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18 11:03: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1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豐富多變的課堂活動設計成為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之一。然而,在這些活動的背后,不少卻露出浮華,流于形式。讓人感受到了熱鬧,卻很少讓人心動、記憶深刻。究其原因,許多課堂的活動僅為活躍氣氛而設計,缺少深刻的挖掘,沒有觸及到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可以利用樸實的素材、樸實的課件、樸實的語言、樸實的評價演繹一堂堂讓人賞心悅目的高效課堂。我更加深信樸實,能讓數學課堂更精彩。數學的真諦在于簡而美,如何才能將樸實的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結合自身的教學感受與觀摩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體驗,有以下粗淺的認識:如果讓真、樸、誠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讓數學課堂返璞歸真。所謂的真就是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簡潔真實、樸指教學方法力求簡樸實用,誠指教學評價中做到簡明真誠。正是這三者可以支撐起樸實的數學課堂,讓課堂更精彩。

          一、教學情境簡潔真實良好的教學情境設置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如果牽強、盲目地應用教學情境效果會適得其反。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其銜接性和連貫性特征更加明顯,因此,數學教學情境應該建立在學生學習起點上,只有真實才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fā)生聯系,激活個體的認識。同時簡潔、真實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盡快地投入學習、交流活動中。為了實現簡潔真實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需要充分聯系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情景設置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ㄒ唬┞撓狄延械闹R從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漸進是數學教學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已知是學生學習未知的基礎。因此,聯系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設簡單、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執(zhí)教《千以內數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三張數字卡片:0、1、6,讓學生自己任意擺一個三位數,試著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比一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關注起點,讓教學自然流暢。

         。ǘ﹣碓从谏铙w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設計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在《百分數的認識》教學中,可用兩個瓶子,一個為礦泉水瓶,另一個為果汁瓶。課堂上,學生們很好奇,他們天天見的瓶子,但從未認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讓學生看看兩種飲料成分比例,并進行比一比。通過瓶子的標簽認識,學生知道了百分數的表示方法和應用。用兩個瓶子為百分數的教學做了鋪墊。

         。ㄈ┰O置問題探索情景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為素材,將數學知識點加工成問題情景,而且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希望和樂意去解決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應用的思考。比如說,學習百分數的知識以后,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首先需讓學生明白商場促銷打折的百分數含義,商場開展文具促銷活動,購滿30支筆打八五折,購滿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學想買筆,請問如何購買最劃算?這樣聯系教材和實際生活的問題,學生是喜歡的,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并進行了數學的應用探索。

          二、教學方法簡樸實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新課程改革中涌現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自學輔導法、研究性教學法等等,這些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補充,對提升教學效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適性,只針對某個特殊問題,或某堂具體課來說是有效的。但對于數學的學科特性來說,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才真正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數學教學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課程內容的制約,信手拈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從教學媒體、教學工具及教學語言三方面,探討如何將一些簡樸實用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

         。ㄒ唬┮园鍟鵀橹鳎n件為輔多媒體課件已成為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數學課堂并不反對課件的使用,但反對夸大課件的作用。事實上,數學課重視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課件可能會讓學生抓不清主次,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且,課件代替不了教師的板書,尤其是數學教學,教師用板書一步步的推演,學生獲得的是一種過程體驗,這是多媒課件無法比擬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板書往往比課件更具體,更有親切感。數學課堂中,利用課件的作用只是輔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別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學內容中。而樸實、有效的課堂卻貫穿于普通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教師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筆,一個推導,一句提問,就可將數學課堂演繹的十分精彩。

         。ǘ⿲W具教具身邊找越簡單的學具和教具,學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試驗和模仿,這對學生思維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這么說數學的學具教具就在身邊。如在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中,用到一張A4的打印紙,問學生這張紙的面積如何計算?學生自然的想到長乘寬。當我用剪刀將打印紙沿對角線剪開,變成了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再試問學生,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學生很容易聯想和推導出三角形的計算公式:長乘寬除以二。一張紙簡單的演示,學生輕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ㄈ┱Z言力求精煉簡約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嚴謹和準確是其主要特點之一。這就要求數學課堂語言能規(guī)范、簡潔和明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做到言簡意賅、防止含糊不清,通過精煉簡約的語言傳遞數學思想。如,對于描述定理等式兩邊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為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等式仍成立,這樣就會出問題。又如,關于倍數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與倍數一起搭配使用時要嚴謹,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的部分,而增加到指在增加后總的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從細微入手,潛移默化,通過嚴謹的語言為學生規(guī)范的數學表達打下扎實基礎。

          三、教學評價簡明真誠良好的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同時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因此,數學教學評價需要由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課堂中積極的教學評價不要吝嗇,但也不要太多太濫,否則贊揚就會貶值,失去了激勵功能。簡明指出受表揚的行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從中挖掘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及思考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tài)度和能力,并真誠明確的點出來。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教學過程中,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紙質的三角形,讓他們計算三個角之和的度數,大部分同學用量角器,分別量三個角的度數再求和。但也有同學將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還有同學將三個角按順序分別描在一起。對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學生,需要表揚他們基礎扎實;而對于撕下三角形的學生要贊揚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對于通過畫畫來求和的學生要贊賞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具體的能力與表現提出針對性的評價和表揚,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強化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用簡明、真誠的評價語言需要指向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落在課堂關鍵的地方,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煥發(fā),精彩不斷。綜上所述,針對數學簡而美的本質特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簡潔真實的教學情境、簡樸實用教學方法,以及真誠地實施教學評價,能讓數學課堂實實在在,誠誠樸樸。樸實的課堂,不僅留個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同時也為教師留下更多的空間去觀察學生的所思所想。總之,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喧嘩;多一份真誠,少一份敷衍,樸實,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2

          一、實驗項目與活動概述

          我校先后進行了“小學全程動態(tài)式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等課題實驗,對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動作用。但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仍有不少教師觀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學效益不高,質量平平。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驗》,是我們小學于xxxx年4月向諸暨教研室申報立項,該項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和數學素養(yǎng)為目的的教學改革活動。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并提高多種能力和培養(yǎng)一定數學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我校研究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活動,使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動學習,高效學習,從而在數學課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都有更好的收獲與發(fā)展,即通過構建理想的數學課堂,促進師生共同和諧的發(fā)展。

          為做好本項研究與實驗,我校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親自掛帥的課題組,制定了細致科學的實驗方案、具體完善的實施計劃、建立了系統(tǒng)有效的保障機制。歷時三年多,先后召開行政工作會議5次,舉行講座9場次,組織教學活動20多次,有70多名教師執(zhí)教研討課121節(jié),教師撰寫論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課件32個,外出參訓34人次,編輯內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還舉行“課堂教學開放周”、“有效教學研討月”活動5次,召開家長座談會2次,校領導聽評課共100多節(jié)次。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ㄒ唬┭芯糠椒

          1、文獻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行動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ǘ┭芯坎襟E

          1、論證準備階段:xxxx年2月至4月,組建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學習相關理論。

          2、實施調整階段:xxxx年5月至xxxx年6月,制定實施計劃,按計劃開展實驗和研究。

          3、總結整理階段:xxxx年7月至xxxx年12月,收集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三、已進行的主體工作

          我校扎扎實實地組織開展了“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至今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對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現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學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常用教學方式,自然成為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寵兒”。自己教學、組內研討、外出學習,常常會親歷許多不同探究場景,我們對探究教學中許多低效乃至無效現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過多幫、扶,缺乏應有的自主性。

          2、探究中問題的設置缺乏探究性。

          3、探究中組織的方法缺乏科學性。

          4、過于依賴“預設”,缺乏“生成”藝術。

          5、探究內容選擇不當。

          6、不和諧的師生關系。

         。ǘ⿲祵W課堂探究教學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性,數學的學習更多是借助于思維,而不是直觀操作,數學的結果的驗證也更多要求嚴謹,而不僅僅限于觀察操作.那么對數學教學中的探究設計,就應該有著鮮明的學科特點,那就是在我們的課堂里,探究可以更廣泛地指向任何一個問題只要這個問題能成為學生思維的激發(fā)點,能讓學生經歷探討與研究的過程之后,獲得思維能力上的新增長。因此,數學課堂的探究教學有著豐富的研究素材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關注。

          (三)認真實踐,積極改進,提高探究教學設計有有效性

          理念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正是提醒我們,實施新課程,不能單靠有熱情,更需要有理性。選擇探究教學的設計進行研究,正是為了在對教學環(huán)境中探究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安排與合理規(guī)劃,包括如何選擇適宜的探究材料、對探究時間怎樣進行精心地預估與分配、根據學生學習的特征、學習的準備條件及對學習環(huán)境的要求來設計有利于個體學習的探究教學方案等。在實踐中對探究教學的設計加以科學理論的指導,在實踐中驗證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真改進,相信可以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探究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數學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四、實驗取得的成效(一)三年多來,我校組織各年級18個班級進行了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課題實驗。通過研究探索,我們有了以下主要收獲:

          1、通過課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很大程度上改變探究教學中的低效現象,并以此推動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升。三年里,李靜、蘇燕、李虹、高愛娥等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實驗中成長起來,26人次被評為市骨干教師、縣學科帶頭人。

          2、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也培養(yǎng)了一批數學教學業(yè)務骨干。近兩年,趙華、劉潔、黃斌、郭柳等老師在國家、省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數學論文7篇,朱躍瓊、李明玲等11人獲得市、縣課堂教學競賽獎。

          3、通過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積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為我校的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可供選擇和參考的教學案例,為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經驗。xxxx年,我校被評為荊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今年又被評為荊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學校。

          4、我校把數學有效教學經驗向全縣10多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進行推廣,帶動了區(qū)域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我校連續(xù)兩年獲得全縣小學教學質量評估第一名,去年數學單科成績名列全縣第一,網市、白螺等我校對口援教學校也取得了教育教學的優(yōu)異成績。

         。ǘ┩ㄟ^實驗,我校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在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有效性的“五點”和“五重”。

          1、從“興趣點”出發(fā)。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內容豐富,生動有趣。以往的教學,數學課上就是公式,定理,數字。在學生眼中枯燥無味,有的學生一旦碰到數學問題就非常頭痛,毫無興趣。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已成為數學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例如我校的高愛娥老師,在設計《數學廣角》這一課的教學時,她考慮到學生愛看動畫片,就從學生們感興趣的方面引入新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從“重難點”入手。教材的重點難點是教學的重心所在,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也是數學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學生如果經常遇到困難,就很難引起他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在重難點處設計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如李靜老師的《可能性》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實際,讓學生在猜一猜、拋一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充滿童趣的情境中玩數學、學數學,學生通過活動,發(fā)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3、從“障礙點”突破。

          數學的特點是抽象,學習過程中難免有攔路虎,解決不好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謂障礙點就是產生思維定勢或認知錯覺,認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礙了對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要在學生思維的障礙點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走出認知的死角。如我校王君輝老師在設計《平均數》時,她在導入新課時,從計算不同人數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學生認知沖突。

          4、從“銜接點”拓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因而教學不是從外部填入新知識,而是把學習者已有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是知識的處理和轉化。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知識,這是最高教學技能所在!币虼艘朴谠诼撓蹬f知識的基礎上,抓住新舊知識銜接點,以舊引新,設問激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獲得新知識。如我校費梅梅老師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她抓住了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系,利用舊知識對新知識的遷移。

          5、從“深化點”創(chuàng)新。首先是縱向提問,向學生滲透用運動的觀點探索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把問題由特殊向一般轉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轉化),啟發(fā)學生探索,猜想,嘗試與創(chuàng)設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及思想方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探索過程。其次是橫向提問,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或變式探索,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全面而清楚的了解。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深化,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還包括,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五重視”。

          重視教學材料的設計。

          教材,是眾多教育專家深入思考的產物,有著科學周密而蘊涵深意的經典編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經,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有所調整。我校胡亞瓊老師在設計《9的乘法口訣》時,沒有按照教材編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導出乘法口訣,而是大膽地將“想想做做”中的題目作為例題,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得出結論:1個9是10減1,得9;2個9是20減2,得18;3個9是30減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將9的乘法口訣的獨特之處揭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

          我校張軼閩老師第一次教學《認識時分》一課時,為了揭示一時和60分的關系,讓學生撥鐘面,將鐘面上的分針指向12,然后撥一撥,將分針轉一圈,看看時針走了多少。接著討論交流,再用課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結論。

          結果發(fā)現學生掌握情況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數,立即調整設計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再將課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讓學生觀察,觀察分針從數幾走到了數幾,走了多少小格?觀察時針從數幾走到了數幾,走了多少大格?觀察時針和分針是否同時走,同時停?并思考:“1時”和“60分”之間有什么關系?中間可以加一個什么符號?

          這樣將學習的要求細化,學生有重點,按要求進行觀察,每一個步驟學生都學得扎扎實實。

          重視提高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難點化解,使學生各種感官并用,有效的幫助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年級數學課題組“學中玩,玩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三步運行程序: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活動樂于探索,激活主體寓教于玩,激勵發(fā)展。四年級數學課題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學生課堂全動活動的氛圍,讓學生活動在課堂始末。六年級數學教師陳愛喜,在教學實踐中提出多角度挖掘學生活動要素的方法,其課題研究論文見諸報端。

          重視練習設計。

          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每節(jié)課要留有充足時間給學生答疑或進行小練習、小測驗,實施“課堂達標”考查;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病歷”,以便分析學習動態(tài),有的放矢地輔導。

          二年級黃斌老師認為: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保持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除了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外,還特別注意練習形式的設計,注意使練習有趣味性。

          重視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

          如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8的分與合》的教學片斷:在學習了8的分與合之后,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教師設計了“找朋友”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將1至7七張數字卡片發(fā)給學生,學生依次拿著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然后兩個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這樣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鐘。原本說一次8的分與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設計活動程序,卻要花更多的時間。教師把這個練習的形式過分強調和美化了,雖然能調動學生的練習熱情,但它畢竟只是鞏固8的分與合的一種手段而已。

         。ㄈ└淖兞藢W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質量、學習效益。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親自參加活動,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問題,且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既有師生之間的合作,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既有課內小組的合作,又課外小組的合作,課內課外聯動了;學生自由思索起來,所學知識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同時通過游戲、比賽、辯論、表演、實踐、實驗等,讓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技能提升,學生從過去追求“標準答案”轉化為追求“一題多解”,從過去追求“統(tǒng)一認識”轉化為追求“多種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而不是老師灌輸的結果。五、本項實驗的總結和推廣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于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繼續(xù)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驗,對構建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對于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下去,都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進一步系統(tǒng)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廣泛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花大氣力總結和推廣本實驗的成果,以“新教育”實驗為推動力,再通過幾年的研究探索,全面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操作體系,大力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長寬厚

          估計測量估計測量估計測量

          測量毫米的認識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

          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

          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

          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的論文06-19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6-12

        數學的生命課堂教學設計06-18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7-01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3-10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9-2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策略06-12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通用5篇)05-17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03-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