊塞。弓力:挽弓的力量。

          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賞析:

          這首詩是寫狩獵的情況。秋風(fēng)勁吹,牧草枯黃,逐圍打獵的季節(jié)到了。王孫貴族帶著勁弓,騎著駿馬,馳騁在浩瀚無垠的`草原上。晚上,吆喝著鷹兒,歸來馬上懸掛著獵獲的野獸。

          這首詩采取了平鋪直敘的手法,不寫打獵所注重的斬獲、追逐等熱點,只是淡淡說去,令讀者自然感受到那刀響弓鳴、馬蹄飛揚的熱鬧場面。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汪藻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

          譯文: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雌燕帶著小燕齊飛,喃喃細(xì)語,才知夏已深;庭院里幾棵槐樹,越來越濃密。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

          一場雨后,西窗外的芭蕉展盡數(shù)尺心,卻沒有人看見。

          注釋: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將:攜,帶。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盛夏的景色。燕語呢喃,雛燕乍飛;幽靜的庭院里,槐樹的綠蔭漸見濃密。一陣雨過,西窗下的芭蕉在人們不知不覺之中又長大了許多。這些本都是夏天里的尋常景物,經(jīng)過詩人的一番描繪,立刻透出勃勃生機(jī),顯現(xiàn)出大自然的魅力。

          人們通常將燕子看做是春天的使者。它常常給江南的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如今它生了雛燕,“將雛”教飛,意味著春天已經(jīng)過去,已是盛夏時節(jié)。詩人用呢喃的.燕語聲,襯出一幅幽靜的夏景;這跟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刀以噪顯靜是同樣的手法。如果說,這句點明了季節(jié);那么,下句便接著點明了地點——扎在庭院中。上句以燕語寫聲,下句以槐陰寫色。有聲有色,詩的意境就變得更為鮮明。

          后兩句鏡頭一轉(zhuǎn),換了場景:人跡罕至,“一雨無人見”,而芭蕉竟長了數(shù)尺,使這幽靜的環(huán)境悄悄起了變化,讓作者在沉悶的現(xiàn)實生活中見到生機(jī)和希望,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強(qiáng)大的生命力。錢鐘書《宋詩選注》在“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下注釋說:“等于‘一雨,西窗芭蕉展盡數(shù)尺心,無人見。’這種形式上是一句而按文法和意義說起來難加標(biāo)點符號的例子,舊詩里常見!边@種句式能產(chǎn)生一種斷而復(fù)續(xù)或若斷若續(xù)的流動感,且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春園即事

          唐代:王維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譯文: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昨夜雨濕蹬上輕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舊棉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

          挖開畦埂清水分灌田壟,綠柳叢中盛開幾樹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草地中間畫出棋枰對弈,樹林一頭升降汲水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還拿來那鹿皮面的小幾,黃昏后憑倚它隱身蓬蒿。

          注釋:

          宿雨乘輕屐(jī),春寒著弊(bì)袍。

          宿雨:夜雨;經(jīng)夜的雨水。屐:木頭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弊袍:即敝袍,破舊棉衣。

          開畦(qí)分白水,間(jiàn)柳發(fā)紅桃。

          畦:田園里分成的小區(qū)。間柳:楊柳叢中。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jié)槔(gāo)。

          棋局:棋盤。古代多指圍棋棋盤。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shè)一杠桿,一端系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將灌滿水的汲器提起。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鹿皮幾:古人設(shè)于座旁之小桌。倦時可以憑倚。鹿皮作成,隱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賞析:

          這首詩寫春中田園景色,意境清麗淡遠(yuǎn),然而又色彩鮮明,寫景如畫。詩歌流動著自然的美景和詩人安閑恬適的'情懷,清新優(yōu)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間,從遠(yuǎn)處望去,清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白光;在翠綠的柳樹叢中夾雜著幾樹火紅怒放的桃花。紅桃綠柳,桔槔起落,畦開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擺棋對局,憑幾蓬蒿,其樂也融融。如畫般的景象,似夢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綺麗,賞心悅目。

          此詩頷聯(lián)“春寒著弊袍,間柳發(fā)紅桃”寫出了詩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紅柳綠的春景。這里注意了冷色與暖色的對比映襯,并注意到亮度轉(zhuǎn)換的巧妙處理,每句的意象雖單用一種色調(diào),兩句之間又有鮮明的反差,但是這樣不同顏色的兩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視覺“熒屏”上所呈現(xiàn)的是“一種互相作用的復(fù)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間的構(gòu)型更具張力。頸聯(lián)“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寫出詩人眼里的農(nóng)人忙碌著在田間勞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這是人們的勞動生活場面,是真正的田園生活圖景。后人對頸聯(lián)兩句評價甚高。這兩聯(lián)描繪了一幅夢幻般的田園風(fēng)光圖,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寫出隱者的生活,寫出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有景象。但這種渲染之筆,很像一篇高士傳,所寫的還是理想中的人物。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蘇堤清明即事

          宋代:吳惟信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譯文: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風(fēng)吹梨花的時候正是清明時節(jié),游人們?yōu)榱藢ふ掖阂獯蠖喽汲龀翘で唷?/p>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日暮時分笙歌已歇,游人歸去,被驚擾一天的流鶯回到楊柳叢中享受這靜謐時刻。

          注釋: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梨花風(fēng):古代認(rèn)為從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梨花風(fēng)為第十七番花信風(fēng)。梨花風(fēng)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ēng)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yīng)。

          笙歌:樂聲、歌聲。屬:歸于。

          賞析:

          陽歷四月四日或五日為清明節(jié)。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賞春的佳時。吳惟信這首詩描寫了清明時西湖美麗的蘇堤和游人游春熱鬧的場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蘇堤清明即事》雖短小,容量卻大,從白天直寫到日暮。春光明媚、和風(fēng)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zhuǎn),春色依舊。把佳節(jié)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首句“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詩人點明了節(jié)令正在清明。梨花盛開,和風(fēng)吹拂,時值清明。天氣有何等的溫暖也不必說了。梨花開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開就到了四月。風(fēng)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頭,有的隨風(fēng)飄落,仿佛是為了清明的祭祀而飄落的。清明時節(jié),人們也忙碌著。

          游子尋春半出城。人們游春賞玩,大多數(shù)人都出了城來到西湖蘇堤上。一個半字點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西湖邊又是多么熱鬧。

          后兩句“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笔钦f,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愛趕熱鬧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賞,只好讓給飛回來的黃鶯享受去了。運用側(cè)面描寫, 反映了清明時節(jié)郊游踏青的樂趣:“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苯先抡恰袄婊ㄈf朵白如雪”的季節(jié),青年人結(jié)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裊裊,微風(fēng)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寫出了西湖風(fēng)景的優(yōu)美宜人。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天凈沙·即事

          元代: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

          譯文: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

          一只只黃鶯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陽春,一朵朵紅花一條條綠柳實實在在迷人。行為舉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風(fēng)韻,嬌嫩多情。真是體態(tài)完美卓絕非凡的佳人。

          注釋:

          鶯(yīng)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yùn)韻。嬌嬌嫩(nèn)嫩,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

          真真:暗用杜荀鶴《松窗雜記》故事:唐進(jìn)士趙顏得到一位美人圖,畫家說畫上美人名真真,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會應(yīng)聲,并可復(fù)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風(fēng)風(fēng)韻韻:指美女富于風(fēng)韻。停停當(dāng)當(dāng):指完美妥帖,恰到好處。

          賞析:

          《天凈沙·即事》系疊字小曲,28字全都用疊字,真可謂妙語天成,自然通俗,詩人全用白描手法,寫出久別重逢后喜悅的.心情,也寫出了心上人的嬌柔可愛。

          前四句用春天的鶯燕雙雙飛舞、花柳婆娑多姿來形容兩情相悅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贊美女子言談舉止事事都很有風(fēng)度,富于韻致,又是那么嬌美年輕,一切都恰到好處,端端正正。全曲音韻和諧,語帶雙關(guān),言簡意豐,極具特色。

          此曲描寫春暖花開時燕飛鶯啼,柳綠花紅的明麗春景,以及那極具風(fēng)韻、裊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點是全篇使用疊字,頗具重疊復(fù)沓的單間之美,將人之美與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襯。

          柳綠花紅、菩飛鶯啼、美人如云,使人產(chǎn)生暇接的感覺,詩人以語言音韻來表情達(dá)意,頗有情致。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6

          原文:

          道間即事

          宋代:黃公度

          花枝已盡鶯將老,桑葉漸稀蠶欲眠。

          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村壚沽酒誰能擇,郵壁題詩盡偶然。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譯文:

          花枝已盡鶯將老,桑葉漸稀蠶欲眠。

          枝頭的花已經(jīng)開敗,鶯啼的聲音也漸漸稀殘;桑樹上葉子漸漸稀疏,蠶也作繭三眠。

          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梅雨的道路總是忽干忽濕,麥?zhǔn)諘r節(jié)天氣常常乍暖乍寒。

          村壚沽酒誰能擇,郵壁題詩盡偶然。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著薄酒,沒有選擇的余地;在旅店的墻上題詩,也只是偶然。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沒有塵俗雜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飯,也悠閑自樂宛如神仙。

          注釋:

          花枝已盡鶯將老,桑葉漸稀蠶欲眠。

          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乍寒乍暖:忽冷忽熱。麥秋:麥?zhǔn),糧食成熟為秋。

          村壚(lú)沽酒誰能擇,郵壁題詩盡偶然。

          村壚:鄉(xiāng)村酒店。郵:驛站、旅舍。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qiú)糲(lì)食地行仙。

          方寸:指心。怡怡:和悅順從。粗裘:粗布衣服。糲食:粗米飯。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記載的長壽佛,后指人間安樂長壽的人。

          賞析:

          這是一首紀(jì)行述懷之作。詩寫旅途所見,刻畫了江南初夏的田園風(fēng)光,描述了恬淡閑適的行旅生活,通過景物的描寫,抒發(fā)自己閑適容與的心情及隨遇而安的處世觀,每聯(lián)以兩句分寫兩個側(cè)面,合成一層意思,相互襯托,得體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盡鶯將老”就選用富有時令特色的景物,點明了季節(jié)。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對韶華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轉(zhuǎn)換鏡頭,映出“桑葉漸稀”的畫面。“漸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盡,這說明蠶要進(jìn)入不食不動的眠期了!靶Q欲眠”以季節(jié)性和地區(qū)性的特點,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在初夏行經(jīng)江南農(nóng)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氣候。詩人抓住這一季節(jié)特點,抒寫路途境況,渲染初夏的氣氛。黃梅雨是下一陣停一陣,行人還能在間歇中趕路,用“半濕半晴”形容梅雨天氣的道路,十分貼切。

          上兩聯(lián)寫景,突出了時令特征,而且用對偶句式,把各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互相襯托,像電影中的“疊印”鏡頭,將江南鄉(xiāng)村的初夏景色刻畫得鮮明生動。作者還把養(yǎng)蠶和麥?zhǔn)盏绒r(nóng)事活動攝人詩中,不僅豐富了季節(jié)感,同時也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下兩聯(lián)轉(zhuǎn)入敘事抒懷。詩人在梅雨時節(jié)趕路,已見羈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鄉(xiāng)村酒店歇歇腳,飲幾杯水酒解解乏,更顯出沉滯下僚,仕途奔波之艱辛。“誰能擇”一句反問,深化了意境,隱隱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懷。逆旅生活的另一側(cè)面也反映了詩人隨遇而安,恬然自適的心境。在郵館客舍的墻壁上,即興題詩,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寫出,只不過是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頭的郁悶。旅人皆然,己亦如是。“盡偶然”與“誰能擇”相對應(yīng),用全稱判斷加強(qiáng)語勢,蘊含著不得不隨俗浮沉,與時俯仰的衷曲。

          尾聯(lián)筆意灑脫,詩人決心丟開煩惱,以曠達(dá)求解脫!啊扳币辉~,用意精到。詩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還有“粗裘糲食”,自然應(yīng)無怨尤。結(jié)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聯(lián)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說自己雖然勞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縈繞胸中,穿著粗布衣服、吃著粗食,仍然恬淡無憂,猶如地行仙一樣。

          這首詩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見景象組合人詩,不堆砌辭藻,寫得簡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達(dá),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現(xiàn)出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精神。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7

          原文: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宋代:辛棄疾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yīng)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譯文:

          驅(qū)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瞇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zhǔn)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

          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月光下的浣紗女身姿嬌美。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zhuǎn)身匆匆離去。

          注釋:

          清平樂:詞調(diào)乃兩片,前片四句字?jǐn)?shù)號碼為四五七六,后片則六六六六也。

          鞚:馬籠頭,代指馬。

          娉婷:形容女子嬌美的身姿。

          稚子:嬰兒、幼兒。

          賞析:

          此詞上片描繪自然景色,寫棲宿在蘆葦叢邊的白鷺的睡態(tài):頭朝著水邊的沙灘,睡夢中時不時地晃動身軀;下片寫水邊浣紗女,在月光下,浣紗女邊勞作邊嬉戲,浣紗女出門浣紗,聽到孩子的.啼哭聲,急忙背著大伙兒,溜回家照顧孩子。全詞采用白描手法,上片寫物,下片寫人,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出一幅清新的農(nóng)村風(fēng)景圖。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倍涿鑼懺谏降乐幸剐械那榫埃候(qū)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這里既表現(xiàn)出山道上柳密露濃,景色優(yōu)美;也表現(xiàn)出行人心情舒暢,雖覺衣衫濕重,但游興仍然很高。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yīng)有魚蝦入夢!本涿鑼懺谛薪(jīng)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幅饒有幽趣的畫面: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瞇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zhǔn)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瞇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為食,進(jìn)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象之辭,但又合情合理。詞人既能極細(xì)致的觀察又能極深微的體會,因而寫的是如此生動、多趣。

          “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二句描寫在行經(jīng)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huán)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fēng)韻悠然。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倍溆衷谇斑叺漠嬅嫔侠L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zhuǎn)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fēng)俗的贊賞。況周頤說:“詞有淡遠(yuǎn)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惠風(fēng)詞話續(xù)編》卷一)。詞人正是這樣的高手。

          在風(fēng)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jié)合、形神兼?zhèn)涞拿钐。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xiàn),比直寫其靜態(tài)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tài),并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tài)美,表現(xiàn)婦女溫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nèi)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眾多景觀中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了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xiàn)出一種清幽淡遠(yuǎn)而又生機(jī)蓬勃的意境,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睹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觀雖異,但結(jié)構(gòu)卻是完整的。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

          原文:

          風(fēng)流子·秋郊即事

          清代:納蘭性德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地?zé)o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譯文: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

          重陽節(jié)過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黃葉在疾風(fēng)中凋落。記得春日騎馬來此踏青時,多么的意氣風(fēng)發(fā)。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蕭瑟肅殺,空曠凋零。秋水映破長空,寒煙彌漫,蒼穹飛雕,一片蒼茫。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地?zé)o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人生在世,年華易逝,須及時行樂。春天過后,依舊心緒緒無聊。想想功名利祿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獵,英姿勃發(fā),在夕陽下?lián)]毫潑墨那是何等暢快。

          注釋: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sāo)騷。記玉勒(lè)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diāo)。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zào)雕(diāo)飛處,天慘(cǎn)云高。

          騷騷:秋日風(fēng)吹草木聲。玉勒青絲:玉飾之馬銜及馬韁繩。此代指騎馬游春。拾翠:拾取翠鳥羽毛作首飾。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踏青。寒煙如織:清寒濃郁的煙霧彌漫在四處。皂雕:一種黑色的大型猛禽。天慘:天色昏暗不明。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bìn)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chǎn)地?zé)o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gū)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東君:司春之神。刬地:只是、依舊、照舊。短衣射虎:短衣,打獵的裝束。射虎,用漢李廣故事。在詩詞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氣概、英勇豪邁。

          賞析:

          上片布景,展現(xiàn)行獵的場景。謂平原革枯,黃葉騷騷。這是重陽后郊外的景象。清秋時節(jié),郊外平原,行獵的時間、地點,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但步入現(xiàn)場,卻引起對于另一場景的思憶。接著,“今來是”,現(xiàn)場的場景又回到眼前。上片以“枯”、“殘”、“慘”,顯示今日郊原的蕭瑟情狀,并以記憶中的“玉勒青絲”加以映襯,令今日郊原,更顯蕭瑟,為布景。

          下片說情,謂人生在世,應(yīng)當(dāng)及時行樂。此生若能夠穿著短衣,在原野打獵,到西郊的酒肆,大碗喝酒,趁著黃昏,靠著馬背,在夕陽影里,任意揮毫。下片就眼前事敘說觀感,即就“短衣射虎”,表達(dá)詞人的人生觀感。

          全詞情調(diào)悲壯,意境沉雄,藝術(shù)上似已達(dá)化境。詞人使用了黃、青、翠、碧、紅、皂、慘、白等多種反差比較大的顏色,使詞境絢麗,色感豐富。于秋景、獵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可謂神來之筆,猶如東坡筆下有小喬,稼軒詞中有紅襟翠袖,而又比這二者更富活力與詩意美,故她又是一種象征,以下闋中的“東君”稱之,并不為過。這樣寫,使全詞剛而有柔,直而有媚,可代表豪放詞的一格。這首詞表達(dá)了詞人慷慨激烈的壯懷和傷春悲秋、憶昔懷舊的情緒,并抒發(fā)了歲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嘆。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9

          原文:

          閶門即事

          唐代: 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譯文: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耕作的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了,無數(shù)田地?zé)o人耕種一片荒蕪。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時節(jié),試著登上城樓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幾處人家燃起新煙。

          注釋:

          耕(gēng)夫召募(mù)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qǐng)田。

          閶(chānɡ)門:城門名。在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古時閶門建筑雄偉壯麗。唐代尤為繁華,是宴請和送迎之地。樓船:亦作“樓舩”。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zhàn)船。有時也指有樓飾的游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yuǎn)天。”

          試上吳門窺(kuī)郡(jùn)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郡城的郊野。新煙:古代風(fēng)俗,清明前的寒食節(jié)禁止燒火,到了清時節(jié)重新起火。煙指煙火。

          賞析: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yīng)“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

          原文:

          即事

          唐代:杜甫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譯文: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云浮日光。

          巫峽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長一些,上空的白云隨風(fēng)疾行,映著日光,很是明亮。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突然傳來雷聲,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間,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雨中,大雨驟聚驟散,清新的空氣中馬上充滿了各種花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勞作,迎風(fēng)飛翔。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打開我窗前的卷簾,眼前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峽中的風(fēng)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瀟湘洞庭的廣闊浩茫。

          注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xiǎo)皛行云浮日光。

          皛皛:潔白明亮貌。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百和香:形容山野間花氣的濃郁。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xián)泥濕不妨。

          濕不妨:濕而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虛無:空曠平遠(yuǎn)。仇兆鰲《杜詩詳注》:“空曠貌!

          賞析:

          舊時注釋家都稱贊此詩“寫景之妙”,清代的黃生說這首詩“可作暮春山居圖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峽長”。自重慶奉節(jié)到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兩岸,層巒疊嶂,無處不峽,其中最險者稱“三峽”。晉代左思的《蜀都賦》中就寫道:“經(jīng)三峽之崢嶸!钡珰v代關(guān)于三峽的名稱的說法不一,如明月峽、黃牛峽也曾被列入三峽中,在杜詩中也有“三峽傳何處”的發(fā)問句。通常習(xí)慣上把瞿唐峽、巫峽和西陵峽稱為三峽。在三峽中,巫峽數(shù)長,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暮春,春將過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寫詩,不時表達(dá)惜春的感情,如“無令春色晚”,“處處春心動,常惜光陰移”,“不愁花不飛,倒畏花飛盡”,等等。杜甫寫“暮春三月巫峽長”,把暮春和“巫峽長”聯(lián)系起來,似乎峽中的暮春三月也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為長,這就一反惜春的老調(diào),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詩注家仇兆鰲解釋道:“云浮日光而過,其色皎皎然,雷雨將作矣!背鹗系囊馑际钦f詩人寫這第二句是為了引出寫雷雨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楊倫也作同樣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詩法觀念,說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說第三句承應(yīng)第二句,大致無錯。但對于大詩人的作品,卻也不能一概地用詩法模式去套,從而作出刻板的解釋。杜甫的這首《即事》詩是拗體七律,對拗體詩,前人常從它的平仄、黏連等形式不合常規(guī)律詩的格律這點上作解釋。杜甫的拗體詩不僅在平仄形式上表現(xiàn)為“拗”,就是在詩意的起承轉(zhuǎn)合上也會表現(xiàn)出“拗”。這首《即事》詩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淵明詩句“皎皎川上平”,即為例證。杜甫寫?zhàn)ò椎男性戚p疾而過,并不是寫陰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將作矣”的見解未必正確。

          第二聯(lián)的`上句“雷聲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筆,也反映了彼時彼地忽晴忽雨的實際風(fēng)光。而且,正是這一句,寫出了壯麗場面。凡寫暮春風(fēng)光,即使能夠避免哀愁,卻也不易寫得壯麗。雷雨千峰,卻正是一種壯麗的場面。

          第二聯(lián)的下句“花氣渾如百和香”是由雨寫花。如按老套,就會有雨打花落,或者濕花垂枝之類。杜甫摒卻這些,卻采用前人寫雨后花更艷的意境,李世民《詠雨》詩就寫“花沾色更鮮”,虞世南也有“山花濕更燃”的詩句。這里杜甫稍作變化,寫雨后花氣更濃。關(guān)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詩研究者趙次公引古詩“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說明“百和香”是各種香物的混稱。沈約《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也云:“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被蛑^在實際吟唱時,杜甫此詩中“百和香”的“和”字當(dāng)讀仄聲。可備一說,可惜未見訓(xùn)詁文獻(xiàn)根據(jù)。

          第三聯(lián)寫鶯燕:“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鼻叭嗽伌涸娭谐R霈F(xiàn)鶯燕,卻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黃鶯的一種特殊情狀,“黃鶯過水”即“過水黃鶯”,被雨水打濕了翅膀。仇兆鰲解釋道:“鶯畏雨,故翻回”。浦起龍《讀杜心解》說:“翻回去,雨中棲止不定也”。不少杜詩中寫黃鶯都很可愛,這首詩中卻寫它的狼狽形狀。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這才真符合它的“性格”。

          燕子就不同,詩人寫它冒雨勞作,“燕子銜泥”即“銜泥燕子”,浦起龍說“濕,不指泥”,也很有見地,這里寫燕子身濕。如果僅僅理解為燕子銜濕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細(xì)雨蒙蒙,燕子銜泥是常見的,但隆隆雷雨中不一定有燕子飛翔。詩人這里未必是實寫,而是賦予想象。既然他寫過水黃鶯的狼狽,必然要寫銜泥燕子的豪壯。詩人必然會憑借石燕的傳說,《湘州記》:“零陵山有石燕,遇風(fēng)雨即飛!绷懔暄嘧鳛橐粋壯勇的形象,南北朝時人就有描寫:“詎得零陵燕,隨風(fēng)時共舞!保◤堈姟顿x新題梅林輕雨應(yīng)教詩》)杜甫巧妙地把勤勞的銜泥燕和豪壯的迎風(fēng)燕結(jié)合起來描寫,卻也正切合這春雷千峰雨的環(huán)境,也就使這首《即事》詩的壯麗意境再次升華起來。

          尾聯(lián)上一句“飛閣卷簾圖畫里”是總結(jié)即景風(fēng)光,此時詩人客居夔州西閣,“飛閣卷簾”當(dāng)是實寫。但結(jié)句宕開得很遠(yuǎn),一下子說到湖南,“虛無只少對瀟湘”。這看來似為突兀,其實也不奇怪。早在陰鏗《渡青草湖》詩中就寫道:“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青草湖即洞庭湖,這是描寫“瀟湘”之詩,卻聯(lián)系到上游,出現(xiàn)“江連巫峽長”的句子。而杜甫此詩分明寫峽中光景,卻縱筆飛思,一直寫到下游。杜甫曾說他自己“頗學(xué)陰何苦用心”,陰是陰鏗,何是何遜。杜甫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或許也是受到了陰鏗《渡青草湖》詩的啟發(fā)。峽中的風(fēng)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一點什么,缺少浩茫廣闊。瀟湘洞庭,正是浩闊所在。杜甫《長江》詩中就寫道:“色借瀟湘闊”。有的注家釋為:“瀟湘之闊,其色皆借資于此,以瀟湘乃江水下流也!睘橛虚L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闊;長江雖然壯麗,洞庭卻為浩曠。詩人本極狀峽中暮春景色,忽然蕩開作結(jié),寫它的不足——“虛無只少對瀟湘”,這才真叫大家筆法。杜甫的《去蜀》詩中說:“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東下瀟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寫《即事》詩時正滯留峽中,這“虛無只少對瀟湘”句正是他東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詩中寫“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一樣,所以這種宕開作結(jié)更顯得情景交融。

          此詩詩體屬七言拗律,第二聯(lián)本應(yīng)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卻作了平起格式,這樣就構(gòu)成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此詩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現(xiàn)所謂“孤平”現(xiàn)象,也屬拗句。大凡細(xì)檢唐代著名詩人近體詩,這類拗體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時可見,或許自有其規(guī)律在,當(dāng)也不害吟唱。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4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精]09-14

        蘇堤清明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28

        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經(jīng)典【10篇】09-14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1-11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端午即事原文、翻譯、賞析03-19

        清明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山居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0-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