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yīng)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
不少語文老師說語文課越來越難上。好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簡簡單單上語文”,可是就連許多特級教師似乎也沒有把語文課上簡單。為什么簡單的事反而搞復雜了?老師們說:怕別人說沒有“新意”,沒有“亮點”。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然不能和失敗畫等號,至少意味著平庸。
以往,我的許多徒弟,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出“彩“來——做什么樣的課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發(fā)散,哪里可以“多元解讀”,如此等等。企圖以花架子來制造“亮點”。
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
前不久,我在西安執(zhí)教了《第一次抱母親》。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師生的好評。如果說獲得師生掌聲和贊嘆之處是亮點的話,那么,歸納一下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他還有一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yīng)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睆?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睂W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nèi)涵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nèi)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朗讀得聲情并茂上,即“結(jié)果”上,更體現(xiàn)在老師的引導上,即“過程”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說讀得有感情了。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wù)。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為確保每個學生達到讀正確、讀流利,我是嚴字當頭,"一字未宜忽",就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qū)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第一節(jié)課我是逐段逐段地"過"的,必要時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領(lǐng)讀。盡管他們是四年級了,但該領(lǐng)讀的還要領(lǐng)讀。做任何事情不能從概念出發(fā),要從實際出發(fā)。張?zhí)锶粝壬f:"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同學是否把課文讀熟了。"
第二節(jié)課是"精讀",所謂"精讀",就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必要講解和朗讀示范。不要以為老師范讀只是為了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范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好、朗讀好,萬萬不可缺少了老師的范讀。課后有位老師對我說:"怎樣使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看起來,就是‘跟我讀’。"我說:"對的。"課堂上我和學生經(jīng)常互讀,互相朗讀是"對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對話"只是理解為"你說我說",也包括"你讀我讀"。
過程真的比結(jié)果更重要。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導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我追求的亮點。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3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zhì)問學生:"這里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diào)。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lián)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guān)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并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4
過去,我很重視"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語文的本體。"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里說的"載體"即語言文字。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護士見"我"竟然不知道母親有多重,以至于抱母親時差一點摔倒,便"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責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帶有一點責備的意思,我便問/;這里為什么不用"責備",也不用"埋怨"?學生說:用"責備",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太重了,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用"埋怨",又輕了,不足表達護士對母親的關(guān)愛。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又問:護士說的這句話該怎樣讀?怎樣讀才能把"責怪"的意思讀出來?——這樣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顧"了?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話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當學生知道了"越"在這兒作"跨"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嶺"的意思是翻過一道道山跨過一道道嶺了。接著,我抓住了"重擔"這個詞。我說:"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當我們用兩只眼睛去看"重擔"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絕不僅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擔子。"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的發(fā)言熱烈而精彩。是啊,母親肩上挑的實際上是大半邊天啊!這時,我指著板書"翻山越嶺"說:"那么,現(xiàn)在你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又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說:"翻山越嶺指的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道路。"
這就是品味。語文課本中所選的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品味。不品味,語文教學就索然無味了。味同嚼臘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就無從談起,自然也不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
本堂課的教學設(shè)計基本符合散文詩的文體特點,以品析為主,以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為基礎(chǔ),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一、與學生互動不夠。課前我與學生的溝通較少,因此敢于主動發(fā)言的同學不多。而對于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沒有及時地予以鼓勵,造成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二、對學生的誦讀指導不夠充分。在我范讀的時候,應(yīng)該提示學生有意識地模仿我的語速、語調(diào),再結(jié)合對課文的初步理解朗讀一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本文是要求背誦的篇目,課堂上應(yīng)反復誦讀,課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后可要求學生背誦下來,其余段落可選背。
三、課文集美環(huán)節(jié)形式大于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本來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紅蓮的段落,從中選句子,形成一篇先描寫后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學生可以找與環(huán)境、心情、紅蓮情狀相關(guān)的語句,范圍太大,學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實只要找出能體現(xiàn)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寫紅蓮的句子就可以了。
四、課文品析不夠深入,變式較少。我指導學生從煉字用詞、修辭手法、情感表達、寫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課文,讓他們找出自己欣賞的語句,朗讀并說出其妙處。顯然,這種做法并不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教師應(yīng)給出示例,讓學生掌握賞析文字的方法,也可采取替換式,讓學生感受本文典雅優(yōu)美的意境。同時,不要囿于單純的文字賞析,也可從本文象征手法的妙用、三條線索之美、托物言志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使學生深入文本。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shù)。這堂課雖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在評課老師的批評分析中,也讓我逐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出口,從而避免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6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說讀得有感情了。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wù)。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為確保每個學生達到讀正確、讀流利,我是嚴字當頭,“一字未宜忽”,就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qū)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第一節(jié)課我是逐段逐段地“過”的,必要時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領(lǐng)讀。盡管他們是四年級了,但該領(lǐng)讀的還要領(lǐng)讀。做任何事情不能從概念出發(fā),要從實際出發(fā)。張?zhí)锶粝壬f:“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同學是否把課文讀熟了!
第二節(jié)課是“精讀”,所謂“精讀”,就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必要講解和朗讀示范。不要以為老師范讀只是為了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范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好、朗讀好,萬萬不可缺少了老師的范讀。課后有位老師對我說:“怎樣使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看起來,就是‘跟我讀’!蔽艺f:“對的!闭n堂上我和學生經(jīng);プx,互相朗讀是“對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對話”只是理解為“你說我說”,也包括“你讀我讀”。
過程真的比結(jié)果更重要。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導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我追求的亮點。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7
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我讓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等詞語,自己讀句子,談感受,并鏈接《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在讓學生反復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去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體驗;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
上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被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深深地感動了,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讀",更應(yīng)該引導學生"創(chuàng)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8
如釋重負,課堂上沒有出現(xiàn)大的紕漏,按照我的預(yù)設(shè)完成了教學任務(wù)。不過我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因為我這里說的是“我完成了教學任務(wù)”,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wù)呢?這個問題不可以深究,因為一深究,我就羞赧至極了!
首先介紹下這堂課的背景,這是一節(jié)接受市教科中心進行教研評估的一堂課。為了學校,因此,這堂課我還是比較重視的!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散文詩。因此,文章特別“散”。當然,以前我是一直不愛教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這次我不得不靜心讀讀這篇文章了,讀過了,也愛上了!文章寫得多好啊!“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貋恚吲d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吹剿纳袂,我想起自己長眠于地下的母親,真想哭! 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房東的孩子只是在外讀書,房東太太就對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歲就離開了母親,她該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著孩子呢?她該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許,她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孩子相見!但是,可憐的母親,終究沒見到孩子一面,就匆匆離開了人世!母親是帶著相思離開的,母親是帶著不舍離開的,母親是帶著牽掛離開的,母親也是帶著悔恨離開的……想到這些,季老怎么不肝腸寸斷呢,悲痛欲絕呢?此時我終于理解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沒有夸張,沒有矯情,這是一個孩子對過世母親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次,我終于理解了季老的這篇文章!我終于讀懂了作者的感情!
那么,我的教學中是不是非要孩子們理解這樣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經(jīng)歷,我都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才懂,孩子們怎么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尋另一個突破口,通過對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讓孩子們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愛戴父母,要熱愛祖國,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
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調(diào)整了教學感情的著落點。我要讓孩子們受到熏陶,愛父母,愛祖國,而不是去理解和季老的懷念之情感到底有多深沉,有多細膩!這樣,我不再感覺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太散,孩子們學習起來過難。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落實的。我?guī)е⒆觽兣馨∨馨 斎贿@樣的教學效果無庸質(zhì)疑——不咋樣!
上完課,慚愧不已,我上課的時候急什么呢?應(yīng)該踏踏實實走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啊!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
《懷念母親》的作者是季羨林。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因為本文語言富于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xiàn)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個教學難點,我主要采用了"補白"的方式進行拓展式教學,比如時代背景的補白,對關(guān)鍵詞語補白,向文后延深補白等方式。
教學本文,我先請學生談?wù)剬纠舷壬牧私猓S后我作了補充:"季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學家,精通12國語言,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校長,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提起季老先生,我們看到的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你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這個課前導入,讓學生對季羨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課文的理解。
隨后,我請學生找到文中直接表達對兩位母親感情的段落——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理清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脈絡(luò):首尾呼應(yīng),文章中間部分具體寫了對兩位母親懷著怎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作者首先寫了對親生母親的懷念。教學本段,我緊緊圍繞著"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這一問題展開。學生主要結(jié)合兩句話談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句是:"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談到作者六歲離開母親,很少呆在母親身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四十多歲,所以作者痛苦不堪,心如刀絞。為了加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我請學生想象一下:"在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里會回想起什么?"學生交流后,我出示了以下資料讓學生體會:"這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通過這個資料的介紹,學生對作者心中的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句話是:"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什么是"靈魂不全的人"這一個問題是這一句中理解的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我換了一種提問方式:"結(jié)合作者此時的經(jīng)歷,想一想:一個靈魂不全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有的學生說:"作者感到很痛苦。"我說:"對,長久的痛苦就是一種靈魂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責,很愧疚。"我說:"對母親深深的自責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生活空虛,寂寞,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我說:"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正如作者在《賦得永久的悔》中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梢娔赣H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終生的遺憾。"我接著出示了這一則資料:"我暗暗地下定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學生通過這個資料的補白,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責,同時知道了"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是指贍養(yǎng)母親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我趁機引導學生誦讀:"是啊,正如古人所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作者豈止是沒有贍養(yǎng)母親,連母親臨終前要見他一面的愿望也沒能實現(xiàn)。要知道,作者見母親的最后一面是在母親去世前的第八年。在這八年里,母親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呀。但是一直等到最后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作者怎能不抱終天之恨,怎能不淚流不止呢?讓我們懷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談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并用摘抄日記的形式重點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懷念。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感情朗讀,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了第一則日記,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xiāng)、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對于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個句式的訓練:因為( ),所以我感到一絲凄涼,又因為( ),我心里又是甜蜜的。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
除了摘抄日記,作者還引用了散文《尋夢》中的開頭和結(jié)尾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想象作者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隨后,我請學生賞讀了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guān)語句:"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xiàn)的時候,四周灰蒙蒙的,母親仿佛從云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于向我走來了。""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zhàn),持續(xù)了6年,現(xiàn)在終于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余,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jīng)10年了,我內(nèi)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游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xiāng)。"這樣學生就進一步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和熱愛。
"補白藝術(shù)"重在教學過程,通過啟發(fā)性、開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學,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達到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目的。對于留有想象空白,飽含豐富內(nèi)涵的文本材料,我們應(yīng)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潛在的信息,擴充其豐富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頭腦中浮現(xiàn)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補白拓展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想象、去探究、去表達……在文本、學生、教師的交流對話中,實現(xiàn)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絲絲聯(lián)結(jié),從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在補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內(nèi)在的`情感,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語言"和"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訓練"和"感悟"的比翼雙飛,實現(xiàn)了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拓展的有效結(jié)合。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0
不少語文老師說語文課越來越難上。好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簡簡單單上語文",可是就連許多特級教師似乎也沒有把語文課上簡單。為什么簡單的事反而搞復雜了?老師們說:怕別人說沒有"新意",沒有"亮點"。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然不能和失敗畫等號,至少意味著平庸。
以往,我的許多徒弟,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出"彩"來——做什么樣的課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發(fā)散,哪里可以"多元解讀",如此等等。企圖以花架子來制造"亮點"。
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
前不久,我在西安執(zhí)教了《第一次抱母親》。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師生的好評。如果說獲得師生掌聲和贊嘆之處是亮點的話,那么,歸納一下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他還有一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yīng)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nèi)涵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nèi)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朗讀得聲情并茂上,即"結(jié)果"上,更體現(xiàn)在老師的引導上,即"過程"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1
過去,我很重視“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語文的本體!霸谡Z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里說的“載體”即語言文字。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耙馕募骖櫋保拍荏w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護士見“我”竟然不知道母親有多重,以至于抱母親時差一點摔倒,便“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責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帶有一點責備的意思,我便問/;這里為什么不用“責備”,也不用“埋怨”?學生說:用“責備”,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太重了,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用“埋怨”,又輕了,不足表達護士對母親的關(guān)愛。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又問:護士說的這句話該怎樣讀?怎樣讀才能把“責怪”的意思讀出來?——這樣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顧”了?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話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當學生知道了“越”在這兒作“跨”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嶺”的意思是翻過一道道山跨過一道道嶺了。接著,我抓住了“重擔”這個詞。我說:“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當我們用兩只眼睛去看“重擔”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絕不僅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擔子。”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的發(fā)言熱烈而精彩。是啊,母親肩上挑的實際上是大半邊天啊!這時,我指著板書“翻山越嶺”說:“那么,現(xiàn)在你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又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說:“翻山越嶺指的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道路!
這就是品味。語文課本中所選的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品味。不品味,語文教學就索然無味了。味同嚼臘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就無從談起,自然也不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2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及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lián)系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故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fā)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jié)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聯(lián)系上句中"忙著"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后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里想什么?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后通過朗讀表現(xiàn)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里的無私關(guān)愛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3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后反思這兩節(jié)課,我覺得還是收獲多。
收獲一:收獲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nèi)巳思で閰⑴c的語文課,就是后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著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jié)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獲二:以后必須深備課。自主預(yù)習的八項任務(wù),教會了學生查閱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著口等著老師"喂",現(xiàn)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后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后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獲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xiàn)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xiàn)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jié)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jié)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么"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diào)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fā)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么說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后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收獲四:一個善意的謊言,教育孩子們愛上閱讀傳記文學。本篇文章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告訴孩子們這篇文章是選自《胡適自傳》。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我想告訴同學們作為學者教授的胡適曾經(jīng)勸說中學生朋友讀書應(yīng)該多讀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因為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必須讀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名人偉人的志向、思想、毅力、胸懷等等影響自己一生,化為自己的血液和脊髓。孩子們從學這篇文章就有點欽佩胡適,這樣一個"愛的謊言"孩子們深信不疑,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后買課外書,就買傳記文學。哈哈……真希望我的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高級閱讀!
收獲五:借胡適的話,教育孩子們。在這節(jié)課快結(jié)束時,我拿著我剛剛網(wǎng)購的薛瑞萍老師的書對同學們說:"大家請看一看,這是胡適先生說的一段精彩的話,正好在我剛買的這本書的封面上,我讀給大家聽,大家把他這句名言記在書上更要記在腦海里!覀円钚牛航袢盏氖。怯捎谶^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天的努力,必將獲得將來的大收成。你要相信,世間沒有白費的努力!m’記下來后,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句話背過。"孩子們沒有用上一分鐘就都把手舉起來了。我借此機會教育大家,反思自己的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再想想自己怎樣奮斗自己的將來。
也許我追求的目標較低,這節(jié)課下來,我反思來反思去,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當然是于我昔日的語文課堂相比。我相信自己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
【《第一次抱母親》教師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1-07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2-24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2-17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06-12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06-14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3-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7-10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2-24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0-06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