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2-10-14 18:11:05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一.導入

          諦聽魯迅

          大約是因為離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太近的緣故,每當深夜于臺燈下打開那一篇篇悲涼苦難的文字時,我的耳邊就回響起一個聲音:

          “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先生故鄉(xiāng)的夜雖不似近處的杭州上海那么喧囂,但也絕非孔乙己時代那樣的寂靜,然而這聲音卻突破世紀之交的洶洶嘈切和層層迷障,如黃鐘大百般從歷史隧道的另一端傳來。我不由得合上書,來到庭院里。夜幕深沉,天空是那種淤血脹腫的青紫色,偶見幾顆晦黯而飄忽的星在閃耀。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咬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懦,狐貍的狡猾!

          時間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百年,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第一個現(xiàn)代“狂人”的這句夢囈驀然間在我的耳畔回響起來。這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低沉?喑啞?激憤?悲切?抑或是沉痛的嘆告蒼涼的吶喊?有一次我陪同北方來的一位女教授參觀先生紀念館、故居和三味書屋,結束后她忽然站在先生像前閉目凝神,一動不動,惹得旁邊的游人都看她。我也請不透她在想什么,直到數(shù)日后離開紹興時,她才對我說,那天她聽見了魯迅先生的聲音。

          我將她的話理解為一位熱愛先生作品崇敬先生人格的學者的心靈感應。

          孰料過了不久,我又陪同西北來的一位作家參觀先生紀念館,他第一個問題就是,先生生前說話的語調是怎樣的?有沒有他的錄音?

          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照相技術已較普遍,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不少先生各個側面的容貌,而錄音技術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才剛剛出現(xiàn)。先生那些精彩的演講,深刻的議論,談諧的談笑,都只能永久留存于無法倒轉的時光的錄音帶中。但我相信,任何一個真正走近魯迅并真正用人類良心去體會他的人,都會從先生的文字中聽到他的聲音!斑記得三四年前,有一個學生來買我的書,從衣兜里掏出錢來放在我手里,那錢上還帶著體溫。這體溫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寫文字時,還常使我怕毒害了這類的青年,遲疑不敢下筆!弊x著這樣的文字,不僅耳邊會響起先生那語重心長的聲音,手指還會感覺到書頁如脈搏般在律動,如心窩般在發(fā)熱,這分明是先生在面對面地跟你交談啊。

          夜愈來愈靜,周圍樓房窗戶里的燈光都漸次熄滅了,遠處,會稽山在深藍的天幕下蜿蜒著黛色的剪影,隱隱聽得見由鑒湖而來的環(huán)城河上夜航船的低鳴聲。我知道先生對夜是有一種特殊的感受的,在他的全部雜文、散文和小說中,寫到夜的有上百處之多!耙故窃旎椀挠男煲,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已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蔽也恢滥菍⑾壬鷮窳痈缘呐羞為承襲了外國傳教士觀點的淺薄之輩,和認為先生沒有寫出一部大部頭小說因而就不夠偉大的無聊之徒這會兒在干什么,是不是正“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在打造新的貶損先生的冷箭,但在這先生故鄉(xiāng)的靜靜的夜晚,我感覺到的的確是一種可以使生命升華的詩意的“溫暖,安心”,這是因為,在這里能親耳諦聽到先生的聲音,觸摸到先生脈搏的跳動。

          只要精神在,聲音就不會消失。

          當然,只要夜晚在。趙家的狗,或者還有什么張家王家馮家李家的狗,也就還會咬起來。

          二.文體簡介

          燈下漫筆》的“漫”,既是內容的“漫”無邊際,又是“心事浩茫連廣宇”的“漫漫”心緒,還是一種“漫延開來”的思維方式!奥P”,也就是“散”漫無拘、筆隨心意、興之所至的筆墨趣味。魯迅先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能夠從所接觸到的紛繁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區(qū)別出)具有廣闊思想內涵、可供開發(fā)的人與事,以此作為他的雜文的材料,然后將其置于時代、社會、歷史的更大時空下進行剖析與開掘。

          本文寫作于1925年。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變亂紛呈,異常黑暗。對中國歷史有著深刻研究,對中國社會“吃人”本質看得十分清楚的魯迅先生,思考著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的過去,F(xiàn)在和未來。1925年春末夏初的某一天,面對窗外沉沉黑夜,他就著昏暗的燈光寫了這篇文章。

          魯迅喜歡在“燈下”寫作。女作家蕭紅有過這樣的回憶:“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在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濒斞笇戇^《夜頌》,說自己是“愛夜的人”。據(jù)說愛夜的人“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時刻,1925年4月29日這一夜,燈下坐著的魯迅,又“看”到了“暗”中掩蓋著的什么呢?

          三.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在當時的現(xiàn)實意義,識記有關字詞,識記有關文學、文史知識。

          2.理清文章總體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魯迅先生關心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4.依據(jù)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品味作者以情人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四.初讀課文

          1.辨清字音:

          累墜l i嗜好sh兌現(xiàn)du鈔票ch o折價zh欽定q n編纂z Bn數(shù)shu見不鮮xi n

          2.弄清詞義:

          執(zhí)迷:對某人或某事發(fā)生特殊愛好而沉醉。

          厘定:整理制定。

          發(fā)祥:最初產生、發(fā)生。

          先儒:先前的文人。

          降格以求:降低標準來尋求辦法。

          皇恩浩蕩:皇帝的恩德廣大無邊。

          一治一亂;一個時期太平,一個時期混亂。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

          心悅誠服:誠心誠意地服從或佩服。

          蒸蒸日上:蒸蒸,上升和興盛的樣子。比喻事情蓬勃發(fā)展,日日都有進步。

          朝三暮四:原來比喻用詐術欺騙人。后來用以比喻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3.辨明近義

         、賵(zhí)迷執(zhí)著

          同:它們的都有堅持的意思,都既可以做不及物動詞,又可做形容詞。

          異:“執(zhí)迷”指因對某人或某一事物發(fā)生特殊愛好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例如:犯了錯誤如果還執(zhí)迷不悟,那是很危險的。“執(zhí)著”,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后來泛指固執(zhí)或拘泥,屬褒義詞。例如:他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②嗜好愛好

          同:它們都有喜好之意。

          異;“嗜好”強調因特殊原因而喜歡的情緒,多用于指不良習慣。例如:他這人對抽煙有特別的嗜好!皭圩o”強調對事物的愛意。例如:有人愛花,有人愛草,各自的愛好不同是允許的。

         、哿w慕艷慕

          同:它們都是動詞。都有見到別人的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自己也想具有的意思。

          異:“羨慕”強調看到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含有喜愛的意味?谡Z。書面語中都用。例如: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捌G慕”強調羨慕并比之更甚,含有希望自己也有的東西很美好的意味。是文言詞語,書面語色彩比較濃厚。例如:她一向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慕,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

          ④價格價錢

          同:它們都是名詞,指出售商品時,賣方向買方所索要的錢數(shù)。

          異:“價格”含有一定的高低水平或尺度的意味。適用于正式場合。是經濟學的術語而又另有專門的意義。例如:廠方有權決定產品的出廠價格!皟r錢”強調某種數(shù)量的貨幣。多用于口語,可直接受形容詞“好”、“大”等修飾。例如:這批貨物可一定要賣個好價錢。

          五.整體把握

          1.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在主要內容(課文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1-5節(jié))敘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從鈔票兌換現(xiàn)銀這件事發(fā)現(xiàn)我們民族“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高興”。

          第二部分(6-11節(jié))回溯歷史,分析中國歷史只能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第三部分(12-14節(jié))分析目前的社會狀況,對青年提出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時代的希望和要求。

          理由:由對現(xiàn)實的抨擊,轉到對封建社會歷史的批判,再回到現(xiàn)實,提出使命。(不拘于此,自圓其說即可。)

          2.概括作者的觀點(主題思想)

          中國歷史只能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青年人應該看透歷史和現(xiàn)實,不應再學什么“固有文明”,而應改變民眾做奴隸的歷史和現(xiàn)狀,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時代。

          六.研討學習

          1.文章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發(fā)出的重大問題?

          作者首先敘述了自己(以及普通老百性)所親歷的一件日常小事,如何相信國家銀行而將銀元換成鈔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穩(wěn)要將鈔票轉換成銀元而不得(第二段),聽說暗中有了行情又如何趕去兌現(xiàn),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第三段)。正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現(xiàn)象,成為魯迅思考的起點,成為他的思想探索的起點;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也是最深刻的。

          2.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心情起了哪些變化,由此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調,開始換鈔票時的“樂意”(第一段),停止兌現(xiàn)時的“不甘心”(第二段)與“恐慌”(第三段)。還有一個細節(jié)也頗發(fā)人深。旱谝、三、四段都寫到“銀元裝在懷中”,感覺卻大不一樣,開始只覺得“沉重累墜”,幾乎失去,又終于得到(盡管打了折扣用就“沉墊墊地覺得安心,喜歡”。由此得出“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3.魯迅先生把中國歷史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第六段,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們安于奴隸的地位,把“牛馬”的命運當作“太平盛世”未“恭頌”;而封建階級的史學家也粉飾太平,說什么“咱們向來就很好的”。真的很好嗎?在第七、八、九段里,作者列舉大量事實,尖銳地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人格,至多不過是奴隸……”所謂“皇恩浩蕩”、“天下太平”的時候也是有的,那不過是來了一個“較強”或“聰明”或“狡猾”的“新主子”或‘聽族的人物”,制定了“奴隸規(guī)則”,把百姓引上了“奴隸的軌道”罷了。第十、十一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地指出,“先德”所說的歷史上“一治一亂”的時代,實際上是“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實質。

          4.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極容易“說明中國的亂”是長期的,“治”是短暫的,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隸而不得,他們把做奴隸當成一種奢望,甚至是一種享受,一旦有位統(tǒng)治者滿足了這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們自然就“萬分歡喜”了。

          5.假如有一種暴力,“將人不當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么東西;待到人們羨慕牛馬,發(fā)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的時候,然后給與他略等于牛馬的價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則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的盛世。為什么呢?因為他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

          注釋:關于元朝的打死別人奴隸賠一頭牛的定律,《蒙古史》二卷第二章中引元太宗窩闊臺的話說:“成吉思汗法令,殺一回教徒者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一漢人者其償價僅與一驢相等!(據(jù)馮承鈞譯文)當時漢人的地位與奴隸相等。

          (l)這段話揭示了中國人當時怎樣的落后心態(tài)?——容易滿足的心態(tài)。

          (2)這段話中可透視到造成這種落后心態(tài)的社會原因是什么?——專制暴力

          (3)從這段話的精神出發(fā),可以把中國歷史概括為怎樣兩個時代?——一是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人民還不及牛馬的時代):二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人民略等于牛馬的時代)。

          總結概括:作者這段話是通過打比方,憤怒抨擊封建暴政,暴露國民的奴性人格,諷刺所謂的“太平盛世”,不過就是一個百姓“略等于牛馬”的時代,至多是一個“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關鍵詞語是“羨慕”、“嘆息”、“心悅誠服”和“恭頌”。

          (4)“這一個小玩藝”是指“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已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也指后文所說的強盜官兵反復爭奪天下,歷史總陷入“一治一亂”的循環(huán)怪圈之中,老百姓總是在“奴隸”和“下于奴隸”兩種命運之間反復掙扎。

          (5)“‘人’的價格”的內涵是指老西姓不受強盜官兵的愚弄,不再淪為牛馬,甚至不再是奴隸,而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充分享受做人的資格,獲得做人的尊嚴,實現(xiàn)當家作主的夢想。

          6.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zhàn)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于哪一面,但又屬于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于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干,拿他們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老百姓受官兵蹂躪的悲慘命運,諷刺國民的麻木不仁,批判國民缺少反抗精神。關鍵詞語是“中立”、“屬于”、“殺掠”、“希望”和“決定”。

          (1)有關黃巢的記載:

          879年5月,黃巢暴怒之下攻占并洗劫了廣州,使這一大港口變成了廢墟。有的材料估計死者高達12萬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來自東南亞、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地區(qū)的外國商人,而當時廣州全部人口才20萬。

          黃巢政權是非常暴虐的。882年春天,有人在尚節(jié)省大門上題了一首詩,嘲笑這個政權。尚讓(黃巢手下大臣——編者注)大發(fā)雷霆,殺死了該省任職的官員們,并挖出眼睛,倒掛尸體;他還將把守大門的衛(wèi)兵處死,殺死京師每一個能做詩的人;將其他識字的人罰做仆役,這一事件的結果是三千余人被殺。

          (摘自《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2)有關張獻忠的記載。

          壬子,獻忠復陷六安,將州民盡斷一臂,男左女右。

          十六年(癸未,1643年)正月辛酉,張獻忠以二百人夜襲,陷新州。明日,令薦紳、孝廉、文學各冠帶自東門入,西門出,盡斬之,遂屠薊州。留婦女毀城,稍不力,即被殺。

          (張獻忠攻武昌)……屠戮士民數(shù)萬,投尸于江。尚余數(shù)萬人,縱之出城,以鐵騎圍而蹙之江中。浮尸蔽江而下,武昌魚兒不可食。其遺民數(shù)萬,多刖斷手足,鑿毀目鼻,無一全形者。

          (張獻忠攻陷岳州后)盡殺所掠婦女,投尸江中。焚其舟,火延四十里,江水夜明如晝。

          八月,張獻忠盡陷成都,蜀王闔官被難,巡撫龍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獻忠大索全蜀紳士至成都,皆殺之。既面懸榜試士,諸生遠近爭赴。獻忠以兵圍之,擊殺數(shù)千人,咸挾筆握策以死,蜀中士類俱盡。復大殺蜀民,全蜀數(shù)千里蕭條無人跡。

          (3)奴隸規(guī)則

          “奴隸規(guī)則”是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總之,是“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去做百姓,——一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納糧以外”,不受“意外的災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戰(zhàn)爭,稍富的遷進租界,婦孺則進入教堂里去了,因為那些地方都比較的“穩(wěn)”,暫不至于想做奴隸而不得。

          揭露當時的現(xiàn)實,仍是強盜官兵交互為禍的時代,老百姓仍處于“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悲慘境地。關鍵詞語是“莫名其妙”、“遷”、“避”和比較的“‘穩(wěn)”’。

          8.任憑你愛排場的學者們怎樣鋪張,修史時候設些什么“漢族發(fā)祥時代”、“漢族發(fā)達時代”、“漢族中興時代”的好題目,好意誠然是可感的,但措辭太繞灣子了。有更直截了當?shù)恼f法在這里——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這一種循環(huán),也就是“先德”之所謂“一治一亂”;那些做亂人物,從后日的“臣民”來看,是給“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說:“為圣天子驅除云爾!

          (1)學者們所說的“發(fā)祥”“發(fā)達”“中興”時代,在魯迅看來,實質是什么時代?——是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2)“先儒”之所謂“一治一亂”,在魯迅看來不過是怎樣兩個時代?——所謂“治”世,實質上就是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所謂“治”世實質上就是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3)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迅希望中國出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即不是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也不是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他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第三樣時代”。

          (4)這里所說的“主子”清道辟路的“做亂人物”指的是哪類人物?——指造反、起義的農民。

          9.魯迅先生為什么又提出“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

          “第三樣時代”是指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的歷史循環(huán)怪圈,從而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時代;是一個老百姓告別“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而成為社會主人的時代?傊,“第三樣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魯迅先生認為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正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而巨人們絲毫沒有徹底“走出奴隸時代”的要求與愿望。現(xiàn)實生活中盡管人們都“不滿”于現(xiàn)狀,但無論是知識分子(國學家、文學家、道學家),還是普通百姓,所走的路卻或是“復古”,或是“避難”,其實質都是在“神往”于“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面對這樣的國民,魯迅先生無法掩飾內心的絕望與悲涼。最后終于發(fā)出震天一吼——“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

          10.文中的談論對象主要涉及哪幾個方面?滲透著哪幾種情感?

          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中國人(百姓),統(tǒng)治者(一種暴力),中國社會(時代)。文中至少滲透四種情感:①對封建專制和封建暴君的憤想抨擊之情;②對中國苦難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對“神往于三百年太平盛世”思想的諷刺批評之情;④對“創(chuàng)造謀三樣時代’”鼓舞、希望之情。

          11.作者把中國百姓在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中的處境概括為哪兩個時代?作出這種論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論斷依據(jù):①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在“亂”世,連奴隸(牛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隸(牛馬)。②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隸的規(guī)則,過“治世”正常的奴隸生活,一旦有人出來定規(guī)則,便“萬姓臚歡”了。③中國歷史總陷入“一治”(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一亂”(想做奴隸而不可得)的循環(huán)怪圈之中。

          本文由日常生活小事引出談論的話題——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然后由己推入(“中國人”),由個人經歷推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深刻剖析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不過是廣大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兩種時代的循環(huán)更替,是人壓迫人,人剝削人,人吃人的歷史,從而給“中國固有的文明”論者以強烈的反擊,起到了及時擦亮人民眼睛的戰(zhàn)斗作用。文章末尾,作者熱烈召喚“現(xiàn)在的青年”立即行動起來。

          總之,全文將憤怒、同情、批判、諷刺熔于一爐,使情感和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理中生情,情中化理。

          《巴爾扎克葬詞》課堂教學

          學習目標:

          1、把握關鍵語句,領會文章的深刻內含和熾熱情感。

          2、理解雨果的生死觀,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堂實錄

          師:公元1850年8月18日,遙遠的巴黎,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四天之后,在巴黎拉雪茲公墓蒙蒙的細雨中,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面對成千上萬自發(fā)前來吊唁巴爾扎克的群眾,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說《巴爾扎克葬詞》,F(xiàn)在,讓我們借助屏幕簡單地回顧一下一代文豪巴爾扎克光輝的一生。(出示投影:“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yè)!--這是巴爾扎克早年的抱負。出示巴爾扎克生平簡介--這是巴爾扎克一生的成就。)

          師:同學們,面對摯友的英年早逝,雨果在演講中用怎樣的稱呼,來盛贊巴爾扎克這位法蘭西民族優(yōu)秀的兒子?

          生:“思想家”、“作家”、“天才”、“詩人”等稱呼。

          師:大家注意沒有:其中有一個詞,始終像主旋律一樣回蕩在課文的始終?

          生:(小聲)好像是“天才”。

          師:是“天才”!疤觳拧边@詞和其他三個稱呼有什么不同嗎?換言之,為什么唯獨“天才”這個詞頭在雨果演講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5次,并且分別出現(xiàn)在演講的開始、中間和結束?

          生1:“天才”這個詞在外延上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詩人”的意義。

          生2:“天才”一詞,更能表現(xiàn)雨果作為一個作家對巴爾扎克的推崇和景仰,個人的感情色彩鮮明。

          師:大家體會得真細膩!圍繞這個核心詞匯,雨果還通過哪些具體的評價,集中概括巴爾扎克一生天才的成就?

          生1:“從今以后,眾目仰望的將不是統(tǒng)治者,而是思想家。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國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生2:“巴爾扎克這個名字將長留于我們這一時代,也將流轉手后世的光輝業(yè)績之中。巴爾扎克先生屬于19世紀拿

          破侖之后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

          師:噢,我們暫停一下。剛才第一個同學所讀的句子,如果結合它所處的語境,其實包含了哪幾層意思?

          生:(略作討論)這里面有二層意思:1、巴爾扎克是個思想家,而不僅僅是個作家;2、作為一個思想家,巴爾扎克的出現(xiàn),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標志著從此以后思想家將超越政治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師:哦,難怪下文稱巴爾扎克為拿破侖之后的“精神統(tǒng)治者”。為了突出這一點,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這里運用了一

          種語言技藝?

          生1:類比。強調巴爾扎克比黎塞留之后十七世紀的作家更偉大!

          生2:是類比,但這里并沒有對比體現(xiàn)優(yōu)劣的意思。

          師:作為一種語言技巧,那么類比到底是否有比較高下的意思沒有呢?(學生小聲嘀咕)我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曾說“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了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里恩格斯是否說馬克思比達爾文更偉大?

          生:(一起)他們一樣偉大。

          師:好!請同學們繼續(xù)在文中尋找概括評價巴爾扎克天才成就的句子。

          生3:“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yōu)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華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

          生4: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xiàn)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什么。”

          師:同學們在這里是否有所發(fā)現(xiàn)?

          生1:課文這里對巴爾扎克的評價和前面的內容,在角度上發(fā)生了變化。前者主要著力評價巴爾扎克的思想成就,這里評價的主要是巴爾扎克的作品。

          生2:我認為,這里說的還是巴爾扎克的思想成就。因為就巴爾扎克而言,思想和作品始終是一體的,思想不可能脫離作品而單獨存在。

          師:說得好:思想不可能脫離作品而單獨存在!但作品呢?是否所有的作品都包含著思想,或者說,作家就是思想家呢?

          生:不一定。正好乾隆皇帝一生寫了上萬首詩沒人叫人詩人一樣,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可稱作思想家的。

          師:因此,我們說評價思想和評價作品在角度上還是有所區(qū)分的,大家沒有不同意見吧?

          生:我有。就巴爾扎克二言,贊揚其作品和思想就是一回事,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說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是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這種說法從深處理解,其實不僅僅是因為“《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fā)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jié)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而是說巴爾扎克以天才的思想敏銳地從紛繁復雜的社會表象中看到了當時社會的本質,發(fā)現(xiàn)和揭示了規(guī)律性的東西。課文第4自然段還有這樣的句子:“巴爾扎克筆直地奔向目標,抓住現(xiàn)代社會進行肉搏……他發(fā)掘內心,解剖激情,探索人、靈魂、心、腑臟、頭腦和各個人的深淵…… ”巴爾扎克為什么敢于如此?是因為他憑借著天才的思想和頑強的精神。所以,我認為課文這里仍然是在高度評價巴爾扎克的思想。

          師:高,劉關關同學的分析有理有據(jù),有觀點有展開!為我們的思維打開新的窗口。這個問題,我們課后不妨查找資料,進行更深入的討論。那么,課文有沒有直接評說巴爾扎克作品的句子嗎?

          生5:“這就是他給我們留下來的作品,金剛巖層堆積起來的雄偉的紀念碑”、“偉人們?yōu)樽约航ㄔ炝说鬃,未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師:這些句子很美,閃爍著哲理和詩意的光芒!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中“飽滿”這個詞用得很有特色。

          生1:是的!帮枬M”一般是形容一個有形的物體,如“顆粒飽滿”;有時也移用這個詞說“精神飽滿”,但一生是“飽滿”的,形象是形象,但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回答這個問題?

          生2:一個人一生“不飽滿”,就是說一個人的一生是干癟的、空虛的;那么,一生“飽滿,應是指巴爾扎克的一生是充實的、富足的。

          師:據(jù)我所知,巴爾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實的,但好像不是富足的。這個偉大作家的一生不但生命短促,而且在他奮斗的一生中,還充滿了貧窮和孤獨。與常人不同的是,巴爾扎克將這一切不利的因素都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筆耕不輟,二十年時間不到,完成了90多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我們能不能仿照剛才那個句子的結構,以貧困和孤獨為主題,仿造兩個句子,以高度評價這位十九世紀的法蘭西文學巨匠?(學生使出紙筆書寫,教師巡視觀察)

          師:(實物投影學生當堂仿寫的句子)“他的一生是貧窮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還多”;“他的一生是孤獨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還多”。

          師:從剛才仿寫的句子中,我發(fā)現(xiàn)大家已經與巴爾扎克這位19世紀的思想家建立起了感情的溝通。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仰慕和懷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時間、熱情和生命來表達自己對人類關懷與愛的人們,巴爾扎克就站在這樣的人群之中,他從思想、作品和精神等多方面,為我們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讓我們集體將課文的5-8節(jié)重溫一下。

          (學生齊讀課文)

          師:死亡,對于我們這個世界來說是一件不幸的事,天才的死亡尤其令人扼腕嘆息,但是,世界上從沒有什么事比目睹死亡更能激發(fā)人們對“如何活著”這個問題進行。巴爾扎克的英年早逝,讓善感的浪漫主義大師雨果感慨萬千,對生和死的問題進行了嚴肅的思考。(投影出示思考題:“雨果對巴爾扎克的英年早逝作了哪些深刻的思考?”)

          生1:雨果認為,“不管我們怎樣悲痛”,也只能先“忍受一下”;“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只好“先接受下來再說”。可見,這位浪漫主義文學大師能夠尊重規(guī)律,尊重客觀,勇敢地直面現(xiàn)實。“面對崇高的奧秘”,進一步“對死亡加以思考”,從而“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生2:“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辈槐匕阉劳隹吹锰植,也不要為偉人的離去而過分悲痛。

          生3: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師:“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這個句子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生:凡是天才,就會永垂不朽!

          師:請同學們注意,雨果這里沒有用“永垂不朽”這個詞,但達到了同樣的效果,且給人以思考和聯(lián)想的余地。

          《巴爾扎克葬詞》原文閱讀

          各位先生:

          現(xiàn)在被葬入墳墓的這個人,舉國哀悼他。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從今以后,眾目仰望的將不是統(tǒng)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舉國為之震驚。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國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諸位先生,巴爾扎克這個名字將長留于我們這一時代,也將流轉于后世的光輝業(yè)績之中。巴爾扎克先生屬于19世紀拿破侖之后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紀,一群顯赫的作家涌現(xiàn)在黎塞留之后一樣——就像文明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一種規(guī)律,促使武力統(tǒng)治者之后,出現(xiàn)精神統(tǒng)治者一樣。

          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yōu)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華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xiàn)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xiàn)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風格,超過塔西陀,上溯到蘇埃通,越過博馬舍,直達拉伯雷;一部既是觀察又是想象的書,這里有大量的真實、親切、家常、瑣碎、粗鄙。但是,有時通過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現(xiàn)實,讓人馬上看到最陰沉和最悲壯的理想。

          愿意也罷,不愿意也罷,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這部龐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覺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強大行列。巴爾扎克筆直地奔向目標,抓住了現(xiàn)代社會進行肉搏。他從各方面揪過來一些東西,有虛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發(fā)掘內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靈魂、心、臟腑、頭腦和各個人的深淵。巴爾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賦和強壯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們時代的聰明才智,身經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類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無意。于是面帶微笑,泰然自若,進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這種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樣陷入憂郁,也不像盧梭那樣憤世嫉俗。

          這就是他在我們中間的工作。這就是他給我們留下來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實的作品,金剛巖層堆積起來的雄偉的紀念碑!從今以后,他的聲名在作品的頂尖熠熠發(fā)光。偉人們?yōu)樽约航ㄔ炝说鬃,為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p>

          他的去世驚呆了巴黎。他回到法蘭西有幾個月了。他覺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國,就像一個人出門遠行之前,再來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一樣。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唉!這位驚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這位哲學家,這位思想家,這位詩人,這位天才,在同我們一起旅居在這世上的期間,經歷了充滿風暴和斗爭的生活,這是一切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沖突與仇恨。在他進入墳墓的這一天,他同時也步入了榮譽的宮殿。從今以后,他將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于我們上空的云層之上。

          站在這里的諸位先生,你們心里不羨慕他嗎?

          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并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xiāng)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不,那不是未知之鄉(xiāng)!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xiàn)在我也永不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恒!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上冊《雨巷》教案08-28

        高一語文上冊《沁園春長沙》教案12-27

        飲酒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金岳霖先生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0-23

        邊城蘇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1-01

        蒹葭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3

        我與地壇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故鄉(xiāng)的榕樹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