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1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大量物體的等分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從學生對“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lián)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孩子認識一個新朋友——除號,并教孩子怎樣寫好這個除號,然后,讓孩子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喜歡童話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我覺得只要我們有意地創(chuàng)設情境,把所要學的內容創(chuàng)編成故事,孩子們都會被精彩的片斷所吸引。
本節(jié)課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孩子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孩子們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現(xiàn)在采取的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引入新課時,讓孩子進一步加深理解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意義,讓孩子直接說出除法算式。引導孩子回憶以前學習過的加法、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從而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算式的讀法。
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動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總數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時,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個數。同時,讓孩子學會用圖表示它們的分法。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讓孩子展開對新內容的學習,分一分、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我只適當地指導和點撥,我相信孩子,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一定的開發(fā)。
當然,在教學中還會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如:課堂上孩子比較活躍,有時課堂紀律難以調控。在作業(yè)反饋時,還有三、四個孩子掌握不夠好,對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理解不夠。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這節(jié)課我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引入新課,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們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計算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情可做,能自主地探索、交流?傮w上來說學生在課堂上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我認為課堂教學效果比較成功。不足之處在于經過前面幾節(jié)“分一分”的除法意義的感受課中應讓學生邊分邊說分的過程,和明確分東西有一個分的總數,還有分成的份數及每份分得的數量,到今天這一課感覺學生在動手操作時還是不知所以然,胡亂分的現(xiàn)象還大大存在。還有就是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還是少了點。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樣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地去探討解決課中的難點。爭取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2
《分香蕉》這節(jié)課出色的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夯實了除法的意義,使學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記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分香蕉》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以學生為主,放手讓學生去做。《分香蕉》是本單元第四節(jié)的內容,學生通過前三節(jié)課“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的學習,已經積累了扎實的動手分的能力,對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認識。有了這些積累,本節(jié)課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借助小棒解決小猴歡歡的問題,使每個人都經歷平均分12根小棒的過程,當學生看到這么多種分法時引出需要用一種算式表示這些過程,這樣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實的分小棒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說出每個數表示的意義,使很抽象的除法變得很自然。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課后練習設計不是很恰當。在鞏固練習部分我設計的是智慧大闖關的活動,第一關一下子加大難度,讓學生立刻在具體情境中脫身而出,直接去說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這個跨度有些過大,應該設計將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 式表示是什么,這樣是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個鞏固會好些。在第三關的時候將練習五的看圖編故事拿過來,讓學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3
本節(jié)課采用從生活情境引入新課。在學生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及學生從中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開始認識除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活動的分一分、說一說,體現(xiàn)讓學生在玩中學的理念。
小組活動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給激發(fā)出來了。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大膽放手讓學生展開對新課內容的學習,只是適當地指導、點拔。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概念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4
這堂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除法意義與除法算式,讓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點不難,學生很快就能學會,關鍵是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這個平均分的操作過程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對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比較抽象化,從作業(yè)的情況來看,學生對這個數學化的過程有些無法理解似的,課上我自己也感覺很難講清,也就導致后來上飛行表演那課時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無法很好地進行講解,效果也很不好,甚至有很多同學,用除法表示的算式也會用乘法來做,可能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看來以后,意義這塊內容一定得吃透。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5
《分香蕉》的具體內容是除法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動之間的關系;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在教學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教學伊始我講述猴子媽媽分香蕉的故事,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讓學生樂學、樂思、樂說、樂做,在“你還能怎樣分12根香蕉”的活動中,有的學生說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這是多么聰明的孩子。在練習中,有的學生說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 “把10個氣球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2個,還剩2個”,這種分法在此時是多么富有創(chuàng)意。這證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積極思考與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這樣既關注了學生學習的結果,又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變化;既關注了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其情感、態(tài)度等的發(fā)展。
2、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其口、手、腦融為一體。我在教學中多次設計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協(xié)同運作,理解“除法的意義”,感悟“分香蕉”的多種靈活的分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動態(tài)中滲透了“平均分”的數學思想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寓教于樂。
3、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知識遷移和轉化。從而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
4、這節(jié)課的遺憾與改進措施:在實物操作演示這一活動中,學生未能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示。如果能用上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分香蕉”的多種方法,那效果會更加理想,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將會更精彩。另外,學生對除法算式意義的理解還顯得不夠深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盡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實踐活動。將數學生活化,注重引導學生在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發(fā)展。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6
這節(jié)課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較多地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們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大膽放手讓學生展開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我只是適當地指導、點撥。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空間,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計算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兩處設計開放題,既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把數學學習生活化、實用化、問題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有的甚至還有多個不同的答案,這樣既充分張揚了自己的個性,又達到了“取長補短”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7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平均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的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的,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學生從中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開始認識除法。
首先利用“分香蕉”的具體情境,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由于有了分東西的基礎,學生很快分出結果,這時我問:“你能不能用一個簡潔的算式來表示?”學生很快說出算式,教師寫出除法算式,引導學生看書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了學習方法。在練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說出每個部分的意義?蛇有少部分學生存在問題:像我班韓子宣,萬雄飛等同學會擺、會列式,但卻不會說各部分表示的意義。還有的學生不知除數是誰?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他列式:12÷4=3,學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動筆列式時不知除以哪一個數,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個別指導。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8
教材分析
1、前面已進行“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在此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lián)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都是農村留守兒童,可喜的是大部分學生都有很強的求知欲,喜歡動腦筋,愿意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能力較強,。而且我跟班兩年多的互教互學,多數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分東西在前面幾節(jié)教學中都已經經歷多次操作,但由于學生的操作能力、抽象概括和表述能力高低不一,加之操作學具很粗陋,所以主要是借助學校遠程教育能起到形象具體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由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及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的數學化過程。
2、讓學生初步體驗到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認識除法算式,掌握它的寫法和各部分的名稱,了解除法算式與等份活動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
難點:在具體環(huán)境中建立除法解決生活問題,并能區(qū)分這種方法和其他三種計算方法的不同之處,能更好的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9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yǎng)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在“考察”、“思考”、“實驗”、 “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面向學生的生活領域,引領學生走向生活,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改變以‘學科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加強教育與社會生活、兒童生活的聯(lián)系!币虼耍處熞o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引起足夠的關注,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香蕉的作用》中,學生通過觀察、訪問、查閱資料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香蕉的相關知識。活動中,學生進一步探討研究香蕉的營養(yǎng)價值、特點。同時也能了解到其他水果的奧秘,更加喜愛吃水果。讓學生利用香蕉與其他不同的水果做搭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并制作有創(chuàng)意的“水果拼盤”,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此次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調查、搜索、整理等綜合能力及相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意識。同時掌握使用水果要營養(yǎng)搭配合理。注意各種水果都要食用,才能做到均衡營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整堂課,學生都在較自主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帶來了自己喜歡的水果,收集了自己的對香蕉所了解一些資料,展示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自我評價,我沒有強加于學生任何知識,而是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掌握知識、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篇10
分香蕉是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和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算式的意義的內容。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動,是在學生不知道除法的情況,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學生從中積累了一定平均分的經驗,從本節(jié)課開始認識除法。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就是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的數學化過程。
本節(jié)課,我結合學生之前的知識經驗,很自然地引出了除法算式。在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時,學生在沒有我提醒的情況下自然而然聯(lián)系到了之前學過的加法、減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很值得肯定。于是我抓住這個機會復習了這些知識,把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在學習除法算式的意義時,全班小朋友都積極發(fā)言,說得頭頭是道。突然有個小朋友大聲說:“老師,我不懂。什么是除法?
”其他學生哈哈大笑。但我并沒有放棄這個鞏固知識點,解除疑問的機會,順勢讓全班小朋友一起幫他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最后他點點頭高興地說:“老師,我會了!
其實,只要能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老師就能靜等孩子的發(fā)問,把知識在探討中一點一點地帶給他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意學生自身學習欲望的激發(fā),讓內因起更大的作用。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分香蕉》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5
北師大版分香蕉教學反思06-26
《分香蕉》的教學反思06-20
《分香蕉》教學反思02-20
分香蕉教學反思05-22
《分香蕉》教學反思06-13
分香蕉教學反思05-22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