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范文
。ㄒ唬
本節(jié)內容是三年級新教材第三單元第五節(jié)的內容,是前面幾節(jié)內容的延續(xù),“水珠從哪里來”這個問題正是學生在做前面幾節(jié)課的實驗時提出來的,同時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現的問題,所以這課的導入可激發(fā)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和提問的習慣,提高科學素養(yǎng)。老師可以先提出幾個現象,比如:一杯冰水的外壁的水珠從哪里來呢?吃冰棍時包裝袋外面的水珠從哪里來的?等。也可以讓學生一起回憶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相似的現象,并提出過疑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堂課的探究中,使這堂課起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fā)了。
讓學生對“杯外的水珠從哪里來”進行假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喜歡思考的習慣。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原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展開充分的思考,不管對與錯,只要學生的回答符合一定的思維邏輯,老師都不應該否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假設之后再開展全班的討論,對假設進行分析和驗證,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不合理的解釋,使思考進一步深入,使學生認識到杯外的水珠不是冰融化得來的。
那么這時學生會隨之而產生這樣的問題:“那杯外的水珠究竟和冰有關系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嘗試讓學生從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出發(fā),即1提出問題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嗎2提出假設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3設計實驗學生嘗試設計對比實驗4實驗驗證學生動手操作5得出結論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經歷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具體的理解這幾個步驟,同時可以很好的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尤其對學生小組設計實驗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如何設計實驗是一個難點,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對比實驗,對比實驗要注意些什么,往往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通過對比實驗,學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與冰有關。
學生繼續(xù)會產生問題:“水珠和冰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系呢?”學生的思維在層層深入,這時學生又會有新的假設,老師也可通過一些連續(xù)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如:空氣中有水蒸氣嗎?水蒸氣哪里來的?水蒸氣會變成水嗎?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會變成水?這一系列問題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這個概念較抽象,老師應詳細講解,也可用圖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最后可讓學生嘗試著解釋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比如: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打開冰箱,看到的那些白霧從哪里來的?等一些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上述結論的理解和運用。
在整堂課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課堂紀律不太好,學生喜歡亂插嘴,做實驗時有亂擺弄器械等情況,課堂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了解學生心理,同時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如何更好的把握課堂紀律,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增強。備課還應更充分一些,對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做出及時的調整,使整堂課有條不紊。新課程理念的知識還應多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增強科學素養(yǎng),做一名新時代的好老師。
。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是設計小水珠從哪里來的實驗方案。為了順利完成本課制定的活動目標,我在導入中設計幾種常見的生活情景,如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子上的小水珠和植物葉子上的小水珠引入本課教學。我設計了: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教學中多讓學生去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實踐活動。尊重學生,體現了教學的公平、民主性。多處為學生們提供大膽猜想的機會,尤其是對于學生小組內設計實驗方案這一細節(jié)的設計上,讓學生動手前先動腦。學生借助于教師的提示與自己的設想,能夠在設計過程中充分依據實驗材料大膽設計,體驗科學學習探究的無限樂趣。
做得不夠的地方:
1、實驗前,沒說清楚注意事項。例如給玻璃片加熱要均勻,時間控制在25—30秒。
2、學生對小水珠形成的原因難以達成共識;
3、拓展問題沒處理好。
【《小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2-25
《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0-31
小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1-27
《水珠從哪里來的》的教學反思范文07-04
《小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1-21
《水珠從哪里來》教學反思6篇01-14
精選《水珠從哪里來》教學設計11-26
《水珠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10-11
種水珠教學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