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月懷遠的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首聯(lián):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頷聯(lián):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頸聯(liá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尾聯(lián):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著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在經(jīng)過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變得更加強烈。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好好地相會。
譯文2: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
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zhuǎn)反側(cè)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
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方親人;
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譯文3:
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雖然相隔遙遠,明月的光輝我們卻在此時共同擁有。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我整夜里把你思念。滅掉燈燭后,我愛明月皎潔的光芒,披衣去戶外久久地望著明月,不覺得露水沾濕了衣裳。月光多么地美好,我卻無法掬一捧清輝送予你,倒不如回屋睡覺,或許睡夢中我們能夠相會。
賞析:
《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xiāng)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lián)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
詩歌一開始就用“海上”、“天涯”,給人以無限廣闊的空間聯(lián)想,加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寧靜、空靈的氣氛,營造了一種闊大、靜謐的境界,漾溢著濃濃的抒情氛圍!巴隆蓖殡S!皯堰h”之意,南朝宋人謝莊“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唐代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十五夜望月》),宋代蘇軾“千里共婢娟”(《水調(diào)歌頭》),都是望月懷遠的名句。此處作者用一個“共”字,縱概古今,橫括地域,寫出了自古至今,無論天涯還是海角的人們,只要望見朗朗圓月,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共同的心理——懷念遠方之人。首聯(lián)緊扣題目下筆,意境美麗深遠,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鋪墊映襯。
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意思而下,并由各種懷遠之情濃縮集中到“情人”“相思”上。對這種相思之情,作者下一個“怨”字,可謂情致深婉。由相思而怨,乃相思之深、相思之極、相思而不能如愿所致。詩中那個“遙”字,語意雙關(guān),是怨的根源。既指長夜漫漫,孤單凄涼,令人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是怨;又可理解為情人遠隔天涯,難以相見,只能望月長嗟,也是怨。怨,還在“竟夕起相思”上,相思之情甘苦難言、悲喜莫辨,揮之不去,拂之又來,惹人惱人,乃至通宵,怎能不怨?從全詩來看,一個“怨”字,暗示著相思之苦、相思之痛、相思之深,既承首聯(lián)“望月懷遠”而來,又開啟了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曲折內(nèi)容。
頸聯(lián)轉(zhuǎn)換角度,寫試圖擺脫相思之苦。但相思之情欲去又來,連綿不斷,曲折有致。一次“滅燭”,吹滅燈燭,想早點睡下,該可以吧?但滿屋的月光,柔柔的、靜靜的,使人憐愛,催人聯(lián)想。一個“憐”字,又由月光逗起了相思之情;一次“披衣”,到庭院走走吧,變換環(huán)境,或許能擺脫相思?但時間一久,不覺露水打濕了衣裳,而相思之情索繞心頭,更為濃重。這里的“露滋”,既指露水沾濕衣裳,又喻相思之意更為濃重。
尾聯(lián)承頸聯(lián)而來,并收束深化了全詩。“贈”、“夢”是關(guān)鍵。月光如此純凈、皎潔,如此美好,就像對情人的思念之情,怪不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呀。捧一把贈給遠方情人表心跡吧,讓她明白我的心意,倒也踏實放心了?墒亲霾坏窖。這“不堪”又是一怨。思來想去,無奈之下,還是回到寢室,只能希望在夢中與佳人相會。但夢能實現(xiàn)嗎?這和“贈”一樣,只是希望,只是夢想啊。又是隱含一怨!真是相思之苦,相思無奈,相思有深怨。
通觀全詩,作者所用的“生”、“共”、“怨”、“起”“滅”“憐”“披”“覺”、“贈”“還”、“夢”等一系列動詞,個個和月相關(guān),和相思有緣,集中表達一種難以排遣的相思之怨。由于境界優(yōu)美,語言淺近,意脈流轉(zhuǎn),讀來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望月懷遠》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注釋
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jù)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nóng)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xiàn)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tài),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nèi)。
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
末兩句: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xiāng)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tài))。
古詩簡介
《望月懷遠》由張九齡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意境雄渾豁達。
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后,于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锻聭堰h》這首詩應寫于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應該屬于同一時期的作品。
【望月懷遠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望月懷遠》原文、翻譯及賞析09-21
《望月懷遠》原文及翻譯賞析09-20
(集合)《望月懷遠》原文及翻譯賞析03-18
(薦)望月懷遠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07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原文及賞析04-18
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賞析02-26
《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譯賞析06-15
望月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張九齡《望月懷遠》全詩翻譯及賞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