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教學設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蠟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蠟燭》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聯(lián)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zhèn)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教學過程
一、學習字詞
1.教師板書課題,邊板書邊重點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蠟燭”的偏旁分別為“蟲”“火”。啟發(fā)學生用“燭”組詞:燭臺、燭芯、燭光、燭焰搖曳……
2.教師繼續(xù)板書:伯諾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導學生朗讀,提問:誰發(fā)現了這3個人的關系?以此了解:他們是親密的一家人,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法國,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3.教師出示課文中的詞語:秘密、絕密、絕妙;危機、厄運;從容、鎮(zhèn)定。教師組織學生朗讀,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具體內容解釋“絕妙”“危機”“厄運”的意思。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懂。
5.組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
(1)絕妙:伯諾德夫人把裝著絕密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顯眼的桌子上,騙過了敵人。妙在情報藏得隱蔽,令敵人意想不到。教師點撥:你從“終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些什么?(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機:德國軍官點燃了蠟燭,萬一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教師點撥:“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边@里“似乎”說明了什么?(實際上危機并沒有真正過去)
(3)厄運:那就是蠟燭會很快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暴露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許就要結束了。
教師點撥:在危機和厄運面前,一般人會有什么反應?而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對待的?他們又是怎樣化險為夷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二、復述故事
1.請學生自己練習復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面前從容應對、化險為夷的經過。然后組織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幫助學生復述得更加有條理:當的時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師根據學生的復述進行扼要的板書:點燃——吹熄;端走——奪回;重新點燃——端上樓。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故事,要求用上恰當的、準確的詞語,如:輕輕地、從容地、鎮(zhèn)定地……教師對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于出現的精彩之處及時給予肯定,以便讓學生講述得更加流暢、準確。
三、學做導演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為可以安排幾個場景?引導學生討論,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重點設計三個場景: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雅克與敵人周旋、杰奎琳與敵人周旋。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么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后設計表演的要領?梢砸龑W生先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出伯瑙德夫人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3.組織學生交流伯諾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輕輕地”,討論:為什么要輕輕地吹滅蠟燭?以此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和鎮(zhèn)定?梢宰寣W生表演一下,組織“導演們”進行評論。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后兩場戲,分別關注“從容”、“默默地”、“嬌聲”、“鎮(zhèn)定”。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提問:“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边@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學生“導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并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特別是重點的詞句,進行更深入的體會,真切地感受到危險、緊張以及人們的機智與勇氣。
四、人物評價
1.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合課文,具體談一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師總結、點撥。
《蠟燭》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蠟燭》是前蘇聯(lián)作家西蒙諾夫的作品。作品刻畫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文中只有關于她的動作描寫,沒有語言描寫。透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可以感受人物的心靈,感受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對紅軍烈士的至情至愛。作品突出蠟燭這個細節(jié),賦予作品一種亮色。抒情詩般的結尾,深情贊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根據課文特點,要著力探究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她的一舉一動感知她的內心世界,并從字里行間體味在冷靜的敘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揣摩語句意思。
。、根據課文特點,著重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領會戰(zhàn)爭的殘酷,體會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揣摩語句意思。
。、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學生簡介作者背景,教師適當補充
二、整體感知
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注意把握記敘要素。)
三、粗略探究
。、讀了本文,肯定有一些片段令你感動不已,請找出來,在小組中討論。
。病W生找出自己感動的片段并朗讀、分析。
3、老師總結:感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蓬}材感人:
戰(zhàn)爭、炮火、蠟燭、燭光等。
、剖录腥耍
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在墳頭上的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
四、精細探究
。薄⒔處熤付ㄌ骄繂栴}:
、糯φZ句(課后第二題)。
、圃嚪治鱿灎T有什么特殊意義。
2、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各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五、拓展延伸
透過細致的動作描寫,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六、布置作業(yè)
把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整理在練習本上。
《蠟燭》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安排】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測課文所寫作的時代背景,猜測作者的身份。
。、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速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是以何場戰(zhàn)爭為背景來加以描寫的?請找出文章中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1944年,蘇聯(lián)紅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則故事選自散文特寫集《從黑海到巴倫支!。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詮釋 。)
。病⒏鶕n文內容,猜測作者是何種身份的人?說出相應的理由。
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作者:
西蒙諾夫,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等職。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了蘇聯(lián)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zhàn)爭的必勝信心,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了蘇紅軍在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英勇事跡。戰(zhàn)爭后期,曾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4卷)。戰(zhàn)后曾到過美國,寫有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該劇本揭露了美國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新戰(zhàn)爭的企圖。還發(fā)表有詩集《友與敵》!段页且簧倌辍贰抖砹_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得斯大林獎金。
西蒙諾夫曾于1949年10月訪問我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了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7年至1971年發(fā)表《生者與死者》三部曲獲1974年列寧獎金。
3、速讀課文,復述課文,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然后交流并討論。
。础⒏鶕n文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作品中的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老婦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蠟燭出來說明了什么。并說說這個人物形象身上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老婦人的性格特征與刻畫此人物形象的意義。
5、小結本課時教學:
布置思考題:作品中如何刻畫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薄㈤喿x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病⒋ξ闹袃(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薄土晫。
2、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刻畫老婦人的細節(jié)描寫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相應的內容,然后交流這樣寫的好處。
3、再找出刻畫老婦人所用的描寫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活動、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交流評價,看誰寫的最為妥貼。
4、引導討論:
作品中反復描寫戰(zhàn)爭的場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文章中的蠟燭除了實指“蠟燭”外,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含義?
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怠⑿〗Y課文教學,布置作業(yè):
課后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見自讀課本)。
《蠟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從蠟燭熔化和燃燒的現象中,發(fā)現兩種變化的主要特點;
2、會用實驗的方法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
3、、物質的變化有兩類:
。1)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產生,
。2)會產生新的物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從蠟燭一些變化現象中發(fā)現兩種變化的主要特點;
難點:尋找證據判斷物質變化,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
教學準備:
蠟燭(小塊),酒精燈,燒杯,三腳架,濕抹布,玻璃片,堿,白醋,蛋殼,石灰水,火材,吸管,培養(yǎng)皿。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蠟燭的變化
師:(出示一盒子)在老師手中有一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
嫩似藕,白似蔥,櫻桃小口一點紅。陪伴郎君過一夜,淚水汪汪到天明。(幻燈出示)
師:(答案:蠟燭)它師我們比較熟悉的物件。你研究過它嗎?其實它里面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蠟燭的變化。(板書課題:蠟燭的變化)
師:如果要使這支蠟燭發(fā)生變化你有什么辦法?
生:(點燃、折斷、刀切,加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演示折斷,刀切。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變小了變碎了)
師: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呢
二、研究蠟燭加熱的變化
師:如果給這塊蠟燭加熱,你猜它會有什么變化呢?(熔化)冷卻后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演示實驗并講解實驗過程:
1)、放上三腳架,石棉網和小燒杯(蠟快)
2)、點燃酒精燈;(火材梗放在實驗盤中的培養(yǎng)皿里)
3)、調節(jié)火焰,用外焰加熱(可將火材盒墊在酒精燈下面)
4)、實驗結束先移開酒精燈,并將其熄滅
師:剛才你看到蠟塊是怎樣變化的?(板書:蠟燭蠟液)
師:蠟燭加熱后會變成液體,冷卻后會變成固體的蠟,這是蠟燭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三、研究蠟燭點燃后產生的物質
師:點燃蠟燭會有什么變化?
生:發(fā)光、發(fā)熱、會化
師:下面請同學們點燃蠟燭,觀察有什么變化?
。▽W生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
學生匯報。
師:如果在蠟燭的上方罩一只燒杯,你覺得會有什么變化呢?(出示幻燈)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
生匯報:燒杯壁上出現白色的東西,蠟燭熄滅了。
師:其他組有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這白色的東西是什么呢?(小水珠)(板書小水珠)
師:蠟燭為什么會熄滅?有沒有產生其它物質呢?(可能二氧化碳)
如果是二氧化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呢?
生:清石灰水它能使二氧化碳變混濁。
師:非常好。的確可用清石灰水來檢驗。老師為每小組準備了一小杯清石灰水,一根鐵絲圈。將蠟燭套在鐵絲上(教師演示)。點燃后,放入燒杯中,用玻璃片將燒杯口蓋住。當蠟燭熄滅后,將玻璃片移一小縫,拿出蠟燭。再將清石灰水從小縫中倒入燒杯中(倒一半)。蓋好玻璃片,將燒杯輕輕搖晃。觀察其現象。(發(fā)鐵絲圈)
。▽W生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匯報)
生:清石灰水變白了?梢宰C明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板書:二氧化碳)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好老師這:(教師演示:將鐵片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燒,出現黑色的物質)。這里面黑色的物質是什么呢?是不是鐵片燒焦了。(用手擦一下,黑色東西在手上,鐵片無變化),這是不是蠟燭燃燒產生的呢?(是)(板書:黑灰)
師:通過剛才的幾個實驗,我們發(fā)現。點燃蠟燭后產生了水、二氧化碳、黑煙。這些都是燃燒后產生的新的物質。同學們可以變回蠟燭嗎?因為它們是新的物質。(板書:變不回)
四、比較蠟燭加熱和點燃出現的不同現象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蠟燭加熱和燃燒產生的變化,加熱是蠟燭怎樣變化,(學生可根據板書回答)她們之間可以互相轉換,說明它們之間只是什么發(fā)生變化了?(板書:形態(tài))
師:點燃蠟燭呢?它們之間還能互相轉化嗎?(不能)而且產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灰,這些都是新產生的`物質。(板書:新物質)
師:現在我們發(fā)現蠟燭的加熱和燃燒是兩種不同的變化,一種是形態(tài)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種是產生了新物質。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是否也是這樣呢?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師出示幻燈)
五、加深物質變化的分類
師:選擇下面的活動做一做,說說它屬于哪一類?為什么?每組桌上都有半杯清石灰水,討論一下,你們小組還準備研究什么?討論好了上來領材料。
。ń處煼职l(fā)材料,材料分兩處前、后)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督促學生做好記錄。(記錄本組完成的實驗)。
師:通過剛才同學門的匯報,我們發(fā)現這些物質也有這樣的變化。在我們生產生活中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變化。如果給這些物質的變化分類,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分類?(兩類)
。ɑ脽舫鍪,物質的分類)(學生齊讀)
師:(幻燈出示)下面這些現象屬于哪一類變化?你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根據大屏幕回答。
六、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蠟燭》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記敘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蘊。
3、激發(fā)學生愛的情感,培養(yǎng)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墳頭。文章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lián)戰(zhàn)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yè)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yè)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guī)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yè)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薄鍟n題并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復述課文情節(jié),說說課文表現了什么主題。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趴缭絿,情同母子,戰(zhàn)斗的友誼。
⑵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找出令你感動的情節(jié)、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試分析蠟燭有什么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lián)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病⑾灎T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舍不得用,現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huán)境里,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薄⒗蠇D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fā)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蠟燭》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
2.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ǘ┠芰δ繕耍
1.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三)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視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衛(wèi)世界和平。
二、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三、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耄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第三課《蠟燭》。你們應該都有用過蠟燭吧,那我考考你們:我們經常什么時候、什么場合用到蠟燭?(提問:讓學生思考后回答)
【明確】蠟燭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們過生日,家里辦喜事時要用蠟燭-----這里蠟燭起著烘托喜慶氣氛、祝福的作用;當發(fā)生意外事故,家人親朋好友不幸逝世時,人們點蠟燭是用來寄托懷念、哀思。此外, 我們由“蠟燭”還可以聯(lián)想到人們常常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蠟燭寫離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蠟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這篇課文為什么以“蠟燭”為題,有什么深意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用5分鐘時間瀏覽下這篇課文,并給每段段落標上序號。)
(二)簡介課文背景資料:
1944年9月,蘇聯(lián)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蘇軍進入南斯拉夫領土達成協(xié)議。隨后又在克拉約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動計劃,10月5日,簽署了關于保加利亞軍隊參加對南斯拉夫領土上的德軍作戰(zhàn)的南保協(xié)定。
貝爾格萊德戰(zhàn)役的企圖是:通過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共同努力,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積集群,解放被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qū)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前往駐希臘的“Ε”集團軍群的交通線,不讓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干島南部退卻。這樣,就構成了蘇、南軍隊統(tǒng)一的作戰(zhàn)正面,并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爾后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ㄈ┳R記詞語(正音、解詞):
鞠躬(jū gōng): 彎身行禮. 瓦礫(w lì): 破碎的磚頭瓦片.
鞠躬(jū gōng): 彎身行禮. 地窖(jiào):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 jié ):形容非常疲憊,身上一點力氣 也沒有。 也作“精疲力盡”。
名副其實( fù ):名聲,名義和實際完全一樣。 副:相稱,符合。
永垂不朽( chuí):形容人的名聲、精神、事跡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垂:流傳。
顫巍巍(chàn wēi):抖動搖晃(多用來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
。ㄋ模┱w感知:
1.戰(zhàn)爭是殘酷的野蠻的,它帶給人類的是屠殺、是毀滅。同學們請看下這些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圖片。當看完這些圖片時,也許你們就會對這篇課文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明確: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寫一位蘇聯(lián)青年紅軍戰(zhàn)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犧牲,一位南斯拉夫婦女不忍其暴尸戰(zhàn)場,不顧年老體弱,艱難地將其掩埋,并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燃在戰(zhàn)士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文章主題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2.文中的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常杂烧
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提示:
炮火連天,環(huán)境危險
年老體弱,掩埋艱難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額)
燃起蠟燭,意義特殊(珍藏45年的結婚喜燭)
徹夜守墳,陪伴烈士
。矗闹欣蠇D人對烈士的情感可概括為“敬愛”和“哀痛”,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老婦人飽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對蘇聯(lián)紅軍充滿敬意;戰(zhàn)士犧牲,她心情無比沉痛,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進入一種忘我境界,不顧安危,出入炮火,獻出心愛之物,徹夜守墳。
本文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的戰(zhàn)斗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担屈N,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ㄎ澹┙處熜〗Y
。╈柟烫岣撸
①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一、二、三題
、诒嬖~練習(例句見課文)
燒毀、燒焦、 珍藏、珍愛、 聳立、肅立、
(七)作業(yè)練習
。保柟套衷~
。玻M一步品味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字詞
。玻仡櫿n文內容
誰來回顧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ǎ保├蠇D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ǎ玻┠贻p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二、思考、討論,進一步品味課文的藝術特色
。保攸c語句
1)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補充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戰(zhàn)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2)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3)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怎樣理解這句話?
“這一點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燭光,“不會熄滅”、“永遠燃著”是有象征意義的。象征著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征著紅軍戰(zhàn)士為了和平而獻出了生命;也象征著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重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怎樣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此時她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zhàn)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獻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戰(zhàn)士,她深懷敬意,所以她對紅軍戰(zhàn)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玻畬懽魈厣
1)環(huán)境描寫
本文特別注意環(huán)境描寫,用以烘托氣氛、襯托人物。文中多次對炮火進行描寫,例如文中第16段“德國人還在轟擊”,第18段“德國人還在開炮”,第27段“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等等,這樣多次重復的描寫,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當時的氣氛——緊張而激烈的戰(zhàn)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敵人的瘋狂。而與環(huán)境惡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婦人的臨危不懼,她不顧艱難,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為烈士埋葬,所以老婦人在炮火中的行為就格外感人。
2)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動作描寫
一般文章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包括表情描寫)和心理描寫,而本文對主要人物——老婦人的刻畫著重在動作描寫上。文中重點刻畫了老婦人對烈士遺體的掩埋,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認真。不難體會到,是紅軍戰(zhàn)士們的英勇氣概打動了她,激勵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動作都包含著對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愛的寶物奉獻給了可敬的烈士,表現出她對烈士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 對蠟燭的描寫
蠟燭是這篇文章中一個小小的道具。它雖然渺小,但卻是老婦人的寶物,老人把它最珍貴的寶物奉獻給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對紅軍戰(zhàn)士的愛戴與敬意。文章對于燭光的描寫,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燭光象征著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老人與烈士之間的“母子”情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深摯的情誼,戰(zhàn)爭才能夠取得勝利。
三、教師小結
這篇文章反映了二戰(zhàn)時期法西斯陣營啊人類拖入深重的苦難,反法西斯陣營的各國軍民在埋葬法西斯強盜的戰(zhàn)斗中結下了深深的情誼。在這場正義的戰(zhàn)爭中,各國人民用血肉鑄成了堅固的城墻,許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難忘。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四、作業(yè)練習
1.抄寫課內生字詞。
。玻瓿勺鳂I(yè)本
【課外思考題】
思 考 :(一)
文章的哪些部分感動了你?為什么它使你感動?如果作者換一種寫法,你還會被感動嗎?
思 考(二)
戰(zhàn)爭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戰(zhàn)爭留給一個民族的是什么?在面臨戰(zhàn)爭,面臨滅亡的時刻,每個國家的人民表現出來的又是什么?
《蠟燭》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童話,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 個生字,會寫% 個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利用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小動物頭飾。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請同學們讀讀課題———紅蠟燭。隨即指導生字:蠟燭。怎樣記住它們?課件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這個童話講的什么事呢?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請小朋友們借助漢語拼音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自主學習。
。1)自己讀文,畫出本課要認的!' 個生字,標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有生字的句子反復讀一讀。
2、小組學習。
。1)同桌分自然段輪流讀課文,互相聽、評,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2)遇到讀不準的地方,兩人多讀幾遍。
。3)互相當小老師,出示小卡片檢查生字認讀。
3、反饋練習。
。1)課件出示!' 個生字及詞語,指名開火車認讀、小組競賽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書,學生間評價。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ǘ├首x感悟,重點突破。
1、抓住人物語言進行朗讀感悟。
課件出示猴子的話,指導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體會。
。1)自己先試著讀一讀:“危險!危險!不能離它太近,會炸的!”
。2)師生評讀,讀出猴子的心情,并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3)分角色在小組中表演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全班交流評價,要能說出自己為什么這樣說,這樣演。
2、抓住人物動作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默讀自然段,畫出描寫他們動作的詞語,想想什么意思。
。2)自選一個小動物,讀出它的表現。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讀。
(3)匯報交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見解。
指導:
小烏龜:“只好、剛剛、再也不敢”讀出害怕、膽小。
黃鼠狼:“光繞著花炮轉悠,就是不敢去點火!
野豬:“跑上前去,把那家伙點著了!备形蛞柏i非常勇敢。
3、再完整地讀讀這三個自然段,看看插圖,想想別的小動物的動作、表情,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ㄈ┱w感悟。
完整地讀讀課文,這個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你最喜歡哪個動物呢?
。ㄋ模┩卣箤嵺`,訓練想象。
想一想:當大家知道原來是一枝蠟燭后,他們又會說什么呢?
演一演:課下在小組中合作表演,比一比,誰的想象最有新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表演上節(jié)課的續(xù)編故事,評選最佳表演小組,最佳想象個人。
2、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生詞。
。ǘ⿲W習生字。
1、自主識字:自學會寫字,讀準字音,觀察字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2、討論交流記字方法。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已有知識,根據字的形義特點記字。
同學們可以用舊字加、換偏旁的辦法記;也可以根據字的形義特點記;還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方法。
(2)生字找朋友游戲。把字的部件和偏旁拆開,發(fā)放到小朋友的手中,聽到這個字的讀音后,這兩個小朋友立即組成相應的生字。
3、詞語拓展積累。
。1)找出課文中的詞語
(2)拓展生活中常用的詞語(展開小組競賽)
。3)積累我喜歡的詞語:
。ㄈ┲笇鴮憽
1、觀察本課的生字,按照不同結構特點,給它們排排隊。
2、分別觀察這些字在田格中的位置,你覺得哪個字、哪一筆不容易寫好?
重點指導:爬。注意左邊的捺要托住右邊的“巴”。
教師再次提示:寫好左窄右寬的字,注意寫字姿勢。
(四)學生試寫字頭,教師巡視指導。
個別輔導與生生評價結合。
(五)《紅蠟燭》多有意思啊,給爸爸媽媽講一講。
板書設計
紅蠟燭
小心翼翼、你推我搡、一步一步、光轉悠……
危險!危險!
靜悄悄地發(fā)出柔和的亮光———原來是……
《蠟燭》教學設計8
知識認讀5個字。
能力講一講或演一演《半截蠟燭》這個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人民勇敢頑強、不屈不撓,用聰明和智慧戰(zhàn)勝了入侵的敵人。
教學重點能夠依據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述《半截蠟燭》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了解伯諾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周旋的事跡,體會他們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yōu)秀品質。
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法戰(zhàn)爭的背景資料。
一、感知全文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11課《半截蠟燭》(板書課題)。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蠟(注意與“臘”的區(qū)別)尉(蔚)厄奎(書寫)
2、詞語:絕密——極其機密的。
絕妙——極美好,極巧妙。
厄運——不幸的遭遇。
鎮(zhèn)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不亂。
3、同桌互讀課文,看誰讀的正確流利。
三、細讀課文
1、伯諾德夫人及其兩個孩子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進行周旋的?請同學們用心讀課文,畫一畫。
2、自己簡單說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諾德一家為保護情報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報的過程險象環(huán)生。首先是德國中尉順手將半截蠟燭點燃,伯諾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態(tài)危急。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就會自動熄滅。一切就會暴露無遺。兩個孩子則“臉色蒼白”。伯諾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盞油燈代替了蠟燭。沒想到時過不久,蠟燭被德國中尉重新點燃。緊接著是大兒子想借取木柴之機拿走蠟燭,遭到德國中尉的粗暴阻攔,蠟燭在繼續(xù)燃燒。大兒子雖然知道厄運即將來臨,卻仍然鎮(zhèn)定自若。最后,小女兒以上樓睡覺為借口,從容地拿走了所剩無幾的蠟燭。就在她邁上最后一級臺階時,蠟燭熄滅了,終于化險為夷。)
4、理解語言
伯諾德一家人默契配合,與敵人周旋表現在哪里?生答后總結。
(1)內心焦急萬分,表面不動聲色。
。2)沉著冷靜,謹慎行事。
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讀一讀,說一說。
5、師小結: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終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
四、講演故事
1、正當小女兒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
2、生生交流,師巡視、傾聽、點撥。
3、講一講、演一演這個故事。
4、小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fā)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法國人民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五、作業(yè):
1、將續(xù)編的故事寫下來。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3、寫一篇讀后感。
《蠟燭》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和追求和平的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病⑼高^行為體悟人性的本質。
。、領會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曾做過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對德國兵到一戶被占領的農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個地下黨。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戰(zhàn)爭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哪位同學能向我們概述一下這段故事?
學生講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的故事發(fā)生在二戰(zhàn)結束前一年,當時的德國法西斯已經處于兵敗如山倒之際,但是有戰(zhàn)斗就有犧牲,我們一起看看這里的蠟燭發(fā)揮什么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西蒙諾夫,蘇聯(lián)作家,生于軍官家庭。
。病⒎g者:茅盾,我國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等。
。、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4、閱讀課文,找出并朗讀最令你感動的一個片段。結合這些片段,說說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
5、再讀課文,體會細節(jié)描寫所體現的深層含義。啟發(fā)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在假設,比較中品味。
、艦槭裁匆獙ο灎T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贫啻翁岬嚼蠇D人的圍巾,這條黑色的圍巾有什么特殊意味?
、恰霸诜綀錾,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品位原句好在那里?
。、品讀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和場景的意蘊:
⑴如果你是尋找契柯拉耶夫尸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婦人在戰(zhàn)友墳前續(xù)上新蠟燭,你會有哪些心理活動?
、啤斑@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象一個母親的眼淚,正象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遠不朽!边@兩句話意味深長,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它們的含義。
、俏恼轮欣蠇D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現出來的。揣摩文章倒數第四段,設想一下老婦人的心理活動,用一兩百字寫下來。
7、課時小結。
。浮⒉贾米鳂I(yè):
、耪页瞿阏J為最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學習這種極力渲染的描寫方法,
、铺接懴灎T在文中的作用和象征意義。
《蠟燭》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記敘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蘊。
3、激發(fā)學生愛的情感,培養(yǎng)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墳頭。文章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lián)戰(zhàn)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yè)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yè)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guī)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yè)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3、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1、復述課文情節(jié),說說課文表現了什么主題。
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5、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⑴ 跨越國界,情同母子,戰(zhàn)斗的友誼。
⑵ 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1、找出令你感動的情節(jié)、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2、試分析蠟燭有什么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1、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lián)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蠟燭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舍不得用,現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huán)境里,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fā)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蠟燭》教學設計11
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一、導入。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次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占領地的一個農家去,那農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2、學習了這麼多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文章是贊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課文呢?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琢磨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記:這是一簡單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動學生的心。
《蠟燭》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絕密”“絕妙”“厄運”等詞。
3、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清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cai課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圖片、音像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大意,把握課文內容。
2、教學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諾德夫人藏絕密情報的絕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yōu)樽鎳、為和平而舍生忘死的精神?/p>
3、通過品味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習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朗讀感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動作、神情、語言及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體會他們的機智勇敢。
[課前交流]
一、了解戰(zhàn)爭。
1、交流:同學們,戰(zhàn)爭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史。你能說說你對戰(zhàn)爭的看法嗎?
3、小結:戰(zhàn)爭是殘酷的。因為戰(zhàn)爭,許多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甚至家破人亡;因為戰(zhàn)爭,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橫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嗎?
3、小結:這是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破壞性最強、傷亡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武裝戰(zhàn)爭。1940年5月,納粹只用短短的三個星期就閃電般地占領了法國。今天,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法國這塊國土上。
三、了解法國人民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1、面對著“國破山河碎”,面對著兇殘的法西斯劊子手,法國人民把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轉入地下。不管環(huán)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遙遠,斗爭多么艱難,他們,都不曾放棄!在淪陷區(qū),他們秘密傳遞情報,出其不意地打擊強盜。不斷遭受游擊隊打擊的德國強盜,變本加厲地展開了血腥的鎮(zhèn)壓與殺戮,他們采用地毯式搜捕
2、嚴密排查情報人員;他們高喊著“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漏過一個”的強盜論調,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鮮血,染紅了法國的大地;槍聲,遮掩了法國的天空……法國,籠罩著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動著,就連一向柔弱的婦女和孩子,也帶著滿腔的仇恨投入了敵后的情報傳遞。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用熱血譜寫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壯歌!
《蠟燭》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反映的是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諾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lián)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諾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在蠟燭被例行前來檢查的德國鬼子點燃的危急關頭,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的精彩之處就體現在一家三口與敵人的對話中,特別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偽裝出來的可愛和天真、毫無破綻的理由打動了德國少校,保住了蠟燭里的秘密。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并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案設計尊重劇本特點,采用演劇本的形式,變學生為“演員”,變課堂為“舞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反饋,體會一家三口在特定的場景中,面對強敵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鎮(zhèn)定,感悟他們語言的巧妙。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法西斯對德國人的殘酷迫害。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通過課前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了解多少?誰來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生交流)
2、師小結。
3、在法國,人民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半截蠟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劇本
1、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這課文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看法。學生的意見會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⑴ 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 整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
、 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
4、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電影、電視劇等,都是根據劇本拍出來的。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讀劇本,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指名回答。
3、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提供句式:當____,誰(怎么做)____,(結果怎樣)____。
4、故事情節(jié)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深入閱讀,感受形象
1、同學們想不想根據劇本來演演一家人巧妙與德軍周旋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認真地研究一下劇中人物的形象,怎么來研究呢?
2、引導學生可以抓住劇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揣測心理等來研究人物形象。請同學們細讀劇本,選擇文中的一個人物,進行深入研究。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
4、集體交流,嘗試表演:
伯諾德夫人:
、 語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要說得不引起德軍的懷疑,關鍵讀好哪個詞?為什么?
(學生各自試讀后指名朗讀,評價。)
教師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軍懷疑,巧妙熄滅蠟燭,你的朗讀處理就都是允許的。
、 動作:(急忙取出一盞油燈)、(吹熄了蠟燭)。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
思考:你認為是急速吹滅還是輕輕吹滅?為什么要輕輕吹?
、 神態(tài):(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
怎樣才是“不動聲色”?為什么要“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
、 揣測心理:
在敵人面前,伯諾德夫人如此鎮(zhèn)靜,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顧前文伯諾德夫人說的“不惜一切代價,包括我們的生命”來理解她的愛國思想。指導朗讀這句話。)
⑸ 嘗試表演,評價。
杰克:
(若無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燭臺)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火來生個火吧。
(杰克無奈地去柴房,下)
、 引導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無其事”才能避開敵人的懷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這樣才有可能拿走蠟燭。)
、 揣測心理:杰克為什么能這樣勇敢呢?
、 嘗試表演,評價。
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去樓上睡覺嗎?(她寶石般的眼睛在燭光下顯得異?蓯。)
(笑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 引導思考:她的說話、動作、神態(tài)有什么巧妙之處?
(語言上,她稱少校為“司令官先生”,滿足他的虛榮心,“天晚了,樓上黑”、“我實在太困了”,把拿燈上樓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說是“拿一盞燈”而不是“拿蠟燭”,避免懷疑;動作上,她“打了個懶懶的哈欠”,一副極困的樣子讓人可信;神態(tài)上,“寶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讓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愛,純潔無瑕,頓生憐憫之心。)
、 揣測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 嘗試表演,評價。
德國軍人:(略)
四、小組組合表演
五、拓展想像(任選一題):
1、望著這盞在最后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你想說什么?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2、想像:
當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故事還會怎樣發(fā)展呢?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
六、布置作業(yè)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閱讀交流戰(zhàn)爭故事。
【板書設計】
(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
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 ↗ ↓ ↗ ↓
吹滅 端走 端上樓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練習設計】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猛烈( ) 昏暗( ) 嚴肅( ) 顯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無其事( )
2、我最欣賞劇本中______的語言,因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文中的人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個人物,寫幾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請你也寫一段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教學建議】
劇本是編劇和演出所參照的藍本,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臺性,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新的空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潛藏于眾多學生身上的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利用劇本,把學生變?yōu)椤把輪T”,把課堂變成“舞臺”,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學完本課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兒童劇劇本,自行編演劇本,增加對劇本的了解和閱讀興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語文課不等同于實踐課,不能淡化對教材中語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學、演劇本的過程中更應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那些精煉、含蓄、畫龍點睛的語句。
《蠟燭》教學設計14
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象,了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過程:
1、燃燒蠟燭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tài),感知火發(fā)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并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著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fā)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里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么危害?(如燙傷皮膚、燒毀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后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建議: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安全防火要求。
消防安全兒歌小朋友,不玩火,不讓父母吃苦果。不亂動用火和電,自我保護是關鍵。
火警電話'119',發(fā)生火災不亂走。心不慌、意不亂,按照順序慢疏散。
濕毛巾,捂口鼻,身體前屈頭底地。防火知識要牢記,人人夸我好寶寶。
消防安全兒歌小朋友請記住,別拿火燭玩游戲,小心火災隨時起;馂奶由斡,進入公共場所里,逃生方向看仔細。萬一火災燃燒起,看到濃煙別著急,先拿濕巾捂口鼻,快快趴下向前移。
記住別回火場里。
《蠟燭》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2、通過合作演一演劇本,閱讀感悟劇本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等描寫,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指導學生在演一演劇本的過程中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
難點:讓學生在演劇本的語言實踐中自覺融入到劇情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了解什么叫“劇本”
1、板書課題:半截蠟燭
2、默讀課前導語,了解什么叫“劇本”。
二、初讀課文,了解“劇本”內容
1、自由認真讀課文,思考:劇本與我們平常學的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反饋交流
2、了解劇本里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3、了解劇本里講到的人物: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子杰克、女兒杰奎琳。
4、了解劇情:為了保住半截蠟燭中的秘密情報,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德軍巧妙周旋,取得最后的勝利。
三、以演促讀,感悟“劇本”人物形象
1、學生討論如何演好劇本。
2、指導試演課文其中一段:學生小組合作試演;指名上臺演;指導學生利用括號里的提示語演好人物,并補寫提示語。
3、師引說:這時,三個德國軍官闖了進來:好黑的屋子,為什么不點蠟燭呢?蠟燭被點著了,此時,伯諾德夫人怎么做?
4、指導學生演好伯諾德夫人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
5、伯諾德夫人的辦法失敗了,蠟燭又被點著了,此時此刻,杰克會在心里想些什么呢?
6、了解“潛臺詞”,并演好杰克。
7、杰克端走蠟燭沒成功,那小女兒杰克琳是怎么樣和敵人斗智的呢?學生討論、演一演。
四、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從保護半截蠟燭的整個過程來看,你覺得伯諾德一家怎么樣?
五、課外作業(yè)
1、續(xù)編“劇本”:屋外的風漸漸小了,三個德國軍官走遠了,杰奎琳端著熄滅了的蠟燭從樓梯上下來。伯諾德一家這個時候又有什么精彩的對話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當一回編導續(xù)寫劇本,注意劇本的特點。
2、演劇本:有興趣的同學課間演一演該劇本。
【《蠟燭》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蠟燭教學設計 蠟燭說課稿12-28
《蠟燭》課件教學設計03-03
《蠟燭》教學設計課件02-27
《半截蠟燭》課件設計05-03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11-29
蠟燭的作文03-15
課文《蠟燭》原文08-18
蠟燭說課稿15篇12-19
《半截蠟燭 》閱讀答案09-14
《半截蠟燭 》閱讀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