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班教案

        時間:2022-05-29 18:41:02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公雞和母雞不同的外形特征。

          2、激發孩子有興趣了解家禽。

          環境創設

          公雞和母雞的標本,小公雞和小母雞及狐貍的頭飾。

          重點與難點

          了解公雞和母雞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咯咯咯,咯咯咯”是誰在叫呀?(母雞,出示標本)“喔喔握”,這是誰呀?(公雞,出示標本)

          二、觀察比較:

          1、公雞和母雞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

          2、看看公雞頭上有什么?母雞有嗎?

          3、公雞的羽毛和母雞的羽毛的不同。

          4、公雞的腿和母雞的不同。

          三、游戲——“小公雞和小母雞”

          1、隨著音樂小雞做出各種動作。

          2、聽著音樂信號“狐貍來了”小雞們去追啄狐貍。

          3、狐貍躲進山洞小雞不能再啄。可反復進行多次游戲,角色可變化。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哭與笑的表情,理解不同的情感。

          2 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想象不同情境中人物不同的感情色彩。

          3 鼓勵幼兒做個勇敢的孩子。

          4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 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重點、難點

          1 認識哭與笑的表情對比

          2 讓幼兒做個愛笑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圖片哭笑娃娃人手一個 小鏡子人手一個 大娃娃頭像兩個 相機

          活動過程

          一 認識笑

          1 今天,黃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聲音,想不想聽呢?播放錄音(笑的聲音)讓我們學一學 用相機隨手拍下笑的樣子。

          2 請幼兒拿出準備好的小鏡子照一照,笑的時候小嘴巴是什么樣的?

          3 出示大頭娃娃的頭像,這個小朋友嘴巴往上翹,很高興的樣子,為什么高興呢?讓幼兒自由發表

          二 認識哭

          1 讓我們再聽一個有趣的聲音(哭的聲音) 學一學哭的樣子

          2 拿出鏡子照一照看看 哭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 聽到哭的聲音,我們的心里難過,一定是遇到傷心的事情

          4 出示大頭娃娃頭像,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苦呢?(猜一猜)

          三 游戲

          剛剛小朋友都很棒,黃老師獎勵你們一個小禮物(圖片)。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 黃老師說“高興”就舉起笑的圖片 并發出笑的聲音 “傷心”就舉起哭的圖片 嘴巴就發出“嗚嗚”的聲音

          四 辨別不同語氣的話語

          1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玩具(高興)

          2 小明撕壞了我的小人書(難過)

          3 星期六媽媽說帶我去東湖公園,可遇到下雨去不成了(難過)

          4 姑姑去北京回來買了好多好吃的東西(高興)

          五 總結

          黃老師很喜歡愛笑的小朋友,因為笑起來臉蛋很漂亮,愛哭鼻子的小朋友老師不喜歡,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做個勇敢的孩子,那樣大家才會喜歡的哦

          六 延伸

          把照的相片曬出來,貼在教室的活動區域去

          教學反思

          這是我設計的方案,對小班的小朋友來講,情緒起伏是常見的,通過我們演示哭與笑的對比,對愛笑的小孩子比較喜歡,這樣來引導幼兒做個勇敢的好孩子,同時也讓幼兒學會心情的自我調節,在帶班時也沒那么的吃力。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積累相應的數經驗。

          活動準備:

          水果若干,摸摸袋若干;水果圖片;西瓜奶奶教具一個,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西瓜)問:這是誰?你們看這是西瓜奶奶還是西瓜寶寶啊?(西瓜奶奶)你是從那里看出來它是西瓜奶奶啊?

          2、額頭上這一條條是什么?這一條條的線,我們叫它皺紋。奶奶有皺紋,我們小寶寶有皺紋嗎?

          (二)觀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1、幼兒操作:今天,西瓜奶奶過生日,誰想去啊?西瓜奶奶說你要帶一個寶寶一起去,這個寶寶就是你面前布袋里的這個,你先不要打開,先摸一摸,猜一猜這個寶寶是誰?聞聞味道,這是什么寶寶?(幼兒操作)

          (1)我們現在打開看看是什么寶寶?

          (2)你們帶去的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說,說說自己手里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

          2、觀察比較水果的顏色、形狀。

          (1)桔子是什么樣子的?香蕉是什么樣子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2)他們是什么顏色的?

          (3)桔子、香蕉比較:香蕉是黃色的,桔子寶寶有綠色的,也有桔黃色的。

          (三)排序:我們讓它們排好隊去西瓜奶奶家去

          1、先給桔子排隊

          2、給蘋果寶寶排隊

          3、給香蕉排隊

          4、給梨子排隊

          (四)數數與滲透性識字相結合

          1、那么多寶寶排好隊了,我們看看今天有哪些寶寶去西瓜奶奶家去。(幼兒說出一個水果,教師將水果卡片及漢字貼在黑板上)

          2、數一數,寫一寫。

          (1)你們看看桔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5怎么寫?

          (2)蘋果寶寶有幾個?數一數,4怎么寫?

          (3)香蕉寶寶有幾個?數一數,3怎么寫?

          (4)梨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2怎么寫?

          (5)西瓜奶奶有幾個?數一數,1誰會寫?

          (6)一個西瓜奶奶,2個梨子寶寶,3個香蕉寶寶,4個蘋果寶寶,5個桔子寶寶它們和西瓜奶奶合起來,它們合在一起,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水果”)

          小結:它們合起來,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五)你們還吃過什么水果?(幼兒想象回答)

          (六)語言表達:我們要帶著這些水果寶寶一起到誰家里去啊?到西瓜奶奶家去干什么?

          1、西瓜奶奶家的門關著你要進去,怎么辦?(敲敲門)

          2、可是西瓜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你是誰怎么辦?告訴他你是誰?你帶了什么水果。

          3、西瓜奶奶耳朵不靈,怎么辦?(大聲點說話)

          4、誰先來敲敲門?(幼兒敲門,教師以游戲的形式提問再幼兒回答)

          (七)唱生日歌:

          1、西瓜奶奶過生日,西瓜奶奶要請大家吃什么?

          2、(出示蛋糕)吃蛋糕之前我們要先干什么?

          3、幼兒唱生日歌

          4、教師:老師現在要唱一首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是不一樣的,誰聽出來唱的不一樣,我先給他吃,你聽出來哪里不一樣。

          5、教師唱生日歌一遍,提問:老師唱的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

          6、幼兒跟唱一遍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片。

          2、了解串鈴、鼓、蛙鳴筒等樂器的不同特點,嘗試搖串鈴。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教師一起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

          1、鼓、串鈴、蛙鳴筒、響板等樂器。(也可根據情況能發出相似聲音的物品代替樂器。

          2、大象和蚊子的故事磁帶、掛圖。

          3、幼兒用書第2冊4—7頁。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律動:如小貓叫、小狗叫、小鳥飛、大象走等等。導入課題,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

          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情節。

          (1)出示掛圖,教師先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小動物。然后教師根據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提問:故事中的大象和小蚊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師讓幼兒有順序的看掛圖。讓幼兒說出大象是怎樣趕蚊子的?

          2、出示打擊樂器,讓幼兒熟悉它們發出的聲音,玩一玩。讓幼兒模仿自己手里樂器發出的聲音。

          (1) 教師講述故事,在有聲響的地方暫停,請幼兒選擇一種樂器配音。

          (2) 教師分別用三種樂器為故事配音,請幼兒感受三種樂器的不同特點: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連續刮蛙鳴筒表示大象趕蚊子、搖響串鈴表示蚊子飛、使勁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腳。

          3 、引導幼兒搖串鈴,表示小蚊子飛。

          (1)請幼兒分組拿串鈴輕輕搖動,表示蚊子在飛。

          (2)教師用故事情節提示幼兒,嘗試搖串鈴。

          4、教師和幼兒共同用樂器配合故事情節進行講述。

          結束部分:活動延伸

          請幼兒玩玩樂器,說說這些樂器還能表示什么聲音?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材料】

          1、透明杯一組

          2、動物杯一組5只(分別裝有5種材料:沙子,米粒,棉花,紅豆,彈珠或黃豆、玻璃彈珠、回型針、小吸管、軟布)

          【活動過程】

          玩法一:聽一聽

          幼兒選擇透明罐子,看看內部裝什么,再搖一搖,聽聲音,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

          玩法二:猜一猜

          1、搖一搖動物杯,通過聽聽、猜猜、比比,猜出里面是什么材料的聲音?

          2、通過搖搖透明杯來驗證動物杯內的材料聲音是否正確。

          玩法三:比一比

          在杯子里裝入同種類型,不同數量的材料(如玻璃珠),通過搖一搖,聽一聽,對比透明杯的聲音后判斷哪個杯子里玻璃珠多,哪個杯子里少。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是否愿意探索不同材料發出的聲音。

          2、觀察幼兒是否能通過聲音的對比,找到相同的聲音來驗證杯內的材料。

          【活動提示】

          1、瓶中物品所發出的聲音需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2、可以先讓幼兒了解盒內裝的物品,感受它們的聲音,再猜。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5篇05-23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9篇05-22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8篇04-16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4篇04-28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7篇04-23

        【實用】小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05-21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模板7篇05-20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合集八篇05-17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匯編五篇05-17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范文5篇05-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日本有码三级欧美国产 | 在线观看免费的AV片 | 亚洲精品天堂久久 |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公雞和母雞不同的外形特征。

              2、激發孩子有興趣了解家禽。

              環境創設

              公雞和母雞的標本,小公雞和小母雞及狐貍的頭飾。

              重點與難點

              了解公雞和母雞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咯咯咯,咯咯咯”是誰在叫呀?(母雞,出示標本)“喔喔握”,這是誰呀?(公雞,出示標本)

              二、觀察比較:

              1、公雞和母雞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

              2、看看公雞頭上有什么?母雞有嗎?

              3、公雞的羽毛和母雞的羽毛的不同。

              4、公雞的腿和母雞的不同。

              三、游戲——“小公雞和小母雞”

              1、隨著音樂小雞做出各種動作。

              2、聽著音樂信號“狐貍來了”小雞們去追啄狐貍。

              3、狐貍躲進山洞小雞不能再啄。可反復進行多次游戲,角色可變化。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哭與笑的表情,理解不同的情感。

              2 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想象不同情境中人物不同的感情色彩。

              3 鼓勵幼兒做個勇敢的孩子。

              4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 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重點、難點

              1 認識哭與笑的表情對比

              2 讓幼兒做個愛笑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圖片哭笑娃娃人手一個 小鏡子人手一個 大娃娃頭像兩個 相機

              活動過程

              一 認識笑

              1 今天,黃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聲音,想不想聽呢?播放錄音(笑的聲音)讓我們學一學 用相機隨手拍下笑的樣子。

              2 請幼兒拿出準備好的小鏡子照一照,笑的時候小嘴巴是什么樣的?

              3 出示大頭娃娃的頭像,這個小朋友嘴巴往上翹,很高興的樣子,為什么高興呢?讓幼兒自由發表

              二 認識哭

              1 讓我們再聽一個有趣的聲音(哭的聲音) 學一學哭的樣子

              2 拿出鏡子照一照看看 哭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 聽到哭的聲音,我們的心里難過,一定是遇到傷心的事情

              4 出示大頭娃娃頭像,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苦呢?(猜一猜)

              三 游戲

              剛剛小朋友都很棒,黃老師獎勵你們一個小禮物(圖片)。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 黃老師說“高興”就舉起笑的圖片 并發出笑的聲音 “傷心”就舉起哭的圖片 嘴巴就發出“嗚嗚”的聲音

              四 辨別不同語氣的話語

              1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玩具(高興)

              2 小明撕壞了我的小人書(難過)

              3 星期六媽媽說帶我去東湖公園,可遇到下雨去不成了(難過)

              4 姑姑去北京回來買了好多好吃的東西(高興)

              五 總結

              黃老師很喜歡愛笑的小朋友,因為笑起來臉蛋很漂亮,愛哭鼻子的小朋友老師不喜歡,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做個勇敢的孩子,那樣大家才會喜歡的哦

              六 延伸

              把照的相片曬出來,貼在教室的活動區域去

              教學反思

              這是我設計的方案,對小班的小朋友來講,情緒起伏是常見的,通過我們演示哭與笑的對比,對愛笑的小孩子比較喜歡,這樣來引導幼兒做個勇敢的好孩子,同時也讓幼兒學會心情的自我調節,在帶班時也沒那么的吃力。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積累相應的數經驗。

              活動準備:

              水果若干,摸摸袋若干;水果圖片;西瓜奶奶教具一個,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西瓜)問:這是誰?你們看這是西瓜奶奶還是西瓜寶寶啊?(西瓜奶奶)你是從那里看出來它是西瓜奶奶啊?

              2、額頭上這一條條是什么?這一條條的線,我們叫它皺紋。奶奶有皺紋,我們小寶寶有皺紋嗎?

              (二)觀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1、幼兒操作:今天,西瓜奶奶過生日,誰想去啊?西瓜奶奶說你要帶一個寶寶一起去,這個寶寶就是你面前布袋里的這個,你先不要打開,先摸一摸,猜一猜這個寶寶是誰?聞聞味道,這是什么寶寶?(幼兒操作)

              (1)我們現在打開看看是什么寶寶?

              (2)你們帶去的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說,說說自己手里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

              2、觀察比較水果的顏色、形狀。

              (1)桔子是什么樣子的?香蕉是什么樣子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2)他們是什么顏色的?

              (3)桔子、香蕉比較:香蕉是黃色的,桔子寶寶有綠色的,也有桔黃色的。

              (三)排序:我們讓它們排好隊去西瓜奶奶家去

              1、先給桔子排隊

              2、給蘋果寶寶排隊

              3、給香蕉排隊

              4、給梨子排隊

              (四)數數與滲透性識字相結合

              1、那么多寶寶排好隊了,我們看看今天有哪些寶寶去西瓜奶奶家去。(幼兒說出一個水果,教師將水果卡片及漢字貼在黑板上)

              2、數一數,寫一寫。

              (1)你們看看桔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5怎么寫?

              (2)蘋果寶寶有幾個?數一數,4怎么寫?

              (3)香蕉寶寶有幾個?數一數,3怎么寫?

              (4)梨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2怎么寫?

              (5)西瓜奶奶有幾個?數一數,1誰會寫?

              (6)一個西瓜奶奶,2個梨子寶寶,3個香蕉寶寶,4個蘋果寶寶,5個桔子寶寶它們和西瓜奶奶合起來,它們合在一起,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水果”)

              小結:它們合起來,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五)你們還吃過什么水果?(幼兒想象回答)

              (六)語言表達:我們要帶著這些水果寶寶一起到誰家里去啊?到西瓜奶奶家去干什么?

              1、西瓜奶奶家的門關著你要進去,怎么辦?(敲敲門)

              2、可是西瓜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你是誰怎么辦?告訴他你是誰?你帶了什么水果。

              3、西瓜奶奶耳朵不靈,怎么辦?(大聲點說話)

              4、誰先來敲敲門?(幼兒敲門,教師以游戲的形式提問再幼兒回答)

              (七)唱生日歌:

              1、西瓜奶奶過生日,西瓜奶奶要請大家吃什么?

              2、(出示蛋糕)吃蛋糕之前我們要先干什么?

              3、幼兒唱生日歌

              4、教師:老師現在要唱一首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是不一樣的,誰聽出來唱的不一樣,我先給他吃,你聽出來哪里不一樣。

              5、教師唱生日歌一遍,提問:老師唱的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

              6、幼兒跟唱一遍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片。

              2、了解串鈴、鼓、蛙鳴筒等樂器的不同特點,嘗試搖串鈴。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教師一起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

              1、鼓、串鈴、蛙鳴筒、響板等樂器。(也可根據情況能發出相似聲音的物品代替樂器。

              2、大象和蚊子的故事磁帶、掛圖。

              3、幼兒用書第2冊4—7頁。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律動:如小貓叫、小狗叫、小鳥飛、大象走等等。導入課題,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

              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情節。

              (1)出示掛圖,教師先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小動物。然后教師根據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提問:故事中的大象和小蚊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師讓幼兒有順序的看掛圖。讓幼兒說出大象是怎樣趕蚊子的?

              2、出示打擊樂器,讓幼兒熟悉它們發出的聲音,玩一玩。讓幼兒模仿自己手里樂器發出的聲音。

              (1) 教師講述故事,在有聲響的地方暫停,請幼兒選擇一種樂器配音。

              (2) 教師分別用三種樂器為故事配音,請幼兒感受三種樂器的不同特點: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連續刮蛙鳴筒表示大象趕蚊子、搖響串鈴表示蚊子飛、使勁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腳。

              3 、引導幼兒搖串鈴,表示小蚊子飛。

              (1)請幼兒分組拿串鈴輕輕搖動,表示蚊子在飛。

              (2)教師用故事情節提示幼兒,嘗試搖串鈴。

              4、教師和幼兒共同用樂器配合故事情節進行講述。

              結束部分:活動延伸

              請幼兒玩玩樂器,說說這些樂器還能表示什么聲音?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材料】

              1、透明杯一組

              2、動物杯一組5只(分別裝有5種材料:沙子,米粒,棉花,紅豆,彈珠或黃豆、玻璃彈珠、回型針、小吸管、軟布)

              【活動過程】

              玩法一:聽一聽

              幼兒選擇透明罐子,看看內部裝什么,再搖一搖,聽聲音,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

              玩法二:猜一猜

              1、搖一搖動物杯,通過聽聽、猜猜、比比,猜出里面是什么材料的聲音?

              2、通過搖搖透明杯來驗證動物杯內的材料聲音是否正確。

              玩法三:比一比

              在杯子里裝入同種類型,不同數量的材料(如玻璃珠),通過搖一搖,聽一聽,對比透明杯的聲音后判斷哪個杯子里玻璃珠多,哪個杯子里少。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是否愿意探索不同材料發出的聲音。

              2、觀察幼兒是否能通過聲音的對比,找到相同的聲音來驗證杯內的材料。

              【活動提示】

              1、瓶中物品所發出的聲音需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2、可以先讓幼兒了解盒內裝的物品,感受它們的聲音,再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