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建筑結構與構造”教學內容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14 09:32:25 論文 我要投稿

        “建筑結構與構造”教學內容研究論文

          摘要“建筑結構與構造”是一門面向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基礎課,它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積累、設計活動的實踐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目前這門課面臨著課時分布集中、授課內容多、實踐性強、知識點難理解等問題,亟待教師通過研究和改革實踐加以解決。

        “建筑結構與構造”教學內容研究論文

          關鍵詞:建筑結構論文發(fā)表

          1教學現狀概述

          “建筑結構與構造”是一門面向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專業(yè)課?紤]到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兩者相互依附、密不可分,所以這門課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積累、設計活動的實踐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為學生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探索、設計方案的進一步落實提供了技術及工藝參考,是一門專業(yè)課中承上啟下的基礎課程。作為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修訂的產物,“建筑結構與構造”這門新課面臨著缺少教學資料準備、缺少教學經驗積累等困難,需要任課老師根據本校生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并在摸索中總結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1.1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由于本分院藝術類課程都為為期3周到5周不等的階段課,課程的設置具有特異性。對比見表1。通過以上的對比不難發(fā)現,本課程由于階段課的性質在課程學時設置時與常規(guī)課程相比既有優(yōu)勢又有劣勢:學時較長,可以更深入地講授專業(yè)知識,同時擴展教學知識面,保證了知識體系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課程跨度短、教學強度大,不利于知識點分散教學,不利于學生吸收和消化。與以往的閉卷考試課有所不同的是本課程屬于考查課,課程的最終成績是由平時成績和最終作業(yè)等組成,無需學生進行閉卷考試。在沒有考試這一機制的約束下,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是有保留的;與此同時,在成績評定上教師的主觀因素比重較大,成績的客觀性面臨考驗。

          1.2學生學情現狀分析

          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是,第一,自控能力較弱,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第二,學習動機被動或過于現實,學習習慣較差,注意力分散、有拖沓現象;第三,思維活躍、大膽活潑,有豐富的社團活動。

          2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問卷調查

          在“建筑結構與構造”這門課結束后,我在該班發(fā)起針對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該班總共有30人,最終20人完成了問卷調查。調查的`結果客觀且清晰地反映了上課情況、教學目的,具有啟發(fā)性。具體問題見表2。

          2.2問題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活動及問卷調查,該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1)教學知識點多而雜、教學課時短而集中。根據培養(yǎng)方案的設定,本課程的學時為48個學時(即6個整天),而根據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三大塊:建筑結構體系、建筑構造及材料。其中,建筑結構體系與學生進行建筑及室內設計學習關系密切;建筑構造與方案細化落實、施工圖繪制、節(jié)點設計關系密切;材料與室內裝飾、設計深化、工程預算關系密切。知識點多、教學時間短;相對應的,學生掌握和消化知識的時間也短,對學習效率、學習方式要求更高。(2)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生不易理解。建筑結構與構造的知識點牽涉到許多裝修工藝的問題,需要師生到施工現場去觀摩學習,而這門課高強度、短跨度的時間節(jié)點不可能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很多在現場演示就能理解的知識點,老師在課堂上解釋幾遍都無法讓學生完全明白。(3)缺乏應用,知識點學了就忘。由于缺乏綜合性的應用,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知識點學過就忘;在后置課程中對建筑結構與構造無涉及,學生應用率不高,也會逐漸遺忘。

          3改革思路及方案

          在分析并總結了“建筑結構與構造”這門課最為突出的問題之后,應以解決以上問題為主要改革思路。

          3.1對教學大綱、教學方案再調整

          針對課時少、內容多這一問題,應從教學大綱、教案等方面進行調整,主要的調整方法是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多講甚至反復講;與專業(yè)無關的一筆帶過或不講,做取舍、做篩選。(1)每章設立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該能力目標并非以只掌握本課程的知識為出發(fā)點,而是以培養(yǎng)應用型、綜合型、社會型的人才為最終出發(fā)點。(2)優(yōu)化并進一步細化考評機制,全方位考量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習態(tài)度、綜合素質。同時,細化的考評標準有助于教師給出更客觀的成績。(3)刪除無效章節(jié),優(yōu)化教學內容。如延長建筑結構的課時,把與本專業(yè)關系最為密切的框架結構體系單獨拿出來加以更深入細致的講解。運用實例來論證框架結構的優(yōu)缺點,提出改良方案,并設計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框架結構的受力特點;將墻體構造技術拆分成兩天講解,一天主講建筑外墻,一天則以室內輕質隔墻為主。這一做法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和吸收墻體構造的知識點,并對接下來的內容進行預復習。

          3.2模塊化教學方式引入教學中

          “建筑結構與構造”是一門專業(yè)性強、實踐性要求高、內容枯燥不易理解的工科類課程;而本課程階段課的性質又意味著上課時間的高度集中性、知識點的高輸出性,因此,引入模塊教學法有助于豐富上課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課程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四大模塊:理論知識、課堂實驗、分組討論、市場調研。

          3.3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建筑結構與構造”原本就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所有的知識點都是與實踐相結合的。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可以替代或者模擬實地參觀,以達到教學效果。(1)知識點盡可能圖文并茂,用施工視頻代替現場操作演示。(2)設置課堂實驗。(3)加入模型制作環(huán)節(jié)可進一步驗證理論。(4)市場調研與社會接軌。

          3.4應試與素質教育相結合

          利用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鼓勵學生在當天課程結束后進行復習,這將大大提高記憶效果。無特殊情況,教師不提供上課課件,要求學生上課帶筆記本、相機進行記錄。同時,在下一節(jié)課設置隨堂小測驗,測驗成績錄入平時成績。

          3.5舉例與提問相結合

          通過舉例與提問相結合的辦法,能夠非常好的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模式的一般步驟是:首先要尋找符合知識點并貼近生活的新聞、案例,然后搜索素材并呈現給學生,同時或之后拋出問題引起思考,時間允許還可加入分組討論,最終由教師引出知識點。這種模式既可避免知識點的枯燥乏味,又可以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步驟可參考圖1。

          4結語

          歷時一年的教學研究與改革最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果,這離不開各位教師前輩的幫助支持,也離不開學生的配合理解。當然,結果雖然令人滿意,但仍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待解決,如如何做到教材的與時俱進、如何更多元地融入實踐的內容,還需要筆者一如既往地做創(chuàng)新、去探索。注釋①數據來源:筆者根據本課程設置情況以及對國內某大學專業(yè)課程設置考察而得來。

          參考文獻

          [1]塞瑞B(yǎng).迪恩,伊麗莎白羅斯哈貝爾,哈弗彼得勒,Bj斯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9種教學方法.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2]希爾伯特邁爾.課堂教學方法理論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希爾伯特邁爾.課堂教學方法實踐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何棟梁,成彥惠.新形勢下《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4):75-7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