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1
語文教師在教學魯迅的文章時總會感嘆魯迅的文章比較的難教,的確,對于中學生來說魯迅的文章是晦澀難懂的,因此在分析文章的時候教師就要考慮用最適合學生的教法去教學。《故鄉(xiāng)》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對于現(xiàn)在的初中生來說,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難度的。怎么選擇切入點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選擇切入點。
因為這是一篇小說,我從小說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這篇小說中作者主要刻畫的就是兩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說的主題。讓學生找文中對這兩個人物描寫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深層原因。其實也就是在探究小說的主題。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這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最好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學生們探究的結(jié)果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放開學生的手腳,他們有時真的會給你一個驚喜。我趁熱打鐵,把文章最難理解的一部分拿出來讓學生去質(zhì)疑。然后大家討論,分析。雖然學生有時提出問題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這也證明他們是在思考,只是他們思考的深度不同。有好多學生不理解文中“高墻”、三個辛苦的含義。以及對文章的結(jié)尾句的'理解,這些問題的提出 說明孩子們真的在思考。而且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探究出答案來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是我這些年來在教學中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因為他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就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寫作特色,有幾點學生自己是能說出來的,例如: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的描寫)對自然環(huán)境的的描寫。有些則需要老師的引導。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我的教學切入點選擇的較好,但是沒有引導進入深一層的分析,就是對主題的探究。這一塊在教學上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課時我才引導學生去探究,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我在上課時,有時教學時間調(diào)控的不好,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沒有教給學生什么,上課講的內(nèi)容 隨意性太強了。而且,有時講課時,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圍。拓展的內(nèi)容雖然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但是與課文內(nèi)容又沒有多大 的聯(lián)系。 就拿今天的第一節(jié)課來說,我在對楊二嫂進行分析時,突然聯(lián)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時對家中的曬衣繩的所產(chǎn)生的感慨對學生一通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給我熱烈的掌聲。但細想下來,我的感慨對學生能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因我的感慨而改變嗎?
對于現(xiàn)代文的教學,我越來越感覺到很亂,可能是我的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與科學性。我的教學仍然是沒有以學生為主。仍然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F(xiàn)在的教學怎么是越來越倒退了呢。也許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還是不能超越教案,還是真正的不能實現(xiàn)老師個性化的閱讀。我仍是教案的木偶。這種現(xiàn)狀我一定要有改變。否則我的業(yè)務是難以提高的。
魯迅文章的教學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自己在教學中不斷的反思一定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在今后的家教學中也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無定法,只要自己始終用心,始終有一份責任心在,我相信我的教學水平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2
小說是我最喜歡講的一種文體,《故鄉(xiāng)》這顆選自九年級義務教育蘇教版九年級上第五課,小說結(jié)構(gòu)精巧,人物形象生動,再結(jié)合濃郁的抒情,個性化的語言,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營造了辛亥革命后濃厚而逐漸衰敗的江南風情。
《故鄉(xiāng)》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描寫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民的遭遇和精神病苦,抒寫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隔膜的深沉憂慮以及打破隔膜厚壁障,探求人生新路的執(zhí)著信念。
在講課的`時候,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以及掌握了學習現(xiàn)代文基本方法,在第一課時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將字詞、作者、時代背景、文章結(jié)構(gòu)交給學生去解決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自學和小組學習相結(jié)合,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第二課時捉住人物和環(huán)境展開學習,從小說三要素入手,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和典型環(huán)境為主,深化本文的主題,掌握對比手法的作用,深刻體會小說中通過對比,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深化主題,升華主題。
在講課過程中,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學生預習不充分,教師引導不夠),師生配合不夠默契,使得課堂不夠活躍。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學習魯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闡釋,滿懷信心,將教改之路進行到底!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人物描寫的方法。
2.學習小說采用對比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難點:“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心情與感受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加強作品與現(xiàn)實生活的多元化鏈接,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與珍惜。
教學流程:
師生互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話題導入,激活思維
自古以來,“思故鄉(xiāng),贊故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同學們能不能隨口就涌出幾個寫“故鄉(xiāng)”的詩詞名句來?(學生發(fā)言)故鄉(xiāng),讓離家的游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xiāng),在游子的記憶里沉淀出了無限的美麗與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文學世界,感受《故鄉(xiāng)》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先播放朗讀課件,再讓學生自己讀)
同學們,閱讀一篇小說,就如同認識一個人一樣,只有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你才能與他相知交流。從這篇小說中,你讀到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總結(jié):
1、感知人物: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我”
問題設計:在眾多人物中,誰是小說主人公?
。ū娬f紛紜,預計會落在“我”和“閏土”上,讓學生展開辯論)
教師總結(jié):判斷小說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說中是否通過他來表現(xiàn)小說“主題思想”。這篇小說中閏土處在小說的中心地位,對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起決定作用,因此閏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線索人物。
2、感知情節(jié)(師生互動)
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為課文學習做準備。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表觀點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三、品味作品。整體感知小說情節(jié),鍛煉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學習運用對比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1、誰能用最簡練的語言將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話,并表現(xiàn)小說的寫作意圖。(學生復述情節(jié))
2、感知主題:此次回故鄉(xiāng),“我”的心情如何?為什么?(圍繞“沉重、失望”,并自圓其說。)
教師總結(jié):闊別故鄉(xiāng)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內(nèi)心應是按捺不住的欣喜與激動,而“我”卻以沉重的'心情感嘆物是人非。在離開故鄉(xiāng)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渴望人與人的溝通,渴望新生活。
3、神游《故鄉(xiāng)》,能否用一個字來概括故鄉(xiāng)給“我”的印象?(變)
4、問題:那么,究竟故鄉(xiāng)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偃俗儯ㄒ蚤c土為例展示課件,對比少年閏土中年閏土)
少年閏土:(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
。▌幼鳎┗顫妱偨,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zhì)、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對“我”的態(tài)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ι畹膽B(tài)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外貌)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紅腫,頭戴破氈帽,身穿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幼鳎┱f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
。▽Α拔摇钡膽B(tài)度)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ι畹膽B(tài)度)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把希望寄托在神靈上。
第二課時
②景變(課件展示)
二十年前:這里有“深藍”的天空,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美麗)
二十年后: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陰晦)
5、以前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真的不相同嗎?為什么?(學生發(fā)表見解)
教師引導:其實,以前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那時“我”是以純真少年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罷了,所以世界顯得那樣單純、美好,甚至有一絲神奇。
6、然而是什么原因讓“我”覺得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如此美麗,而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卻如此讓人失望呢?
。▽W生討論)
教師總結(jié):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來自于人的變化:兒時故鄉(xiāng),給我許多歡樂、甜蜜的回憶,甚至可以說代表了一種“理想”;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卻面目全非,毫無生氣,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純真與溫情,變得冷漠、麻木、市儈和猥瑣,使“我”感到“希望”的幻滅,心中無比的“悲哀”。
7、在表現(xiàn)人物二十年前的關系變化時,你覺得哪些情節(jié)最能觸動你的靈魂?(學生發(fā)言)
分析示例:一聲“老爺”呼出了小說的主題
兒時親密無間的伙伴,二十多年后的聚首,一聲悲慘而又冰冷的“老爺”生生把兩個本該是“西窗剪燭”“夜話巴山”的朋友隔成了兩個迥異的世界。這中間,隔著的應該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盡的汪洋,即使是愚公、精衛(wèi)也奈何不了的山河。
8、這也帶給作者深深的思考:齊讀“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教師總結(jié):真正好的文學作品,它能使我們感受到更多 。
9、引導學生體會自然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心情所起的渲染、烘托作用。
10、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理解小說主題。
11、引導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帶著思想去朗讀。
四、關注社會
1、話題鏈接:更大、更普遍的東西,它就像是一個發(fā)光體,所能夠照亮的范圍是無限廣大的。于是作者寫道:(課件展示)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同學們認為作者對待希望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jié):希望的有無,取決于實踐,有了希望不去實踐,也就無所謂有;只有勇于實踐,希望才能成為現(xiàn)實。
3、與閏土對話
小說中的閏土,是舊中國千千萬萬農(nóng)民的代表;小說中的故鄉(xiāng),是舊中國千千萬萬農(nóng)村的代表。生活在農(nóng)村的我們,生長在農(nóng)民家庭的我們,感受著新農(nóng)村的巨大變化,此時此刻,你想對閏土說些什么?
師生暢談新農(nóng)村建設:
、盼壹易蛱祛I到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獨生子女費,全家可高興了。
⑵我家生活比較困難,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為我解除了后顧之憂。
⑶我家領到了一大筆種糧補助款。
⑷鄰居女兒上大學,申請了助學貸款,是無息的。
……
4、.與先生對話
同學們,從陰晦的《故鄉(xiāng)》中走出來,讓我們暢然的呼吸新時代的空氣。忽然有所感悟:魯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闡述,不正是今天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嗎?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美好的圖畫與“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又是何等相似!先生若地下有知,定會含笑于人間了!
請以“魯迅先生,讓我告訴您”為題,談談你身邊的和諧社會。(引發(fā)學生對新舊社會人際關系的認識,深刻理解“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魯迅先生心聲的共鳴)
5、讓想象飛起來
假如時間可以壓縮,21世紀的今天,“我”、“閏土”、“楊二嫂”、“宏兒”和“水生”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能不能讓“我”再回一次故鄉(xiāng)?能不能讓
。ㄒ龑W生關注身邊的變化,深入理解我國人口政策、土地政策、“兩免一補”等政策給農(nóng)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把當今社會的巨大變化融入教學)
6、閏土到你的家鄉(xiāng)來做客?請展開合理的想象,表現(xiàn)一定的主題,編寫一個故事。
。◤乃幍墓适庐斨,激發(fā)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和珍惜。)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傳統(tǒng)的教材篇目,也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教學中再走“介紹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那就辜負了新課改教材選入此文的美意了。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 遵循作者寫作思路,走進作者心境,把握小說主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作品。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痹诮虒W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從而感悟文章主題;然后采用探究方式,對有關問題進行研討。這樣使學生對作品的認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情況很好。
二. 加強作品與現(xiàn)實社會的鏈接,為作品注入時代的活力。
魯迅作品中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不僅僅作用于小說所屬的年代,而應是永久性的。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作品與現(xiàn)實的鏈接,由作品中的“新生活”到“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內(nèi)涵;由閏土“多子”的事實到今天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由舊中國農(nóng)民問題到今天政府對“三農(nóng)”問題的重視…… 教學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身邊生活,與閏土做個對比,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思維敏捷,情緒高漲,教學效果甚好。
三.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4
參與這樣一堂課,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
首先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理解課文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首先要有一個底。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回答有合理的評價——對于他們的欠缺和不足,教師能夠及時的點撥和糾正;對于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教師也能及時捕捉,適當?shù)谋頁P將影響其他同學的思維傾向。在這次的備課過程中,與不少老師反復研討,又查看了魯迅年譜,作家作品評論,以及《吶喊》自序,對魯迅的為人和思想有了新的認識。
其次,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要有充分的認識,他們的認知障礙可能會出現(xiàn)在哪里,學生理解問題有偏差又該如何糾正?這些教師備課時都應該有所準備,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到山峰的坡度,教師才能給予適當?shù)呐_階,幫助學生登上山峰。
再次,對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其一,語文課應當重視方法的傳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任何一堂語文課,不是讓學生了解一篇課文,而是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解讀更多的文章。教師重視了方法的傳授,也就讓教材成為真正的教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鑒賞能力。其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注意坡度。例如,《故鄉(xiāng)》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分析完楊二嫂人物形象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了學習方法,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分析閏土的形象。這個環(huán)節(jié),雖說有助讀到自讀的跨度,但是學生的思維層面卻是相同的。如果要讓學生從零散的點狀的層面提高到綜合的.網(wǎng)狀的層面,教師就要提高要求,設置障礙。在教學中,補充一個答題語言的要求,粗看是語言的訓練,其實是思維的訓練。組織整理已有的材料,正是學生思維的過程。更何況學習有條理的闡述觀點和理由,綜合和歸納是初二學生的學習重點。這對學生以后學習和寫作議論文,也有很大的幫助。其三,重視課與課之間的銜接,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探究的銜接。我們應該明白學生學習是一個完整的序列,這堂課只是這個序列中的一環(huán)。學生能力是否有序的提高,就需要教師研究一環(huán)與一環(huán)之間的銜接。也就是說,我這節(jié)課,是上節(jié)課的延續(xù),又是下節(jié)課的基礎。《故鄉(xiāng)》教案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比較合理的讓學生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文本解讀拓展到知人論世,既有知識層面的擴展又有能力的提升。所以宏觀地看待教材,合理地利用教材,甚至重新組織教材也是教師迫切需要認識的問題。
最后,是對自身素養(yǎng)的審視。在備課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比起年長的一輩和年輕的后輩,我缺乏的還不只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我在演繹一堂環(huán)節(jié)比較合理的課程時顯得青澀和稚嫩;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又使我在課堂上顯得呆板,不夠靈活;而不夠合理的注意力分配,又使我不能兼顧學生的回答和教學內(nèi)容,以致學生出錯都沒能注意并及時指出。這一切,使我不得不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還需要多方面的修煉,包括聽說讀寫這些基本功的訓練。要做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幾個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遠遠不夠的。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豐富的學識,需要從現(xiàn)在培養(yǎng)起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迸c各位教師共勉。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魯迅《故鄉(xiāng)》教學反思范文03-07
魯迅《故鄉(xiāng)》07-04
魯迅《故鄉(xiāng)》01-27
魯迅雪教學反思04-30
魯迅雪教學反思04-06
魯迅的故鄉(xiāng)作文02-02
魯迅故鄉(xiāng)作文02-11
故鄉(xiāng)的教學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