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教案

        時間:2021-12-26 17:39:56 教案 我要投稿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

          2、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3、背誦全文。

          一、作家作品

          1、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chǎn)業(yè)。陶淵明出身于貴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響很深。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2、陶淵明是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在歸隱以后,對農(nóng)村生活有所體驗,寫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園風光和抒發(fā)自己恬靜閑適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厭棄官場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對官場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外,也寫了一些抒發(fā)政治理想和關心政局的作品,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說明他對政治始終沒有忘懷。他的作品內(nèi)容真切,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形象鮮明,對后代詩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有《陶淵明集》。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3、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寫作背景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歸去來”寫詩人辭官歸隱,“于官曰歸去,于家曰歸來,故曰歸去來”(毛慶蕃評《古文學余》),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

          三、文章題旨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

          四、朗讀指導

          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diào),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調(diào),疑問句讀“↗”調(diào))。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換韻處,停頓的時間應稍長一些。

          第一段用一韻,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田園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為形役”是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橫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cè)爰议T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殤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a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歸家后的日常生活,閑適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表面寫景,實際抒情,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xiāng)定居后的生活情況�!坝巍薄扒蟆眱身嵤鲋�;“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余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總之,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謚而愉悅的,應讀得“氣滿聲高”。第四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讀得曠達、悠然。

          五、關于辭

          1、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

          (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

          (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六、通過序文,了解陶潛辭官歸隱的原因。

          1、“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交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3、“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隨意,任性隨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場實在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

          七、理清層次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第二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來后農(nóng)村生活的樂趣。

          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1、本文敘事

          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nèi)——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2、本文的情感:

          (一)歸心似箭,自責自悔:辭官

          (二)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抵家

          (三)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勞作之樂--出游之樂

          (四)綜述情志,樂天安命:如何度過余生

          八、深化理解

          本文表面寫景,實際抒懷,營造了一個與官場截然相反,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鮮明地展示了陶淵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體。第三段表示要與世相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聽家人的知心話為快樂,以琴書為伴侶,囂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說是樂以忘憂了。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在這個基礎上,第四段抒發(fā)了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現(xiàn)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論與處世哲學。

          九、名句分析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痹谖闹凶髡咭源藢捨孔约�。作者覺悟到過去出仕之事做錯了,已經(jīng)不能改正,但知道未來之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確所指,然獨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傷,凡事應當往前看,拋卻過去,把握未來之語境。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用“無心”、“知”兩詞,將云、鳥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與人融合一體。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率直、樸真的情感。從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對象,自然著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氣。

          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贝司錇樽髡叱鲇螘r所見的初春生機勃勃之景象,是實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見歸來之可樂,萬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暫之感慨。披跡尋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钡巧蠔|邊的高岡而放聲長嘯,面對清澈的流水而把詩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達自己隱居田園,快然自足,讀之“素懷灑落,逸氣流行”。用之面對自然,豪情滿懷,心生壯闊之志,亦未不可。

          十、寫作特點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悅、遺憾,不是直接生發(fā),而是在描景繪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對景物的形象生動的描繪。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詩情畫意充溢字里行間。

          2、語言樸素,音節(jié)和諧,用詞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飾,呈現(xiàn)出一片天然和諧純凈之美。

          3、層次清晰,大體是“議論→描繪→生發(fā)”三大部分,描繪部分又可細分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個小層次。

          十一、本文涉及到的幾個典故

          1、會有四方之事: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論語子路》:“使于四方�!边@里指陶淵明為建威參軍時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這件事。

          2、眷然有歸與之情:“歸與”,回去吧!語本《論語公冶長》。

          3、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雖不可挽救,而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諫,止,此處解釋為挽救。語出《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4、乃瞻衡宇:衡,通橫,衡宇,橫門,隱士居住的用橫木為門的簡陋居室�!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币馑际琴t者安于貧賤。古代的人們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

          5、三徑就荒:蕭統(tǒng)《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說:漢蔣詡隱居時,在房前的竹子下開了三條小路,只和求仲、羊仲兩人來往,后人就以三徑作為隱者居所之稱。

          6、審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狹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處的狹小。《韓詩外傳》:“今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

          7、復駕言兮焉求:駕言,指處游,《詩經(jīng)》:“駕言出游”。駕,駕車。言,語氣助詞,無實義。

          十二、課后思考

          1、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義的景物描寫,并說說喻義何在。

          點撥:“松菊猶存”,“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2、如何評價本文結尾兩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提示:1、“兼濟天下”規(guī)范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中國第一位隱逸詩人、田園詩人,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文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恬淡安閑、自然靜謐的田園情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陶淵明消極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在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下,他們只能在無條件服從與維護自身尊嚴、保持獨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掙扎。除了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都曾流露過歸隱的心緒,只不除淵明比較明顯,且付諸實際行動罷了。在前面介紹陶淵創(chuàng)作題材時曾提到過,陶晚年作過大量詩,“猛志”一詞出現(xiàn)多次,這表明顯然有一股濟世的熱流貫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詩風始終未能掩蓋此股熱流的躍動,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著苦難的加劇,即“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憶矣乎”“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這些句子表明詩人在惆悵悲苦中飽受折磨。詩人回歸田園,崇尚自然,這里“自然”指人的質(zhì)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趨同,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從字里行間我們不也體味到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了嗎?因此,本文陶淵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應有完整的認識。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相關文章: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08-03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06-16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和翻譯06-16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知識歸納04-07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賞析07-23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及譯文12-18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01-22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讀后感范文(精選9篇)07-26

        必修五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12-20

        論陶淵明的樂天安命—《歸去來兮辭》讀后感10-31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精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

              2、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3、背誦全文。

              一、作家作品

              1、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chǎn)業(yè)。陶淵明出身于貴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響很深。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2、陶淵明是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在歸隱以后,對農(nóng)村生活有所體驗,寫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園風光和抒發(fā)自己恬靜閑適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厭棄官場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對官場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外,也寫了一些抒發(fā)政治理想和關心政局的作品,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說明他對政治始終沒有忘懷。他的作品內(nèi)容真切,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形象鮮明,對后代詩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有《陶淵明集》。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3、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寫作背景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歸去來”寫詩人辭官歸隱,“于官曰歸去,于家曰歸來,故曰歸去來”(毛慶蕃評《古文學余》),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

              三、文章題旨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

              四、朗讀指導

              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diào),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調(diào),疑問句讀“↗”調(diào))。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換韻處,停頓的時間應稍長一些。

              第一段用一韻,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田園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為形役”是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橫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cè)爰议T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殤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a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歸家后的日常生活,閑適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表面寫景,實際抒情,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xiāng)定居后的生活情況�!坝巍薄扒蟆眱身嵤鲋�;“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余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總之,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謚而愉悅的,應讀得“氣滿聲高”。第四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讀得曠達、悠然。

              五、關于辭

              1、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

              (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

              (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六、通過序文,了解陶潛辭官歸隱的原因。

              1、“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交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3、“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隨意,任性隨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場實在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

              七、理清層次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第二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來后農(nóng)村生活的樂趣。

              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1、本文敘事

              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nèi)——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2、本文的情感:

              (一)歸心似箭,自責自悔:辭官

              (二)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抵家

              (三)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勞作之樂--出游之樂

              (四)綜述情志,樂天安命:如何度過余生

              八、深化理解

              本文表面寫景,實際抒懷,營造了一個與官場截然相反,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鮮明地展示了陶淵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體。第三段表示要與世相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聽家人的知心話為快樂,以琴書為伴侶,囂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說是樂以忘憂了。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在這個基礎上,第四段抒發(fā)了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現(xiàn)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論與處世哲學。

              九、名句分析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痹谖闹凶髡咭源藢捨孔约�。作者覺悟到過去出仕之事做錯了,已經(jīng)不能改正,但知道未來之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確所指,然獨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傷,凡事應當往前看,拋卻過去,把握未來之語境。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用“無心”、“知”兩詞,將云、鳥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與人融合一體。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率直、樸真的情感。從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對象,自然著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氣。

              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贝司錇樽髡叱鲇螘r所見的初春生機勃勃之景象,是實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見歸來之可樂,萬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暫之感慨。披跡尋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钡巧蠔|邊的高岡而放聲長嘯,面對清澈的流水而把詩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達自己隱居田園,快然自足,讀之“素懷灑落,逸氣流行”。用之面對自然,豪情滿懷,心生壯闊之志,亦未不可。

              十、寫作特點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悅、遺憾,不是直接生發(fā),而是在描景繪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對景物的形象生動的描繪。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詩情畫意充溢字里行間。

              2、語言樸素,音節(jié)和諧,用詞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飾,呈現(xiàn)出一片天然和諧純凈之美。

              3、層次清晰,大體是“議論→描繪→生發(fā)”三大部分,描繪部分又可細分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個小層次。

              十一、本文涉及到的幾個典故

              1、會有四方之事: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論語子路》:“使于四方�!边@里指陶淵明為建威參軍時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這件事。

              2、眷然有歸與之情:“歸與”,回去吧!語本《論語公冶長》。

              3、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雖不可挽救,而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諫,止,此處解釋為挽救。語出《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4、乃瞻衡宇:衡,通橫,衡宇,橫門,隱士居住的用橫木為門的簡陋居室�!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币馑际琴t者安于貧賤。古代的人們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

              5、三徑就荒:蕭統(tǒng)《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說:漢蔣詡隱居時,在房前的竹子下開了三條小路,只和求仲、羊仲兩人來往,后人就以三徑作為隱者居所之稱。

              6、審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狹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處的狹小。《韓詩外傳》:“今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

              7、復駕言兮焉求:駕言,指處游,《詩經(jīng)》:“駕言出游”。駕,駕車。言,語氣助詞,無實義。

              十二、課后思考

              1、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義的景物描寫,并說說喻義何在。

              點撥:“松菊猶存”,“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2、如何評價本文結尾兩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提示:1、“兼濟天下”規(guī)范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中國第一位隱逸詩人、田園詩人,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文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恬淡安閑、自然靜謐的田園情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陶淵明消極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在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下,他們只能在無條件服從與維護自身尊嚴、保持獨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掙扎。除了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都曾流露過歸隱的心緒,只不除淵明比較明顯,且付諸實際行動罷了。在前面介紹陶淵創(chuàng)作題材時曾提到過,陶晚年作過大量詩,“猛志”一詞出現(xiàn)多次,這表明顯然有一股濟世的熱流貫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詩風始終未能掩蓋此股熱流的躍動,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著苦難的加劇,即“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憶矣乎”“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這些句子表明詩人在惆悵悲苦中飽受折磨。詩人回歸田園,崇尚自然,這里“自然”指人的質(zhì)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趨同,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從字里行間我們不也體味到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了嗎?因此,本文陶淵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應有完整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