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的教學反思
轉眼學期已過一半,我們五年級現教學第六單元,學習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的秘密,諾貝爾發(fā)明固體炸藥的事跡,談遷用二十多年時間撰寫《國榷》的故事,從而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和無私奉獻精神。下面就教學《天火之謎》教學情況作一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秘密。
學生對于科學家一向有崇拜之心,但可能距離相對遙遠,課文就提供了一次走近科學家的機會,讓學生從細致的描寫中去領略科學家的可貴精神。教學此文,我把“風箏實驗”作為重點,從中了解實驗的具體操作,集中體會人物的精神,復述由老師帶領,設計情境,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話說三百多年前,這一天雷電交加,烏云密布,就在這樣壞的天氣里,居然有一對父子準備放風箏啦……”學生饒有興趣地跟老師一起走進設置的特殊情境中,一起當堂復述實驗。
在我第一次研讀完課文后,決定把雷暴的可怕做為課文的切入點,如何讓學生了解三百多年前風箏實驗的偉大意義,并感受富蘭克林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展示古代雷神的圖片,讓學生抓住雷神的特點來說句子或短語,學生會結合生活說出“兇相畢露、猙獰、殘暴、兇猛等”,由此特點說說為什么會是這種印象,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導朗讀雷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災難,并把這種可怕用重音的方式表示出來。
教學第三自然段抓住“不僅……就連……也……”的一段話,指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并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人們對他的不屑一顧、懷疑。)既而想象說話: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冷嘲熱諷、取笑。在觀察、歸納的前提下得出的結論仍然得不到大家的認同,讓學生理解富蘭克林內心的苦悶,討論此時是爭辯還是沉默?富蘭克林選擇了用事實證明一切,從而顯示了科學家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質。
實驗成功后,我重點引導學生想象:記得一開始,人們對富蘭克林是冷嘲熱諷,那現在呢?引讀第五自然段。他們會怎么說呢?讓學生發(fā)揮想象。
最后一段不難理解,以朗讀帶過,體會富蘭克林并沒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繼續(xù)不懈地努力,利用科學知識,發(fā)明避雷針,造福于人類的精神。
學完全文后老師啟發(fā),沒有大膽的懷疑就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沒有不怕險阻、勇于實驗的探索就不會推進社會的進步。而他的這種精神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就是:注重觀察、實踐,實事求是,對待學問有認真、執(zhí)著的態(tài)度。
【《天火之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天火之謎06-13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02-08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11-11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11-11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01-22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03-15
《天火之謎》的教學反思范文11-25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范文11-28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范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