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探究高校美聲教學論文
美聲教學是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到高校美聲教學之中,對于推動我國的素質(zhì)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美聲教學的教學規(guī)律相融合進行分析,詳細論證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對高校美聲的教學質(zhì)量進行提升,從而為美聲教學開辟重要的教學方法。
美聲唱法是一種起源于意大利的民族唱法,并在此基礎之上演化而來的新的演唱方式。其主要的特點是:富有穿透力、音色優(yōu)雅、題材多樣性等特點。從誕生之后,美聲唱法就通過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傳播。例如,利用歌劇、清唱劇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對于美聲唱法的研究,已經(jīng)滲透到教育學、心理學、聲學、喉科學等多個領域,本文主要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對美聲教學的分析,希望通過分析提高高校美聲教學的方法,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對于聲樂課程的學習,不僅要集中在理論認識之中,還需要從感性上加以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兩者要做要相互支持、互為補充,這樣才能符合教育心理學的原理。關于美聲學習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有著這樣的說法:美聲學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導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純通過經(jīng)驗進行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工作事倍功半。因此,就要求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科學的認識作為基礎,堅持以感性認識作為切入點,以理性認識作為基本原則。在學習中要注意,練聲是聲樂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首先掌握聲音的概念,理解聲音發(fā)生的機能,才能真正實現(xiàn)美聲教學方法的全面提升。
一、美聲教學過程中感性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聲樂教學的初期階段,感性認識是整個學習工作的先導和主體。感性認識主要是指,通過聽覺刺激和外部展示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聽覺意識。但是構建聽覺意識,也是整個聲學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因此,首先要求訓練學生對自己發(fā)音準確性的判斷工作。其次,要求加強對學生聽覺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準確的判斷一首歌曲的歌唱方式和手法是否正確。在感性培養(yǎng)過程中,通過增強學生關于樂音的感知,推動學生對唱法的掌握。
在美聲教學中往往因為術語的抽象性,導致學生的理解效果大打折扣,而感性教學手段就是通過學生的感性思維,將抽象化術語具象化,幫助學生加快理解程度。例如,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較為通俗的詞語“聲音靠前或靠后”,用來提升學生咬字位置,以便與幫助學生放松舌頭,使聲音更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
感性認識使學生對樂理知識的具象化,也成為了學生學習聲樂的加速劑。但是,僅有感性認識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理性認識方面進行升華,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美聲技法的能力。
二、美聲教學過程中理性教學手段的運用
理性認識是一種更具科學性、更具嚴謹性的理論認識,也是感性認識發(fā)展的產(chǎn)物。因此,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感性教學手段之后,就要加強對聲樂發(fā)生的原理和產(chǎn)生的機制進行了解。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分別通過心理學、教育學、醫(yī)學、聲學等角度,對美聲唱法的發(fā)音原理進行研究,綜合各門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美聲唱法的理論體系。
三、美聲教學過程中感性與理性教學手段的融合
在美聲演唱的過程中,絕不是通過單純的發(fā)聲機能發(fā)聲,而是為了表達思想、抒發(fā)情感。因此,要求高校美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發(fā)聲練習,而且還有教會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去練習美聲。建立高層次的學生培養(yǎng)工作,正是國家對高校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指導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性手段和感性手段相結合,是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要求。
要達到這種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對培養(yǎng)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內(nèi)容情感的表達進行訓練。要求學生結合演唱技法的理論指導,輔助情感的浸潤,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美聲的神韻。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必須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將歌曲的情感表達出來。
四、提升學生在演唱實踐中的心理素質(zhì)
由于美聲的演唱過程,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和藝術,演繹的效果是通過現(xiàn)場直播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的,并沒有二次加工及潤色的余地,所以對于演唱者而言,整個演唱過程也是一次重大的心理素質(zhì)考驗工作。因此,在學生演唱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由于沖動型性格和膽怯型性格的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同,就要求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依靠學生的氣質(zhì)和個性對學生進行劃分,進而開展有區(qū)別的教學。通過經(jīng)常性的開展演唱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基本功練習,同時有梯度的提升學生練習曲目的難度,通過多場次、高頻率的訓練,幫助學生對舞臺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的適應感和自信心,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訓練,來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提升學生的表演質(zhì)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美聲唱法在高效的音樂專業(yè)的課程中,占有者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是教學過程長期存在的棘手問題。所以就要求在美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發(fā)聲過程和發(fā)聲技巧進行指導,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在認知能力和心理調(diào)控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通過尋求教育心理學的幫助,幫助學生構建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當學生對于美聲的認識產(chǎn)生了質(zhì)的飛躍時,才能推動他們對美聲的學習興趣。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徹,因此筆者希望更多的專家和學者投入到這項研究組織中,對待文章中的不足提出批評和指導,從而促進高校美聲教學方法的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