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課件,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關鍵作用,備課的成果表現是形成教案。課件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1
教學設想: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意在了解中國古代神話,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通俗易懂,注釋較詳,學生易懂。教學此文主要從誦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突破重點、難點,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積累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通過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淮南子》的有關內容;準備課堂需要的課件、錄音帶等。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理解意思;搜集相關資料及古代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神話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為基礎,集體創(chuàng)造的部落故事。神話是遠古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無法作科學的解釋,主要通過超自然的現象和幻想的形式,表達遠古先民對自然現象及人與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達出古代先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神話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西方有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中國有盤古開天辟地。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的神話世界。
二、展示資料:
1、學生代表介紹《淮南子》。
《共工觸怒不周山》選自《淮南子》!痘茨献印酚置痘茨哮櫫摇,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傍櫋笔菑V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認為此書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于道家!杜畫z補天》、《后羿射日》等古代神話均出于該書。
2、教師補充說明:
據傳說,顓頊是上古五帝之一,(“五帝”指的是黃帝和他以后的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個部落聯(lián)盟領袖。)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tǒng)治的地盤也很大、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tǒng)治的區(qū)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規(guī)定的:規(guī)定婦女在路上與男子相遇,必須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于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滿頭的赤發(fā),坐騎是兩條龍。據說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水利很重視,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后,又一個為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共工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業(yè)也很精通。他們?yōu)榱税l(fā)展農業(yè)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fā)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于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農業(yè)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平整墊高洼地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fā)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于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傳說共工氏力大無窮,但計謀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xié)。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捍衛(wèi)自己的事業(yè)。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后,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后來人們發(fā)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談的是他。
三、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聽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和句子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看誰讀的好,指名學生讀(讀-聽-評)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參考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意,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6、★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于盡的想法。當然也體現了共工龐大的氣勢。
★經過:敗后怒觸不周
★結果:日月星辰移位
四、拓展延伸:
1、課文內容理解之后,你認為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正面: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愿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及崇高的奉獻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后果。
2、“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如何理解結尾含義?
討論并歸納:“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
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3、你如何看待這場戰(zhàn)爭?
討論并歸納:這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共工用自己的犧牲喚醒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覺悟;這是一場邪惡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無論正義與邪惡,它只是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信念。
4、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描述以下兩個場景。
1)共工與顓頊為帝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請描述共工發(fā)怒的情狀。(提示從心理、語言、動作、神態(tài))
2)共工撞倒不周之后,天地出現怎樣的情景呢?(指導:抓住語言點、聯(lián)想、想象,融入自己新的想法)
(教學預設)
1)共工心想:周為帝后之子,憑我的本能足以治好天下,為什么一個奸詐的顓頊能奪取天下,他越想越氣,臉氣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聲奮力一擊,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2)天動地搖,支撐天穹的擎天柱折斷了,維系大地四角的巨繩斷裂。
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偎麄兌际巧裨拏髡f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诳涓负凸补ざ己苡赂摇詮,敢于挑戰(zhàn)權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
、劭涓负凸补ぴ敢鉅奚约簛砀脑焐胶,夸父死后棄其杖,化為桃林,為后人止渴;共工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興修水利,發(fā)展農耕,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五、背誦課文。
六、課堂小結:
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在自然面前顯得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結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chuàng)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等等傳奇人物來
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默寫課文,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的戰(zhàn)爭場景。
2、完成課后練習三。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2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重點:
了解一些相關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語,熟讀并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難點:
多角度討論分析,理解文章的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并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
《夸父逐日》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神話英雄,《共工怒觸不周山》將引領我們走進遠古神話的戰(zhàn)爭之中。請看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指導自學(2分鐘)
1.借助課文注解和工具書,弄懂詞句的含義和全文內容;
2.借助《學習與評價》等資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讀并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10分鐘)
四、檢查自學效果,并引導學生更正(10分鐘)。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幫助更正讀音并讀朗讀時的節(jié)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學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請同學逐句翻譯。其他同學評價翻譯質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講給大家聽。
4探究,加深理解
師:本篇文章寫的是一場戰(zhàn)爭。與我們以往了解的戰(zhàn)爭描寫有所不同,它沒有寫戰(zhàn)斗場面,沒有寫戰(zhàn)爭規(guī)模,甚至沒有寫戰(zhàn)斗過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戰(zhàn)爭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來寫的呢?
生:怒。
師:“怒”反映了共工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
生:不順心。
師:從“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師引導)
設計思路:
a.從“怒”看其表現--“觸”
b.從“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維絕
c.從“怒”看其戰(zhàn)斗過程--激烈
。ㄎ闹胁]有寫,但是從“怒”中,我們不難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壞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與顓頊的爭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說一說“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的戰(zhàn)斗場景究竟是怎樣的.?可小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把握神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
d.從“怒”看其人--你覺得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ㄓ赂摇⒑罋、堅強、愿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
2、再讀感悟
在朗讀時,應讀出共工的那種心不甘,那種憤怒之情,那種地動山搖只勢!
a.自由讀
b.指名讀
c.男女競賽讀
3、我們從共工身上學到了什么?面對挫折、困難時,我們應該如何應付呢?(挑戰(zhàn)精神)
五、主題思想探討:
去掉神話色彩,還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張)這則神話故事實際反映了哪些內容?
a.遠古時期原始部落間的激烈斗爭。
b.先祖對自然界的巨變的認知。
主題思想:文章反映了遠古部落間的斗爭,塑造了一位勇敢、堅強、頗具挑戰(zhàn)精神的共工形象,從神話角度向人們解釋了天傾西北,河向東南流的自然現象的原因。從側面反映了遠古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
六、作業(yè)
1.發(fā)揮想象,描述“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的戰(zhàn)爭場景。把它寫成一篇短文。
2.背誦課文。
3.課后題三。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3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常識。
2、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多元化解讀共工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4、拓展閱讀《女媧補天》,掌握文章中的文言知識及主旨。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常識,背誦課文。
2、體會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探索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大家記得《好漢歌》嗎?其中有一句歌詞“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為什么大河會向東流呢?(學生回答: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古代先民的地理知識有限,今天我們來學習《共工怒觸不周山》,看看他們對于這一現象作何解釋?
。2)識神話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chuàng)作。神話并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于遠古時代知識水平的低下,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并結合自己的想象力所誕生的結果。
這篇神話選自《淮南子》,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篇課文選自《淮南子》?(學生回答:《塞翁失馬》)要注意,《塞翁失馬》是一篇寓言,而這篇《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篇神話。我們來回憶一下《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書中保存了一些神話傳說。
(三)讀神話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教師PPT展示易錯字音:顓頊(zhuānxū)水潦(lǎo)
2、學生范讀,教師及時予以指導。教師范讀,注意讀清節(jié)奏。
3、學生齊讀課文。
。ㄋ模┳g神話
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教師PPT展示重點字詞釋義:昔者:從前。維:繩子。絕:斷。
潦:積水。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
焉:兼詞(介詞+代詞),向這里。
齊讀譯文。
。ㄎ澹┱撋裨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4
教學目標: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2.在朗讀與翻譯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充分把握文章主旨,學習古代英雄人物的優(yōu)良品質,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3.引導同學合理想象,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神話作為其中一種文學形式,源遠流長,璀璨奪目。它不僅傳承了華夏文明,更營養(yǎng)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中國的神話世界,感受其獨特魅力。
2.介紹神話的相關知識。
神話是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在古代,人們由于受生產力的限制,不能科學地解釋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于是就憑借自己的主觀想象,編造了許多神話故事,以此反映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
所以,神話作品通常具有超現實想象、夸張的浪漫主義特點。
3.同學們都知道神話英雄夸父,那一片澤被后人的桃林正是他的手杖化成。
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反映出我國境內河水東流的自然現象,那這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想象力豐富的古人又把這種現象歸結到誰的身上了呢?正是咱們接下來要認識的共工。
二、基礎知識
1.請同學介紹:《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
2.檢查預習情況!静捎幂喠骰卮鸱绞,全面檢查】
字音:顓頊(zhuānxū)、傾(qīng)、潦(lǎo)、埃(āi)
聽范文跟讀,同學朗讀,師生糾音,齊讀課文。
原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疑難解析:昔(從前)、觸(撞)、維(繩子)、絕(斷)、
故(所以)、焉(這里)、潦(積水)、歸(流向)
(4)文意理解: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做帝王,(共工在大戰(zhàn)中慘敗,)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大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地的大繩子也斷了。因此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地向東南方向陷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朝東南流去。
三、內容賞析
(一)人物:共工、顓頊。(采用個人簡歷的方式來拓展補充人物,加深同學們對主人公的印象。)
【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他領導的部落在河南流域,他和兒子后土對農業(yè)都十分精通,尤其擅長水利,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措施,因其卓越貢獻,被后人尊稱為“水神”。
顓頊——黃帝的'孫子,二十歲就即位稱皇,在位約78年。顓頊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
三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kù)、堯、舜!
(二)起因:爭為帝。(采用人物對話的形式補充背景,促進同學們對文章的理解。)
【共工和子女們擅長農業(yè),經過長期考查部落地形,他們發(fā)現地勢高的地方不容易灌溉,地勢低的地方容易有洪澇災害,因此他們想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洼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認為自己是最高統(tǒng)治者,擁有絕對權力,不允許共工自作主張,觸動他的統(tǒng)治,于是他大肆宣揚共工的做法會觸怒鬼神,當時的百姓缺乏自然科學知識,害怕上天動怒,大都支持顓頊,于是共工孤立無援,最終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在這場權力爭奪戰(zhàn)中慘敗。】
(三)經過:怒而觸不周之山。(拓展補充,開拓想象力。)
請大家開動腦筋,想象共工敗后大怒的情狀。(可以從心理,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入手。)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相關文章:
改寫《共工怒觸不周山》05-05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翻譯10-12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與譯文10-03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歷史典故10-14
《共工怒觸不周山》閱讀答案07-27
共工怒觸不周山文言文賞析08-25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擴寫作文(精選6篇)12-08
《游褒禪山記》課件06-18
望天門山語文課件12-21
山外有山作文[共7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