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通用9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1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第25課),本文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分析能力、敢于挑戰(zhàn)權威、勇于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的好教材。但是,要讓生活在今日的中國兒童理解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充分發(fā)揮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了。下面是我對《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反思。
1、完成《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后,我有一種“下崗”的感覺: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坐坐。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為了貫徹這一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對《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進行“重組”,即以“你喜歡亞里多德還是伽利略?”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或查找課外資料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認真求實、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勇于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當我讓學生自由談談“你喜歡誰?為什么?”的時候,學生那各抒己見、旁征博引、據理力爭的自信姿態(tài),那不說服對方辯友誓不罷休的決心,讓我為之感動、感嘆,這,才是一節(jié)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有種老師要“下崗”的感想。
當學生明白到伽利略的試驗證明亞里多德的話有錯時,我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喜歡亞里多德的同學你們的態(tài)度改變了嗎?有同學說:“亞里多德說這句話雖然有錯,但他給人類發(fā)展做出的貢獻非常大,人們還稱他為‘學問之神’,所以我還喜歡亞里多德,但我也喜歡伽利略!边@不證明了課標指出的“課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獨特體會是多么的深刻精辟!此時老師再多的語言都是多余的。
2、完成《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后,讓我有驚奇的喜悅: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好品質。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以小組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事先我也以學生的角度,曾絞盡腦汁地想,也曾請教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得出要理解這段話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畫圖法和抓住關鍵詞。沒想到在交流匯報時,不經意的我看到學生思維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學生竟告訴我,他們小組采用列算式來理解:[(10+1)>10快][10-1<10 慢],這樣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了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這是語數(shù)學科間多么巧妙的結合!他們在講述過程是那樣的有條不紊、句句在理,這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更驚奇的喜悅還在后頭,林菲菲同學告訴我:“我覺得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太復雜了,只要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了,同時從高處落下,100磅重的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0倍,那么當100磅重鐵球落地時,1磅重的鐵球還懸在半空中,這顯然是不可能?梢妬喞锸慷嗟抡f的這句話是錯的!边@種理解是那樣的通俗易懂,讓我難以置信,此時此刻我深深的`領悟到了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以上是我教學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后反思。這篇文章的重難點到底應該怎么教?你有什么看法?歡迎交流!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zhàn)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阿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的試驗求證之后,在人們的辱罵與猜測中走上了斜塔,用事實來驗證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fā),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備課時,我們認真地鉆研教材,細細地品讀課文的每一句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仔細斟酌教學方法的使用,在教學研磨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改進,希望能得到更大的進步。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3
1.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的質疑,是學生理解的重點、難點。我主要運用了反復朗讀的方法來幫助理解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男女讀等等在讀通句子的基礎上進行理解。但是在教學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反復讀第三段之后,依然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當我提問:“他的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們頓時沉默了,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只好自己來做主角,用自己的話和動作來表述語句的意思,教學預設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
2.在教學時,我沒有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理解質疑的段落中花去很多的時間,以致在后面的教學——品句“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薄胺磸汀笔鞘裁匆馑?你能想象一下,伽利略是怎樣反復做試驗的嗎?這些教學設計形同虛設。這節(jié)課是失敗之作。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4
吸取第一次教學的經驗,我在揣摩教學設計時決定找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視頻,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伽利略的質疑,同時加強了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力度,所以上次教學留下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1.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在課后的拓展部分,為了鼓勵學生試著進行讀說寫的語言實踐活動,我最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特意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設想情景,說說當伽利略試驗后從斜塔上下來時,旁邊圍著很多的記者,他們對這樣向伽利略提問呢?我還特意進行了引導,例如“伽利略先生,你好,你為什么一定要公開做這樣試驗呢?”希望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但是沒有預期的效果,學生們根本不知道記者都會問些什么問題,所以多數(shù)學生都不敢發(fā)言。我認為這個拓展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改為“當你看到伽利略先生時,你會對他說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既降低了難度,也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2.對教學的課件不熟悉。在教學時,常常講完了相關的內容,但是沒有及時地顯示課件,或者過早地顯示,課堂教學顯得有些混亂,以致課件不僅不能給教學“錦上添花”,反而成了“畫蛇添足”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課件的頁面用講義的形式打印出來,這樣上課時就可以隨時看一看,幫助及時地點擊課件。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5
在第三次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優(yōu)點如下: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形象,品味語言的魅力,我特意在人們責備伽利略的話語部分設計了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受,感受當時人們對伽利略的態(tài)度,感受伽利略當時所受到的壓力。因此通過指名讀、齊讀、范讀、自由讀、指名讀來朗讀句子,教學的效果很好,同時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存在問題:
在板書的方面設計方面存在缺陷,我只是寫出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兩個人的名字,并沒有用簡潔的詞語把課文的要素關系顯示出來,并且有忘記板書的現(xiàn)象,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克服。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6
第4次教學是一堂公開課,小小的教室里擠滿了各個學校的老師,課室里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聽課老師的那種期待的眼神也在無形中給我增加了幾分壓力。我本以為一切都會順利進行下來,但是突然發(fā)生了小插曲。當準備給學生演示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的視頻時,鼠標卻一動也不動了,天啊,電腦死機了,這下可急壞了我,我的心怦怦直跳,整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陷入樂一片慌亂之中。原來的教學視頻沒有辦法播發(fā),我只能迅速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讓學生看著書上的句子來理解。形象的視頻變成了枯燥的文字,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就是因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影響,以致整節(jié)課完成的質量都很差,這是一堂失敗的課。
總結這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教學心理素質不過關,當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心理就十分緊張,教態(tài)也就不自然樂;自己太依賴多媒體,沒有充分把握教學的內容,以致脫離了多媒體,教學就變得一塌糊涂。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7
1.教學過渡的語言不自然,常常出現(xiàn)直來直往的現(xiàn)象,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連接不緊湊,常常給學生一種突兀的感覺。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在教案上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都寫下來,并且反復地朗讀來增強記憶,克服這個缺點。
2.拓展部分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說一說這些例子?應當布置學生提前預習,并且查找資料,這樣既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又能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8
為了能在拓展的部分學生能達到教學預設的深度和廣度,我特意在課前讓學生閱讀了“蜻蜓點水、蜜蜂嗡嗡、鐵樹開花、無花果、《動手做做看》等相關的資料,所以在上課時學生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學生回答的語言沒有緊扣本課教學的重點——不迷信權威。例如學生回答“我還知道海馬是爸爸生的,而不是媽媽。”這個回答咋一聽,與課文的主旨無關,但是學生要是能這樣聯(lián)系起來就更加完美了,例如“在我們的傳統(tǒng)意識中,都是媽媽才會生寶寶,爸爸并不會生寶寶,但是海馬爸爸卻是例外。其實是海馬爸爸的腹部有一個育兒袋,海馬媽媽把小寶寶放進了育兒袋里,所以我們誤認為是爸爸生了小寶寶,我們不要被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
我認為要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圍繞中心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語言的表達也顯得尤其重要,這需要老師不斷的指導和學生長期的積累。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 篇9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我已經上了6次了,第七次是到我鎮(zhèn)的下南小學去進行教學交流活動。雖然對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都已經非常熟悉,但是我的心里還是有些擔心,因為原來的教學設計結合本校的學生特點來設計的,現(xiàn)在要用同樣的教案去其他的學校上課,不知道效果多怎么樣?
為此我特意向吳校長請教,最后決定降低教學的難度,在課后習題練習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體會?在本校就通過直接提問的方式進行,在下南小學,我通過提示的形式,例如“我們常常會看到蜻蜓在點水,我們一直都以為它們在玩耍,其實不然,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嗎?”
在上課之前,我特意早點到四(1)班教室了解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都非常的活躍,讀書的節(jié)奏也非常好,我滿心地以為教學任務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結果發(fā)現(xiàn)不然,當上課的鈴聲響起,學生們看到了20多個老師走進課室聽課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本來是讀書這樣的小事,學生們也不敢舉手,生怕讀錯了,教室的氣氛變得緊張了起來。到了后面的思考題目,例如“伽利略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你能猜想一下他是怎樣反復做嗎?”教室里變得鴉雀無聲了,后來我為了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把多數(shù)的段落、語句都由原來的指名讀變成了齊讀,希望這樣能放松學生的緊張的心情。因此在朗讀指導上力度是明顯不足的。
以上就是我對《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反思,我自己在不斷地研磨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反思(通用9篇)】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原文06-24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3篇)11-11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0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12-16
課文教學反思12-08
課文《畫》教學反思12-23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03-02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02-28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