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
做了一節(jié)新課程研討課——《燭之武退秦師》,做完這節(jié)課。我覺得這節(jié)課首先力求打破以往文言文教學側重教學“言”的局面,將重心放在“文”的教學上。整節(jié)課在一個中心任務的驅動下運行,那就是抓住燭之武說退秦師的語言魅力,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思想之深,整節(jié)課都側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問題為導引,提前布置預習,讓學生在課下分組研讀文言意思,自己解決文學常識、字音、注釋等問題。通過設置:“為什么退,怎樣退,退的結果”,“結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討燭之武成功的原因及意義”等問題,并通過課本劇的演出,逐層深入地推進課堂教學流程,讓學生的學習流程逐步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始終處于上升趨勢。
應該說這節(jié)課是我對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探索,一種嘗試,一種創(chuàng)新。我覺得在文言文教學中,應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預設充分,在學生困惑時適時點撥,穿插相關資料,拓展教學容量,開掘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從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看,我是在努力嘗試將文言文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接,為學生搭了一個平臺,讓學生一下子站位很高,不再感到文言文可怕,而是把文言文當作學之有趣,用之有益的事去學習。就是感覺學生的活動我應該再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有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2
1978年呂淑湘先生發(fā)文《人民日報》一針見血地指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轉眼近四十年過去,語文教學效率低、質量差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人們努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的今天,活躍在不同教學崗位的語文工作者似乎掀起新一輪高效課堂的改革,致力爭取語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不揣淺陋,本人不妨從自己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上,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的一些體會。
要精講忌泛講
80年代語文教學提出了“精講多練”的響亮口號,時至今日不少執(zhí)教者精講不起來,反而泛講成風,單位時間利用率低,其突出表現(xiàn)仍然是“目標定不明,重點不突出,難點攻不破!蹦繕酥萍s重點,重點完成目標。一些人講《燭》文,不是在重點上用力氣,而是泛講《春秋三傳》,婉曲寫法,甚或列表三傳異同,婉曲例解,還有的大講特講“以其無禮且貳于晉”和晉惠公“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歷史史實,看似洋洋灑灑,講深講透,實則枝繁葉茂,淹沒主干,一葉障木,不見泰山。我們說,所講的內(nèi)容似乎也沒有錯,也是課文聯(lián)系的內(nèi)容,但是主要內(nèi)容嗎?是我們定的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嗎?不可以少講或不講或以后講嗎?我覺得本文從文本價值、教學價值和閱讀寫作兩個層面看,不妨將其重點放在“說退秦師”和命題作文上。重點找準了就綱舉目張,這樣孰輕孰重孰深孰淺,就分得出層次了,從全文比例看,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迫晉退兵就一般性講了,再涉及到的“無禮”、“貳晉”、“朝濟夕版”的史實就可略講了,《春秋三傳》的介紹和婉曲手法就可少講或不講了。即使是重點也不能泛講,精講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上。開始我對燭之武的說辭也囿于別人的看法,后來反復鉆研覺得“四個角度”和一個“利弊得失”最為恰當,所謂“動之以情”不指哪幾句話,而是情動于中,言為心聲,融情于全部說辭中,至于“曉之以理”,整個說辭句句是理,這樣抓住了文本的實質再以簡要的分析。(見析書)
一、關于課文內(nèi)容
1、秦晉圍鄭(開端)從地理位置說利得
2、臨危受命(發(fā)展)從利益關系說
3、說退秦師(高潮)從歷史事實說
4、迫晉退兵(結局)從發(fā)展趨勢說弊失
且不去臃繁蕪雜而顯精萃精要進而“精講”了嗎?精講且不就是高效了嗎?
要合唱忌獨唱
曾一度時期“三主理論”風刮語文教學戰(zhàn)線,又一度時期大唱“自主、合作、互動”這都給沉悶的語文教學吹入了一陣新風。我們說教師是主導,從組織教學、講授教學而言,學生是主體,這是從學習知識、接受教化的對象而言,一堂課教師要動學生也要動,才叫雙邊活動。我們的教學方向是: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我們反對過去那種教師獨霸講臺,一講到底的“獨唱”行為,我們倡導師生融融,動手動口動腦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合唱”形式。本課合唱形式一是:教學“臨危受命”段既有學生的“分角色讀”,也有教師的“范讀”。合唱形式二是:寫作上既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也不乏老師的點撥“導寫”。合唱形式三是:既留有“四段”“迫晉退兵”的自行翻譯,三段“說退秦師”的默讀,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句的課堂作業(yè),以及留有常用詞、通假字和作文的課外作業(yè),也有老師作業(yè)課上的排疑解難。這樣分分合合,有分有合,才稱得上師生“合唱”,這要有講有練,有讀有寫,有說有評才不至于為“獨唱”。合唱要人人參加,人人動起來,因此教師又要象指揮樣善于調(diào)動學生領唱、輪唱、混聲合唱、對唱,不千人一腔,該肯定的肯定,該褒揚的褒揚,該疏導的疏導,該糾錯的糾錯,魏書生老師課上得棒,其一在于他象一個高明的指揮家,千方百計調(diào)動起課堂中的學生興高采烈、思維活躍地加入教與學的“大合唱”。人人大合唱,個個有所獲,這且不是最好的高效課堂又是什么?
要形象忌抽象
講課要形象忌抽象,抽象為講不具體干巴巴,學生留不下印象,抽象為講不清籠統(tǒng)模糊含混,學生形不成印象,F(xiàn)在一些教師講課抽象化,突出表現(xiàn)一是蹈虛凌空,架空分析,二是缺少方法,語言蒼白。好的老師講解循循善誘,深入淺出,條分縷析,好的老師一語中的,妙語解頤!稜T》文教學的形象性貫串在整個語文的講解中,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即一、字、詞、句的講解。課文中有對形聲字“縋”的辨析,會意字“朝、從、亡”的分析,繁體字“厭”的把握,還有通假字的解說,對于常用詞,如“亡、從、封、亡、鄙”,又用知識樹、樹形圖的方式揭示本義、引申義的衍變和聯(lián)系。講文言虛詞“之”和賓語前置句時,本課講解時輔之以三個板書,一為“四角度一得失”的板書,增加了直觀性。二為“寫人記事四種”體式圖,復雜化為簡明。三為寫作思維導圖,變抽象為具體。三、比喻的運用。課中用了三個比喻,一是以天平講利弊,二是以不同演員演不同戲比名詞動用,三是以“卡輪置”比賓語提前。四是筷子點線形態(tài)比角度變換,均收到化抽象為形象的講課效果。四、鮮活的語言講解。課文中講解中不僅使用了許多言簡意明的成語,化用了形象鮮明的個別古詩詞,還采用了貼近學生的貼近時代的新鮮用語,如“強強聯(lián)合,聯(lián)手出招,心靈雞湯,突發(fā)事件、智殘、腦障、腦殼還沒進水,換位思考”等,使學生感到鮮活、親切有味。試比較,講課形象,深入淺出,生動通俗,老師一講即懂,學生一聽即明,這和那些滿口概念,深奧抽象,老師講得面面俱到,學生聽得不得其要,一個問題別人講一次兩次學生欣然接受,學生能舉一反三,你一個知識點講一、二十遍學生還懵懂不明,你還報怨學生笨,你看教學效果上的高效與否且不涇渭分明嗎?
要延伸忌單一
講課要延伸忌單一,有人說:小學是旅游,中學是活動,高中是深刻。知識單一何見深刻?單一指學課文時只就課講課,叮在一處,思維視野局限,所學知識死板不能活化。要延伸就要善于聯(lián)系、擴展,也就是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擴展未學的內(nèi)容,講課有聯(lián)系才能開掘課文學習的深度,有擴展才能開拓課文學習的廣度。我在《燭》文教學中一是注意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如講“寫人記事四種體式”時聯(lián)講學過的課文《羚羊木雕》、《散步》,還就所學二、三單元文章就寫人記事四種基本式作以區(qū)別。二是注意擴展未學的內(nèi)容。如在寫作導學時,我不僅讓學生聯(lián)讀、尋讀已學篇目《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還讓學生擴讀《左傳》中《宮之奇諫假道》、《秦晉殽之戰(zhàn)》等文章,指導學生從正面例子分析燭之武、觸龍、鄒忌、宮之奇說辭的精妙、成功的原因,還從反面例子吸取蹇叔哭師的經(jīng)驗教訓,由此使學生講學內(nèi)容變得豐富而不單一,多元而不單調(diào),舉一而能反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當然課文的講解要有機聯(lián)系,而不是信馬由韁。試想想看,同樣四五十平方課堂,同樣45分鐘單位時間內(nèi),你就課講課,就文學文,人家聯(lián)系有方,拓展有術,你漫天撒網(wǎng),面面俱到,大講名詞術語,概念結論,人家主次分明,由博反約,馭繁于淺,深入淺出,所得異同,誰高效誰不高效,明眼人且不一見即明么?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3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的情節(jié)相對簡單,但涉及鄭、秦、晉三國歷史上的恩怨與利益,涉及人物稱謂和外交辭令,當然,更涉及許多古漢語詞句。掃除了語言上的障礙,學生才能領略到文章的理性之美。閱讀鑒賞文言文,要把握“言”“文”這兩點。
所以,我在引導學生落實文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燭之武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了燭之武深沉的愛國情懷。教材是學習寫作的范例,也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庫,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本文中總結寫人敘事的技巧,歸納燭之武的游說藝術,并在寫作中學以致用。本教學設計力求穩(wěn)、實,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教學目標少而精,由整體到局部,思路清晰,側重學法指導,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同時,這篇教學設計還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課文達到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從而讓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角色的還原轉化,在老師的導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熱烈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參加討論,學有所得,感到古文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逐步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決心。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一些地方還需改進。
首先就是部分學生預習不扎實,馬馬虎虎,不能按照要求去做,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其次課堂評價方面做得不夠到位,激勵性的語言單調(diào)不夠豐富,對學生之間的、小組之間的評價有些欠缺。這些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4
上周二,我上了一節(jié)新課改研討課——《燭之武退秦師》,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由于初次上高中的課,對高中的課文也不夠熟悉,在備課的時候雖然做了準備,但還是覺得對新課程需要怎么上,如何才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有些把握不準,所以這節(jié)課上得忐忑不安。
一堂課下來,總體來說,教態(tài)還是比較自然大方,師生互動配合較好。課堂語言順暢,教學節(jié)奏比計劃的慢了一點。這一堂課運用的教學方法有朗讀法、提問法、學生探究討論法,而是用的最多的是提問法。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在其中起主導作用。師生之間相互配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堂課同學們還是比較樂于參與學習的,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首先,課件雖然做得不錯,但有些預先設定的內(nèi)容不能隨著學生的學習而生成。其次,秦晉和鄭國的地理位置,駐軍的位置都有直觀的地圖;課文重點字詞、字音都列出來方便學生的學習;主要的文意概括、分析燭之武如何說退秦君的幾個步驟均有總結,能讓學生看得比較清楚,方便筆記,但也有操控之嫌。再次,因為借助了課件教學,和我上課的引導配合得不夠理想。另外,在講授重點字詞時候時間分配過多,歷史背景講得也略多,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對課文的重難點的學習。
上面幾個方面的問題我會在以后的講課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xiàn),應該更加加強備課,對課文熟悉。吸取經(jīng)驗教訓,為上好下一堂課做好的準備。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5
【教學設想】
1、由于學習文言文要付出比現(xiàn)代文更多的認識努力,因此通常同學們對文言文大都敬而遠之。調(diào)查顯示,多數(shù)同學都不大了解所學文言文的內(nèi)涵,不了解那些隱藏在陌生語言下面的更深層次的人類的智慧,筆者力求引導學生走進文言文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說辭語言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引導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就可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逐步改變其對文言文的看法,培養(yǎng)起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背景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陌生,可以讓學生親自查找資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收集篩選材料的能力和自讀能力。
3、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更多是學生的小組討論,教師適當?shù)慕o以點撥,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
。、誦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手段,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所以本堂課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jù),在誦讀中賞析課文、分析人物。
。怠⑸罴凑Z文,語文即生活。語文課堂應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因此結尾設計討論發(fā)言就是讓學生樂于探討并且有話可說,學有所得,并能學以致用。
。、背誦一直是學生一個頭疼的問題,所以筆者盡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強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薄⒘私狻蹲髠鳌愤@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病⒃谡b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
。痴n時。
【教學流程】
生朗讀預習→師范讀→生朗讀梳理→師引導生朗讀賞析→生朗讀鞏固→師引導生朗讀背誦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左傳》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了解與本文內(nèi)容相關的歷史史實。
。、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正音,借助注釋梳通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9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個故事可謂是“一夫敵百萬之師”的現(xiàn)代版。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人物:張儀、蘇秦、諸葛亮。今天我們將去拜訪他們的“祖師”,請同學們翻到《燭之武退秦師》。
。病ⅰ蹲髠鳌菲鋾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烤幠牦w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蹲髠鳌吠怀龅奶攸c就是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范!皞鳌币鉃樽⑨專蹲髠鳌窞榻o儒家經(jīng)典《春秋》所作的注釋性文字!蹲髠鳌芬卜Q《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與《公羊傳》、《谷粱傳》合稱“春秋三傳”。
。、史書體例:
、 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⑶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
、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⑹ 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础⑾嚓P資料:(在課文賞析中涉及到時給學生做補充)
、 秦立晉君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獻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納大臣呂省、卻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割讓晉河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
⑵ 惠公背約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
⑶ 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jīng)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
、 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爭霸中原,戰(zhàn)于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當時,鄭國處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據(jù),又自無禮于重耳之后,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zhàn)。楚敗,鄭文公內(nèi)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并未消除。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于晉,這就是文中所言“且貳于楚也”之“貳”!稜T之武退秦師》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zhàn)僅隔兩年。因此,秦、晉圍鄭可以說是城濮之戰(zhàn)的余波。
二、課文學習
。、師范讀課文。
。、生自由誦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
。、生齊讀課文。(師點撥字音、停頓。)
4、生結合課文注釋初步梳理課文。(邊輕聲朗讀,邊梳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誦讀中理解賞析課文。(前2段)
。、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薄⑸攀霰疚牡墓适。(1~2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師引導大家概述。)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語概括)每組選代表發(fā)言,師引導大家篩選歸納:
第1段:秦晉圍鄭。
第2段:臨危受命。
第3段:智退秦師。
第4段:晉師撤離。
二、課文賞析
第1段:
。、生齊讀第1段。
。病熓痉洞v梳理第1段。
。閷W生后文的接龍串講做示范。)
。、留時間學生質疑問難。
。ㄗ寣W生在字詞上得到落實。)
4、師引導學生歸納本段知識點:(為后文學生的討論歸納做示范)貳:從屬二主;軍:名詞活用作動詞,駐扎;以其無禮于晉:介詞結構后置句,還原后的正常句式應為“以其于晉無禮”。
。、師引導學生串析本段:“晉候、秦伯圍鄭”闡明形勢:兵臨城下,形勢嚴峻!耙云錈o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标U明原因:兩事均與晉利害相關,與秦關系不大,秦可以爭取!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闡述兩軍駐扎位置:兩軍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為燭說秦埋下伏筆。
。丁熞龑W生2分鐘即興背誦本段。
第2段:
。、男生齊讀本段。
2、女生接龍串析本段。
師點撥:
、 “佚之狐言于……師必退!
、 形象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未見其人,先聞其名(聲)(即“才”)。
② 在此也可窺見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
③ 還可窺見鄭伯善納諫的一面。
⑵ 辭曰:“臣之壯……也已!边M一步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滿腹才華,卻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鮮活。
、 公曰:“……”許之。
、 鄭伯首先自責,體現(xiàn)了明君風范,然后以國家利益、形勢與個人利益的透徹分析感動了燭之武,可謂善于做思想工作。
、 燭之武最終應允,決定以國家利益為重,只身去見秦伯,體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的一面。
、 生質疑問難,師點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⑷ 學生討論歸納本段知識點:“已”:通“矣”,句末語氣助詞;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介詞結構后置句,還原后的正常句式應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辭曰:省略句,補充完整后為“(燭之武)辭曰”;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也”字表判斷。
、 師引導學生用5分鐘即興背誦本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在誦讀中理解課文。(后2段)
。病㈩I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體會燭之武的游說技巧。
。础⒗斫夂驼莆瘴闹谐R姷奈难詫嵲~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5、分析各人物的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課文賞析
第3段:
1、一生范讀本段。
。、生借助注釋細細梳理本段。(因為本段集中刻畫了燭的形象、表現(xiàn)出其高超的游說技巧,所以讓學生細細品味)
。、生接龍串析本段:
師點撥:
、 “夜……秦伯”:說明形勢危急,燭不畏危險。
、 燭說秦伯運用了高超的攻心術: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坦言知亡,避其銳氣:鄭既知亡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亡鄭只對晉有利: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舍鄭會對秦有益: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⑶ 秦……乃還:秦權衡利害,決定退兵,但卻派人留守要塞,體現(xiàn)其老奸巨猾的一面。
。础⑸|疑問難,師點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怠W生同桌討論歸納,師引導學生歸納本段知識點:亡:動詞的使動用法;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鄙:名詞的意動用法;封:名詞的意動用法;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東:名詞活用做狀語;陪:通假字,通“倍”;共:通假字,通“供”;厭:通假字,通“饜”;說:通假字,通“悅”;闕:通假字,通“缺”或“掘”;以為:古今異義詞,古意:把……當作;今意:認為。行李:古今異義詞,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時帶的包裹。東道主:古今異義詞,古意: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請客的主人。乏困:古今異義詞,古意:缺乏的東西;今意:精神不好。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還原后應為:有何厭。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構后置,還原后應為:若亡鄭而于君有益。
6、師引導學生結合燭的游說步驟即興背誦本段。
第四段:
1、女生齊讀本段。
2、男生接龍串析本段。
師點撥:
晉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實,“不仁”只是一個借口,如果真講“仁義”,當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安恢笔菍嵸|,“知”是理智,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客觀分析,是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不武”是因為勝負之數(shù),難以預料。所以,說到底,晉的退兵,是“利”字使然。
。、學生討論歸納本段知識點:敝: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知:通假字,通“智”。夫人:古今異義詞,古意:那個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去:古今異義詞,古意:離開;今意:到,往。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斷句。
4、師引導學生即興背誦本段。
二、人物形象分析
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發(fā)言,師引導學生歸納:
。、燭之武:
、 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⑵ 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
、 口若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
2、鄭伯:
、 善于納諫。
、 勇于自責。
⑶ 善于言辯。
3、秦伯:貪婪,自私,不講信用,見利忘義。
4、晉文公:貪婪,但理智,能隱忍不拔,隨機應變,審時度勢,雄才大略。
。、佚之狐:慧眼識才的伯樂。
三、本文的寫作特色
師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
1、伏筆與照應。
。、波瀾不驚。
。、詳略得當。
四、生小組討論后談學習本課后的啟發(fā)
分兩種層面來展開:
。、本文給我們的啟示。
。病⒔Y合當今國際國內(nèi)形勢(比如:世貿(mào)談判、朝核問題……)
【附】
。薄⑶貢x圍鄭形勢圖:
。、板書
秦晉圍鄭
燭 臨危受命
之 智退秦師
武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退
退 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秦
秦 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師
師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
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
晉師撤離
【教學反思】
一位偉人曾說過“不會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史書典籍是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讀史書就是去了解繼承我們民族的文化!度罩破胀ǜ呒壷袑W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吸收人類進步文化”。并且也明確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具備初步地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中也明確規(guī)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文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所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主要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層面上,而這是高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更加注重學生文言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觀念來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教案在設計過程中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為了讓學生與課文達到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文言文學習落腳點。進一步達到學有所獲,變“老師強迫我學”為“我想去學”、“我要去學”。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角色的還原轉化,所以在老師的導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來,學生普遍覺得在熱烈輕松地討論氛圍中收獲不小,并且第一次感到原來古文還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用的一些知識和道理。這幾堂課上下來,筆者覺得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找到了學習文言文的趣味所在,也讓學生基本摸清了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和規(guī)律,可以說預期的目的基本達到。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一些地方還需改進,首先就是學生不知道學習文言文的重心,所以剛開始讓學生起來賞析時,開始幾乎是在概述故事,后經(jīng)過點撥才基本明白;其次,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點概念模糊,所以在開始歸納知識點時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第三,在談啟發(fā)時,學生開始時也有些茫然,有些不知從何入手,后經(jīng)引導才明白。這些都說明面對新的學生,必須作好學生的情況了解,在備課中切實做到“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6
以前上高中時最討厭學習文言文,瑣碎的知識點,枯燥的翻譯,每當學習古文總是昏昏欲睡。在講這節(jié)課之前,我一直很擔心,害怕我的學生像我一樣抵觸文言文的學習,害怕我的課堂沉悶枯燥,讓他們提不起精神……
第一節(jié)課上過感覺學生興趣還挺高的,因為沒有涉及到課文的講解,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們?yōu)槭裁磳W習文言文?綱舉目張,知道古文的重要性了,會從思想上重視學習。在講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時告訴同學千萬不要把“谷梁傳”記成“母羊傳”,同學們哄堂大笑,這一笑一下就記牢了!問他們“四書”“五經(jīng)”時,因為他們能回答出來,感覺自己知道的東西很多,積極性非常高。
學生都喜歡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愛“顯擺”,這也是學生的可愛之處,我們做學生時不是一樣熱衷于在老師面前班門弄斧嗎?老師的贊同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動力。
在接下來分析課文時,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讓他們分角色朗誦課文,讀出人物情感,看哪一組讀的好。有了競爭,就有動力,同學們朗誦的非常棒。
字詞,句式,語法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難點。為了既能掌握知識,又不至于枯燥乏味,我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其他學生補充,然后翻譯。每天作業(yè)就是句句對應翻譯課文,強調(diào)字字落實,直譯為主。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第二天上課時,讓同學到黑板上翻譯重點句子,按著高考翻譯標準改分,學生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翻譯需嚴謹,如何翻譯。通過這樣的規(guī)范訓練,學生們對古文翻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反思:在講課過程中,特別是字詞、句式、翻譯這一塊,有時課堂還是沉悶,苦惱啊!我還是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完美的駕于課堂,有時感覺課堂氣氛沉悶了,采取的措施還是不得力,這也是我最最最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在學習文言文時,如何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不枯燥乏味,一直困擾著我,雖然這次進行了一些嘗試,但這篇文章比較短,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時,這種方法還適用嗎?如何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接下來的《荊軻刺秦王》和《鴻門宴》都是比較長的文言文,我該如何把握呢?故事性比較強的段落,讓學生分角色讀好呢,還是改編成課本劇好呢?改編的話時間夠嗎?字詞、句式、翻譯怎么能讓學生不費力,并且非常有興趣的積極主動的學呢?把重點句子寫黑板上,然后找學生翻譯還是要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不了解,怎么讀?怎么演?會把握不到位的,還是就讓他們讀,讓他們演,然后與課文比照,讓學生找出和課文有出入的地方,這樣比較好。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欣賞: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7
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燭之武,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只身赴敵營,面對大國之君,不卑不亢,從容辭令,強大的秦晉聯(lián)盟在其如簧巧舌下,瓦解無存。燭氏憑伶牙俐齒,委婉入情,句句刺入秦伯的心窩,頗令同學們?yōu)橹恼。趁興致正濃,我將事先印好的《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的節(jié)選部分,發(fā)給大家。為激活氣氛,我還模仿說書人口吻,朗聲讀道: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云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huán)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飛乃厲聲大喝日:“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日:“我向曾聞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毖晕匆,張飛睜目又喝日:“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zhàn)?”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慨,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后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目:“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操便回馬而走。于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逃奔。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shù),人如潮涌,馬似山崩,自相踐踏。后人有詩贊日: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讀過聽過之后,學生中有人躍躍欲試:“我們也寫幅聯(lián),寫首詩!币宦爩W生有了反應,我趁熱打鐵:“杜甫曾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燭氏退敵,的確令人折服。作為后人,我們有些同學亦按捺不住詩興,想有聯(lián)頌曰,有詩贊日?稍蹅儠(lián)寫詩嗎?其實,這有何難,學就是了!庇谑俏页脵C將對聯(lián)的基本常識介紹給了學生。由于積極性高漲,再加之我借助的是關于解縉的“門對千棵竹短無,家藏萬卷書常有”的妙趣故事來講析,大家聽得異常認真。最后我說:“張翼德退曹軍與燭之武退秦師,同是退敵,卻各有巧妙不同。比較二者特點,請撰寫個對比聯(lián)。燭氏退敵,妙在三寸不爛之舌強過百萬之師,咱也模仿《三國演義》贊張飛的模式,來個‘后人有詩贊曰’的形式。老師回去也寫,咱們比比看好嗎?”
每人一聯(lián)一詩如數(shù)交上來后,果然不錯。如:
張子璐:“智退秦師燭之武;勇嚇曹賊張翼德!
苗俁:“張翼德三聲喝破怯人膽;燭之武數(shù)言扭轉霸主心!
侯瑋辰:“張翼德怒吼退雄兵:燭之武妙論動君心。”
劉博:“雙雄盟兵千萬欲亡鄭:一臣出舌三寸即解難!
一聯(lián)聯(lián)都準確地抓住了二者退的特點,而且對仗工整。有些同學還真拿出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勁頭來,為一個字的對仗工整苦鎖眉頭,搜腸刮肚。而詩昵,亦不乏佳作。
周維伊:“血腥滾滾卷土來,壯士巧言滿胸懷。三言兩語說君去.一場戰(zhàn)事從此埋!
楊夏:“秦晉圍鄭形勢憂,只為晉侯報私仇。幸而鄭有燭之武,退軍不動一兵卒!
侯瑋辰:“三更秦帳辯聲傳,巧言妙說論利害。一語仿若鋒利劍,割斷兩家百年緣。”
劉博:“臨危受命身系國,孤身夜出見秦伯。曉以利害裂敵盟,巧舌不負眾人托。”
當我把這些詩、對聯(lián)讀給同學們聽的時候,博得了陣陣掌聲。我說:“看看,你們自己寫得的確令人刮目相看吧。后生可畏呀,我都羞于拿出拙作……”一語未畢,“老師別耍賴,昨天說了要比比!蔽野炎约旱脑姾蛯β(lián)拿了出來:
猛張飛長坂橋三聲大喝退曹軍,靠的是勇;
智之武汜南營一番妙語動秦師,憑的是謀。
后人有詩贊日:危亡之際挺身行,寶刀未老史留名。但憑三寸不爛舌,說退秦伯虎狼兵。
爭強好勝的學生們真的評頭品足開了……
原本是一篇平常的文言文教學,我相機引入了同學們耳熟能詳?shù)娜龂适拢瓒呦嗨泣c,引出了吟詩屬對的學習,既激發(fā)了同學們的興趣,又學到了詩歌知識。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祖國語言的魅力.豈不一舉幾得.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8
我的導入語: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一般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戰(zhàn)爭,一個是和平!度龂萘x》開篇第一句話“天下大勢,和久必分,分久必合”要和,要統(tǒng)一,就有戰(zhàn)爭;要分,要分裂,也會發(fā)生戰(zhàn)爭。戰(zhàn)爭成了人類生活的常態(tài),所以大量的歷史文學作品會記錄描寫戰(zhàn)爭。在這些記錄和描寫中,有的表現(xiàn)大場面的敵我交鋒,有的表現(xiàn)小場面的接觸沖突,有的則表現(xiàn)無畏的英雄與超人的智慧。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有很多憑借個人的氣魄和智慧扭轉整個戰(zhàn)爭局面,甚至掌控一個國家的命運。幾句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同樣,幾句話,也可以挽救一個國家。這些人物,就成了歷史的傳奇,他們超人的勇氣和智慧成了他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但他們同時又是普通的人,和其他人一樣,有愛,有恨,有歡樂,有憂愁,會后悔,會抱怨,會使性子……可見,盡管歷史的長河從遠處來,但歷史的英雄并沒有離我們很遠,比如:燭之武。
我感覺這段導入語引起了學生對“燭之武”這個歷史人物的興趣,為了解這個人物,他們會認真閱讀文本。這就為他們的討論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這次我提出的討論,實際上是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的過程。兩個方面:一,記錄自己解釋不了的字、詞、句。特別叫他們關注虛詞和句式。還舉了一兩個示例;二,記錄無法理解的課文內(nèi)容,比如,鄭伯,為什么叫鄭伯,文中有很多不連貫的地方,這是不是不足。
要求他們分為詞語、句法解釋和內(nèi)容理解兩塊,把所有迷惑不解的東西記錄下來。
我認為這次討論只是記錄問題,相對簡單。但經(jīng)巡堂觀察,很多組別居然提不出像樣的問題。有的組別居然說沒問題。這是個危險的信號,來源于藝術生對普通學科知識的相對忽視,我想他們初中時代,文言文的學習是遠沒有達標的,所以閱讀文本,只浮于最表面的東西,無法發(fā)現(xiàn)問題。
討論結果還在各組手里,只好等下節(jié)課看看具體情況,再幫助他們?nèi)绾稳グl(fā)現(xiàn)問題。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9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如燙手的山芋,摸涅不得。因為在文言文中承載著比較多的內(nèi)容,有語言文字,也有人文的,要想在一堂課內(nèi)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比較困難,而且有兩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是教師習慣于越“文”講“言”,強調(diào)各種古漢語語法規(guī)律,以為總結種種規(guī)律便能多快好省的學好文言文,忽視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審美觀照;二是學生誦讀感悟文本的時間被教師疏解文言字詞句所擠占了。由于課堂教學“文”與“言”不能兼顧,以致教學效果嚴重削弱,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極為不利。
鑒于上述情況,如何實施文言文教學呢?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顧。首先要注重文言文語言教學,著力于必要的文字梳解、語言品味,走出了“重文輕言”的誤區(qū);其次要促進學生積淀民族優(yōu)秀文化,要探究語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并實現(xiàn)教學實施中的文化傳遞,走出“有言無文”的誤區(qū);最后要重視反復誦讀,模仿練讀,想象品讀,實現(xiàn) “文”“言”融合”。我認為張必錕先生提出的“一個轉變”和“一個轉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個轉變”是課堂教學要從教師講解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練習誦讀為主;“一個轉移”是把立足點從講翻譯、談語法轉移到指導學生誦讀上來。通過誦讀以“文”引言,以言帶文,實現(xiàn)“文”“言”兩個要素的交融合一。
當課堂進入品味燭之武最精彩的勸辭環(huán)節(jié)時,教室里的空氣凝滯了。在試講的幾節(jié)課中都在這時出現(xiàn)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我曾經(jīng)有過很多改變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標注關鍵詞,教師引導示范批注但這些做法基本是徒勞。在朗讀中品味勸辭的魅力,因聲求氣是這一課要教的重點。品味不是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呀,我居然沒有明白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此處的意圖,連教的內(nèi)容都有問題,還談什么課堂效率呢?“因聲求氣”“以讀帶言”,朗讀才是實現(xiàn)文言交融的最佳途徑,如此精彩的勸辭脫離了朗讀,理性的品析顯得多么的枯燥乏味呀!
師傅以她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指出文言文的處理要做到“文與言的相融相生,文與言的并舉”可以用“以文率言”“以言悟文”“因氣求聲”“以讀帶文”四種有效的方式。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0
一、確立課題并確定教學目標
本人把《燭之武退秦師》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這次研究性學習,我的教學目標是:
一、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二、使學生懂得如何選題,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三、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開拓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過程
《燭之武退秦師》的研究性學習,我分三個階段進行,即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階段;學生研究學習撰寫論文階段;表達交流研究成果階段。
1.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階段
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但并不排斥教師指導作用的發(fā)揮,尤其是在開始時,教師的點撥、指導作用顯得更為重耍。在選題時,有些學生的思路打不開,不知道選擇什么問題來研究,我就采用集思廣益的方法,讓學生先把自己的研究問題在班上講一講,使同學們能互相啟發(fā)。這樣一來,同學們思維共振,思路開闊,提出的研究問題越來越多。比如“為什么說春秋無義戰(zhàn)?”“從《燭之武返秦師》這篇課文看古代對人的稱謂”,“論燭之武的說辯藝術”“對‘秦晉之好’的質疑”,“論秦穆公的稱霸野心”,“‘子犯請擊之’,子犯明智嗎?”“試論燭之武說晉退師的可行性”等等,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積極性被調(diào)動了起來。
但有些學生的選題,口氣大得很,如“論秦穆公的稱霸野心”,這些論題,足可以寫成一本書。對此,我給學生提了兩點建議,以幫助他們重新確立課題;一是研究性課題的切口要小,“擇點不擇面”。二是要選自己比較熟悉的問題寫,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
2.學生研究學習撰寫論文階段
研究的課題確定后,接著就要收集材料,廣泛閱讀撰寫論文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變得十分濃厚,學習熱情高漲。我注意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如閱讀《語文讀本》里的《晉公子重耳之亡》、《鄭伯克段于鄢》,還有《文言文選讀》里的《晉歸楚鐘儀》、《晉靈公不君》以及《左傳》中的《崤之戰(zhàn)》等材料。有的學生還在網(wǎng)上查到了《春秋五霸》、《晉文公即位前的流亡生活》等文章。通過這樣的定向閱讀,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獲得了研究所需要的靈感和資料。他們學會了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蝺?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lián)的有價值的資料,學會有條理地歸納資料,得出相應的結論。同學們發(fā)現(xiàn)研究并不神秘,研究就在本書之中,就在閱讀之中。就在實踐之中,這一階段是學生自主研究和寫作。學生的論文,雖然不是長篇大論,或許還幼稚,但我覺得,我們不必用成人化的標準來品評,不必用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來衡量,只要在文章中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特見解就行了,不要求有多么深邃的思想,完美的推埋?赡苡行┩瑢W的觀點早已被歷史學家、文學家寫過、評論過,但文中的觀點,是同學們經(jīng)過自己的腦袋思考論證得出來的,這也是自己的獨到發(fā)現(xiàn),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3.表達交流研究成果階段
學生的小論文交上來后,我認真閱讀批改。為總結交流做準備。雖然學生的論文有的不夠成熟,有的觀點又太偏激,有的材料不夠充分,但我都一分為二地去看待它們,極力找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以肯定、贊揚的評語為主,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對那些好文章,我則拿出來在班上交流。讓大家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討中,學生們學會了欣賞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問題,能夠互相地取長補短,正確地認識自己,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性學習的總結與評價
這次課題研究研究,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好的方面就是:
。ㄒ唬┡囵B(yǎng)了學生收集、分析、處理材料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實踐能力。
。ǘ⿺U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文學藝術的熏陶,漸漸積累起相關的語文知識,學生不但閱讀了文學方面的知識。還閱讀了歷史方面的知識,對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政治、軍事、文化、人物、風俗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學到了許多教材以外的知識。
(三)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在研究性學習時.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有很多的“為什么”,希望另辟蹊徑,提出更新的見解。課文中蘊含的重要思想文化因素被發(fā)掘出來了。如:“國家利益最重要”,“知恩圖報一一談‘義’的重要”,“大丈夫能伸能屈”。此外.一些學生能夠超越史實本身,把問題上升到對歷史、現(xiàn)實與做人的高度去思考。如“不要埋沒了千里馬”、“守信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退一步海闊天高”。在分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不足之處是:
。ㄒ唬⿲懙恼撐牟牧喜粔虺浞,論據(jù)不足。
。ǘ┚窒拊诰褪抡撌律,問題不夠深刻。
此外,學生還需要充實自身的文化知識。
附:研究成果
《春秋無義戰(zhàn)》
春秋是列國兼并時期。其時各國并立,你爭我奪,社會混亂,烽煙不斷。據(jù)《左傳》一書記載,就發(fā)生過400多次軍事運動,但沒有一次戰(zhàn)爭是正義的。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講到,秦穆公被燭之武說服了,并與鄭國結盟,同時留下杞子,逢孫、楊孫駐守鄭國都城。秦穆公萬萬沒有想到,秦晉兩國由此加深了矛盾,并埋下了戰(zhàn)爭的禍根。
兩年后,晉文公死了,適巧杞子又得到了掌管鄭都北門的機會。杞子立即將此情況密報秦穆公,建議秦國“潛師以來”,征服鄭國。秦穆公企圖乘晉國喪君之機擴大霸權,不聽蹇叔勸諫悍然發(fā)兵襲鄭。晉國不容秦國擴張,伏兵崤山,與秦軍大戰(zhàn),結果秦出師無功,兵敗崤山。
這就是著名的峭之戰(zhàn),此役中,秦穆公的貪婪虛偽,剛愎自用使他不惜讓軍隊勞累地去襲擊遠方的國家。秦軍因疲勞而力量衰弱,遠方的國家都做好了防備,秦軍哪有不敗之理?然而秦軍兵敗,秦國的百姓必然蒙受極大的災難。晉國之所以出兵截擊,無非是怕秦國的勢力增強了,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次戰(zhàn)爭該不是正義之戰(zhàn)吧?
再如《國語》所記錄的《勾踐滅吳》一文,吳國攻打越國就是為了侵占越國的土地。用文中的話來說便是:“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但在越國的金錢與美女的誘惑下,吳國太宰在吳王面前為越國說好話,從而放了越國一條生路,卻給吳國帶來了滅國之災。十年后越國重整旗鼓,終于滅掉了吳國,這兩國之間互相攻打,爾虞我詐,無非是為了一己私利,也就毫無正義可言。
還有,周厲王為了滿足自己獨霸天下的野心,連年出兵遠征,國內(nèi)財用不足,他便把河川山澤封為國家專利,禁止平民狩獵、打柴、捕魚等,結果斷了平民的一條謀生之路,弄得民心不服,怨聲載道。他發(fā)動這樣的戰(zhàn)爭更無法說是正義之戰(zhàn)了。
《左傳》中記載的著名大戰(zhàn),如城濮之戰(zhàn),邲之戰(zhàn),鞌之戰(zhàn)等,都是春秋時期各國企圖稱霸于天下,為爭權奪利而發(fā)動的弱肉強食的戰(zhàn)爭。所以說“春秋無義戰(zhàn)”。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1
文言文的魅力不僅在于其文字的精練典雅,還在于其厚實古樸的文風,更在于其蘊含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經(jīng)典文言文其實是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文化得以傳承的載體?梢赃@樣說,文言文中的每一個文字都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每一個文字都包含了作者的豐富的情感,每一種句式的選擇都蘊含了作者的情思,每一種語氣語調(diào)的選擇都表露出作者的情韻。站在文言背后的或是憂國憂民、心系天下,或是慷慨悲歌、大義凜然,或是俯仰天下、哲思古今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在文言的背后更蘊藏著豐富的中國文化。
因此,經(jīng)典文言文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慢慢咂摸,透過“言”品味“文”。而不能把文言文當成現(xiàn)代文,一味地進行思想挖掘和情感品味,而把“言”拋在腦后,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這一基本要求,這種現(xiàn)象在新課改高揚“人文性”的背景下非常值得警惕。
就這節(jié)課而言,由“言”到“文學、文化”的品味目標基本達成,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讓學生不再枯燥記憶文言知識。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文言知識都可以靠這條路徑來完成,而且對“言”的挖掘的角度和方法還需要我們更多地去思考和關注。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2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這種授課方式的效果往往只是暫時的。在本設計中,打破傳統(tǒng)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質疑,自行討論解疑,通過這一形式,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在對重點難點的講讀中,采用比較個性化的方式:讓學生在題目的“退”字前添加合適的字,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深刻地了解燭之武在退秦師時所展現(xiàn)出來的精神及其勸說藝術,從而讓學生了解燭之武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救國救民的行為,并學習他學習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完成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讓學生在燭之武的說辭之后想象秦伯的`反應和可能有的對答之辭,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燭之武是如何步步深入的進行勸說的。
總之,本設計遵循新課改的要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文言知識,提過閱讀能力,并不同層次的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把握和理解。同時,授課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高,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談論與探討之中,因此,可以說,這一設計(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3
作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教學,這對于學生而言是有學習難度的,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初中語文在教學上沒有對語文語法進行落實,學生基礎相對薄弱,這使得我們高中的語文教學顯得很被動,不利于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縱深開展。同時,作為新教師缺少初中的教學準備,很難做到把初高中的教學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這樣在教學中就需要注意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此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做到知識點的不遺漏及知識點的銜接。
為了更加細致的分析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下面,我簡要的列出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
1、首先進入文本,讓學生分成男生、女生兩大組進行朗讀,并進行對比、點評。從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的特色少不了朗讀,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要突出的一個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庇绕涫俏难晕牡膶W習,也需要重視語文的語感培養(yǎng),同時在閱讀中提煉出文章的內(nèi)容,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2、《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中,我抓住一個線索——就是:退!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即①為什么要退? ②誰去退? ③怎么退? ④退的結果如何?從這個角度走進文本,進而深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作品分析等等。
3、在課文進行到最核心內(nèi)容,即燭之武怎么退秦師這一部分時,又要求學生繼續(xù)朗讀課文,并且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相應的語氣,節(jié)奏,感情基調(diào)等方面的提示信息,請同學們根據(jù)提示進行朗讀訓練。
4、本課教學設計中的重點就是討論燭之武能夠說退秦師所運用的游說藝術。深入分析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題,并且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謀略的存在的出發(fā)點和原因等等?梢赃m當?shù)臄U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中能夠有自己的思考。
5、最后講到晉文公被迫退兵,分析其退兵的最根本原因,從中歸納總結主旨,引導學生把握敘事結構。進而從課文學習中得到些體會,如寫作中,或者口語表達中能夠學以致用。
到這里,這是在匯報課設計中所希望展示的所有教學內(nèi)容。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下:
1、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應始終圍繞著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不僅要備教案,備教材,更主要的就是備學生。所以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而實施教學計劃,盡管這是一堂教學匯報課,但是卻不應該因此打亂學生學習和接受的習慣,教學過程中切忌過急、過快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主,和忽略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即我在本節(jié)課授課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作為我的展示為主,忽略了對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滲透,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和困惑。
改進計劃: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學之前,重點的是梳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點的講解,并且重視總結歸納,給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鏈接,同時適當?shù)难a充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給學生打好文言文學習的基礎。
2、在本課的設計中,圍繞一個“退”的線索開展教學,雖然看上去目標非常的突出,教學思路很清晰,但是我卻忽略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以字詞為主,以講解文言知識為核心,進而擴展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理解。所以,我的設計中課堂結構分配不盡合理,應該把教學中關于“退”的幾個不重要的問題一筆帶過,因為不是重點,也不是考點,甚至可以跳過不講,不占用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而把文言知識點串聯(lián)在課文教學的設計中,并力求當堂消化。同時,在課堂設置中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一課一得”便是收獲,不求多、不求泛、而求透徹,應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色,一堂課應以基礎的文言知識教授為主體。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教學,而不應喧賓奪主,把語文課變成歷史課。
改進建議:在我今后的文言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位,優(yōu)化課堂結構,細化每一個步驟。在課堂教學時間安排上要做到突出重難點,這部分要多花時間講解,并且注重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而相對不重要的知識點,教學中應簡要的概括和總結,進行一下梳理,要求學生識記即可,不要在這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率。
3、我在課堂教學中,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了太多的小問題,使得課堂環(huán)節(jié)重點不明晰。有些問題實質是無效的提問,并且問的太細小就顯得零碎,沒有整體感。
改進步驟:今后在備課中要注意多設置大問題,并且組織好自己的過渡語言,使得上一個問題和下一問題間能夠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逼近。如:通過改變課堂設置的角度,在文章的核心部分“如何退”這一問題上,可以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多說,多思考,適當?shù)慕o予補充。切忌以自我思想為導向引導學生說出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不要太多的分析“策略”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4、要注重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與有多種課程資源整合的課堂間有效的結合,要注意度的把握和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資源是很好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但不是主體,并且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要求,要明確并不是什么課都適用,所以教學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運用的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問題中,我曾經(jīng)接觸過中學語文教學名師程翔,他的觀點就是在某些情感類的文章教學中,有時候反而是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效果更理想,不希望用外在的教學資源肢解了對課文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破壞了教學情境和氣氛。而對于類似說明文一類文章的教學時,因為學生缺少直觀的形象認識,缺少體驗和感悟等,可以借助多種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感官,進而更好的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教學效果。那么,經(jīng)過評課后,我也在思考,到底文言文的教學是應更適合哪一類的課堂?我也學習老教師的經(jīng)驗,學習同事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后面的文言文教學中實踐探索,我認為如果能夠較好的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在文言文教學中效果比傳統(tǒng)課堂,即以教師主導走進文本的效果更好。當然,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總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過早下結論。
好處是:一、在多媒體等資源的輔助下,可以有利于教師展示已經(jīng)梳理出來的知識點,給學生直觀的展示,更容易把握重難點。二、在課堂中合理的運用,可以使課堂不那么沉悶,讓學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保持注意力,激發(fā)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三、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思路,從而促使目標的實現(xiàn)等等。
要注意的是:一、課件上展示的是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經(jīng)過學生的談論后,教師最后給予糾正和指導。所以,課件上不要展示出標準答案。二、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運用能力,課件怎么樣才能更有效的輔助教學?是漂亮?是色彩、花樣多變?是字體復雜?……所以,教師要加強自己媒體資源運用的技術,才能設計出為課堂服務的好的教學資源。
5、還有一些就是語速的把握,教態(tài)的自然,板書的設計等問題也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規(guī)范化,把功夫用在平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成長起來。
最大的感悟是: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匯報,深感肩上的擔子重了,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要想干好這份工作,除了熱愛還遠遠不夠,更要學會專研。所以,作為新教師本身缺乏經(jīng)驗,有諸多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業(yè)務水平。把這份職業(yè)變成事業(yè),變成興趣,變成自己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放下繁雜的思想包袱,靜下心好好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4
本課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校推行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貫徹落實高效課堂的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本課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讓他們在課堂學習、討論、探究。
2、突出合作探究精神。高效課堂強調(diào)小組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強調(diào)合作探究。
3、滲透古代文化精髓。學習文言文,應該再教學中滲透古代文化的精髓。
4、強化讀寫訓練。讀寫訓練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在本科教學中,讓學生領悟課文的行文特點和寫法,并在課后實踐,強化練習。
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1、文言基礎知識應該再講解細一些。
2、訓練的量應該再合理點。
人教版《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四
。、課堂結構自然完整,結語與導語圍繞課文內(nèi)容,并遙想呼應,思路清晰、嚴謹,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
。病⑼怀鑫难晕牡奈捏w特點,注重誦讀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和能力。而且三個段落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體現(xiàn)教材特色、學生特點,以及教材處理的靈活性。
3、教學重點鮮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協(xié)作,從而在集體的智慧中完成學習任務。
。、充分尊重學生,及時評價(包括口頭評價和板書)學生、鼓勵學生,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語言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和時代感,教態(tài)自然而有親和力。
。丁恼麄課堂看來,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配合緊密,能有效體現(xiàn)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原則,學習效果較好。
。、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中,男生多,女生少。說明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值得反思。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15
在執(zhí)教《燭之武退秦師》中,我既為高一(3)班62名學生的全員參與、討論激烈、勇于回答而欣喜,也為自己設計課堂的不足和講課時的緊張而遺憾。結合上課實踐,我想談談教學中的“足”與“不足”!白恪敝饕兴姆矫妫
一。 語文課堂是有溫度的
課堂是有溫度的。教師要用優(yōu)美的、充滿激情的導入,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語言環(huán)境,以喚醒學生、感染學生。因此,在講課伊始,我采用了干凈利落的激情導入,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過的“說客”形象,自然過渡到能言善辯的主人公“燭之武”,以啟發(fā)學生高效地進入文本。
二。 走進書聲瑯瑯的課堂
朗讀教學既是傳統(tǒng)的,也是現(xiàn)代的;既是語感的,也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也是審美的。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情感等方面進行考察。因此,本節(jié)課共設計了4次朗讀,剛剛接觸文本的朗讀;分析完之后的朗讀;擴展提升的朗讀,以及最后的自我朗讀。
三。 走進活動充分的課堂
1.學生是充滿活力的生命體,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實踐者和承擔者。學生的實踐活動合理而充分,是新課堂教學生命力之所在。在我!1121”高效課堂模式的倡導下,我設計了一組討論活動,共4個問題,10分鐘。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走到學生中間,巡視、督查、點撥,以期全員參與,并讓他們有共識,有碰撞,有質疑。
2.充分地信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上課之前,我在給學生說學校領導要聽我們班的公開課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大家相信我,我也會相信大家”。這群可愛的孩子,在課堂的表現(xiàn)——朗讀時聲音的洪亮、下課后送給我的掌聲,讓我驚訝之余,也讓我感動。
四。走進拓展提升的課堂
語文課堂呼喚深度。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竇桂梅老師曾說過:“教師須用勤勉作槳,用書籍作舟,用燃燒的智慧把握方向,在溫度和廣度中向著語文課堂的深處漫溯——最終讓課堂、讓師生共同擁有的,一定是高度”。在讓學生暢所欲言“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后,緊接著又展示了名家點評,以期學生通過誦讀,更深刻地理解燭之武游說時的“不卑不亢”、“委婉含蓄”和“步步深入”。
“不足”之處主要有五方面:
一。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高效性,我將學生按照座位劃分了A/B/C三層,F(xiàn)在細想,竟有“三六九等”之感,沒有完全、高度地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育者,要高度地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二。課堂掌控能力不夠。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地非常順利,到最后,時間多出2-3分鐘,我只是讓學生進行“沒有要求、沒有目的”的自讀,以致聲音稀落,效果不是很好。
三。板書不清晰,不條理。板書是文本的線索,也是學生梳理知識、掌握知識的脈絡。課前,需要對板書精心設計。而這一塊,恰恰是我所忽視的。還有一個問題是,字跡不夠藝術,也就稱不上“美的享受”。
四。課堂上對“言”落實地不夠全面!把浴笔菍W好文言文的基石,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句式等都要面面俱到,不可只講“學生之不會”。
五。文章切入點不夠靈活。整堂課以燭之武的論辯藝術為主線,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對秦伯心理活動的揣摩。全國優(yōu)秀教師王君在《十年豈能磨一劍》中寫道:大片《英雄》中論劍道最高的境界不是劍在手中、劍在心中,也不是人劍合一,而是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最好的教法是教無定法。以任何一個切入點進入文本,都能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每一篇課文都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而個人所得卻不盡相同。我將竭盡全力,力求每節(jié)語文課堂都能關注每一雙期待的眼神,都能陪伴學生們度過一段享受知識的愉悅時光!而要達到這一境界,離不開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提升,教師理念的進步,教師自我砥礪的成功。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教師在課堂上雖然退居幕后,選擇適時現(xiàn)身,但是在課外備課中,教師絕對是一個主動者,是一個積極建構與科學預設的人。它需要教師時時充電,時時反思,時時進步。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7-29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7-29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1-11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11-0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9-08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11-27
《燭之武退秦師》優(yōu)秀教學反思03-16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范文09-19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及反思11-10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范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