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會走路的樹教學(xué)設(shè)計范文
教學(xué)目標(biāo):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xué)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鳥和馴鹿之間純真的友誼,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xué)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教學(xué)難點: 抓住重點字詞,感受小鳥與馴鹿之間的快樂與和諧,從而產(chǎn)生喜歡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準(zhǔn)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dǎo)入新課
1.師板書:樹 齊讀——樹
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樹呢? (柳樹、楊樹、松樹……)
小朋友們看過的樹可多了,它們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地下,會走動嗎?
2.今天,老師要帶領(lǐng)大家認(rèn)識一種與眾不同的樹 。
用彩筆板書:會走路的 “路”是個生字,因為我們走路需要用到腳,所以“路”是足字旁,右邊是“各”,用腳走了各種各樣的路。
齊讀課題—— 會走路的樹
3.讀了這個題目,小朋友們有什么疑問嗎?
這棵會走路的樹到底是什么樣的呀?答案就在課文中,讓我們趕快去認(rèn)識它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1)快速瀏覽課文,標(biāo)出自然段的序號。
。2)借助拼音讀準(zhǔn)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思考:課文里會走路的樹究竟是指什么?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
早晨 好奇 有趣 陪
走路 大概 激動 角
a 學(xué)生自由讀。指名讀。
b 讀時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意“好”、“角”、“激”、“趣”等字的讀音)
c 齊讀生字詞。
d 去拼音讀。
e 開火車讀。(小朋友們把文中的詞語讀得非常準(zhǔn)確,把這些詞語放進(jìn)長句子中還能讀好嗎?)
。2)出示文中長句子,指導(dǎo)朗讀。
a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出示詞語:早晨。仔細(xì)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看到這樣的小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奇怪、好奇)
b小鳥看見了,好奇地問:“你能讓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嗎?”
好奇:驚訝奇怪。指導(dǎo)讀好好奇的語氣:你能像小鳥一樣好奇地問一問嗎?
c從這此后,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理解詞語:有趣。
指導(dǎo)讀好“天天”、兩個“許多”。讀了這兩句話,你能感受到什么?(樹和小鳥關(guān)系親密)
d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yuǎn)方……
什么是告別?小鳥要和樹告別了,心情會怎樣?
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
e一頭美麗的小鹿走了過來,金色的角在陽光下顯得特別好看。
你覺得小鹿的哪兒最好看?(出示:角)
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展示小鹿的美麗嗎?指名讀。
f小馴鹿抬起頭來,“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鳥吧?”
給“大概”換個詞:可能、也許、或許。
指導(dǎo)讀好斷句。
3.再讀課文,學(xué)生交流:課文里會走路的樹到底指的是什么?(馴鹿) 那誰把它當(dāng)成樹了呢?(小鳥) 你們覺得這馴鹿會長什么樣?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rèn)識這位新朋友。
出示馴鹿圖片:
指導(dǎo)學(xué)生觀察馴鹿 ,說說他的樣子、特點,哪個地方最像樹?(出示:角)
這就是馴鹿。他的頭像馬,身體像驢,角像鹿,蹄像牛,因為馴鹿長得很特別,又被人們稱為“四不象”。他的性情特別地溫順。
他的角長長的,還分成那么多的.叉叉,多像樹呀!難怪小鳥把他當(dāng)成了會走路的樹。
4.課文中還有讓你感興趣的地方嗎?自己讀一讀,讀好后, 讀給大家聽一聽。師生評議。
三、寫字指導(dǎo)。
出示:路 晨 奇 送 陪 趣
1.認(rèn)讀生字,想出好辦法記住它們。
2.仔細(xì)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
3.師重點指導(dǎo)“趣”的寫法。
趣:半包圍結(jié)構(gòu),走字第二橫,橫中線上寫,稍微傾斜,寫到豎中線上,捺長長的穿到右下格的中間,耳的豎,挨著豎中線寫,窄窄的,最后一筆的橫變成提,因為后面還要寫又,要避讓開,又字的捺變成點,如果寫成捺,下面走字還有捺,就不好看了,寫字就像做人,學(xué)會避讓,這樣才會和諧。
4.學(xué)生在《習(xí)字冊》上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1.在一個草木茂盛、鮮花盛開的樹林里,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樹林里的鳥兒們都唱起了歡樂的歌。在一棵樹上,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鳥,探著頭。睜著黑豆般的小眼睛,這兒看看,那兒瞧瞧,她沉浸在這迷人的景色中。忽然,小鳥驚叫起來……同學(xué)們,猜猜看,小鳥看到了什么?(學(xué)生猜)原來她看到了一棵會走路的樹。板書課題《會走路的樹》,齊讀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xué)習(xí)23課《會走路的樹》,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你們知道會走路的樹是誰嗎?(馴鹿)誰把它當(dāng)作會走路的樹?(小鳥)小樹和小鳥還帶來了文中的一些詞語,你還能認(rèn)識他們嗎?
出示詞語:
早晨 好奇 有趣 陪
走路 大概 激動 角
指名讀,齊讀。
3.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次跟隨小樹和小鳥到樹林里去看看吧。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ㄒ唬┢纷x課文,體會馴鹿爸爸與小鳥的美好交往
1.出示: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呀?(金色的 走來走去)請你們也來讀一讀,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會走路的樹”的美麗。(指名讀,齊讀)
2.有一只小鳥看到了會走路的小樹,非常吃驚,十分好奇,他說了些什么呢?
出示:你能讓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嗎?
。ㄖ笇(dǎo)讀好問話,通過“讓”、“坐一坐”等詞語,體會小鳥好奇、急切的心情)如果是你,你愿意讓小鳥上來坐一坐嗎?
3.小樹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xué)們讀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相關(guān)語句。
4.你覺得小樹對小鳥怎么樣?(熱情、友好)通過朗讀來回答。
出示(一):
小樹帶著小鳥玩了好一會兒,才把小鳥送回家。
。ㄍ媪撕瞄L時間,還把小鳥安全送回家,多么喜愛、關(guān)心小鳥呀!請同學(xué)們讀好這句話,把小樹對小鳥的關(guān)心愛護(hù)表達(dá)出來)
出示(二):
從這以后,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樹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想想看他們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東西?
請小朋友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再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出示畫面,學(xué)生練說。
a.他們來到了小溪邊,看到了(清澈見底的溪水)。
b.小樹帶著小鳥來到了竹林,看到了(蒼翠挺拔的竹子)。
c.他們來到了田野,看到了(金燦燦的油菜花)。
d.他們來到了山腳下,看到了(飛流直下的瀑布)。
(這些景色美嗎?小鳥和小樹當(dāng)時玩的時候的心情一定非常的高興。他們玩得多開心哪,讓我們一起記住他們那快樂的時光。拿起書齊讀1、2、3自然段。)
5.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出示: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yuǎn)方……
這時小鳥和這棵樹的心情會怎樣呢?他們就要分別了,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如果老師就是那棵小樹,你們就是快要飛走的小鳥,想對我說什么?學(xué)生交流。
。ǘ┢纷x課文,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的驚喜與激動
1.一年過去了,小鳥十分想念那棵會走路的小樹。春天一到,小鳥便迫不及待地飛了回來。這時,一只美麗的小鹿走了過來。當(dāng)小鳥看到這只美麗的小鹿時,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小朋友們自由讀一讀第5~9自然段。
2.小鳥問了些什么呢?通過美妙的朗讀來回答。(指名讀)為什么小鳥會把小鹿當(dāng)成一棵會走路的樹呢?(指名說)請來學(xué)著小鳥的樣子問一問?(指名讀、評議)
3.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孩子們,你從小鹿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
再仔細(xì)讀讀,會有新的感受。(學(xué)生自讀)(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鳥)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常常提起)
4.當(dāng)小鳥知道小馴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時候,小鳥的心情怎樣?誰來讀讀小鳥說的話?(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5.小馴鹿也激動起來,它是怎么說的?
能把兩個感嘆號也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6.是呀,小鳥終于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兒子,多么激動,多么高興!此時此刻,小鳥激動,小鹿激動,我們的心情同樣很激動,想不想再來讀一讀小鹿和小鳥的對話?
請小朋友們2人為一組,分角色朗讀5~9自然段。
三、拓展、續(xù)講故事
1.小鹿讓小鳥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小鳥來到馴鹿的家,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請孩子們把這個故事接著往下編,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看誰編得最精彩、最完整。
2.學(xué)生交流。(可以講故事,也可以表演。)
四、總結(jié)全文
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小鳥與馴鹿的友好和快樂。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愿意和它們交朋友嗎?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許多動物,它們和睦相處,過著幸福的生活。孩子們可以多看看課外書,去找一找、讀一讀這樣的故事。既然動物們能和睦相處,我們?nèi)祟愐矐?yīng)該和睦相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指導(dǎo)寫字
1.指導(dǎo)書寫:角、概、激
2. 說說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師范寫,學(xué)生練寫。
板書設(shè)計:
會走路的樹
馴鹿 小鳥
深厚情誼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