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1
《西門豹》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fā)現(xiàn)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紳借口河伯娶媳婦欺騙老百姓,他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不治其人之身,不動聲色地懲治了官紳和巫婆,用事實教育了老百姓,破除了封建迷信,從而發(fā)動百姓開鑿渠道,引水入田,徹底改變了鄴的面貌。這一課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讓學生了解西門豹在歷史上的影響,初步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感悟課文1---9自然段,主要解決西門豹向老大爺了解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分兩步進行,一是讓學生找找西門豹問了老大爺哪幾個問題,讓學生同桌讀讀兩人對話,討論從對話中了解了哪些情況。第二課時:感悟課文10---15自然段,了解西門豹懲治巫婆、官紳的巧妙所在。理解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第三課時:學習課文最后一段,朗讀課文,總結,從而認識西門豹這個人物,完成相關作業(yè)。教學重點:理解西門豹是如何巧妙懲治巫婆、官紳破除迷信。教學難點:理解西門豹辦法妙在哪里。
第二課時的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西門豹采用將計就計的辦法,他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這一課時先試教了兩個班,試教時,先劃出文中西門豹的原話,從對西門豹的原話的感悟中引導學生體會西門豹只是找個理由讓巫婆去告訴河伯,實際上想淹死她,目的是要懲辦巫婆和官紳。試教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上對句子分析了半天,繞著圈子讓學生領會,但其實學生很快能看出來西門豹是想懲治惡人的。因此教學時采用直奔主題的方法。分三個步驟:
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西門豹大人一起到鄴地,看看那里的情形是怎么樣的,(田地荒蕪,人煙稀少)西門豹通過調查,了解了哪些真相。可是他并不馬上采取行動,而是說: “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弊x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呢?抓住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西門豹真的是來送送新娘的嗎?展開新課的教學。
1、學習第二部分(10—15段)
讓我們也來湊溱熱鬧,請你看一看,到現(xiàn)場來的都有哪些人呢,請讀一讀,找一找都有些什么人?老百姓是來做什么的?西門豹真的來了,他來的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根據(jù),讓學生自己感悟西門豹說的話。從而理解西門豹所說的送送新娘其實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從西門豹站了很久,等了一會兒等動作以及官紳的因極度害怕而磕頭不止的描寫中感悟到他是想這樣的方式,揭穿巫婆和官紳,用事實讓老百姓知道根本沒有河伯娶媳婦的事。再結合課文插圖想象說話:當時漳河邊上有許多人,有小孩、村婦、那位老大爺、官紳等,他們看到這個場面會說些什么呢?仔細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展開想象,詳細描述一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最后讀西門豹的話討論他為什么不懲治其他的官紳呢?體會西門豹嚴懲首惡,區(qū)別對待以達到破除迷信的目的。
2、最后再回討論主題:西門豹借送新娘實際上做了什么?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從而領悟西門豹的聰明機智。
在讓學生說到西門豹面對漳河站了很久動作中,問了一個問題:從西門豹的哪個動作你也看出西門豹將計就計,提問不太明確。學生想象說話重點說了人物的語言,也說到了人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但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述不夠生動。引導學生從動作和神態(tài)方面展開一些可能說得更具體形象。
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2
一、《趙州橋》這篇課文現(xiàn)在是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但是在老教材中也是一篇重點課文,所以,課堂上我特別對課文的分析,而放松了學生課文朗讀的訓練,結果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我讓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師的提問時,有好幾個學生在朗讀句子時是疙疙瘩瘩,完全是在朗讀詞語和字了,缺少課文語句的連貫朗讀的美感,反復提醒也是效果甚微。沒有辦法自己領讀課文,效果是有了,可是課堂上所花的.時間就變得長了學多,以至后來對課文的拓展延伸變得有些走過場了。
二、學生的理解能力差。課文中重點圍繞著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來寫。作者為了突出橋的堅固雄偉,重點又從橋的設計入手來描寫,可是在課文中學生對“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中的這種“設計”指哪種設計又是找不到點了回答,我只有憑借自己那點蹩腳的繪畫功夫,在黑板上畫下了趙州橋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從圖上和古代的一些橋相比較,總算是知道了這種設計只的是,“趙州橋不但自身設計的時候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還特別之處是大橋洞兩邊還各有兩個小橋洞”。通過比較尋找,學生才真正理解了這種設計指的是那種設計,進一步解決了為什么是“創(chuàng)舉”這個問題。
應該說,這篇課文沒有什么特別難的地方,可是課堂上所花的時間卻遠遠超過我自己課堂上的預設時間,歸根結底,一是自己沒有課前抽查好學生的朗讀,課堂上也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朗讀;二是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導致二課時可以結束的課,現(xiàn)在要花三課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通過今天的教學,我也提醒自己,在課前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意思。
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3
一、教材簡說:
《檢閱》這篇課文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游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時,他們的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文章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背景,然后細致描述了兩個場景,即兒童隊員準備參加國慶檢閱,商量怎么解決一件“棘手的事”和國慶節(jié)那天兒童隊員參加檢閱時的情景。
我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結合學生的回答,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課文講了關于檢閱的哪幾件事?學生很聰明,馬上概括出了檢閱前的準備和檢閱時的情景。于是,我指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第1—9自然段講了檢閱前的準備,第10—16自然段講了檢閱時的情景。
二、剖析“棘手”
在第一大部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來讀讀,再進行質疑,很多孩子對“棘手”一詞不明白,所以我就從“棘手”切入,展開教學。
首先解決什么是“棘手”?有學生說是“難辦”,也有學生說是“麻煩”。接著,我便問學生:“讓兒童隊員們棘手的事是什么呢?”話題便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游行檢閱時博萊克怎么辦?”然后,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這么簡單的事,為什么誰都不愿意第一個開口呢?學生都很會想,有的說:“因為他們怕說出來后,會傷博萊克的心!庇械恼f:“假如叫博萊克不參加吧,有點不好意思說,讓他參加吧,又怕他會影響整個兒童隊!庇械恼f:“就算讓他參加,但是把他安排在哪兒呢?安排在前面會影響大家,放在中間或最后,又怕博萊克不高興,真的很為難!庇械恼f:“他們其實也想讓博萊克參加的,因為雖然他的左腿截肢了,但他們畢竟在一起很長時間了,都已經(jīng)成為好朋友了!薄媸潜娬f紛紜,說出了兒童隊員們的左右為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這真是一件難辦的事,麻煩的事,棘手的事。
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們也漸漸地進入了情境,覺得“博萊克的問題”真的很“棘手”,讓他參加吧,怕影響整個團隊,不讓他參加吧,又怕傷了博萊克的心。就這樣,“博萊克”這個人物形象慢慢地躍出了書本,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他成了討論的焦點,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始終緊緊扣住“博萊克”,通過適當?shù)南胂,使這個人物形象逐漸地豐滿起來。
三、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博萊克
當博萊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時,我順勢問道:“大家有著那么多的想法,那么坐在一邊的博萊克呢?他的心里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學生們說道:博萊克覺得很傷心,因為別人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而他好像成了大家的包袱似的;博萊克其實很想?yún)⒓訖z閱的,畢竟這是一年才有一次的好事,假如今年輪不到的話,就又要等上一年了;他也很矛盾,因為他想是想?yún)⒓拥模峙伦约旱耐扔袉栴},到時拖累大家怎么辦;他覺得很難過,因為那天還可以看到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呢;他也有點不想?yún)⒓恿,怕自己的腿會讓人笑話……學生們從各個角度猜測了博萊克的心理,從而使一個傷心、矛盾、沮喪的博萊克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感受著他的無奈和難過,以及想要參加的迫切心理。
接著,當隊長宣布要讓博萊克參加,而且還要安排在第一排的時候,而別的隊員也大聲地贊同時,博萊克又是怎樣的呢?此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有的說“他非常的高興,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有的說“他從原先的陰云密布,變成了現(xiàn)在心情很好的陽光燦爛”,有的說“他心中暗暗下著決心,一定不要給大家丟臉”,還有的說“他非常感激大家,激動得都說不出話來了”……
“隊列訓練開始了,此時的博萊克又是怎么做的呢?”學生馬上結合博萊克自身的特點,展開了合理的想像,說:別人休息的時候,博萊克沒有休息;他可能很多次地摔倒,再爬起來,甚至連拐杖也不知摔斷了幾根;到了晚上,大家都睡覺了,休息了,可是博萊克還在繼續(xù)地練著,練著;為了能和大家的步調一致,博萊克一遍一遍地練著,不斷地摔倒再爬起來,爬起來再摔倒,但他卻沒有哭;他有可能摔得皮都擦掉了,有些地方還可能流血了……學生們想像著博萊克那艱苦的訓練,因為他拄著拐杖,所以他的行動是那樣的不方便,付出的努力也就是別人的好幾倍呢。
經(jīng)過了艱苦的將近4個月的訓練后,博萊克終于盼來了檢閱的那一天,大家看看他是怎樣走的呢?學生從圖中看到了“他抬頭挺胸,大踏步地走著,與別的孩子沒什么兩樣”,從課文中找到了“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對于博萊克,大家談到了他的自信,他做的有多棒等。此時此刻,我們再來談博萊克的心情,學生們說道:他非常的自豪,因為他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參加檢閱儀式了;他很激動,因為有那么多人看著他,這是多么光榮的事啊;他很慶幸,因為自己的刻苦訓練,現(xiàn)在沒有給兒童隊抹黑,還得到了大家的稱贊;他很自信,因為他能走得很別的孩子沒什么兩樣,假如別人不看見他的拐杖的話,絕對想不到他是一個殘疾人。
就這樣,學生們一步一步成功地把博萊克這個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大家討論時他的忐忑→知道能參加時的激動→訓練時的刻苦和毅力→檢閱時的自信和出色。也正是從這樣的想像說話中,學生悟出了博萊克的自強不息、堅強的毅力、自信,勇于向生活發(fā)起挑戰(zhàn)。同時也悟出了兒童隊員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心、照顧,他們都有著一個美好而又善良的心靈。
博萊克的成功塑造,使得課堂跌宕起伏,學生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道理,特別是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著學生,勇于挑戰(zhàn)困難,并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兩節(jié)課下來,自認為在對博萊克這個人物的塑造上成功的,并且通過博萊克讓學生感受到了其他兒童隊員如金子般美好的心靈。
【優(yōu)秀教師三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掌聲》教學反思11-24
三年級《面積》教學反思12-27
三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01-10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26
三年級花鐘教學反思10-14
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12-21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2-21
三年級課文《掌聲》教學反思12-20
三年級課文《離騷》教學反思10-28
三年級下《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