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花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花教學反思1
縱觀整節(jié)課:謎語導入——了解花鐘——認識花名——欣賞花開——品讀寫法——表達運用。條理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自然,不露痕跡。
品讀寫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很精彩。如:同是描寫花開,作者的表達形式各不相同,我特別關注這一點,引導學生觀察、品味。這種關注傳遞出來的是一種語文韻味,一種語文意境。又如:對時間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時間的順序、用詞的準確、形式的靈活,感悟作者寫法的精當、巧妙。最后的小練筆更是精彩,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水到渠成,學生積累的詞語、感悟的寫法,得以很好的表達運用。
這節(jié)課,我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的特點,反復審視、揣摩、品味,積累并運用,整堂課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利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進行猜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初步了解“花鐘”不同于一般的時鐘。再欣賞美麗的鮮花,感受鮮花的美麗。我設計了鐘面,讓學生根據(jù)花開放的不同時間把這些花填入鐘面并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鮮花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突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閱讀。
對花教學反思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第八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第八單元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
教學本篇課文要讓學生對德國氣力風景和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有所了解。教學時,我從風景的氣力和民族的奇特兩方面進行學習,讓學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課文既讓學生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對花教學反思3
《江畔獨步尋花》一文是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這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杜甫通過對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的再現(xiàn)了春天里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shù)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tài)。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tài)轉為寫動態(tài),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在教學設計時中我原想做到:
1、由圖入手,由直觀感受入手,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古詩以誦讀為主,要求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意思,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描繪的景象,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會讀到會吟誦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這節(jié)課,試圖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通過喚起記憶,引出今天要學的這首古詩。而后,通過班班通創(chuàng)設情景,為他們創(chuàng)造體驗、感悟的條件,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2、力爭抓住關鍵字,反復“品”,體會詩人的感情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我想順勢引導,隨機應變,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在詩歌中,我想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傊旁姷腵教學,應以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詩人的感情。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1、教師的心理素質較差,不能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主要歸結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欠缺,平時學習不夠。
2、對教材的把握不深,對古詩教學的幾大步驟過于僵化,不能靈活,板書不及時。
3、教師的教學準備不足,教學目標沒有真正達到,學生的理解也是皮毛一二。
4、對于一些重點詞語滲透和感悟不深,只能說是隔靴搔癢,淺嘗輒止。對詩人的情感也是泛泛而談,讀不深,悟不夠,失去了語文教學藝術的內涵。
這些人為的因素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更談不上高效課堂。今后將慢慢的通過學習和借鑒,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也希望各位老師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評課,說一些真知灼見。
對花教學反思4
在《打碗碗花》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著從課內存疑入手,進行拓展性學習。在基本學完了《打碗碗花》一文,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給“打碗碗花”起這個名?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有的說:“可能是人們?yōu)榱俗尰▋洪_得好,開得盛,不希望人們去采它,有意想出這個名字。有的認為可能是因為它的樣子像碗,人們想出這個名稱。還有的認為可能這花有毒,人們伯小孩中毒,所以取這個名字嚇孩子……我先肯定了學生的想象力,說“大家的想象很豐富,打碗碗花到底是怎么一朵花呢?老師把這個疑問留給大家,等你查到后,讓我們給它寫個聲明--證明它“不打碗”。從這教學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在課堂中果斷地存疑,引導學生去思考,最后,將問題帶到課外,這里包含著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傳授一點書本知識,而且還要進行拓展性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閱讀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一種不斷探求和深化知識的愿望。
對花教學反思5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jīng)過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xiàn)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說一說作者在維也納經(jīng)歷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jīng)過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進而閃現(xiàn)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然后畫出表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著滿滿一層小花”、“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應以讀為主,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
通過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在課文的最后,我原打算讓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如梅花、蒼松、竹子、小草等,談談它們身上所具有的勇氣,讓他們可以由此及彼的感受到看似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其實也蘊藏著人類無法撼動的力量,但是因為個人對課堂時間把握不準,導致
課堂任務未如期完成,因而對文章主題未進行深化,學生對課文主旨印象不深,從而對學生的啟發(fā)觸動作用就微乎其微。
本堂課無疑是失敗的一課,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具體分析如下:
1、對教材課標把握不準,未充分深挖解讀教材,導致課程學習目標不明,不能夠敏銳的抓住文本的精妙之處。;
2、課堂上對課文朗誦感悟不夠,未能真正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語言中感受到文章的主旨精神;
3、“三學模式”課堂中,在預學模塊的“前置學習”中對于自學提示的問題設置上總是把握不準,導致問題設置不合理,致使在課堂中可操作性不強,學生沒有頭緒,課堂上師生都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4、在學生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老師的引導作用幾乎沒發(fā)揮到,這是我的失職,在展示點撥過程中,學生對題目把握不準,交流不夠深入,加上老師未能找到合適的介入口進行引導,學生的交流情況不甚理想;
5、課程容量安排不夠合理,時間安排不恰當,對教學中的輕重之處處理不當,導致拖沓,重點不夠突出導致課程未能順利如期完成,留下了尾巴,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很難再次使學生入情入境,達到第一堂課的效果,而且因為這樣,影響課時進度;
6、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讀書的方法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不夠。其實,教師自身的讀書方法和閱讀習慣也不夠好。需要學習和培養(yǎng)。
本堂課存在很多不足,我將深刻反思自己,力爭找準原因,早日改正。如果說優(yōu)點的話,應該是關注了學生需要和面對了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生有著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需要探究的問題:如何提升自我,準確感知把握文本,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探究和培養(yǎng)。
對花教學反思6
選擇《醉花陰》作為公開課的課題起初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歡,喜歡“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之愁,可是,當題目被敲定后,開始進入準備階段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切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醉花陰》是高一必修四第二單元宋詞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李清照詞兩首》中的一首,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代表作,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就把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本課的教學設計重點圍繞品讀意象、體悟意境展開。我想通過各個意象的品讀幫助學生對李清照的詞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鑒賞的興趣,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愁哀思。導入時,我通過引用郭沫若對李清照評價的對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眮碚{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了解李清照的文學地位。接下來,我又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初中學過的《如夢令》,這也是為了鼓勵學生通過已學知識的復習回顧進一步明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之后是指導誦讀部分。學生之所以對古文不感興趣,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在學習古代詩文時有文字閱讀障礙。我就指導學生先讀準字音,然后讀出情感,邊誦讀邊體會。誦讀過程包括名家范讀、學生自讀、學生齊讀三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覺得學習不枯燥,有興趣。下面就圍繞本文的詞眼對詩詞意象展開分析,由各個意象串聯(lián)成一幅圖畫,體會詞人的心情,感悟詩詞的意境。最后通過表格的形式對本文的時令、時間、景物、行動進行了整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人的愁緒。
教學可取之處:
1、課前準備工作較好。課前組織學生就前期學習過的詩詞進行背誦,導入部分又讓學生朗讀了之前學過的《如夢令》,以學過的詩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事在復習鞏固的基礎上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意象分析也較透徹。注意分析上下闕意象,分析過程中注意聯(lián)系之前所學,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復習鞏固了之前的知識。通過對比分析上下闕的意向更好地理解上闋中的“涼”以及下闋中的“瘦”,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詞人的“愁”。無論是指導誦讀,還是分析解讀,都在有層次地幫助學生將愿意學習的興趣轉變?yōu)殍b賞解讀感悟的興趣。
3、圖表的應用。課程總結部分利用圖表的形式對本文進行了梳理,形式相對新穎,既能吸引學生,又能簡單明了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意象,體悟意境。
不足之處:
1、誦讀部分有待加強。古詩詞的學習離不開誦讀,本課我采取的是學生自讀——聽錄音范讀——學生再讀的形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再學習他人的朗誦,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理想,最好是可以加上教師范讀,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渲染詩詞情感。
2、對課堂的預設性不夠。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會對課堂進行預測,但理想與現(xiàn)實終有差距。在分析意象時,學生往往會自動過濾掉詩歌中象征隱喻的信息,只抓住那些帶給他們最直觀感受的句子或詞匯,這樣分析詩歌容易滯留在詩歌表層的字面意義上,而難以深入進詩歌的深層意蘊與真實情感,由于對課堂的預設性不夠,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不夠到位。
3、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有待加強。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前半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調動起來,課堂有些沉悶。后半部分學生參與度較高,但個別學生愛接話,擾亂正常教學秩序。
課堂是多變的,一個班60個學生就是60種個性,因此,要進行多層預設,多種預設:學生會如何說?我又該如何引?多估計些情況,使預設更有深度廣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醉花陰》教學反思
《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边@句詞別具一格,語言新穎凝煉,可謂千古佳句!蹲砘帯吩~牌名為李清照首作《漱玉詞》而來。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xiàn)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jīng)驗。醉花陰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下吧!
昨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李清照的《醉花陰》,教完之后得在導入和誦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了一點思考。
一、導入與新授環(huán)節(jié)要緊密結合
《醉花陰》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寫對丈夫的思念,詞的主旨不難理解。我設計用鄧麗君演唱的李清照詞《一剪梅》導入,試圖帶動學生的情感從而進入詞作的賞析。隨著音樂的響起,我把《一剪梅》詞的內容通過幻燈片展示,學生對詞的內容很感興趣,甚至有個別學生跟著一起小聲哼唱。學生們沉浸在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中,這個情境的設置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接下來我讓學生說說她們了解的李清照,學生回答出李清照的詞分前后期,兩個時期的詞風是不一樣的,應該說學生在她們知識的范圍內能答道這些也是很不錯的,我于是對李清照的前后期詞風進行了總結,圍繞她的人生經(jīng)歷講了很多,等到進入本課學習時原本營造的相思氛圍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剡^頭來看,我想在導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愛情詞及她早期的人生經(jīng)歷,進入本課的學習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因為本課屬于前期詞作,內容上并不復雜,后期凄慘的人生經(jīng)歷、背景不介紹對本課也沒有影響,這些課后還可以再補充。導入的作用一般是為了引入新課,好的導入能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一堂好課必然會有一個精彩的導入,有了好的導入還必須和后面的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不然就會失掉作用。
二、誦讀的作用及策略
古詩詞的學習離不開誦讀,誦讀對學生在理解詩詞感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堂課我都會留一定的實際讓學生誦讀,往往只是請一兩位同學起來示范或聽名家朗誦,這樣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天課上我想能否嘗試用誦讀帶動內容的講解呢?于是我讓學生先自由朗讀,學生不是很投入。于是我請一位同學范讀,讀完之后我請其他同學點評,再讓點評的同學自己示范,努力讀出其中的哀怨和悲傷。其中有學生點評的較好,如“半夜涼初透”句,“涼”字稍重一些,后面“初透”輕緩似輕輕帶過卻給人一種涼意!凹压(jié)又重陽”中的“又”字停頓時間要相對長一些,讀出一種不忍面對的孤獨,但又不得不面對的無奈之情。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點評和范讀,學生對詞的感情有了比較好的把握,齊讀時有了情感,再也沒有人笑了。我看到在互評互讀的過程中學生參與度比以往單個人讀教師點評要高出許多。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要想辦法讓學生多讀,對作品讀的多了,讀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自然會提高。古人說“好書不厭百回讀”,此言得之。
對花教學反思7
第九周已經(jīng)落下了帷幕,本周只進行了一節(jié)直播課《打花巴掌》,這是一首有北京地方風韻的一首歌謠形式的歌曲,風趣而有韻味。
歌曲的第一樂句,是節(jié)奏的念唱形式,就像兒童念的兒歌一樣。又是節(jié)奏,我總給孩子們說,歌曲學習的第一步,一定要把歌曲的節(jié)奏打下來。同樣,這首歌曲我的進入點還是歌曲的節(jié)奏。我首先把第一樂句分成兩個部分,前兩小節(jié)一部分,后兩小節(jié)一部分。前兩小節(jié)中出現(xiàn)了連續(xù)的四個十六分音符,作為對上節(jié)課知識點的回顧,我先問學生這樣的節(jié)奏有什么樣的特點?從直觀和知識層面來說,學生都很容易回答出來,那就是密集或者速度快。我又問,這四個音符的長短是不是一樣的呢?強化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的特點:節(jié)奏密集、速度快、四個音符時值平均、一樣長。后半部分出現(xiàn)了附點節(jié)奏,我引導學生說出附點節(jié)奏的有關知識點:見到附點唱長一點,附點音符后面的音符唱得非常短而且要與后面的音符鏈接緊密。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看第二樂句的節(jié)奏,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細心的`孩子可以發(fā)現(xiàn),第二樂句的節(jié)奏是由一個相同的節(jié)奏型重復而來的,而且這個節(jié)奏型和第一樂句后半部分的節(jié)奏型一模一樣。所以這個樂句我讓學生自己去打出節(jié)奏,對知識進行鞏固。第三、第四樂句沒有什么難點,學生跟著我打兩遍基本上就差不多了。節(jié)奏打下來,就可以讓學生試著自己按節(jié)奏讀歌詞了。
節(jié)奏問題解決了,下面就是按照節(jié)奏把譜子上的音高唱出來了。我從第二樂句帶著學生跟琴逐句唱歌譜,解決音準問題。其中,我更注重了讓學生去聽,只有認真聽,才能唱得更準確。音準問題解決后,讓學生自己把歌詞填入跟琴演唱第一段,可以說一首歌曲就這樣學會了。
由于網(wǎng)絡直播的緣故,不能帶領學生做更多的活動去體驗歌曲,也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演唱情緒進行指導,在以后的直播中要想辦法從這兩方面處理,讓學生輕松地學習音樂中枯燥的知識點。
音樂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不斷地鞏固和反復的練習來熟練掌握的,音樂的學習從來就沒有捷徑,希望孩子們能跟著我的計劃和要求學習,等到畢業(yè)的時候達到基本的音樂自學能力。
對花教學反思8
語文文本的意義在于通過教師的引導,構建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有效對話。而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必須先學生而學,先學生而揣摩、體驗。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對各種花的特點(包括花的外形、顏色、香味等)了如指掌,同時又深深陶醉于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正因為對教材有了透徹的理解,教研課的開展還比較成功。如:學生欣賞了花的課件之后,他們用不同的詞來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由此可見,他們的感受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對文本的準確把握,我巧妙地一引:“老師想把你們說的詞連成一句話讀一讀,好嗎?”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個由詞語到句子的生成過程,使學生頭腦中對花的表象更加豐富、完整。同時也訓練了學生連詞成句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作為執(zhí)教老師,要想上好一堂公開課,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精心做好生本預設。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出發(fā),預設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學;預設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預設學生學習路上生成的個性化體驗,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望;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細膩的觀察,往往就發(fā)現(xiàn)不了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發(fā)現(xiàn)不了教學中出現(xiàn)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會出現(xiàn)真正充滿生命氣息的靈動的課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欣然怒放”一詞的意思還是比較困難的,在這堂課中,我看到第一個學生說“欣然怒放”就是開得很大的時候,我對她說“你能用動作來表示萬壽菊是怎樣開放的嗎?”學生的動作表演只能說是一般花兒開放都有的樣子。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欣然怒放”就像過年時燃放的煙花。這一描述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及時抓住了這一來自學生的生成資源,要求學生帶著觀看煙花綻放時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這時學生對“欣然怒放”這一詞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學生腦海中不僅有豐富的表象,還有對情感的頓悟。也正因為此,學生的朗讀才能如此到位,聲情并茂。
對花教學反思9
【學習目標】
。薄⒄J識4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一、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快速默讀“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病⑷嘟涣,明確閱讀要求。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
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病⑷嘟涣鳎
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薄⒆屑氶喿x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病⑼队俺鍪,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后看見躲藏著的小草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自主研讀:
、 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在旁邊。
、 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復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病⑷嘟涣鳎
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 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 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生命又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篇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五、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薄⒊瓕懽约合矚g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這篇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后仔細閱讀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
對花教學反思10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jīng)過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xiàn)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
張衛(wèi)其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非常精彩、幽默的課,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既收獲了快樂,又學到了知識。課堂的導入別開生面,張老師以“畫面”為題,讓學生說一說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的畫面,不斷勾起學生的回憶。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也是抓住作者情感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這兩條主線,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并且通過導學單和“擺一擺”黑板貼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作者情感高低起伏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語言的訓練,通過觀察、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精準,如在教學“草下藏花”這一段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作者心情;通過調換段落中的語序,讓學生感受語言的準確性。
張衛(wèi)其老師讓我們找到了課堂的方向,所謂“以學為主”就是要因學設教、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為學生的學習構建起一個堅實而廣闊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攀爬。
對花教學反思11
上《花鐘》一課,我得總體安排是從“解釋花鐘”、“認花鐘”“設計花鐘”、到最終一個環(huán)節(jié)“填滿花鐘”。
1、這篇課文中描述花開了的語言異常生動。教學時,我讓學生經(jīng)過聽、讀、辨,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了我們平常說的口頭語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趣味的語言美的欲望,體現(xiàn)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蘇醒,舒展開自我的.花瓣等,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經(jīng)過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本事。然后,我結合課堂作業(yè)本,讓學生用這樣的寫法來描述春天的動物植物欣欣向榮的樣貌。
2、經(jīng)過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我努力做到在知識環(huán)境中尋求人的“適意安居”。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氛圍,如同輕輕拂面的和風,如同似有若無的天籟,給人一種情感流淌的愜意,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生機,淡化僵硬的學習,讓學生學得那樣簡便自然,愉快充實。
對花教學反思12
今天上的歌唱活動《蝴蝶花》,效果非常好,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學會了這首歌曲,達到了我備課的既定目標,而且小朋友還非常喜歡這首歌曲。這次活動我沒有象以往那樣分段欣賞,然后再教唱。而是采用了先欣賞—理解歌詞—根據(jù)歌詞畫圖譜—看圖譜欣賞歌曲—幼兒自己"畫"歌曲—最后幼兒學唱的教學流程,結果課堂上小朋友一直很活躍,學習的興致始終高漲。
活動開始,我先請幼兒完整地欣賞了兩遍歌曲,然后把歌詞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他們聽,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很快就理解了歌詞的內容,接著我又邊唱歌邊把歌詞畫成圖譜,這樣既能夠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又能夠再一次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幼兒能夠輕聲跟唱以后,我又引導幼兒自己把這首歌"畫出來",鼓勵幼兒最好不要和老師畫的一樣。小朋友一邊畫,我一邊唱,在我的《蝴蝶花》歌聲中,小朋友很快就把歌曲"畫"出來了,而且有的小朋友還給每句歌詞打上格子,我請他們每個人都到前面來展示自己的`歌曲作品,邊展示邊演唱,其他的小朋友也看著自己的作品跟著唱。整個活動下來,小朋友不但輕松學會了這首歌曲,而且還把歌詞牢牢記住了,我也覺得這節(jié)課一點也不辛苦和乏味,師生都感到余興未盡。下午課后休息的時候,好幾個小朋友還拿著他們畫的圖譜,邊看邊輕聲地唱著,我覺得,即使是一節(jié)很普通的教學活動,只要老師肯動腦筋,孩子們學的就會輕松,老師上的也就有興致。
對花教學反思1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人既開眼界,又頗受教育。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主要有以下的三點收獲:
一是準確、深入地理解課文,首先要感動自己。
第一次初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沒什么感覺,覺得很失望。第二次細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中的優(yōu)美詞句,讀起來會讓你心動;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樣了令人向往,于是開始認真?zhèn)湔n。當我找到了季羨林老師的方方面面的資料的時候,特別是 20xx 年, 95 歲高齡的季羨林老先生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年度十大人物時,季羨林老先生說:我沒有做什么令人感動的事,真的是有的話,只有“勤奮”兩字。那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再也沒有逃避和偷懶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資料,直到滾瓜爛熟為止。我準確、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為上好這一節(jié)課奠定了基礎。
二是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
文章感動了自己,未必能感動學生。因為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架起了一座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這節(jié)課總體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
( 1 )通過朗讀感悟和錄像圖片的渲染,感受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 2 )通過自由朗讀,默讀課文,抓重點句;小組合作,朗讀感悟;熟讀成誦,領略德國的奇麗景色和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 3 )通過音樂渲染,學生寫話,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靈活創(chuàng)新地實施教學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凸顯教學的實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兩點:
1 、對關鍵詞語的處理可謂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首先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理解,采用教師范讀,學生發(fā)現(xiàn),()引導想象、體會朗讀借助畫面,再次渲染的方法。這種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領悟和積累,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其次,對“應接不暇”的理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導學生運用;
第三,通過反復誦讀,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熟讀成誦,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背誦優(yōu)美的詞句,凸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 、緊扣文中的主題,反復吟誦,升華主題,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tǒng)一。
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升華為“人人奉獻美”和“人人收獲美”。 通過對季羨林老先生人生經(jīng)歷的介紹,引導學生、想象寫話:、他會夢見什么?從而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tǒng)一。
縱觀我的教學,我也清楚地看到這節(jié)課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是有待改進的,如:學生的思維還不夠開闊、老師未能及時把握住課堂上學生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而覺得有點遺憾。如在品讀、感悟德國民族奇特的句子時,學生談了自己的感受,認為德國人與中國人在養(yǎng)花的價值觀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而中國人把花養(yǎng)在屋內是給自己看的。因為學生聯(lián)想到春節(jié)的時候,中國人買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擺在屋里供自己欣賞等等。這時,老師沒有及時引導、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力求通過思考、總結、學習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對花教學反思14
《花喜鵲和小烏鴉》這是一首輕快詼諧的兒童歌曲,歌詞是一個寓言,用擬人化的對比手段評價了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品格,前者“不講真話”“報喜不報憂”卻“還真有人夸贊他”,后者說真話“不摻半點假”可“也有人討厭他”,這首歌曲告訴我們“不能光看外表,做人要實實在在”的道理。歌曲節(jié)奏歡快、活潑。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一下一些問題:
一、歌曲中的音程跳度比較大,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小朋友在唱得時候動起來,怎么動,不受限制,只要把這個音程的跳度給變現(xiàn)出來就行了。(有些小朋友的領悟能力特別強,所以他一下子就把這個跨度給解決掉了。)
二、歌曲中出現(xiàn)了裝飾音的唱法。裝飾音出現(xiàn)地比較多,如果光是和小朋友講這個裝飾音是什么意思,他們就根本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所以我采用了比較形象的方法。
三、歌曲中休止符比較多,要注意提醒學生。有些小朋友往往不會注意到休止符,直接往后唱,整首歌曲的`節(jié)奏就打亂了。
四、歌曲引人深思,詼諧風趣,唱出歌曲的意味也有一定的難度。一定要讓學生放松地進入情境之中,才能把歌曲的意味給表達出來,所以可以進行角色表演,增強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情境性。
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教學目標的達成還是不錯的。但是,就在即將下課時,出現(xiàn)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歌曲里的花喜鵲和小烏鴉你喜歡誰?”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起手來回答。
對花教學反思15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寫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發(fā)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的“捉迷藏”描繪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xiàn)家庭天倫之愛,表現(xiàn)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小兒童。的突發(fā)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fā)香氣,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失蹤“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幼稚天真,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后母親問”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xiàn)對母親的感情”故事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jié)“情節(jié)發(fā)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各顯現(xiàn)其性格,的性格是天真活潑、機靈,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的性格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xiàn)的`主旋律“
在我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了解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和情感美這三個方面。其中,我認為本課最成功的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意表達,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提升詩歌的情感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這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從而更好地表達詩歌中的情感美。
你是否也認同,我們應該為那個深愛著我們的母親做些什么呢?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意作業(yè)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激之情。讓我們把感恩化作行動,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的辛勞和付出。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我要變作……”說話。
1)當我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溪時,我希望在媽媽勞累的時候,她能夠來到我的身邊,傾聽我歡快的歌聲,讓她抖落身上的疲憊。當媽媽口渴時,我愿意讓她品嘗我的甘甜,讓她重新恢復容光煥發(fā)。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學生表現(xiàn)都很活躍,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母子深情的體驗?偨Y這節(jié)課的成功經(jīng)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中,我們不僅鼓勵學生讀詩,更讓他們明白如何去讀、為什么要這樣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深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同時還能掌握朗讀技巧,將讀懂詩歌與如何朗讀詩歌相結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也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到詩歌的美妙之處。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吟讀”環(huán)節(jié)中,為讀好最后兩節(jié),指導學生分析語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點評,指引學生在解讀中賞析語言。這樣的安排簡化頭緒,為學生贏得更多朗讀和思考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或創(chuàng)設氛圍,或激發(fā)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為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
【對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花鐘》教學反思 花鐘 教學反思10-08
對花教學反思11-30
花的教學反思02-05
《花鐘》教學反思花鐘教案及教學反思10-08
金色花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9
《小傘花》教學反思03-15
《花鐘》教學反思04-10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04-03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