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變化趨勢探析論文
摘要: 目的 探討汶川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變化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汶川地震重災區(qū)( 綿竹市) 和輕災區(qū)( 成都市郊) 的各1所中學的初一學生為研究對象,用縱向設計方案從2010年10月開始每隔6個月對其進行5次追蹤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人口特征信息、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社會支持及同伴關系等。研究納入5次均參與調查的研究對象,共970人。其中重災區(qū)415人( 男生48. 2%,女生51. 8%) ,輕災區(qū)555人( 男生49. 2%,女生50. 8%)。第一次調查時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1. 6 ± 0. 5) 歲。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及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總體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初中階段有下降趨勢(F = 9. 1,P < 0. 05) ,且 輕 災 區(qū) 的 心 理 健 康 狀 況 始 終 好 于 重 災 區(qū) (F = 135. 9,P < 0. 05) ,重災區(qū)青少年的自尊、同伴關系略低于輕災區(qū) (F依次為17. 7和3. 8,P < 0. 05) ,而社會支持高于輕災區(qū)(F = 7. 8,P < 0. 05)。心理健康平均水平和變化受到自尊、同伴關系平均水平和變化的直接的積極的影響,同伴關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β = - 0. 119,- 0. 526;P均< 0. 05)。同伴關系不僅直接影響青少年 的 心 理 健 康,還 通 過 提 高 社 會 支 持 水 平 這 個 中 間 變 量 (β = 0. 565,P < 0. 001) 來提高自尊水平(β = 0. 334,P < 0. 001) 進而間接促進心理健康。結論汶川地震災區(q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受災程度、同伴關系、自尊和社會支持的影響,同伴關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受災程度越輕,社會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
關鍵詞: 地震災區(qū)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 同伴關系 社會支持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 認為心理健康不僅是指沒有心理疾患和行為適度,還包括良好的社會適應、完善的人格及可充分發(fā)揮的心理潛能[1].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和行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還未形成獨立的主觀意識,心理變化最為激烈,心理健康容易受到社會及周圍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經(jīng)歷重大挫折和逆境如自然災害、父母亡故等而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對于地震災區(qū)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數(shù)集中在地震后2年之內,研究設計多為橫斷面調查。同伴關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或者是指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2].同伴關系和友誼對于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fā)展、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適應至關重要[3].研究表明早期同伴拒絕經(jīng)歷預示著長期同伴拒絕經(jīng)歷的開始,經(jīng)常遭到同伴拒絕的兒童,青少年期會出現(xiàn)反社會行為,不良的同伴關系是青少年不健康行為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4-5].而青少年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減少抑郁情緒產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焦慮[6].
本研究采用縱向追蹤調查研究,選擇了汶川地震中受災較輕的成都市郊縣和受災嚴重的綿竹市各1所中學,于2010年10月開始對相同研究對象追蹤調查了5次,探討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包括社會支持和同伴關系,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jù)[7].
1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和樣本含量
1. 1. 1對象 采用近似整群抽樣的方法,在汶川地震兩年后,隨機選擇了災前經(jīng)濟條件接近的受災較輕的成都市郊縣某中學和受災極重的綿竹市某中學,被選擇的學校所有的初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于2010年10月進行第一次基線調查,然后每6個月一次追蹤調查直至2012年10月截止,共調查了5次。
所有研究由四川大學倫理委員會監(jiān)督審查( 編號:2010007)。每次調查獲得學生書面或口頭知情同意。
1. 1. 2樣本量計算 研究采用縱向設計,同時考慮橫向比較,類似隊列研究樣本組成,因此,樣本含量的計算參照隊列研究樣本含量的計算公式:
其中,P1和P2是重災區(qū)學校和對照學校學生某個重要指標的暴露率或檢出率;d為重災區(qū)學校和對照學校學生某個感興趣的重要指標的暴露率或檢出率之差。通過預調查及參考文獻數(shù)據(jù),當總樣本量為796例即可滿足樣本要求。本研究970例樣本,滿足要求。
1. 2方法
1. 2. 1自制結構性調查問卷 對相同研究對象進行多次現(xiàn)場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含年齡、性別、受災情況以及其他基本情況。
1. 2. 2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8]該量表是國內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使用最為廣泛的量表。該量表共有60個條目,10個維度,包括學習壓力感、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焦慮、自我強迫、適應不良、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不平衡性,所有條目采用5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越差。5次測量的α系數(shù)( 克朗巴哈系數(shù)) 除了第1次為0. 96外,其余均為0. 97.
1. 2. 3自尊量表[9]由ROSENBERG編制,共1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4點計分法,自尊量表是單一維度量表,計分按各條目所選數(shù)字相加,即得分越高,自尊程度相應越高。5次α系數(shù)為0. 81、0. 83、0. 83、0. 83和0. 85.
1. 2. 4社會支持量表[10]采用信度和效度較高、運用較為廣泛的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量表(SSRS) ,有10個條目,分別有主觀支持(3條)、客觀支持(4條)、支持利用度(3條)3個維度。本量表得分越高,社會支持狀況越好。5次α系數(shù)為0. 71、0. 70、0. 73、0. 73和0. 71.
1. 2. 5同伴關系 選用的友誼質量問卷[11]共18個條目,是40項 的《友 誼 質 量 問 卷》(Parker,Ahs1e,1993) 的簡表。它選用了原量表6個友誼維度( 肯定與關心、幫助與指導、陪伴與娛樂、親密坦露與交流、沖突解決策略、沖突與背叛) 的項目中負荷最高的3個。能很好地反映青少年的同伴關系,得分越高同伴關系越好。5次α系數(shù)為0. 89、0. 91、0. 92、0. 91和0. 91.
1. 3質量控制
制作問卷時,對問卷的語言表達、內容、花費時間、量表適合情況進行反復修訂,并進行了預調查。
由于本研究為縱向調查,為了控制學習效應,對調查問卷中的部分問題微調了位置,同一個班級的調查員每次都不同,每次調查時,調查員強調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調查對象自己目前的感受,從而避免研究對象去記憶答案。此外,2次調查時間間隔6個月,時間較長,記憶信息有比較大的衰減。每次調查前與研究學校領導和老師積極溝通,經(jīng)過學校同意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查。調查員由公共衛(wèi)生、心理學的老師與研究生組成,每次調查前都進行了嚴格的調查培訓。調查時每個調查員負責一個班,在教室里發(fā)放問卷,問卷由學生獨立完成,調查的時候給研究對象發(fā)放小禮物如筆或本子,避免學生有厭煩情緒,每次調查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當場回收問卷。
問卷調查后要仔細檢查,核查員檢查問卷有無邏輯錯誤、遺漏項等問題。數(shù)據(jù)錄入階段,進行了邏輯差錯和異常值分析。
1. 4統(tǒng)計學分析
問卷采用Epidata 3. 1進行錄入,一般的統(tǒng)計描述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使用SPSS 23. 0軟件,應用Amos 23. 0軟件擬合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
2結果
2. 1一般情況
5次調查依次回收有效問卷份數(shù)為1256、1259、1227、1194和1247,問卷回收有效率均約99% .通過整合5次調查數(shù)據(jù),保留了5次均參加調查的研究對象的數(shù)據(jù),剔除中間存在缺失的數(shù)據(jù),最終樣本例數(shù)為970.其中重災區(qū)415人,男生 占48. 2%(200人) ,女 生 占51. 8%(215人) ,輕災區(qū)555人,男生占49. 2%(273人) ,女生占50. 8%(282人)。第一次調查時研究對象年齡10 ~ 14歲,平均年齡(11. 6 ± 0. 5) 歲。
2. 2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外部因素的發(fā)展趨勢
由表1可見,重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得分和社會支持得分高于輕災區(qū)(P < 0. 05) ,自尊得分和同伴關系得分低于輕災區(qū)(P < 0. 05)。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分存在上升趨勢(P < 0. 05) ,無論重災區(qū)還是輕災區(qū)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均有下降。自尊得分在5次調查中存在下降趨勢,但也出現(xiàn)2次微小波動(P < 0. 05) ,同伴關系得分在5次調查中存在波動,社會支持得分在5次調查中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2. 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
2. 3. 1模型的構建與擬合 根據(jù)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構造無影響因素的心理健康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5次心理健康的實際測量值作為顯變量,構造了兩個潛變量即心理健康的截距和心理健康的.斜率。截距因子載荷均賦值為1,表示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斜率載荷分別限定為0、1、2、3和4反映個體心理健康的線性變化趨勢。本研究重點探討同伴關系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系,并且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自尊、社會支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故初始模型中納入初始年齡、性別、災區(qū)類型、自尊(H1-H5)、社會支持(K1-K5) 及同伴關系(N1-N5) ,分析這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P1-P5) 的影響。根據(jù)參數(shù)的顯著性結果對模型進行進一步修正。
2. 3. 2模型結果 以無影響因素的零模型觀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截距的方差為893. 489(P < 0. 001) ,提示心理健康得分在初始水平是不同的,斜率的方差為34. 187(P<0. 001) ,提示個體心理健康得分線性變化趨勢是不同的,并提示隨時間的推移兩災區(q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得分均有增高趨勢( 心理健康程度降低趨勢)。截 距 和 斜 率 的 協(xié) 方 差 為- 38. 528(P =0. 004) ,提示開始心理健康得分高的個體 ( 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得分變化緩慢( 心理向更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緩慢) ,反之,心理健康得分低的個體( 心理健康狀況好) ,心理健康得分增加較快( 心理向更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相對較快) ,因此,青少年整體心理健康有趨向降低水平發(fā)展,但個體之間的差異有減小趨勢。
在此基礎上,加入影響因素如初始年齡、性別、災區(qū)類型、自尊、社會支持及同伴關系( 表2)。
對于初始模型進行修正。以初始年齡均數(shù)為界值分組進行t檢驗,提示兩個年齡組5次的心理健康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剔除初始年齡變量。同時根據(jù)擬合指數(shù)AIC和BIC值的大小進一步修正模型,修正后的模型如圖1所示,其較初始模型降低了AIC值,并且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 同時降低,χ2/ df小 于5,CFI超過0. 9,其他模型擬合指數(shù)以及判斷方式見表3,結構方程擬合結果良好。
2. 3. 3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由表4可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截距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分別是自尊和同伴關系(P < 0. 05) ,自尊與同伴關系均是其得分越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越良好。與此同時社會支持與同伴關系均是得分越高自尊越高(P < 0. 05) ,另一方面輕災區(qū)的自尊得分高于重災區(qū)(P < 0. 05) ,但是重災區(qū)的社會支持得分高于輕災區(qū)(P < 0. 05)。直接對心理健康斜率有影響的是自尊斜率(P < 0. 05) ,即自尊得分的增長速率越高會降低心理健康得分增長速率,間接影響心理健康斜率的分別是同伴關系斜率和社會支持斜率,均可通過影響自尊斜率來影響心理健康斜率(P < 0. 05) ,即同伴關系和社會支持增長速率有助于加快自尊的提高進而阻止心理健康變差的速度,同時同伴關系斜率還可以通過影響社會支持斜率(P < 0. 05) ,來影響自尊斜率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斜率。
3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地震輕災區(q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在5次調查中均好于重災區(qū),這說明地震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輕、重災區(q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總體狀況都有變差趨勢,這與青少年階段心理狀況容易產生較大波動、青少年學業(yè)負擔較重有關[12].性別和初始年齡沒有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3].研究結果顯示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均受到自尊、社會支持、同伴關系等因素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自尊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直接影響因素,個體的自尊水平越高,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越高[14].社會支持則是通過影響自尊水平來間接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個體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時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感,心情會更加愉悅,相應地煩惱、焦慮減少,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15].同伴關系能夠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其發(fā)展變化又能通過社會支持和自尊的發(fā)展變化間接影響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即通過“同伴關系-社會支持-自尊-心理健康”這樣間接路徑來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同伴關系是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社會生態(tài)網(wǎng)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同伴關系能提升其社會適應的能力,提高社會的幸福感,進而增強心理健康水平[16].本研究結果顯示同伴關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直接影響因素,而同時通過兩條間接路徑影響心理健康。其一,同伴關系通過自尊間接影響心理健康[14].汪艷等[17]研究表明自尊在地震災區(qū)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同伴關系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與其結果相似。其二,同伴關系通過影響社會支持,再影響自尊來間接影響心理健康。既往研究表明中學生感受到的社會支持對其自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社會支持對自尊有較強的正向預測作用,青少年的社會支持度越高,其自尊水平越高,而高自尊促進了青少年心理健康[18].
本研究應用了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除了能看出各個變量平均水平間的相互影響,還可以看到變量變化對于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其中自尊的變化速度是可以直接影響心理健康變化的速度,即自尊水平發(fā)展的越快,可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向良好方向發(fā)展的速度,而同伴關系與社會支持水平的變化速度也可以通過影響自尊水平變化的速度來間接影響心理健康變化的速度,即同伴關系和社會支持水平提高的越快,自尊水平也提高的越快,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更快的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本研究著力研究了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同伴關系,并探討了心理健康與同伴關系、自尊、社會支持這些因素之間復雜的直接和間接關系,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其他因素如父母教養(yǎng)方式、心理控制源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FIROUZAN V,SAGHIRI M,HEMMATZADEH S,et al. The assessment of mental health within healthpersonnel and paramedical in “ Tabriz SocialInsurance Hospitals”,Iran[J]. Crescent J Med BiolSci,2015,2(1) :18-22.
[2]WENTZEL K R,BARRY M N,CALDWELL K A.Friendships in middle school:influences onmotiva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J]. J EducPsychol,2004,96(96) :195-203.
[3] 張鎮(zhèn),郭博達。社會網(wǎng)絡視角下的同伴關系與心理健 康[J].心 理 科 學 進 展,2016,24(4) :591-602.
[4]FETRO J V,COYLE K K,PHAM P. Health-risk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 largemajority-minority school district[J]. J SchoolHealth,2001,71(1) :30-37.
[5]RULISON K L,GEST S D,LOKEN E. Dynamicsoci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aggression:the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and social status amongpeers[J]. J Res Adolesc Off J Soc Res Adolesc,2013,23(3) :437-449.
[6]LA GRECA A M,HARRISON H M. Adolescentpeer relations,friendships,and romanticrelationships:do they predict social anxiety anddepression[J]. J 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2005,34(1) :49-61.
[7] 劉巧蘭,何芙蓉,蔣敏,等。 5. 12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縱向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13,42(6) :950-954.
[8] 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 :15-20.
[9]SCHMITT D P,JaRI A.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of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in 53 nations:exploring the universal and culture-specific features ofglobal self-esteem.[J]. J Pers Soc Psychol,2005,89(4) :623-642.
[10] 路長飛,賈存顯,張吉玉,等。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在農村自殺死亡者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3) :218-222.
[11]DE SOUSA D A,KOLLER S H,WENDT G W,et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brazilian version ofthe 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 in a communitysample of children and early adolescents[J]. UnivPsychol,2014,13(2) :423-431.
[12] 盧文學,蔣敏,周艷陽,等。汶川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縱向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5,31(5) :550-553.
[13] 司徒明鏡,張毅,鄒可,等。汶川大地震后災區(qū)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40(4) :712-715.
[14]MANN M,HOSMAN C M H,SCHAALMA H P,etal. Self-esteem in a broad-spectrum approach formental health promotion[J]. Health Educ Res,2004,19(4) :357-372.
[15] 王本法,宿淑華。高二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9(3) :80-84.
[16] 鄒泓。中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同伴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9(1) :34-42.
[17] 汪艷,張興利,朱明婧,等。自尊在四川地震孤兒的同伴關系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9,17(3) :562-566.
[18] 劉勇,梁慧華。初中生主觀社會支持與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5,14(12) :1106-1107.
【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變化趨勢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青少年人際困擾與心理健康的探析論文09-14
關于微商的發(fā)展趨勢的探析論文04-06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21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15
給地震災區(qū)朋友的話06-01
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發(fā)展趨勢的探析論文02-03
獻給地震災區(qū)人民的詩歌07-09
給地震災區(qū)的慰問信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