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蜀相》教案

        時間:2023-02-17 10:12:04 教案 我要投稿

        《蜀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蜀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倮斫庠姼枰庀,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

         、趯W會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

          二、過程與方法

         、俳Y合優(yōu)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

         、谂囵B(yǎng)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隗w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nèi)涵,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詩眼題

          【教學方法和手段】

          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點撥式教學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看對聯(lián),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個人就是諸葛亮,我們今天來學習杜甫懷念諸葛亮的著名詩篇《蜀相》

          二、明確教學目標:欣賞詩歌的意蘊美

          1.【初讀詩文,了解詩人】

          讀懂一首詩,應該了解詩人,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問題:如果讓你用“一個 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填什么詞?為什么填這個詞?

          參考:一個可憐的杜甫。因為他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個有才氣的杜甫。因為他寫了許多有名的詩作,被人們稱為詩圣

          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杜甫。因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親歷了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自己也在戰(zhàn)爭中東奔西走。

          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有詩句為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寫過《三吏》《三別》等反映殘酷兵役給人民帶來痛苦的詩文。

          溫故知新

          1.杜甫,字(子美 ),河南鞏縣人,自號( 少陵野老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杜工部 )。

          2.杜甫的詩被稱為( 詩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詩圣 )的美稱。

          3.評價杜詩的名句 “ ( 語不驚人死不休 ) ”

          4.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 現(xiàn)實主義 )詩人。

          5.代表詩歌( “三吏 ” )、( “ 三別 ” )。

          6.詩作風格多樣,以( 沉郁頓挫 )為主

          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讀準字音、節(jié)奏 讀出感情、韻味

          (1)揣摩感情基調——傷感、嘆惋——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聽朗誦,然后學生讀)

          (2)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尋,淚。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惋惜之情。

          3、【涵詠字句,品出詩味】

          首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 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問題1、:“尋”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柏森森”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尋——有目的的專程來訪,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信步由之——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顯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問自答,記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謐、肅穆的氣氛。

          (首聯(lián)句意: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臺階 好音—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 特寫鏡頭,從祠堂的外部到內(nèi)部,內(nèi)景

          (頷聯(lián)句意: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問題2、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弧[’字而境界全出!眳⒖即苏f,說說“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lián)里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明確:自,空)

          問題3、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與“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有兩層含義①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悅的`情感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碧草映階,黃鸝隔葉,本是種賞心悅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飾,則所含之情便大有轉折:青草自綠,無人光顧;黃鸝好音,無人傾聽,這是何等凄涼傷感。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 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手法:景語含情,情景交融

          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頻繁——多次。

          天下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tǒng)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lián)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

          兩朝——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開濟——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輔佐劉禪匡濟艱危 。

          老臣心——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計——推崇其濟世雄才 老臣心——贊揚其報國忠忱

          雄才大略、生平業(yè)績和 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詩人之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

          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出師——諸葛亮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統(tǒng)率大軍,占據(jù)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葬于定軍山。

          淚滿襟——獻身精神的景仰、事業(yè)未竟的痛惜。

          (尾聯(lián)句意: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問題4、“英雄”是失敗的英雄,還是成功的英雄?

          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

          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卻始終沒有機會。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掛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常苦痛的!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是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

          4、【本詩的藝術技巧:】寓情于景 借古抒懷

          5、【概括主旨】詩人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fā)了自己的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

          此詩很傷感,卻自有一種傷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蘊!

          6、【遷移訓練】

          1.對這首詩中詞句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篊

          A.“蜀相”是蜀漢丞相諸葛亮!板\官城”是成都的別稱!鞍厣奔窗貥涿⒌牡胤。

          B.“映階”二句是說祠堂內(nèi)碧草空有春色,黃鸝徒有好音,卻沒有多少人去欣賞。

          C.“頻煩”即頻繁,連續(xù)!疤煜掠嫛敝附y(tǒng)一中國、興復漢室。“兩朝”指東漢和蜀漢。“開”指開創(chuàng)基業(yè),“濟”是渡過難關。

          D.“出師”指諸葛亮出兵伐魏!坝⑿邸敝钢T葛亮和千古以來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詩人自己。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築

          A.首聯(lián)以設問引起,開門見山。一個“尋”字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頷聯(lián)由遠及近,以草綠鶯啼的美景襯托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頸聯(lián)高度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身先死”顯報國忠誠。

          D.詩的前四句寫祠堂之景,后四句寫丞相之事。全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贊頌,寄托了詩人憂心憂國、痛感濟世無人的哀傷。

          7、【拓展一(煉字)——-分析詩眼意蘊的題型】

          (一)提問方式

          1、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字是哪一個?為什么?

          2、某個字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3、此詩某聯(lián)某句中的哪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二)答題步驟

          1,解釋這個字

          2,解釋這句話。將關鍵字放入原句中展開聯(lián)想或想象,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圖景,以品味煉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結合主旨談這句詩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兩句話,含義最深的是哪兩個字?試作簡要分析。

          詩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獨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躲在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這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作者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心中的感傷,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

          找詩眼

          ① 山青花欲燃”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⑤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明確:① 山青花欲燃”,不僅突出了山花火紅的顏色,而且賦予了一種動態(tài)美。------煉動詞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人一種堅毅挺拔之美,渾圓之美。-------煉形容詞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說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個“早”字。------煉數(shù)量詞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寫出了戍邊將士無一例外的思鄉(xiāng)之情-----煉虛詞

         、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綠”在句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道出了作者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 詞類活用

          課堂總結:學習詩歌一定要對詩人的思想、經(jīng)歷,詩歌的寫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結合

          多方面去理解詩歌,深入理解其內(nèi)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領會其意蘊美。詩歌一定要多讀,仔細品味。

          教后反思:一堂課下來感覺還是相當成功的。當然,學生們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再加上課件盡量用一些直觀的圖片,提一些讓學生既感興趣又能解決的問題,當堂提問效果也很不錯,說明學生學習很用心。整堂課內(nèi)容很多,只有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回答才能很順利地解決所有問題。

        《蜀相》教案2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tǒng)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zhí)著的斗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杜甫的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1、三十五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時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xiàn)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3、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賊與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曾被亂賊所劫,脫賊后,他被任為左拾遺,這是一個從八品、卻又很接近皇帝的諫官。就在作諫官的頭一個月,上疏時不料觸怒肅宗,幾受刑戮。從此他屢遭貶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觸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棄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最后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杜詩在語言藝術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語言經(jīng)過千錘百煉,用他自己的話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倍鸥υ谖膶W史上的成就是把現(xiàn)實主義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游諸葛武侯祠時所作。全詩對諸葛亮獻身于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無限敬佩和悼惜。

          三、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代詩文,尤其要重視誦讀。下面我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希望大家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jié)構成一個節(jié)奏單位,每一節(jié)奏單位相當于一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jié)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請同學們據(jù)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jié)拍。

         。、糾正字音。

          3、集體再次齊讀。

         。础盐赵姼枨楦谢{。——悲涼、傷感。(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5、請班里朗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來讀一讀。(同學們推薦)

          6、詩言志。我們讀詩,要學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尋”字。因為作者表達的.是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淚”字。因為全詩表達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為諸葛亮出師未捷而惋惜,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贰⑿〗Y: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詠字句,品出詩味

         。ㄒ唬、談談對題目的理解?談談標題改為“諸葛祠”好不好?

          揣摩詞句 研讀景情關系

          (二)、全詩八句四聯(lián),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前兩聯(lián),即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謁武侯廟之所見。

          1、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題為“蜀相”,卻從“丞相祠堂”寫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詩中有何深意?(“錦官城”是成才的別稱。因織錦業(yè)發(fā)達,漢朝曾設有錦官來管理,所以后來又把成都稱為錦官城。)

          2、第二聯(lián)中“自”、 “空”如何理解?

          第二部分(后兩聯(lián),即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寫謁武侯廟之所感,是主旨所在。

          3、頷聯(lián)上半句何以寫劉備三顧茅廬?是否走題?

          4、尾聯(lián)“英雄”具體指哪些人?為什么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5、本詩的主旨是什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6、總結拓展 懷古詩的特點

          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 。

          內(nèi)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谑惆l(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蹜n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鼙瘒@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附:參考答案

         。ㄗ用,少陵野老,杜工部,詩史,詩圣,現(xiàn)實主義

          《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浪漫主義,太白,青蓮,詩仙,筆落驚風雨)

          1、對題目的理解:“蜀相”就是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歷史上稱為蜀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所以杜甫稱諸葛為“蜀相”。

          不好。本詩表達的感情是對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諸葛祠。全詩著眼點在諸葛亮這個人不在諸葛祠這個地。如果用諸葛祠就偏了。

          2、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

          “柏森森”一詞,“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靜謐、肅穆的氣氛,適合追奉先人;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現(xiàn)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3、第二聯(lián)寫祠中之景。其中包含著詩人的感嘆!白浴迸c“空”使句意相反相成寫出祠中凄涼,冷落的景象和氣氛,滲透著作者瞻仰祠堂時無比感傷的內(nèi)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4、這上句實為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下句則是對諸葛亮一生功業(yè)的最精辟的概括,贊揚他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的的精神。是正面描寫。兩句是工整的對偶句。

          因為許多人與諸葛亮的經(jīng)歷相似,也壯志未酬,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如杜甫,盡管想當賢相,卻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別人的份,因此必然會“淚滿襟”。

          5、英雄指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yè),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詩人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fā)了自己的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

        《蜀相》教案3

          【教材內(nèi)容】

          唐詩是古典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領風騷,繼承了中國詩歌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兩大傳統(tǒng),在學生充分的學習解讀這兩首詩之后,再次讓學生走進這兩首詩,利用本節(jié)課的比較閱讀,更加深入的從四個角度去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風格和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的不同,并通過寫作交流呈現(xiàn)自己的理解。

          【教學目標】1、品味涵詠詩歌,深入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

          【教學重難點】1、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唐代是一個詩人輩出的時代,其中出現(xiàn)了兩位偉大的詩人,他們是(學生齊聲回答)李白、杜甫。韓愈在他的詩中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給予他們的詩歌以的高度贊揚,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他們的詩歌,感受他們不同的風格,不一樣的情懷。

         。ㄟ^渡語:首先我們看一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大家齊讀一下)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涵詠詩歌,深入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二、合作探究涵詠詩歌就需要朗讀,古人云“三分詩靠七分讀”,包含情感的吟誦,可以加深我們對詩歌的理解,然我們再次聆聽關于《蜀道難》和《蜀相》的朗誦

          1、誦讀品韻味(設置朗讀情境)找四名同學分別跟著音樂來朗誦這兩首詩。朗讀結束之后同學們談出聽后的感覺總結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風格。

          老師板書:豪放飄逸沉郁頓挫老師提問:那么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區(qū)別他們的這種不同風格呢?學生思考回答出四個方面。

          老師板書:意象手法情感意境老師布置任務:下面我們就分成四個分別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討論。一組分析意象,二組分析手法,三組分析情感,四組分析意境。相互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

          2、細讀文本,多角度分析李杜詩歌風格的不同,完成表格

          學生充分的討論之后,交流討論結果。

          1、一組同學聯(lián)系詩句,找出意象,分析李白筆下的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體積巨大,而杜甫的詩句寫了平常細微的事物。老師總結“象由心生”,意象解讀對理解詩歌很重要。

          2、二組同學聯(lián)系詩句,找出手法,分析出李白善于運用大膽地夸張和想象來表達他的情感,而杜甫卻借樂景寫哀情,借古傷今含蓄、迂回的傳情達意。老師做出評價。

          3、三組同學聯(lián)系詩句,分析出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贊美,熱愛,對國事的擔憂而杜甫則是仰慕、傷感和壯志難酬。老師做出評價“詩者,吟詠性情也”。

          4、四組同學分析出李白詩歌的`意境雄奇壯觀,大氣磅礴,而杜甫詩歌的意境卻是幽靜、寂寞和陰冷的。老師做出評價“呈于象,感于目,會于心”,意境需心領神會。

          老師總結:在充分的交流之后,我們更加明確了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老師提問:你們能再回憶幾首李杜的詩歌來展現(xiàn)他們這種不同的風格嗎?學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三、回顧所學,加深對李杜詩歌不同風格的理解學生回顧背誦李白、杜甫的詩歌并分析,老師指導學生依據(jù)風格去朗誦。用聲音去傳達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大約七八人展示)過渡:從大家朗讀中可以看出,李白杜甫的詩歌已深入人心,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李白和杜甫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和認識,下面我們就以“我心目中的李白”或“我心目中的杜甫”為題寫寫你對他們的認識。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四、表達感知,以“我心目中的李白”或“我心目中的杜甫”為題,寫寫你對他們的認識。學生寫作然后交流,小組推薦優(yōu)秀作品展示,學生點評。老師展示作品并朗誦:在我的心中,有一個長長的影子,縱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長袖。持劍把酒,他,就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痹谖已壑械睦畎,一身傲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我眼中的李白,滿心情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痹谖已壑械睦畎,灑脫豪放。李白,一代詩仙,盛唐狂人,用豪情作巨筆,寫下了錦繡大唐。

          五、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李白杜甫詩歌風格迥異的原因,希望同學們從中也能學到一些解讀詩歌的方法。六、布置作業(yè):課下背熟這兩首詩,并整理好本節(jié)課的學習筆記。

          【板書設計】

          亦真亦幻話詩意

          豪放飄逸沉郁頓挫

        《蜀相》教案4

          語言建構與運用理學會誦讀詩歌,掌握誦讀技巧;結合優(yōu)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理解詩歌中情與景的關系,掌握高考中詩歌鑒賞試題中煉字型試題的答題方法。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詩歌意象,把握詩歌意境,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學會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文化傳承與理解

          體會詩人杜甫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感情。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nèi)涵,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通過諸葛亮的英雄事跡,體悟杜甫對諸葛亮懂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體悟頷聯(lián)里“自”“空”的涵義,初步掌握高考煉字型試題的答題技巧;理解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把握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誦讀、品味、鑒賞、探究。

          一、知人論世話詩人

          1、多媒體出示對聯(lián):

          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風,賤兒無家別,安得廣廈萬千,草堂美譽留后世;過潼關,朱門酒肉,夔女負薪行,但聞夷歌數(shù)處,詩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兩幅對聯(lián)寫的分別是誰?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想為祖國和人民效力,才華卻得不到施展,當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諸葛亮的祠堂前,會有怎樣的感觸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蜀相》,感受這位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2、讀懂一首詩,應該了解詩人,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做到知人論世。

         、砰喿x杜甫的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扑伎;如果讓你用“一個()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填什么詞?為什么填這個詞?

          示例:一個可憐的杜甫。因為他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個有才氣的杜甫。因為他寫了許多有名的詩作,被人們稱為詩圣。

          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杜甫。因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親歷了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自己也在戰(zhàn)爭中東奔西走。

          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有詩句為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寫過《三吏》《三別》等反映殘酷兵役給人民帶來痛苦的詩文。

          ⑶填空: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號(少陵野老);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杜工部);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被后人冠以(詩圣)的美稱;評價杜詩的名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詩歌(“三吏”)(“三別”);詩作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為主。

          3、根據(jù)課本注釋和《學法大視野》提供的材料,請學生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示例: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東都洛陽,自立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chǎn)遭到大破壞;尤其嚴重的是唐肅宗的昏庸,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魚水相得的關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滾,以至淚流滿襟,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二、誦讀感悟覓詩心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代詩文,尤其要重視誦讀。教師范讀(特別注意好字的讀音),體會本詩的感情基調。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本詩的感情基調是傷感、嘆惋。所以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韻味、感情。

          4、詩言志,我們讀詩,要學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覺得詩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自圓其說即可。

          “尋”字。因為作者表達的是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尋——有目的的專程來訪,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信步由之——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顯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因為心思其人,而斯人已逝,所以才要尋訪其廟!皩ぁ蹦鼙磉_這種感情。

          “淚”字。因為全詩表達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為諸葛亮出師未捷而惋惜,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5、小結: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惋惜之情。

          三、探討交流悟詩情

          1、此詩寫詩人在諸葛祠吊古,但是標題是“蜀相”,而非“諸葛祠”,標題改為“諸葛祠”好不好?

          不好。本詩表達的感情是對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諸葛祠。全詩著眼點在諸葛亮這個人不在諸葛祠這個地。如果用諸葛祠就偏了。

          2、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

          “柏森森”一詞,“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柏森森——自問自答,記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謐、肅穆的氣氛。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靜謐、肅穆的氣氛,適合追奉先人;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現(xiàn)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3、詩人心思其人,才尋訪其祠堂,先敘事點明祠堂的位置,表達他的仰慕之情,全景式描述外景,接著又開始描寫祠堂春色,我們來分析頷聯(lián)。

          ⑴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說,說說“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lián)里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

          明確:自,空。

         、祁h聯(lián)能否改成“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與“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示例:“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有兩層含義:①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悅的情感。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映階,映照著臺階。自,獨自。空———白白地。好音,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萋萋碧草依然映階,聲聲黃鸝隔葉啼囀,本是種賞心悅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飾,則所含之情便大有轉折:青草自綠,無人光顧;黃鸝好音,無人傾聽,就像《荷塘月色》中所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更顯英雄長逝、遺跡荒落。這是何等凄涼傷感。營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圍。就像《杜詩解》中所說“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本坝,愈見凄涼。這種寫法古詩中很多,如唐代詩人李華《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标懹蔚摹稌鴳崱罚骸叭祥L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它們都能取得同樣的表達效果。這是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而作者看眼前景,思祠中人,想到自己如今遭逢亂世,卻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匡扶救國,心中更是涌起無限的落寞與感傷!

         、沁@就是高考中常見的煉字題,總結它的'答題步驟。

          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或修辭手法(釋字義);

          第二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繪景象);

          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有什么藝術效果(點作用);

          第四步,分析該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析情感)。

          例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贝寺(lián)中“自和空”兩字一用,境界全出。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自的意思是獨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釋字義)。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躲在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繪景象)。作者寓情于景,以樂襯哀,(點作用)表現(xiàn)了心中的落寞與感傷,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析情感)。

          4、賞析頸聯(lián):杜甫用這兩句來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功業(yè),你認為準確嗎?你最佩服和崇敬諸葛亮的哪一方面?

         、胖T葛亮的功業(yè):三顧——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跋鹊鄄灰猿急氨,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天下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tǒng)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lián)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

          兩朝——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

          開濟——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輔佐劉禪匡濟艱危。

          老臣心——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此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埔陨鲜论E里作者主要從諸葛亮哪些方面在塑造諸葛亮?

          從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

          ⑶對于諸葛亮的一生的雄才大略和生平業(yè)績,作者言語間帶有何種情感?

          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5、尾聯(lián)“英雄”具體指哪些人?為什么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里的英雄指的是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之人,為國為民而赴湯蹈火之人,許身社稷、志在匡國之人。當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壯志未酬,鬢已先斑,甚至身已先死。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未能出將入相。如陸游,只能“夜闌臥聽風吹雨”,只能“塞上長城空自許”,因此必然會“泣淚沾襟”。

          杜甫為什么生發(fā)這種感情?

          諸葛亮杜甫

          志向抱負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

          境遇

          劉備三顧茅廬

          輔佐兩朝,六出祁山,遇到名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纏身,懷才不遇

          命運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未酬身先(已)老

          6、總結:《蜀相》不是為詠史而詠史,為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yè)未成而身已先死,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而鬢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胸懷祖國,心系百姓,他不是為了作詩而作詩,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人生。

          四、拓展延伸明詩風

          1、結合《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詩歌風格。

          沉郁頓挫!俺劣簟敝冈姼璧那樗继攸c:“沉”,深沉,沉厚!坝簟保籼,即許多的情感、憂憤蓄積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表現(xiàn)國家安危,關心民生疾苦的主題!邦D挫”指詩的結構與語言聲律等表現(xiàn)形式。它是為表現(xiàn)“沉郁”服務的,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邦D挫”即抑揚,這里不僅指語言聲調的停頓、轉折,有輕重、徐急之美,而且還能指感情表現(xiàn)的曲折跌宕,回腸九轉,含蓄深厚,反復低回,感情深沉闊大。

          2、學習了此詩,你內(nèi)心涌動著很多話想對杜甫說,請你以“杜甫,我想對您說”開頭,穿越時空隧道,寫一段文字勸慰他。

        《蜀相》教案5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三聽三讀,層層深入地把握誦讀;讀中有品,以品帶讀,品讀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xiàn)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回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guī)Щ卮筇剖⑹馈?/p>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這時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fā)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呈現(xiàn)出活躍的狀態(tài)。其國勢之強盛,氣象之恢宏,確是令人嘆為觀止,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片輝煌。然而,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大唐盛世便像紐約的世貿(mào)大樓一樣轟然倒塌了,而且,從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歸路。因此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就仿佛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他們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們的感受就更強烈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極大抱負卻壯志難酬的人。這首七言律詩《蜀相》就是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就的。當時正處于安史之亂。

          2、《蜀相》是一首古詩。學習古代的文學作品,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jīng)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基調、感情、格律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二、了解詩歌基調,初步把握誦讀。

          1、基調就是指詩歌所抒發(fā)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都是根據(jù)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nèi)容來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請同學們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迅速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或:那么,有誰能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來說說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嗎)

          明確:抒發(fā)的是感傷、嘆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

          2、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xiàn)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是讀得如奔流瀑布一瀉千里,還是讀得如百尺深潭潛流暗涌;是讀得如“間關鶯語花底滑”,還是讀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難”

          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3、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評,再聽誦讀錄音,再集體朗讀全詩。

          4、學法指導一:結合背景,整體感知,把握基調,讀出感情。

          三、了解詩歌格律,把握詩句節(jié)拍,再次誦讀。

          1、剛才同學們誦讀時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詩句中的停頓。停頓在誦讀時是非常重要的,古詩中的停頓和它的格律有關!妒裣唷肥且皇灼哐月稍,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jié)構成一個節(jié)奏單位,每一節(jié)奏單位相當于一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jié)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和X X一X X一X一X X。

          2、請同學們據(jù)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jié)拍。

          3、誦讀指導:要讀準節(jié)拍,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會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4、再放詩歌錄音,同學們跟讀。

          5、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

          四、具體分析詩句的感情,根據(jù)感情深入把握詩歌的誦讀。

          (一)分析頸聯(lián)、尾聯(lián),具體把握感情和誦讀。

          1、剛才,我們通過了解詩歌的基調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詩歌的誦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感情,并據(jù)此更深一步的來把握詩歌的誦讀。

          2、詩歌中最能表現(xiàn)出詩人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后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這兩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4、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ɑ蛘唿c撥: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你們可以怎樣來形容諸葛亮在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詞該怎么加該加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如:雄才大略、謀略過人、業(yè)績宏偉、忠心報國、忠心耿耿等。)

          5、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边@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6、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朗讀呢

          明確:“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后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7、個別讀,集體讀,聽錄音讀,再讀。

         。ǘ、分析首聯(lián)、頸聯(lián),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誦讀。

          1、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四十多年后,中唐時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些都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遠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就都無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嗤吹。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托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xiàn)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由來已久的還是來游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xiàn)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么) “丞相”更能體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聯(lián)想到《詩經(jīng)》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對丞相的敬愛;同時還可以理解為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該怎么理解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

         、、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②、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fā)出婉轉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與詩人無關,“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詞的妙處在于溝通了情與景之景的聯(lián)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謂是“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边@里“自”“空”兩字也有此等功用。

         、堋⑾胂篌w會意境:這是一幅帶著濃濃的寂寞和悲涼的春色圖。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shù)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5、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么讀

          明確:“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讀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讀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后句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xiàn)出詩意的逆轉。

          6、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7、合上書聽錄音,跟著背誦。

          五、課堂總結(請學生來進行):朗讀古詩詞的技巧

          1、把握基調——結合背景、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2、體會感情——聯(lián)想品味、揣摩語言、想象意境

          3、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注意平仄、讀出重音

          聯(lián)想和想象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聯(lián)想社會背景,聯(lián)想相關的歷史,聯(lián)想相關的作品,想象詩歌的意境。(聯(lián)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諸葛亮的事,壯志未酬的英雄,《詩經(jīng)》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圖》)

          六、作業(yè):背誦全詩

          《蜀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景物描寫對揭示詩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復習。

          二、我們剛感受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風格,其中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所塑造的華麗神奇的景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來我將要認識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通過他的作品,去解讀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梢哉f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的一首《蜀相》。

          三、確定《蜀相》一詩的形式,七律詩,有八句,四聯(lián),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詩歌的學習,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jīng)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從基調、格律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四、誦讀指導:如果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讀得慢,低沉些,讀出點感傷。反之則相反。就如剛剛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應該要輕快些。

          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集體朗讀全詩。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句的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和X X一X X一X一X X。請同學們據(jù)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jié)拍。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準節(jié)拍。集體朗讀。

          六、讀準了音節(jié)后,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感情了

          記得在學《威尼斯》的時候,我們重點分析過其中的景色描寫,透過這些景色描寫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還記得王國維對此概括的一句話嗎在寫作中,景色的描寫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們寫作個簡單的練習,大家來寫寫“雨”。

          中國古代的詩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繪,以此寄托作者的情。我們說詩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圍就是意境(以《沁園春長沙》作示范)。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要理解一首詩歌對于對于意象的把握很重要。

          七、接下來,我們看這首詩,很明顯也有景的描寫和主旨的揭示,哪幾聯(lián)在寫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ê喴治觯白浴薄翱铡保涸撛趺蠢斫飧臑楸M,皆有何不同)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

          八、分析本詩的關鍵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頸聯(lián)兩句詩中寫誰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2、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尾聯(lián)簡要分析,談談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4、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九、以此類推,用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的方法,分析兩首杜甫其他的兩首詩!洞阂瓜灿辍贰洞和

          《蜀相》賞析

          《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jīng)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死于軍中,實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后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勛業(yè)。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后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板\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成都產(chǎn)蜀錦,古代曾經(jīng)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里。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里山川明麗,美如繡錦,因而得名!吧,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據(jù)《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lián)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里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huán)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臺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昂靡簟保瑦偠穆曇,這里指鳥鳴。

          這頷聯(lián)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nèi)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nèi)景!坝畴A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來到這里!案羧~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嘔心瀝血所締造的一團糟,已被后人遺忘。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并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它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并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巧妙運用,使這一聯(lián)的含義更加豐富。對于這兩句,杜詩的評注者們有的認為是寫景,有的認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這兩種說法當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確切些說,應當把這兩句看成是“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對床夜語》一書中所說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睂懗隽藦R外景色的荒蕪,寄托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后凄涼的哀惋,就是生動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于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倍鸥Φ膶懢笆闱樵娋,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這種境地。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這里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是,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諸葛亮《出師表》上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頻煩”,多次地煩勞。另一說見清代汪師韓的《詩學纂聞》,汪師韓認為“頻煩”是唐代俗語,意思與“鄭重”差不多。“天下計”,是指統(tǒng)一天下的謀略。具體地說,這里指諸葛亮所制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nèi)政,東聯(lián)孫權,北搞曹操,而后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皟沙,指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伴_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濟”是指輔佐劉禪匡濟艱危!皾保型瓿傻囊馑,也可以解釋為守成、成了事業(yè)!袄铣夹摹,指諸葛亮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這頸聯(lián)兩句寫得格外厚重,含義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yè)績,也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因為這一聯(lián)是全首詩的重點和核心,所以詩人從開篇起便暗運斧斤,不斷蓄勢,一路盤旋,到此才著力點明,并用了濃重的筆墨。這也正合乎律詩中間二聯(lián)“宜乎一濃一淡”的寫作法則。這一聯(lián)同時還是杜甫以議論入詩的范例。本來,以抒情為主是詩歌的顯著特征,一般并不夾有議論。但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常規(guī),而常以議論入詩,這不僅使他的詩歌內(nèi)容有了特色,還體現(xiàn)了杜詩的一種技巧。清代沈德潛曾經(jīng)說過:“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 ……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杜詩的議論正由于有情韻,不僅沒有沖淡詩的氣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詩的抒情氣氛更為濃重,形象更為豐滿。仇兆鰲說這兩句詩寫得“沉摯悲壯”;浦起龍認為這個聯(lián)語“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開侯;亦如镕金渾化!倍际呛苡幸姷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jīng)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tǒng)率大軍,后出斜谷,占據(jù)了五丈原(今陜西省縣西南),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坝⑿邸,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nèi)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這尾聯(lián)兩句承接著五、六句,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鋪墊,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漁洋曾經(jīng)說:“為詩結處總要健舉!鄙虻聺撘舱J為“宕出遠神”是詩歌結尾的一種好方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憑吊古跡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處名勝古跡,照例做一首詩,里面有沒有感情呢多少有一點,但談不上深厚。我們說杜甫是抒情的對手,在憑吊古跡的詩中,雖然說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發(fā)了他內(nèi)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這首詩前半首寫景,后半首抒情。前后兩個部分以一個“自”字,一個“空”字為紐帶。詩人看到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偉人的祠廟竟變得如此破落,荒涼,從而引起種種感慨。些詩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實際上也是作者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感慨。

          《蜀相》一詩的藝術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詩歌跟古代散文一樣,很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所謂“起承轉收,一法也”!妒裣唷愤@首詩的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寫專程尋訪丞相祠堂,這是“起”;第三、四兩句,直承上文,寫祠堂內(nèi)的春色,這是“承”;第五、六句,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第七、八句,收束全詩,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這是“合”。在短短的八句當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統(tǒng)體渾成,充分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這著詩的另一個寫作特點是:成功地寫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準確地攝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階的春草和隔葉的黃鸝這些最能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特征的景物,用來烘托一種寂靜、肅穆的氛圍,借以表達在這種氛圍中詩人所產(chǎn)生的憑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詩句還具有非凡的概括力,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第五、六句對諸葛亮的為人和一生功業(yè)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萬丈高,就中詩律杜陵豪!倍鸥Φ穆稍姷拇_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詩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詩對仗工妥,用字精當,聲音和諧。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樣,“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律詩的這些長處,我們在細讀《蜀相》這首詩時,是能夠領悟得出的。

          這首詩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時,為追懷諸葛亮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huán)境的特征,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xiàn)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yè)未遂留給后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美和惋惜之情。這兩句蒼涼悲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內(nèi),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形象,成為后世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們崇拜學習的榜樣。每逢國家動蕩之秋或偏安之時,總有一些詩人們將諸葛亮形諸筆墨,通過熱切地呼喚英靈來寄寓自己希望當代英豪站出來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詩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時。這時持續(xù)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命運仍在風雨飄搖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憑吊,寫作此詩,自然不單是發(fā)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憂時憂國的深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腦際浮現(xiàn)的,決不只是往古英雄諸葛亮的形象。還有抒情主人公傷時感事、嘆息哭泣的熒熒淚光。這是一首感情極為濃烈的政治抒情詩,它的悼惜英雄、感傷時事的悲痛情緒滲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間,但表現(xiàn)手法卻頗有奇特之處。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轉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寫景物,后半純乎用事與議論的辦法,以寫景時的心理活動線索開啟出對于憑吊對象的精當評論,從中自然透發(fā)出詩人滿腔的激情。詩的前四句,描寫祠堂之景,在描寫中隱然流露出同樣是忠君愛國者的杜甫對于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聯(lián)二句,自為問答,記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處尋”以顯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聯(lián)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自”、“空”兩個虛字是此聯(lián)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后緊密呼應,感情十分真摯強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詩話家不主張詩中發(fā)議論。認為詩以不犯本位為高,議論便落言筌,不是詩的本色。明清有些論者,甚且以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內(nèi)的許多名篇是“純乎議論”之作。我認為,詩既然要表達作者喜怒哀樂之情,就免不了有時要議論,問題不在于能不能議論,而在于議論得好不好,有沒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詩后半的四句議論,就是可為后世詩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這段議論從生動的寫景中自然地引發(fā)出來,絲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飽含情韻。既切合吟詠對象的形象內(nèi)涵,又帶著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強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煉,將全篇的主題思想升華了。其次,議論中用的就是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們具有極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維,能夠喚起讀者對于渚葛亮一生的聯(lián)想。“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后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跡。這與一般抽象議論絕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啟發(fā)讀者激情的詩化的議論。從全詩抒情層次來講。“天下計”推崇其匡時雄略,“老臣心”贊揚其報國忠忱。老杜本人的憂國之心也隱隱然寄托其中。有這兩句的沉摯悲壯,末聯(lián)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語,才顯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聯(lián)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貞革新的首領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澤等人在事業(yè)失敗時都憤然誦此二語,可見這首詩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技巧所鑄成的悲劇美是如何歷久不衰了。

          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詩人初游成都武侯祠時。詩前四句寫祠堂之景,“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杜詩解》)。后四句議丞相之事,“就公始未以寓感慨”(《唐詩摘鈔》)。前四句寫得疏灑,后四句議得沉郁。

          詩句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輔國功業(yè),大筆如椽。三顧,三次拜訪,指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縣西20里)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鳖l煩,屢屢,多次,指劉備屢屢跟諸葛亮商討。天下計,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兩朝,指劉備、劉禪兩朝。開濟,指輔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佐劉禪匡濟危難!度龂臼駮T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撂槠唬骸几倚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白,如其所言!边@就是“老臣心”!耙环矫媸侵松迫,終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保ㄖ苋瓴Z,見《唐詩鑒賞辭典》)天下計,可見諸葛亮的匡時雄略;老臣心,可見諸葛亮的報國苦衷。詩句屬對工致,沉郁頓挫,反映了詩人對這位蜀漢丞相的無比崇敬而又無限惋惜的感情。“有此二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宋宗簡公歸歿時誦此二語,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于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zhèn)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于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于諸葛亮,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tǒng)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lián)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yè)才出現(xiàn)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于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軍山(今陜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yǎng)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后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tǒng)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zhí)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后更長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份遺產(chǎn)。

          《蜀相》原文和譯文

          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蜀相》教案6

          【學習要點】

          1.探究詩歌的結構。

          2.通過對比閱讀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詩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課堂探討☆

          要點一:探究詩歌的結構。

          【探究活動】

          1.律詩的起句、結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詩的主旨和意境有關。請你結合《書憤》起句和結句的意思,并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 歌的的結構章法的題目,律詩十分講究起承轉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聯(lián)系。

          【討論明確】

          《書憤》的起句,“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明了詩題中 的“憤”字,這“憤”是貫穿全詩的意脈。結句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詩人以《出師表》中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 放棄恢復中原的大志。詩人悲憤而不絕望。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

          要點二:探究詩歌的情感。

          【探究活動】

          1.《臨安春雨初霽》(參見“相關鏈接”)與《書憤》作于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在表現(xiàn)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 側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這兩首詩都寫于1186年,陸游在被罷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xiàn)在浙江建德)軍州事。《書憤》這首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 情。全詩以“憤”為意 脈,沉郁頓挫,深沉蘊藉。《臨安春雨初霽》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在臨安寫的。這首詩的首聯(lián)表示對仕途的厭倦與失望,并透露客居京華的懊悔;頷聯(lián)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頸聯(lián)呈現(xiàn)一個極閑適的境界,卻在背后,藏著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與牢騷;尾聯(lián)是自我解嘲,悲憤之情見于言外?梢姡趦(nèi)容上,這首詩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悲憤 與牢騷,在風格上,如果說《書憤》近似杜甫的話,這首詩更近似蘇軾的一些作品,寫得優(yōu)美動人,富于情趣。

          【探究活動】

          聯(lián)系社會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較陸游此詩和杜甫《蜀相》,說說它們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抒發(fā)個人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師釋疑】

          這是 一道探究詩歌的異同的題目,所給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題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處,答題時要抓住詩歌的側重點進行分析。

          【討論明確】

          《書憤》和《蜀相》有相似之處,要說不同,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方面,《蜀相》著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和“老臣心”;《書憤 》著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抒發(fā)個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yè)。在表現(xiàn)手法上,《蜀相》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發(fā)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 嘆自己渾然一體,內(nèi)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沉雄。而《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然后寫自己現(xiàn)在,最后以諸葛亮自況,全詩著重寫自己的“憤”,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梢,兩詩風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 些區(qū)別。

          【課堂提升】

          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 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韋莊在詩中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死家鄉(xiāng)、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雖然兩首詩都寫到“燈前”,但是,這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 “燈前”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的“燈前笑說”表現(xiàn)了詩人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蜀相》教案7

          一、整體把握

          全詩是如何聯(lián)系自身,表達憂憤之情的?

          答案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與“殘杯與冷羹,到處潛悲辛”的冷酷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中度過的,對于歷史上諸葛亮這位“伯仲伊尹”“功蓋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滅魏吞吳中興漢室,很有感觸;把諸葛亮、劉備君臣相遇和自己不為時用的境遇相比較,更生嗟惋憂憤。

          二、細部探微

          1.《蜀相》開頭兩句對翠柏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頷聯(lián)的詩眼是什么?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頷聯(lián)的詩眼應是“自”“空”,頷聯(lián)表現(xiàn)的是幽靜的春景襯托出的莊嚴肅穆的氣氛。一“自”一“空”,把拜謁的.人們,包括詩人在內(nèi),那種虔誠肅靜的心情和動態(tài)都表現(xiàn)出來了。這“自春色”“空好音”便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別的意境。

          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答案這“淚滿襟”的英雄們中間,自然少不了作者,但卻并非他一人!伴L使”一詞擴充了詩歌感染的范圍,把普天之下、千百年來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部包括在內(nèi)。

        《蜀相》教案8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nèi)涵,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誦讀、討論、探究、點撥式教學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陸游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一生經(jīng)歷和愛國情懷導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與作品的關系。

          二、賞析示例:《書憤》

          1、整體感知、融入體驗

         。1)(看題目,明大意。)

          先賞詩題,引導學生明白詩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調。請一生初讀,達到讀準字音、讀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點介紹中間兩聯(lián),頷聯(lián)六意象連用,創(chuàng)雄壯豪邁之意境;頸聯(lián)塑造自己壯志未酬、衰鬢先斑的愛國者形象。

         。3)(看詩眼,明感情。)

          自由討論,分聯(lián)探究,融入體驗,分析概括。

          補充詩眼的作用。答案可能豐富多彩,讓學生課后探討。老師概說。

          哪一聯(lián)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抑郁、悲憤之情?讓學生用原文詞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板書:憤——空自許(壯志未酬)、鬢先斑(英雄老邁)

          然后進入自由討論探究環(huán)節(jié),時間三分鐘。請學生探究這種抑郁、悲憤之情還在那些地方體現(xiàn)出來,找出來,并說說理由。

          請一生融入體驗,朗讀該詩。

          情感沒有充分讀出,引出“知人論世”法。

          讓學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風格)和論其世(看注釋,明緣由)。

          請大家推舉一位同學情讀此詩。

          點評后老師做誦讀示范。

          2、把握內(nèi)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這首詩,品味感情。

          讀得好,是因為解得妙,是因為不自覺地運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法。

          三、賞析指導

         。ㄒ唬┫攘私馐裁词恰耙砸饽嬷尽焙汀爸苏撌馈狈ǎ僦赋銎渥饔

         。ǘ┬〗Y:“詩鑒五看五明”與“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關系。

          四、自主賞析《蜀相》

         。ㄒ唬┲苏撌

         。ǘ┳灾髻p析四問——自由組合小組,討論探究,暢所欲言,三分鐘后每小組推舉同學代表發(fā)言。

          1、此詩頷聯(lián)的詩眼是什么?

          2、頸聯(lián)中諸葛亮形象有何特點?

          3、尾聯(lián)的英雄指誰?有沒有包括自己?

          4、頸聯(lián)尾聯(lián)各包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5、把握內(nèi)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此詩,不僅要音讀,意讀,更要情讀,用聲音來表達美。

          五、總結

          千秋詩圣惟子美,亙古男兒一放翁。倡導讀其詩,品其文,懷其人!

          六、作業(yè)

         。ㄒ唬┱n余熟讀《書憤》,背誦《蜀相》。

         。ǘ┩ㄟ^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深入理解《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

         。ㄈ┯谩耙砸饽嬷荆苏撌馈狈ㄙp析《臨安春雨初霽》的內(nèi)容和主旨,并比較《臨》和《書》在表達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后兩題見“鞏固練習”。)

        《蜀相》教案9

          知識目標

          學習《登高》了解詠懷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學習《蜀相》了解詠史詩借古傷今的特點。

          能力目標

          通過參照對比,學會鑒賞作品,進而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情意目標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操和對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學設想

          1.通過比較、涵詠,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豐富意蘊,體會詩人的`風格特征。

          2.點撥、討論、講析相互結合,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意識。

          3.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準備與詩歌內(nèi)容相近的風景圖片及相關的詩詞、資料,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并擴大課堂的容量。

          4.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涵詠鑒賞詩歌,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

          2.難點:理解杜甫,真正領會詩人博大的胸襟、體會出詩中郁勃的情勢。

          教學過程設計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誦讀感知

          覓得詩趣

          【投影】課前投影杜甫肖像,配樂。

          【提問】知道他是誰?熟悉他的詩嗎?請幾位同學讀一句你最喜愛的杜甫寫的詩。

        《蜀相》教案10

          教學目的

          杜甫對“蜀相”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詩歌頷聯(lián)所表現(xiàn)的意境,“空”、“自”兩字的作用

          教學難點

          詩中有關蜀相的典故;詩歌的尾聯(lián)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生平提示: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如果說李白的一生充滿著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則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公元746年,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政治抱負,到京城長安應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困守長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號“少陵野老”(也稱杜少陵)。這一時期,他生活困頓,常挨餓受凍,過著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曾被叛軍扣押在營中。不久逃脫,投奔新帝,被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759年冬關中大旱,為了逃荒,他辭去官職,伴著家小輾轉秦州、同谷(今甘肅一帶),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國家政局動蕩中,杜甫的命運也激烈動蕩著。這一時期他寫下了許多反映戰(zhàn)亂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詩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幫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蓋了一座簡陋的茅屋(史稱“成都草堂”)定居,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貧困。764年,杜甫幼時好友嚴武再鎮(zhèn)蜀州,表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謀,工部員外郎(后人因稱“杜工部”)。后來嚴武死了,四川內(nèi)亂,杜甫又伴同家族,離開四川,乘舟沿江東下,轉徙于湘鄂之間。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結束了他漫長的漂泊生涯!皯(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詩人對祖國和人民最后的懷念。據(jù)說他是食牛肉過多而死的,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傳說相比,確實慘得多了。杜甫創(chuàng)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猶如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被公認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

          二、詩歌分析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shù)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祠所在了。這首一聯(lián),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隔葉禽鳴。

          有人說:“那首聯(lián)是起,此頷聯(lián)是承,章法井然!辈诲e

          詩的一開始作者以設問提起,好像憑空高歌,飄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錦官城外的地方!緊接著他寫下了祠堂內(nèi)部的荒涼景色。滿院的綠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蔭密葉中發(fā)出婉轉的鳴叫,卻空無人欣賞。景色的描寫中灌注著感物思人的情緒,為下面轉寫人事作了過渡。

          五、六兩句凝練地概括了諸葛亮的功績;詩人專程為憑吊諸葛亮的祠堂,自然要想到他的生平: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恩遇,出山輔佐劉備,聯(lián)吳抗曹,取荊州,定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軍中。這樣的輝煌業(yè)績,被詩人用兩句話概括出來,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流露出詩人對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傾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統(tǒng)一全國的理想畢竟沒有實現(xiàn),所以詩人在尾聯(lián)中說“出師未捷身先死”,包含了無限惋惜。這種惋惜當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來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們,都曾為之痛哭流淚。而杜甫的這首詩對后代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據(jù)載,時隔四十多年,永貞革新失敗,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就曾吟誦過杜甫的這首詩。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正要收復祖國山河時,不幸病危,臨死也曾吟詠過這兩句詩。這一方面說明了杜詩的成功,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浩然正氣激動人心。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yè),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詩鈔》中語“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三、學生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蜀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點: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難點: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一提起詩,我們就會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詩歌浪漫主義的高峰,杜甫代表著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大家想想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杜甫哪些詩篇?記得哪些詩句?(師生共同回顧)今天讓我們走進杜甫,學習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參讀資料,了解詩人。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他的詩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廣闊社會生活,其詩作被譽為“詩史”

          三、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1、學生自讀詩歌。

          2、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

          4、集體再次齊讀。

          5、把握詩歌情感基調。

          悲涼、傷感。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6、請我們班朗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來讀一讀。同學們推薦一位。

          7、詩言志。我們讀詩,要學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學生歸納:“尋”字。因為作者表達的是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尋”能表達這種感情。

          “淚”字。因為全詩表達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為諸葛亮出師未捷而惋惜,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教師小結: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詠字句,品出詩味。(合作學習輔以多媒體)

          1、我們來看此詩的首聯(lián),如果“丞相”換成“蜀相”如何?

          明確:丞相是屬于國家的,蜀相僅僅屬于一個小地方。丞相一詞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

          2、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題為“蜀相”,卻從“祠堂”寫起,有何用意?柏森森有什么深意?

          明確: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柏森森”總寫環(huán)境,令人肅然起敬。

          3、頷聯(lián)能否改成“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明確:不能!氨滩荽荷薄包S鸝好音”不算荒涼之境,應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這也可以表達作者的心情。因為景雖好,但作者無心欣賞。用“盡”“皆”傳達的是興奮的高興的心情。

          這是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在士大夫的潛意識里,芳草本為賢者設,贊歌只為英雄唱,紅花綠葉,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盡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鸝還在啼囀,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限的感傷和凄涼!對眼前景,思祠中人,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shù)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所以,“自”“空”二字是詩人發(fā)出的.深沉感慨。

          4、頸聯(lián)上下句的關鍵詞分別是什么?為什么用這些詞概括字諸葛亮的功績?

          明確:上聯(lián)的“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側面映襯。下聯(lián)的“開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國,濟指輔佐劉禪繼位。這表達出作者對他的敬仰。落腳點在“天下計”和“老臣心”。“天下計”說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說明他忠心耿耿,無私報國。詩人借這兩句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慕之情。

          5、尾聯(lián)“英雄”具體指哪些人?為什么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明確:英雄指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當然也包括杜甫自己,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yè),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因為許多人與諸葛亮經(jīng)歷相似,也壯志未酬,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如杜甫,盡管想當賢相,卻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別人的份,因此必然會“淚滿襟”。

          6、小結:杜甫的詠史詩是有其特點的,這就是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自身!妒裣唷凡皇菫樵伿范伿,為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yè)未遂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同時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據(jù)要路思捐軀”,像諸葛亮那樣國而忘身;還希望唐肅宗能像劉備那樣,能夠信任像郭子儀等那樣忠心耿耿的老臣。

          五、參照所學,拓展延伸

          結合《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詩歌風格。

          沉郁頓挫。“沉郁”指詩歌的情思特點:“沉”,深沉,沉厚。“郁”,郁陶,即許多的情感、憂憤蓄積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表現(xiàn)國家安危,關心民生疾苦的主題。“頓挫”指詩的結構與語言聲律等表現(xiàn)形式。它是為表現(xiàn)“沉郁”服務的,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邦D挫”即抑揚,這里不僅指語言聲調的停頓、轉折,有輕重、徐急之美,而且還能指感情表現(xiàn)的曲折跌宕,回腸九轉,含蓄深厚,反復低回,感情深沉闊大。

        《蜀相》教案12

          知識與技能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并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杜甫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感情。

          難點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導入】

          請看下面兩副對聯(lián):

          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風,賤兒無家別,安得廣廈萬千,草堂美譽留后世;

          過潼關,朱門酒肉,夔女負薪行,但聞夷歌數(shù)處,詩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兩幅對聯(lián)寫的分別是誰?

          第一幅對聯(lián)寫的是杜甫;第二幅對聯(lián)寫的是諸葛亮。

          注:杜甫:“三別”,《茅屋被秋風所破》,“杜甫草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負薪行》,杜甫的《閣夜》“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薄霸娛ァ倍鸥。

          諸葛亮:收取東西二川,分別擊敗劉璋和張魯,取得天府之國;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禳星一事,如果四十九盞明燈不滅,那么諸葛亮又可增壽一紀。可惜司馬懿偷營,魏延慌亂之中弄滅了燈火?上О】上А6恍闹粸槌耆檮t是說諸葛亮做這么多事情,是為了報答劉皇叔的知遇之恩啊,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東和指結盟孫吳,北拒則是北拒曹魏;諸葛亮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負千里之外。而水面偏能用火攻則是說的赤壁之戰(zhàn)。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想為祖國和人民效力,才華卻得不到施展,當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諸葛亮的祠堂前,會有怎樣的感觸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蜀相》,感受這位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課堂知識點撥】

          一.題解

          1.這首詩的題目叫《蜀相》,指的是誰?

          他,躬耕隴畝,胸懷天下,贏得皇叔三顧;

          他,輕搖羽扇,運籌帷幄,輔佐蜀漢兩朝。

          一篇《隆中對》,三分天下定;

          一篇《出師表》,一片忠心現(xiàn)。

          他神機妙算,草船巧借十萬箭;

          他氣定神閑,空城計退百萬。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題目《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2、諸葛亮的一些事跡。

          ——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他曾經(jīng)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病逝五丈原,實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后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3、作者寫的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諸葛亮,大家想想這應該屬于什么詩?

          ——懷古詩,借古抒懷。

          二.作者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詩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詩作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為主。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蜀相》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

          三.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東都洛陽,自立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chǎn)遭到大破壞;尤其嚴重的是唐肅宗的昏庸,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魚水相得的關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滾,以至淚流滿襟,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四.詩歌賞析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題下有注: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xiàn)在成都,晉李雄初建。錦官城:成都的別名。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nèi)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空:白白的。三顧頻煩天下計:意思是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xiàn)的天才預見。頻煩,猶“頻繁”,多次。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后又輔佐劉禪。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chuàng)。濟:扶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īn):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陜西岐山東南)軍中。出師:出兵。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探究】

          1.此詩寫詩人在諸葛祠吊古,但是標題是“蜀相”,而非“諸葛祠”,標題改為“諸葛祠”好不好?

          【答案】①不好。②本詩表達的感情是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而不是諸葛祠。③全詩著眼點在諸葛亮這個人的豐功偉績不在諸葛祠這個地方。所以本詩以標志諸葛亮的身份地位的“蜀相”來命名。

          2.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辭:①設問修辭,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

          情感:①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②“柏森森”一詞,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③“森森”,是形容柏樹的高大而茂密。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現(xiàn)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與崇敬。

          3.“丞相祠堂何處尋”中的“尋”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①“尋”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經(jīng)心的信步由之,而是專程拜訪;②“尋”為下面的詩句張本敘事,引出下面對蜀相祠堂的描寫;③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強烈的敬仰之情和對自己報國之志的感慨。

          4.“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么?

          【答案】①不能。②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不符合詩歌意境。③“自”和“空”表現(xiàn)了詩人見滿院萋萋碧草,聞葉間數(shù)聲黃鸝,感嘆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涼的情感。

          5.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

          【答案】①詩眼分別是“自”和“空”字。②“自”的意思是獨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釋字義)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卻無人欣賞;躲在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繪景象)。③作者寓情于景,以樂襯哀,(點作用)表現(xiàn)了心中的落寞與感傷,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析情感)。

          6.頷聯(liá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①反襯(以樂景反襯哀情)手法。②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fā)出婉轉的鳴叫。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黃鸝之聲,本是婉轉動聽,卻空蕩蕩無人欣賞。階草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③詩人面對丞相祠堂的無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與感慨:雖然祠堂內(nèi)春意盎然,然而時過境遷,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卻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表達了詩人對祖國中興的希望感到渺茫的憂傷之情。

          7.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表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案】①這句詩勾畫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形象。②“三顧”,三次拜訪,這里指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縣西20里)時,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拜訪,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的事!疤煜掠嫛睂懼T葛亮興復漢室、統(tǒng)一天下的雄才大略!皟沙_濟”寫出了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③只是簡單的兩句話就凝練的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濟助后主。

          8.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統(tǒng)一全國的理想最終卻沒有實現(xiàn),從哪里可以看出呢?

          【答案】①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以看出。②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為之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9.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答案】①是指失敗的英雄,壯志未酬的英雄。②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

          10.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答案】①有,這英雄也包括著杜甫自己。②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yè),他是想做宰相的,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嗤吹摹

          11.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①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之情。定奪天下的先主劉備曾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諸葛亮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②對諸葛亮功業(yè)未就的惋惜之情?上С鰩煼ノ喝〉脛倮∷烙谖逭稍,使歷代英雄們一直對此涕淚滿裳、蹖覍Π傩盏膽n慮之情。詩人面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實以及自身處境發(fā)出了英雄淚滿衣襟的浩嘆,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抱負難施。

          【小結】

          懷古抒情

          諸葛亮杜甫

          志向抱負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

          境遇劉備三顧茅廬,輔佐兩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纏身,懷才不遇

          命運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未酬身先(已)老

          《蜀相》不是為詠史而詠史,為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yè)未成而身已先死,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而鬢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胸懷祖國,心系百姓,他不是為了作詩而作詩,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人生。

          【理解性默寫】

          1.杜甫《蜀相》中“,”兩句,詩人運用帶有詠嘆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把一種追思緬想情意,作了極為深微的表達。奠定了全詩“沈摯悲壯”的風格基礎,并且洋溢著一種蘊借哀涼的氣氛。

          【答案】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2.杜甫《蜀相》中“,”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

          【答案】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3.杜甫《蜀相》中“,”兩句,借對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寫,抒發(fā)憑吊情懷。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答案】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4.杜甫《蜀相》中“,”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以諸葛之偉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聽計從,本可以一統(tǒng)河山,建千秋偉業(yè)。無奈天不從人愿,諸葛亮正當盛年之時,即在五丈原病逝軍中,苦心經(jīng)營的興復大業(yè)也付之東流。確實讓人痛惜不已。

          【答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5.《蜀相》中,“,”兩句詩,寄托了杜甫“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xiàn)的悲哀。

          【答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6.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杜甫在《蜀相》中水到渠成的寫下了千古名句:“,!

          【答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7.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練、精辟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

          【答案】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8.杜甫《蜀相》中“,”兩句說諸葛亮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答案】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9.《蜀相》中,“,”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

          【答案】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10.《蜀相》中,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兩句詩是:“,!

          【答案】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11.《蜀相》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從而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答案】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12.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蜀相》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的句子是“,!

          【答案】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課外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月

          杜 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 ①瞿唐:瞿塘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1.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①對家鄉(xiāng)故園的親人的思念,②對時局國事的憂慮,③對早日結束戰(zhàn)亂的渴望。

          2.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托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②“時時”借用月亮頻繁的出現(xiàn)惹起作者的思鄉(xiāng)之痛。③“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托了詩人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解析】這首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顛沛流離后困居瞿唐附近時所寫。全詩以明月興思情,首聯(lián)“萬里瞿唐月”表明作者與故鄉(xiāng)有萬里之遙,思念之情頓生,明月“開暗室”“滿青天”寄寓作者的兩地思念,思情綿長悠遠。頸聯(lián)寫天氣清爽無風,衣襟靜止不動。明月懸天正如淚臉高懸。尾聯(lián)烏鵲停在江邊,夜深時分依然不走,襯托出詩人因思鄉(xiāng)而產(chǎn)生的孤寂凄涼之感。

          【賞析】

          《月·萬里瞿塘月》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

          首聯(lián)既交代了時間(六月初旬)和地點(瞿塘峽),又寄寓了萬里漂泊、羈留難歸之感。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灑滿無垠的藍天。“時時”二字既寫出月的殷勤關切,又見出詩人飽經(jīng)喪亂,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歸。

          頷、頸兩聯(lián),3、5句相接,寫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寫出月的清冷疏遠。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時開暗室,則喜之而爽合風襟;故滿青天,則恨之而空當淚臉。一月而分作兩般,景隨情轉故也!

          尾聯(lián)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處漂泊,無處棲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4題。

          倦 夜

          杜 甫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3.從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兩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兩句是直抒胸臆。②憂國憂時,報國無門。

          4.詩歌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倦”意的?

          【答案】①自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身倦。②詩人心事重重,徹夜難眠,心倦。

          【賞析】

          起句云:“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竹”、“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夜風吹動,竹葉蕭蕭,入耳分外生涼,真是“綠竹助秋聲”;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可以普照,更顯得秋空明凈,秋月皓潔。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鄙暇淇壑,下句扣月。時間已經(jīng)是深夜了。五、六兩句又轉換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边@是秋夜破曉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從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寫得歷歷在目。雖然這六句全寫自然景色,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在這幅“秋夜圖”中,不僅有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其實還有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他孤棲“臥內(nèi)”,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huán)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么疲倦!這樣就有了這些疑問: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來他是為國事而憂心。“萬事干戈里”,詩人非常深切地關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臥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時昏君庸臣當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詩人自己也是報國無門。故詩的結語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發(fā)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詩的最后兩句,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這兩句的出現(xiàn)使前面所描寫的那些自然景物顯現(xiàn)出一層新的光彩,它們無一不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詩人為國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涼侵臥內(nèi)”;由于詩人嘆息廣大人民的亂離之苦,故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詩人思緒向廣闊和遙遠的空間馳騁;那乍隱乍現(xiàn)、有氣無力的“稀星”,似乎顯示出詩人對當時政局動蕩不定的擔心;至于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的孤寂心情。

        《蜀相》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蜀相教案。

          2.通過錘煉字句,提高學生的詩歌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2.難點:"自"和"空"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1、導入

          三國中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歷來為后人稱道,那么,當一代詩圣杜甫路過諸葛亮祠的時候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蜀相》。

          2、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生于河南鞏縣,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創(chuàng)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教案《蜀相教案》。

          三、背景知識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比為舜的輔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情懷。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寫下了又一首紀念諸葛亮的詩《詠懷古跡.其五》。

          四、詩歌鑒賞

          1.師問:詩歌寫景的有哪幾句?

          生答:首聯(lián)、頷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師問:都寫到哪些意象(景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生答:祠堂、翠柏、碧草、黃鸝,營造了寂寞、悲涼的意境。

          師問:"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歷來被認為名句,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么?

          生答: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生答:"自"和"空"卻使詩意陡然逆轉,在賞心悅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層濃濃的寂寞和悲涼。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shù)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2.師問:詩歌敘事或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生答:頸聯(lián)、尾聯(lián):"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問:這兩聯(lián)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生答: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chuàng)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師問:該怎樣來理解這兩聯(lián)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生答: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生答: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我們讀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讀出了詩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3.歸納詩歌主旨

          明確: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fā)了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

        《蜀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并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講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拜訪,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jīng)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

          1、有目標就要堅持不懈

          2、遇到困難是退縮還是求助他人想辦法一起解決

          3、一個人要有才能、有本事,才能得到賞識。

          諸葛亮在出山前就很有名了,所以劉備才會慕名去請他。所以呢,我們也是一樣,不管是學知識,還是學技能本領,都要腳踏實地的去學,必須有一技之長,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不被淘汰。

          那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古詩就和故事中的主人翁有關,請大家打開書39頁。

          師:之前大家學過李白的詩嗎?那李白的詩具有什么風格呢?

          生:浪漫主義風格。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七言律詩板書:《蜀相》杜甫

          二、介紹作者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蜀相》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

          三、全班朗讀,整體感悟

          《蜀相》是一首古詩。學習古代的文學作品,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jīng)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現(xiàn)在大家先聽老師讀一遍,然后大家一起朗讀。

          1、師:剛才我們一起讀過,大家感受一下,作者在這首詩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抒發(fā)的是感傷、嘆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

          2、師: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xiàn)呢?

          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

          明確: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還要注意到詩句中的停頓。(師示范)

          3、那我們再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 (點評)

          剛才,我們誦讀了詩歌,并且了解了詩歌的基調,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感情。

          四、分析詩歌

          1、這首詩的題目叫《蜀相》,指的是誰?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題目《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2、那諸葛亮是什么時期的人物呢?——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有誰了解諸葛亮的一些事跡,大家分享一下?

          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他曾經(jīng)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死于軍中,實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后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4、那作者寫的是諸葛亮,是一個過世的人,大家想想這應該屬于什么詩?

          是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還是送別詩、懷古詩?——懷古詩

          5、這首詩是懷古詩,既有寫景,又有敘事,哪部份是寫景?哪部份是敘事?

          ——前四句。詩的前兩聯(lián)主要寫祠堂從外到內(nèi)的景色,寄托了詩人無限心事;后兩聯(lián)主要寫諸葛丞相的偉績和后人對他的崇敬。

          6、開頭以自問引起,丞相祠堂何處尋?“尋”是什么意思?難道是詩人不知道丞相祠堂在哪兒嗎?

          特地去找,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路過;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huán)境生疏,所以才用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

          7、那么“丞相祠堂”在哪兒?——錦官城外柏森森。

          “錦官城”是什么地方?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勛業(yè)。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

          “柏森森”: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吧,是形容柏樹的高大而茂密。柏樹襯托諸葛亮的形象,高大茂密的柏樹是丞相祠的標志,是諸葛亮偉大人格的象征!鞍厣比齻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

          8、丞相祠外面柏樹圍繞,那丞相祠的里面又有些什么景色呢?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這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nèi)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nèi)景!坝畴A”,映照著臺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好音”,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

          9、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

          “自”“空”。

          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fā)出婉轉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卻與詩人無關,就像朱自清《荷塘月色》里說的一樣:“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詩人面對丞相祠堂的無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與感慨:雖然祠堂內(nèi)春意盎然,然而時過境遷,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卻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

          10、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表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這句詩勾畫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形象。

          “三顧”,三次拜訪,這里指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縣西20里)時,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拜訪,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天下計”寫諸葛亮興復漢室、統(tǒng)一天下的雄才大略。

          “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的宏偉業(yè)績。

          “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只是簡單的兩句話就凝練的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濟助后主。

          11、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yè)昭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統(tǒng)一全國的理想最終卻沒有實現(xiàn),從哪里可以看出呢?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為之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12、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

          13、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有,這英雄也包括著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yè),他是想做宰相的,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是非?嗤吹。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

          五、誦讀指導,讓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1、“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讀出仰慕之情!鞍厣币x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

          2、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xiàn)出詩意的逆轉。

          3、“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

          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后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長”與“淚”兩字應讀得重而長。

          六、總結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通過詩人對丞相祠堂的尋訪,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詩人對憂念蒼生、濟世扶危的諸葛亮極其崇敬景仰,希望在當時安史之亂中也能有諸葛亮這樣雄才大略而又忠心為國之人出現(xiàn)為國效力;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時、抱負難施的感慨。

          2、杜甫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一生都痛苦,所以大大的感嘆壯志未酬,面對困難、挫折,感嘆有用嗎?

          不要在遺憾、抱怨中生活,這樣于事無補,只會徒增悲傷。

          3、那你們有什么理想、目標呢?

          4、一個人要生存,就要有技能,那該怎么學呢?

          我們一定要抓住現(xiàn)在的每一天,努力學習,勇攀高峰,千萬不能浪費時間,虛度光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無數(shù)個輝煌的昨天,才能沒有遺憾,才能不辜負自己,不辜負親人。

          七、板書設計

          蜀相杜甫

          懷古詩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景仰、壯志未酬

        《蜀相》教案15

          一、中心主旨

          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膾炙人口,感人至深。作者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fā)了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深沉感慨。

          二、寫作特色

          1.借古人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比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又被放還,從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边@是寫詩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況,他一邊走一邊問路,終于看到了一片蒼松翠柏,有人告訴他武侯祠就在那里,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著寫入祠后所見所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已經(jīng)包含著詩人的感嘆了,意思是: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黃鸝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時間已過了五百年,像諸葛亮那樣的人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由此自然地轉到寫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yè)上:“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鄙暇淇雌饋硎钦f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下句則是諸葛亮一生功業(yè)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諸葛亮并沒有完成他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他惋惜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地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熔鑄成為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千多年來,這個名句震撼著千千萬萬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將宗澤臨終前誦讀了這兩句詩,又大呼三聲“渡河”,才離開了人世。

          2.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短短的八句詩當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統(tǒng)體渾成,充分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三、文白對照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蜀相》教案】相關文章:

        《蜀相》 教案03-25

        課文《蜀相》的教案08-30

        蜀相優(yōu)秀教案03-30

        蜀相教學教案04-04

        課文《蜀相》的教案06-12

        蜀相教學教案08-25

        課文《蜀相》的教案08-25

        《蜀相》教案范例10-29

        《蜀相》教案參考11-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