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2、用圖示法說明云的種類,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3、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上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天氣現(xiàn)象并記錄了天氣日歷,那么今天是個什么樣的天氣呢?生答:……
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氣,那么天空中有什么東西出現(xiàn)呢?
生答:云
二、觀察云
1、教師板書“云”字,問:看到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的想法(伴隨)
教師:既然大家對云有這么多的想法,我們現(xiàn)在就對云進行探究吧。
教師:云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出示小結云的組成)
教師: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jīng)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我們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么來劃分的'呢?
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教師具體說明氣象學家如何劃分晴天、多云、陰天的。
2、學以致用:學生根據(jù)理解判斷云的類型。(出示云的圖片)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歷記錄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陽注意不要直視太陽。
4、師生反饋。注重學生對云量、高度、形狀的描述。
三、對云的分類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對天氣狀況進行了劃分,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家把云分成了幾類吧。
師根據(jù)學生剛才的觀察反饋引入云的分類并介紹云的分類。
學以致用:出示云的圖片,學生判斷云的類型。最后提問:現(xiàn)在你能說說氣象學家是根據(jù)什么對云進行分類的嗎?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四、了解天氣諺語,豐富學生生活常識。
五、師生小結。
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對云的觀測的收獲,教師提示堅持記錄天氣日歷。
附:
板書設計
云的觀測
卷云
積云
層云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2、能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一些玩具。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屬于他們是什么做的單元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材料很難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材料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認識這些材料,了解它們的.特點。在課上,可以從學生喜愛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認識和研究材料的性質(zhì),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本單元其它幾課的興趣,近而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內(nèi)容目標中的“關注與科學有關得不償失社會問題”的相關條目。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尋找人造材料與其原料的對應關系,使學生明白人造材料來源于天然材料。
教學過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請仔細觀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們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做好記錄。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將學生的匯報適量板書。
4、談話:我們認真觀察了教室里許多物品,它們的材料多種多樣,有紙、木頭、金屬、塑料等材料做成的,這些材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板書)
。ǘ、探究新知:
1、給常見材料分類:
。1)、講述:我們在生活中認識了許多材料,你們能給它們分個類嗎?
。2)、學生分組討論,給這些材料分類。
。3)、提問:同學們在給這些材料分類時是按什么標準分的?怎么分?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總結:材料的分類方法很多,人們一般把材料分為兩類:直接來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來自于大自然,而是經(jīng)過加工處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如紙、鐵、玻璃和塑料等,它們是人造材料。
。6)、指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關系。
。7)、你們還能把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嗎?
(8)、學生進行分類。
2、觀察、研究身邊常見的物品。
。1)、講述: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制成的,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學們可以觀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們制作的材料。
(2)、學生分組選擇身邊的物品進行研究,做好記錄。
。3)、匯報研究結果。
。4)、提問:人們?yōu)槭裁匆x擇這些材料來制作這些物品呢?
。5)、學生討論、匯報。
。6)、教師總結。
(7)、拓展:任選一件有兩種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們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點?
。8)、分組研究、討論。
3、認識一些新型材料。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也可以介紹有關“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識。
。3)、學生談談了解了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體會。
。ㄈ┩卣箲茫
1、觀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讓你發(fā)明一種新型材料,你將發(fā)明什么材料,用來做什么?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3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ㄒ唬┙虒W內(nèi)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將在這個單元里開始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拔覀冎車牟牧稀眴卧獮槿昙墝W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梢园凑战M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并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通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里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fā)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二)、具體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diào)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我們身上的物品、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統(tǒng)計表
三、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里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后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似乎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ǘ⒂^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4
一、引入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給你們帶來一個特殊的禮物,(出示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紙)喜歡不喜歡?
生:喜歡。
師:要得到這些禮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務,抽出其中一張白紙,今天我們來觀察紙的特點。板書課題:〈紙的觀察〉
。墼u:這樣的引入直觀形象,任務明確,開門見山,節(jié)約時間,用任務調(diào)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觀察一張白紙
1.估計。
師:大家估計一下,如果你拿到這張白紙觀察,你能找到白紙多少個特點?
生:只能找到1個。
師:其他同學呢?
生:我能找到3個。
師:有沒有更多的?
。5個、7個、10個)
師:他說能找到10個特點,你們相信嗎?
生(一起說):不信。
師:但老師相信。他能找到10個特點。(教室頓時鴉雀無聲)
[評:用估計這個活動,創(chuàng)設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情景。一張白紙要觀察出10個特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他們從來不曾嘗試過,不相信反映出學生的誠實品格,產(chǎn)生懷疑,而萌生想試一試的動機。]
2.討論
師:想想拿到白紙后要找到10個特點,準備怎么觀察?用什么方法觀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去聞氣味、用眼睛去觀察它、用放大鏡……
師:你們的方法真多!
3.觀察。
師:呆會兒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組能找到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把觀察到的特點簡單、迅速的記錄下來;我們以音樂為號,播放音樂,音樂停止后,給能觀察到10個特點的小組加上小五星。組長拿出蓋住的白紙。預備/開始。(學生每人一張用剛才討論的方法觀察一張白紙,相互的討論,記錄……音樂停止后,組長收好材料,有兩個小組舉手示意找出了10個特點,老師給加上五星鼓勵)
。墼u:觀察活動中依靠任務找出一張白紙10個特點,促使學生思維要參與活動——用什么方法觀察,才能觀察出10個特點。
組織交流活動前讓組長收好材料蓋在盤子里,這樣對材料進行有效的控制,讓學生暫時脫離材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轉移到交流活動中來。]
4.交流。
師:請其中的一個小組的代表拿著記錄上臺匯報。
生:這張白紙是四邊形、白色、薄、特別軟、很清香、很透明、滑折疊后有皺紋、輕。
師:幾點啦?(問聽的同學)
生:9點。
生:折后是凹凸不平的。
師:其他小組有沒有補充?
生:用放大鏡看有很多小孔。
生:有影子。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多少點?
生:12點,(還有很多同學在舉手想說白紙的特點)
師:想不到一張普通的白紙竟有這么多的特點,看來只要你動腦筋想辦法去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紙更多的秘密。
。墼u:在學生交流活動中反映出:只要綜合運用自己的感官想辦法去觀察,是能夠發(fā)現(xiàn)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交流中出現(xiàn)白紙是很透明的這一觀察結果,與白紙有影子是矛盾的。反映出學生對透明的表述不明確,老師可以及時提出來加以引導比如追問他一句:很透明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用什么詞記錄你的觀察結果比較恰當。]
三、兩張紙的觀察
1.討論: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紙,出示一張牛皮紙,如果我把它發(fā)給你,就兩種紙啦,拿到兩種紙你又想觀察什么呢?
生:把這兩種紙比較一下?
師:比較它們的什么呢?
生:比較不同點。
師:大家想不想比較不同特點?
生:想
師:我們就來看哪個小組能比較出這兩種紙更多的不同特點?
。墼u:這里老師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巧妙的將研究的問題縮小,并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這些條件作可行性判斷后提出問題,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學生很短的時間里找到下一步想研究的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展開兩張紙的比較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角色定位。]
2.觀察:
師:組長拿出抽屜里的牛皮紙,準備/觀察(播放音樂:學生每人一張牛皮紙,聞、摸、看折的方式觀察,老師發(fā)記錄表,每組有一名記錄員做記錄)
3.交流:
。◣熣堃粋組的代表拿上記錄表放在實物展臺上匯報)
生:白紙比牛皮紙要小一些,白紙是滑的,牛皮紙有一面是滑的有一面是粗糙的;白紙很白,牛皮紙是黃色的;白紙投放的影子淺,牛皮紙投放的影子深;白紙撕開以后有毛,而牛皮紙沒有毛;白紙是透明的,牛皮紙不透明;白紙比牛皮紙要厚。(師用簡潔的'字,記錄學生的發(fā)現(xiàn))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白紙沒有黑點。
生:白紙輕牛皮紙重。
4.質(zhì)疑:
師:下面聽的同學對前面的發(fā)言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生:牛皮紙的氣味不一樣,白紙是凹凸不平的?
生:兩種紙厚薄都是一樣薄。
生:牛皮紙厚。(有不同意見)
師:其他同學你們贊成哪種意見,舉手表決,(不能說明厚薄的問題)
師: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出紙的厚薄?
生:摸的。
師: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看、按在桌面比較。
師:還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用尺子量。
師:怎么量紙的厚。浚ǚ椒ń鉀Q了下課后去量)
[評:在交流活動中,學生對紙的厚薄問題爭議時:老師采用讓學生舉手表決的方式,使更多學生開始關注這兩個學生爭議的問題——到底哪張紙厚?卷入到怎么比較紙的厚薄這一活動中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5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知識目標:
、 認識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
② 了解火山噴發(fā)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2、能力目標:
、偻ㄟ^分析火山的成因,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借助計算機網(wǎng)絡進行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體驗應用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的樂趣。
②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
教學過程:
活動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
活動
設計
意圖
備注
導入新課
1、說說利用計算機可學些什么。
2、同學們見過火山噴發(fā)嗎?
傾聽、講解
為本課教學鋪墊
學習新課
1、閱讀火山噴發(fā)資料并思考:
A.火山噴發(fā)前有什么現(xiàn)象?
B.火山噴發(fā)物有什么,噴多高?它們是從哪里噴出來的?
C.巖漿是什么樣的?噴出后有什么變化?
與學生一起分析研討。
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
2、推測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
A.地球內(nèi)部有什么?B.地球內(nèi)部溫度怎樣?C.地球內(nèi)部的壓力怎樣?D.巖漿是一種什么東西,為什么會沖出地面?
3、認識火山的.成因。
4、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了解火山噴發(fā)時的狀況。
5、思考火山噴發(fā)對人類帶來的影響。
指導學生利用課件自己學習。
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的能力
總結評價
1、說說自己學習的體會。
2、對本節(jié)課進行評價。
傾聽、總結
反思、總結、激勵、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jù)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6、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思路。
教學難點
學會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模擬實驗。
1、醫(y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采光問題?
學生猜想: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內(nèi)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nèi)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影子?
這一環(huán)節(jié)希望學生能根據(jù)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閱讀課文第17頁。
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問題解決。
1、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jīng)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2、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
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xiàn):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
4、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把我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本上。
三、拓展學習。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xiàn)象?
在獲得結論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現(xiàn)象,將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反映了我們科學學習的成果。
2、請課后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收集查閱資料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有過程的體驗,更有方法的習練。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相信學生巨大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并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表達我們的設計方案。
2、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設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進的,只有相互之間的交流才能促進我們不斷改進;注意傾聽,才可能對別的小組的方案提出建議;注意傾聽,才可能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反思和改進。
3、自主閱讀P28、P29頁的科學自助餐。
科學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拓展性的閱讀資料,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料幫助我們的教學。閱讀科學自助餐的資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本組的采光方案,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對本組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4、請各小組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請大家課下準備材料,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實驗,看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風》的內(nèi)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認識空氣流動就是風,從而體會到風的大小、冷熱,認識到大自然的風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學情分析
科學教學要實現(xiàn)教學的任務就必須對學生這一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充分的了解與分析。其中包括他們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各種因素;以學習動機為核心的非認知因素以及學生集體對教學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效地調(diào)整教師的教學,調(diào)整課堂設計,調(diào)整教學方法,協(xié)調(diào)教學環(huán)境等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借助媒體的實驗方法,推斷空氣流動可以形成風。
。2) 通過對教室里的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知道教室里的空氣也在流動。
(3)認識流動空氣就是風,體驗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越大;空氣流動得越慢,風越小。
。4)能說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風,并認識它們的好壞處。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過程,體驗空氣流動就是風的探究過程。
。2)能根據(jù)假想的答案,自行設計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認識科學存在與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學生樂于研究周圍世界的科學精神。
。2)養(yǎng)成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動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空氣流動與風之間的聯(lián)系,即“空氣流動就是風”的真正理解。
教學難點
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運動情況。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8
。ㄒ唬⒃O計理念:
在進行“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主要想體現(xiàn)這幾個基本理念:
1、體現(xiàn)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指導學生探究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時,“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的問題是在學生“玩”了小電珠等材料后根據(jù)“玩”的結果自發(fā)提出來的。提出這一問題后,按照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學生小組交流、進行充分猜測設想后自然歸納出來的。教師只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向?qū)、引領者,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起到點撥的作用。
2、體現(xiàn)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玩弄”,這種“玩弄”其實是一種探究,一種經(jīng)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qū)使下進行探究,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親身去經(jīng)歷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點亮”與“點不亮”中體驗“成功”與“失敗”,進而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素養(yǎng)。
3、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動機情感原則。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與學習需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需要。如:在開始部分,從“介紹材料”到提問“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充分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急于動手的心理,迎合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當順利。避免了這類課引入時很容易出現(xiàn)的“學生不顧教師反應,卻急于動手玩弄材料”的現(xiàn)象。在教學觀察小燈泡內(nèi)部秘密時,抓住學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燈泡的關鍵結構:兩根金屬柱下端到底連接到哪里?)適時提供材料,使學生帶著強烈探究欲進行觀察,而這種觀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學生興趣情感之上。在課的結束部分,點亮小燈泡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其實是想再次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總之,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情感變化,應及時引導、鼓勵和啟發(fā),從而創(chuàng)立一個更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環(huán)境。
。ǘ、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學會對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用筆畫出電流在燈泡內(nèi)的流動路線。
3、學會畫一個發(fā)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經(jīng)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ㄈW習重點:
觀察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懂得小燈泡點亮的道理,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素養(yǎng)。
(四)、學習難點:
畫出電的流動路線。
。ㄎ澹W習準備:
學生材料:放大鏡、電線、電池、小燈泡、剪刀、紅藍黑水彩筆各1份、小燈泡電池實物圖和白紙各6份。
教師材料:課件(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路線圖)
(六)、學習過程:
1、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誰能來介紹一下?(指名回答)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師揭題:這節(jié)課的任務就是點亮小燈泡(師板書課題“點亮我的`小燈泡”)。
2、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1)、師:好,現(xiàn)在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來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電線將電池、小燈泡組裝起來,②無論會亮、還是不亮都用實物圖畫出來。注意:會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師巡視,選取典型圖例請學生按“亮”與“不亮”兩類分別張貼到黑板上,師標號。
。3)、全班討論張貼的圖例,發(fā)表個人意見。(師不作具體評議,只適當鼓勵)
。4)、師板書:為什么 亮 不亮
3、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1)、小組交流后,推薦代表猜測性發(fā)言。
。2)、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兩個研究要點。
師板書:A、材料結構 B、連接方法
。3)、按照以上兩個要點展開研究
A、 材料結構:
、伲ò鍟弘娋)觀察電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內(nèi)部是金屬,兩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電線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冢ò鍟弘姵兀┯^察電池,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一想電池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③(板書:小燈泡)用放大鏡觀察小燈泡,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師張貼小燈泡實物圖,與學生共同給各部分取名,并板書)
、 以上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個部分我們卻沒法看清?(兩根金屬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認為有沒有必要了解這一部分?為什么?
、 師提供剖開的小燈泡(每組1個),讓學生借助放大鏡觀察后在自己實物圖上畫出兩根金屬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畫)
⑥ 畫一畫,電流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指名一生板畫)
、 想一想,小燈泡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B、 連接方法:
、賻熝a貼電池,組成放大的典型電路。小組討論流動路線,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筆畫出電的流動路線。(師課件演示)
、谶x幾個代表性圖例,指名多生同時上臺,用黑筆畫出板示圖例中的電的流動路線。全班評議糾正,調(diào)整張貼位置。
③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哪些圖例中電是流過燈絲的?哪些沒流過?)(板書:正確——亮不正確——不亮)
、軓牟徽_的電路中挑選典型圖例認識短路與斷路兩種現(xiàn)象。并說明短路的危害。(師板書:短路斷路)
斷路:將放大圖中的電線切斷,小燈泡會怎樣?從而引出斷路。
短路:選一典型錯圖,觀察電線的連接特點,從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點。
、莞囊桓,錯在哪里?(a、b同時進行)
a、指名將張貼的不正確的電路用紅筆糾正錯誤。
b、其他學生在自己的圖紙上畫一畫電的流動路線,不正確的改正。(師巡視指導)
(4)、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誰來解釋一下小燈泡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4、說一說,你的最大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認為最大收獲是什么?
5、結束:請同學們再次點亮自己的小燈泡。下課。
。ㄆ撸鍟O計:
2、連接方法
正確——亮
不正確——不亮
短路斷路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9
教材分析
環(huán)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溫室效應,大氣污染等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困擾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盡管如此,目前仍存在著一些破壞環(huán)境現(xiàn)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了解我國的環(huán)境的嚴峻新式,養(yǎng)成環(huán)保的好習慣,做一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情制止破壞環(huán)境浪的行為,并向家人、朋友宣傳保護知識,做到全民宣傳環(huán)保。
學情分析
因為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無論那方面都沒有城市里的孩子們條件優(yōu)越,家長本身的知識水平有限,無法很好的教育孩子一些良好的習慣,所以很難做到如何去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護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了解我國的環(huán)境的嚴峻新式,養(yǎng)成環(huán)保的好習慣,做一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情制止破壞環(huán)境浪的'行為,并向家人、朋友宣傳保護知識,做到全民宣傳環(huán)保。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生活小事出發(f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事。
教學過程
(1)教師提前了解水資源相關知識,網(wǎng)上下載一些相關的圖畫做成PPT課件
。2)結合學生日常的不良習慣,通過教學進行糾正
。3)對學生進行分組
學生自己在日程生活中的一些相關事情及處理方法。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議論對錯,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形成互動,最后由老師做成點評。布置課后作業(yè):
(1)寫出常見的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并對此進行宣傳。
(2)將本次學到的知識和家人分享。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布的研究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愛好;通過觀察布,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種方法,觀察和比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織法;能描述出觀察比較的結果。
3、了解布的紡織方法有平紡、針織、無紡等多種形式。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對布的某些性能進行對比研究,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愛好,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并能把實驗結果向全班匯報。教學活動中要非凡組織引導小實驗的進展,組織好學生匯報。
[教學重點]
組織好四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記錄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教學用具]
每組一套小布片、砂紙、鑷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鏡;老師另備一份。
[教學過程]
在研究過衣服的科學后,來討論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導學生討論人們看重不同種類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熱的時候穿什么樣的衣服舒適?小朋友會提出穿薄的,透氣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樣的衣服合適?小朋友會說穿厚的,保暖的……。還可以問內(nèi)衣什么樣的舒適,外衣什么樣的耐穿等等。
充分討論后學生可以歸納得到結論:不同種類的衣服應該選取不同的布料來制作,服裝有多種多樣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討論后明確這次課我們將研究布的四種特性:透氣性、耐磨性、堅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來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研究布的性能。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類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吸水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塊布吸水快;還有學生會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塊布料先浸濕;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
學生提出的這些辦法都可以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yōu)劣。但是應該提醒學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則就無法對比。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從小設計科學的實驗,即進行對比實驗時,要保證只對比一種變量,而其他條件要保持一致。
堅固程度實驗:學生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學生用手能很快撕破無紡布,但是卻很不輕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導學生先撕下布的纖維,并盡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危險,尤其在班額量較大的班級,教師不輕易保證學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這種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采用更安全的辦法。
教師可以示范怎樣用鑷子撕下布料的纖維。
課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纖維上懸掛“鉤碼”以確定布的堅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適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預備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較長的布纖維,并且使用較大質(zhì)量的鉤碼,否則實驗不好操作。
透氣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一塊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把布舉起來,對著光觀察誰的孔隙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實驗:學生還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石頭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種辦法?隙▽W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紙這種工具,指導學生怎樣使用。
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shù)),觀察哪塊布磨損最嚴重,比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對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塊布用砂紙打磨的次數(shù)多。
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個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實驗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yōu)劣。
實驗二、撕下布的纖維,并用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
實驗三、把一塊布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并用放大鏡觀察布。
實驗四、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shù)),比較布的耐磨性能。
班額量較大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教師密切觀察,注重安全。
指導學生以貼畫的方法做實驗報告,把布各分成兩類,吸水性強和吸水性弱的;堅固的和不太堅固的……。學生直接把小布片貼在教師設計好的紙,制成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單。這樣將十分有利于學生進行匯報。
組織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并匯報,大家再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討論,以得到正確的結論。還可以把學生記錄制成墻報展覽。
[課后小結]
學生興致很高,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學到了知識。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關于“分類標準”的問題,即每個小組的分類標準可能不統(tǒng)一。
本次課要非凡注重組織好學生活動,注重安全。因為部分實驗器材對孩子來說有危險性,如玻璃、鑷子等。
假如班額量小的話,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出的假設,設計更新的實驗,充分進行說理和辯論。更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進行相互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老師可以更關注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和多種嘗試。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區(qū)別,根據(jù)碘淀反應時顏色變化的深淺來判斷淀粉含量的多少。
2、在用碘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發(fā)生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3、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尊重事實,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淀粉、滑石粉、兩把勺子、盆子1、盆子2(饅頭、年糕、白菜、冬瓜、蘿卜、馬鈴薯、蒜頭等)、碘酒、滴管、記錄表
教師準備:淀粉、滑石粉、兩把勺子、盆子、碘酒、滴管、三個小瓶子、淀粉糊、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ㄒ唬┑矸酆突鄣谋容^
1、同學們看一下桌子上的兩袋粉是不是一樣,你們有辦法進行區(qū)分嗎?
2、學生觀察比較
3、學生匯報
4、那么我們的判斷對不對呢?我們還可以通過做實驗的方法加以證明。
5、學生用實驗進一步證明
。ǘ┑矸酆突刍旌虾,加入碘酒后會變色嗎?
1、猜測:你們認為會怎么樣?
2、混合時你準備用多少淀粉,多少滑石粉?
3、學生實驗操作
4、匯報
大家也發(fā)現(xiàn)混合粉變色了,和剛才淀粉變的顏色一樣嗎?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尋找淀粉的`蹤跡
1、你們知道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請你們想辦法把含淀粉的食物找出來。
2、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
學生猜測
3、實驗驗證
4、交流匯報
。ㄋ模┑矸蹠?
1、猜測:淀粉和唾液混合在一起,淀粉還會繼續(xù)存在嗎?
2、怎么研究?
3、實驗驗證
4、引導學生繼續(xù)提出新問題
。ㄎ澹┛偨Y延伸:
對于新的問題,引導課外繼續(xù)學習研究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道脈搏與心跳的關系
2、了解血液循環(huán)器官的構成及循環(huán)過程
3、能通過模擬實驗推測出脈搏與心跳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用來制作簡易聽診器的乳膠管和漏斗一套,模擬脈搏和心跳的氣球、注射器、乳膠管,人體血管分布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知道,我們運動時心跳和脈搏都會加快,究竟心跳與脈搏有怎樣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授
1、指導學生搜集自己運動前后脈搏和心跳的數(shù)據(jù)
。1)學生自己測量運動前的心跳和脈搏的次數(shù)
(2)運動后由自己測量脈搏,同時請一位同學幫助測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聽診器時,乳膠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則壓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臟的部位傾聽。
。4)把以上測得的結果填寫在書本中的`表格里。
2、指導學生認識心跳與脈搏的關系
。1)比較上面測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組織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的結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脈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問題: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上的
。5)組織學生討論: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膠管模擬的是人體的什么器官?
。6)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脈搏和心跳有什么關系?
3、指導學生閱讀小資料
在指導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明白以下5個問題:
。1)產(chǎn)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
。2)血液循環(huán)的大致過程是怎樣的?
(3)脈搏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體比較容易模擬到脈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
5)心臟跳動與脈搏跳動是怎樣的關系?
三、本課小結
1、心臟跳動與脈搏跳動是怎樣的關系?
2、心臟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課外實踐活動
1、介紹心跳與體育鍛煉的關系
2、要求學生繼續(xù)堅持上課制定的鍛煉計劃,并要求測測自己在運動前后的心跳變化。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進行觀察,研究,體驗情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
2、經(jīng)歷從“看”到“觀察”的過程,并對大樹作簡單的描述。
3、通過觀察、描述獲取有關大樹的信息。
教學準備:
1、教師選擇一棵大樹,供學生觀察。(校園內(nèi))。
2、觀察記錄紙。
3、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
4、課前準備好有關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
1、引入。
你喜歡什么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2、小組討論心目中有關樹的信息,并記錄在紙上。
。1)學生討論(四人一組)自己心目中的樹。
。2)把討論的信息寫于紙上。
3、怎樣觀察一棵大樹。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么?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并把觀察得來的信息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帶動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
。2)學生根據(jù)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要學生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在記錄紙上。
5、讓學生通過討論后,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學生回教室,匯報交流。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在觀察到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我再去看會知道的更多?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著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5、后續(xù)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nèi)容,進行觀察。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4
教材分析
《擺》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中》的第五課,旨在通過做擺,探究擺得快慢與什么有關,帶領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過程,學會控制變量,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科學實驗興趣十足,已基本具備了觀察、思考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也能夠?qū)κ占降臄?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類,但探究過程中過程與方法的運用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則快。
2、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
過程與方法:
1、能夠?qū)τ绊憯[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能測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shù)膽B(tài)度;體驗合作、發(fā)現(xiàn)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根據(jù)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shù)的因素。經(jīng)歷一個觀察現(xiàn)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15
教材分析
。ㄒ唬┍尘昂湍繕
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將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
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省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科學術語及在生活中的聯(lián)系掌握比較少。另外,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操作比較少。組織教學上學生整體素質(zhì)較差。
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3、激發(fā)對生活中杠桿應用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優(yōu)秀02-13
《科學》優(yōu)秀教案08-10
小學科學《布的秘密》的優(yōu)秀教案06-20
小學科學《淀粉的蹤跡》優(yōu)秀教案07-03
小學科學《常見材料》優(yōu)秀教案07-04
小學科學《布的秘密》的優(yōu)秀教案08-25
小寒科學優(yōu)秀教案01-05
科學教案優(yōu)秀11-04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