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出路在哪里教學反思
雖然,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但迄今為止,還是沒能從以成績論英雄的怪圈中走出來。素質教育注重的是長遠利益,應試教育看重的是眼前利益,而活在當下,又是每一個現實社會中現實的人的最現實的想法。很多人不想唱著“贏得身前身后名”的高調,去活在未來!這是實施素質教育舉步維艱的原因!
其他學科都可以“不素質”,可以圍繞著知識點,一味地講題練題測試等等,因為這些學科往往訓練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某種技能。唯獨語文不能,唯獨語文教師不能!語文學科的東西讓人感覺到“很虛”,抓不住摸不著,不像理科的定理公式那樣實在。
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都會有一種同感,就是越是教的時間長越不知道怎樣教了!課本里的現代文閱讀可讀可不讀,可教可不教,因為可能考也可能不考。即使考了,教與不教,讀與不讀,其結果竟然沒有多大差別!甚至,缺了十天半月語文課的同學,該考多少還是考多少!另外還不存在超綱不超綱的問題,順便拿一篇文章都可以來做考題,順便選個成語就可以編擬考題,因為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生活的范圍又該有多么地廣闊!很多學生不愿意上語文課,感覺索然無味。
這就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語文課堂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我們的語文老師究竟在教學生什么呢?究竟該怎樣教呢?為什么教與不教差別不大?為什么缺了那么長時間的課,學生該考多少還是多少?面對生活的大語文,我們該何去何從才能讓考試“不超綱”?君不見八年級段考出了個“千里之堤”,下句竟然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出來!閱讀教學的出路在哪里?
不妨看一看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的常態(tài)。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是一篇課文分為若干課時來完成,即圍繞一篇課文進行精講細讀,反復琢磨,充分開掘選文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全息性的語文教學價值。其實這就是“單篇精讀”類閱讀教學。那么,具體一點來說,我們老師都在教什么呢?常規(guī)的教學流程是:板書課題——出示三維目標——簡介背景、作者——集中認讀生字詞——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賞析語言——分析總結寫作方法——歸納中心思想——拓展延伸、訓練提升。
通過這個流程,不難看出,閱讀教學其實是老師在“閱”,老師在“讀”!老師只是把相關的語文知識灌輸給學生,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展示給學生,甚至自己根本不讀,全盤借鑒“教參中權威人士的閱讀感受”,然后硬生生地塞給學生!學生死記著了這些“感受”,再碰上不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就愛出這類“感受”,成績就好了!學生自己的感受,不是標準答案啊!考試焉能得分?!不幸的是,這類教育工作者還很多,對語文教學是個極大的危害!學生只能讀,但不能有自己的感受,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在哪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哪里?老師不遺余力地字斟句酌微言大義,咀來嚼去逐段分析、大量無謂的朗讀、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yè)、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對課文人文內涵的過度挖掘……一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遍體鱗傷。哪里還有語文的味道?!哪里還有語文的趣味可言?!學生不厭煩才怪。
要還原閱讀的真實狀態(tài)!教師不能講太多話,不能提太多問題,要發(fā)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就像游泳教練一樣,一個勁地教授游泳知識不行,隊員只有下到水里面親自實踐,才能掌握游泳技術,學會游泳的本領。
教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轉合、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高潮迭起……過于精致細膩、轉換頻繁的課堂間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讀自悟、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的時間。
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取舍,學會放棄。敢于打破常規(guī)教學的思路,力求打造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彰顯自己的教學特色。不僅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東西,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更要找到學生和自己的結合點。比如說,學生多情,你又煽情,就用朗讀法。學生愛動,你又愛靜,就兵教兵——懶婆娘養(yǎng)勤快孩子。
教師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地朗讀”無限放大,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必須更多地嘗試生活化閱讀。
單篇精讀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于:教學內容選擇個性化,重視教材的文本研讀;高度藝術化的教學設計,綜合展示語文綜合素養(yǎng);積淀了行之有效的精讀教學方法,長于培養(yǎng)語感能力。但也有其局限性:
。1)閱讀教學技術化傾向、肥胖癥。閱讀教學需要的不是閱讀視野,不是閱讀力,而是讓“課”像“課”的技術。閱讀教學往往染上解析過度、微言大義的肥胖癥。
。2)遮蔽學生真實的閱讀情形。老師教得越精美,學生閱讀的體驗就越不真實。為什么文本分析越來越深、教學設計越來越復雜,孩子學的越來越苦,而閱讀能力似乎并沒有多大的提升?
。3)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閱讀素養(yǎng)(尤其是高級閱讀能力)。海量信息時代的閱讀呼喚“非連續(xù)性閱讀”、學習型閱讀、研究性閱讀、解問題決閱讀、速讀……
。4)無法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需求。
總之,單篇精讀不是閱讀教學唯一的課程形態(tài),要積極開拓新的閱讀教學形態(tài)。而群文閱讀必將成為一種趨勢。
“群文閱讀”就是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圍繞同一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閱讀教學!叭何拈喿x“的特征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在于:1.讓師生回歸生活世界的“閱讀”狀態(tài)。2.改變閱讀教學的痼疾。單位時間內,“群文閱讀”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3.發(fā)揮閱讀策略指導的優(yōu)勢!叭何拈喿x”可以依憑“多文本”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實用閱讀策略:“速讀”、“比較”、“統(tǒng)整”······4“群文”更容易促進學生的自由探究。
鑒于以上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理解和認識,現將本次公開課的優(yōu)點缺點總結如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優(yōu)點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過程嚴謹。
講練結合,當堂反饋。注重讀寫結合,形成能力,學以致用。
能積極拓展延伸,擴大閱讀范圍,有大語文的思想意識。
能熟練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教法靈活。
普通話清晰規(guī)范,板書整潔有條理。
缺點
教學目標顯示的內容少,但講解內容多。貪多嚼不爛,蜻蜓點水,一知半解。
重知識,輕感受。課文分析支離破碎,忽視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閱讀的獨特感受。
學生的學習活動少,自主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課堂問題設計沒有主次之分,而且提問過多過碎。
教學語言生硬,缺乏啟發(fā)性,沒有激勵性,少了情感性。評價語言單一單調呆板,口頭禪太多。
對教材整體把握不透徹,沒有對話意識。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必須完成四種對話:與教材編者的對話(編者為何要選編本文?);與作者對話(作者為何要寫本文?);與文本對話(文章寫的是什么內容?);與學生對話(通過本文要教會學生什么?)。不明白教材編寫者的編寫意圖,不明白文本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很難弄清楚文本的重難點;不弄清學生的閱讀需求,就很難打造高效的閱讀課堂!
理性太強,感性不足;文學性、人文性、情感性不足;語文味不足。不敢放開自己,不敢放手課堂。
教學建議:
單篇精讀教學,可以嘗試“直奔主題式”(或者叫“由果索因式”)的教學思路。即先明確編者的編寫目的,再明確文章的主題(中心、作者的寫作目的)。換言之“教材編寫者為何要編排這篇文章?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中心: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的情感或要告訴讀者的某種道理;議論文的中心是作者的觀點;說明文的中心是對象的特征或某種知識。(明確主題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不贅述。)弄清楚了編寫者的編寫目的,明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才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實質。至于積累賞析好詞佳句,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表達中心的等具體的細節(jié)性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學生的言行只要出不了“編者目的和寫作目的”這個圈,課堂不就可以大膽放手,游刃有余了嘛。
也可以嘗試一下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推介:
1、選擇文本。蘇教版課本就是按照主題設計的單元。同類文章有相似點的文章唾手可得。
2、明確寫作內容。
3、談閱讀感受。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②發(fā)表獨特的見解;③談閱讀收獲、借鑒。④談閱讀前后的認識變化。
4、寫讀后感。
5、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根據我們的實際閱讀力較低的現狀,需要兩節(jié)語文課連上。即用兩節(jié)課來完成別人一節(jié)課的閱讀內容。
【閱讀教學的出路在哪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閱讀教學的出路在哪里 教學反思12-05
閱讀教學反思05-16
閱讀教學反思11-14
“閱讀教學”教學反思01-07
閱讀教學的教學反思01-06
閱讀教學教學反思01-18
中班閱讀教學反思07-01
關于閱讀教學反思12-09
閱讀教學反思范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