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歷史是中考科目,雖然只有50分,但是也足以決定學生的中考命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發(fā)展的基本概況,包括古代希臘文明的淵源,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fā)展,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亡。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改革,培養(yǎng)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雅典和斯巴達的不同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現(xiàn)象的比較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fā)展,從而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fā)展。
教學難點:對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辯證地認識;對古代羅馬歷史發(fā)展基本線索的把握。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請說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稱及其產生的大致時間。
學生: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國文明,公元前2070年。
教師: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中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這些文明都處在哪兩個緯度之間?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fā)生在大河流域?
學生:大河流域。北緯20°~40°之間。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教師:課本中14頁導入框“木馬計”的傳說與下列哪些人物有關?
學生:厄瑞斯忒。
教師講授:“木馬計”就是第一課所學的希臘傳說中,厄瑞斯忒的父親阿伽門農遠征特洛伊所使用的。這里提到的特洛伊戰(zhàn)爭,就是古代東西方之間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當時除了亞非大河流域的東方文明之外,歐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經誕生,F(xiàn)在,讓我們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
(安排學生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講授新課:
一、雅典城邦的繁榮
教師:希臘的早期文明為什么被稱作“愛琴文明”?
古代埃及
教師展示《古代希臘》地圖,扼要介紹古代希臘的地理位置,強調指出:亞非文明古國大多發(fā)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文明發(fā)源于愛琴海,是一種海洋文明。
教師:古代希臘與今天的希臘國家一樣嗎?它的地理范圍怎樣?
學生結合地圖回答:古希臘是一個地區(qū)而非一個國家,其地理范圍與今天希臘國家的版圖不同,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的西部海岸。
教師:愛琴文明發(fā)祥地在哪里?愛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學生:克里特島、邁錫尼。
教師:從愛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開始出現(xiàn)奴隸制城邦。古代希臘形成的奴隸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兩個城邦?
學生:斯巴達和雅典
教師:斯巴達、雅典兩城邦各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斯巴達:內陸、崇尚武力、經營農業(yè);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業(yè)發(fā)達、奴隸制共和國。
教師:斯巴達崇尚武力的歷史原因是什么?雅典為何工商業(yè)發(fā)達?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斯巴達境內被征服居民人數數倍于斯巴達人,需要用暴力鎮(zhèn)壓反抗以維持統(tǒng)治;雅典境內多山、臨海且有良好的港灣,在經濟繁榮文化發(fā)達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對外開放對內民主的政治模式。
教師: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的繁榮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歸納成以下表格
政治上 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
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教師:伯利克里時代雅典繁榮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原因是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進行一系列改革:擴大公民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fā)展文藝;啟示:改革是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社會發(fā)展能起一定推動作用。
教師: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時代高度發(fā)展的奴隸主民主政治?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第一,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成為一種典型范例,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第二,它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能夠享受到民主權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教師:請根據19頁“自由閱讀卡”回答:怎樣認識奧運會的作用?
學生:奧運會源于古希臘城邦時代人們祭神活動和健身娛樂的需要,形成了“神圣休戰(zhàn)”等“奧林匹克精神”,有利于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二、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教師:羅馬共和國是在羅馬城的基礎上建立的。羅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國。早期的羅馬共和國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圍一塊不大的地方。羅馬共和國建立標志著羅馬進入奴隸社會。
教師:那么誰給大家講一講羅馬的建成故事?
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同時,并組織大家共同朗讀16頁的英文諺語。
學生:臺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 轉意為: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
教師接著講述:羅馬共和國建立后,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軍*在意大利半島南征北戰(zhàn),經過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紀征服了意大利。那么,古羅馬怎樣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學生: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權,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同迦太基人發(fā)生三次戰(zhàn)爭,史稱布匿戰(zhàn)爭,最后終于取得勝利。
教師出示動畫:布匿戰(zhàn)爭。
教師向學生介紹布匿戰(zhàn)爭: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業(yè)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內,后被羅馬人所毀。羅馬征服整個意大利半島后,向外擴張,與迦太基發(fā)生沖突,于是引發(fā)了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由于羅馬也稱迦太基為布匿,所以歷史上把他們之間的戰(zhàn)爭記載為布匿戰(zhàn)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布匿戰(zhàn)爭先后爆發(fā)了三次。古迦太基國不斷被削弱并最終被滅亡,羅馬盡占其地,在其領土上設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語中的非洲 Africa 即源于此。
教師:指導學生對照16頁“意大利半島”和17頁“公元前2世紀末的羅馬”兩幅地圖,感知羅馬領土變化情況。同時強調:漢朝絲綢之路的西端“大秦”指的就是古代羅馬。
教師:通過三次布匿戰(zhàn)爭到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已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確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長期的軍事征服來實現(xiàn)的,長期的對外侵略擴張使羅馬奴隸制迅速發(fā)展起來。但羅馬社會內部卻孕育著危機。那么大家想一想:在羅馬共和國社會危機中爆發(fā)的大規(guī)模奴隸起義是誰領導的?此次起義被鎮(zhèn)壓后,誰建立了獨*統(tǒng)治?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為:斯巴達克,凱撒
教師講述: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了政權,在以后的八年里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權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弱。由于凱撒的一些措施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招來殺身之禍。凱撒死后,各派又經過長期斗爭,后來凱撒的親戚打敗對手建立帝國。那么大家想一想: 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誰?他在哪一年開始獨攬大權?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為:屋大維,公元前27年
教師接著指出:羅馬帝國延續(xù)了約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與秦朝和西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之一。
羅馬帝國建立后,由于內戰(zhàn)停止,政局穩(wěn)定,出現(xiàn)了“羅馬和平”時期,說明社會安定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后來羅馬帝國在395年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其中的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聯(lián)系中國奴隸社會結束的公元前475年進行比較,兩者數字幾乎相等,但是卻有公元前、后之別,中國進入封建時代實際上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由于這一部分知識點較多,講述完之后,讓學生整理羅馬發(fā)展的歷史線索:
羅馬城(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前2世紀)─→羅馬帝國(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
課堂小結:學習了本課的知識你受到哪些啟示?
啟示:改革是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社會發(fā)展能起一定推動作用等等,要盡力地去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