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虛擬動物論文
漢民族先民們一直用“龍鳳呈祥”來寄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又稱“龍的故鄉(xiāng)”。龍與鳳都是被建構(gòu)出的虛擬動物形象,在先民的想象中不斷被神圣化,最終上升為民族圖騰。以龍與鳳為代表,中國古代的虛擬動物還有很多,本文根據(jù)對《山海經(jīng) 》《淮南子》《神異經(jīng) 》及《楚辭》等典籍的個案梳理,共列出近一百五十種神話虛擬動物,并試圖從紛繁的表象之中尋找共性,擬將這些虛擬動物分為三大類。
一 半人半獸的神
嚴格來說,半人半獸的神并不完全屬于動物,因為他們的身份是神,但卻是半人半獸的形態(tài)。中國古代神話中最著名的半人半獸的神當屬女媧、伏羲、盤古以及西王母。《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說:“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狈藶椤吧呤兹松,有圣德”!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 》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泵鞫箯垺稄V博物志》卷九引《五運歷年紀》云:“盤古之君,龍身蛇首,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半人半獸的神,雜糅了人與獸的體貌特征,卻獲得了超越人與獸的地位。根據(jù)筆者所搜集的文獻,這樣的神還有無支祁、三皇、山都、女登、不廷胡馀、天吳、長乘、計蒙、祝融、延維、句芒、陸吾、英招、禺號、弇茲、驕蟲、泰逢、燭龍、雷神、精衛(wèi)、蓐收、彊良、東王公。
有學者對比中國神話及古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形象,認為中國古代神話與希臘神話的一個顯著差別是神人不同形。在中國較早的神話典籍如《山海經(jīng) 》等書的記載中,諸神幾乎全是形態(tài)怪異、面目猙獰的,但梳理一下中國神話故事發(fā)展脈絡就可發(fā)現(xiàn),中國的神并非都是人獸雜糅、面目可憎,比如洛水之神,簡直是完美的化身,曹子建嘆云:“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敝袊T神的變形記是在一種雙向的歷史化改造運動中進行的:“一方面是神的去怪異化過程,另一方面則是神的合倫理化過程!保ㄚw林《論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的文化意蘊》,《江漢論壇》1995 年第2 期)諸神形象的改變代表了先民的自我認同的過程,西王母的形象變遷可為印證。根據(jù)茅盾先生的研究,西王母從半人半獸、兇神惡煞演化到《淮南子》時,已經(jīng)變成“有不死之藥”的吉神及仙人了;再后來,西王母拒絕漢武帝請賜不死之藥的請求,卻給了他“三千年一著子”的桃子,至此西王母的神格明顯升高;及至魏晉間,西王母已經(jīng)被升格成群仙領袖,并且是“年可三十許”的麗人(參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神的形象變遷背后體現(xiàn)的是人的力量逐步強大,“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 炎而不滅,水浩溔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顧遷譯注《淮南子·覽冥訓》,中華書局,2009)。因為人在與獸的較量中屢屢處于劣勢,因此在先民的認知中,人與獸并未顯示出顯著的種別落差。半人半獸的神的出現(xiàn),表明上古時代自然之力才是凌駕一切的力量。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倫理秩序的建立,人這種生物體已經(jīng)超越并主宰了其它動物,因此神的形象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在蛻去了怪異形象的同時,也獲得了崇高的道德品行”(《論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的文化意蘊》)。黃帝的形象及神格變遷即是如此!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 》記載:“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嗣嫔呱恚步皇咨!痹嫦壬⒃唬骸败庌@,即黃帝,此軒轅國,即黃帝子孫相聚而成!保ā吨袊裨拏髡f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黃帝的子孫“人面蛇身,首交尾上”,黃帝的體貌也應具此特征;同樣,炎帝的母親“人首牛身”,炎帝的體貌也應近似。但是在《太平御覽》中,黃帝的形象已經(jīng)圣人化:“黃帝修德立義,天下大治!保ㄏ膭J、王巽齋校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炎黃之戰(zhàn)也變成討伐失道者:“龍顏,有圣德,……與神農(nóng)氏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而克之!
如前所述,神的形象被描繪為半人半獸之時,人類需借助其它動物的力量才能達到對自然的超越。而西王母、黃帝、東王公等神話人物形象的演化過程體現(xiàn)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認同,確認了人類作為天地間萬物之靈的意識。按照結(jié)構(gòu)主義神話學的觀點,神話與其象征意義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半人半獸的神的出現(xiàn)代表那個時代的先民對某些生物的`圖騰崇拜,然而這種圖騰崇拜多出現(xiàn)在人類文明早期或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代,自然對于人類來說是強大到敬畏的存在,無法掌握,難以了解,無力對抗,所有自然界中的生靈都有可能成為人類崇拜的對象,藉由崇拜自然界的組成符號來表達對自然的無上崇拜。
二 預兆吉兇的虛擬動物
除了崇敬自然,華夏先民與自然溝通的主要方式是“天人感應”。因而有一些虛擬動物被建構(gòu)出來,充當天人之間的溝通媒介。它們能預示自然變化,上天的意志藉由它們來傳達。這類虛擬動物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能預示的自然變化也是類別繁多,下文將分類敘之。
見則天下大旱,這類虛擬動物的代表是旱魃!短接[ 》卷八八三引《神異經(jīng) 》:“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裸形,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曰旱母,一曰狢,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災銷也!薄对娊(jīng)·大雅·云漢 》有云:“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同類的虛擬動物還有皴鳥、大蛇、人面鸮、朱鱉、鳴蛇、肥遺、鼠、薄魚、 魚。
見則有風,《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 》所述的夔即此類:“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
見則其邑大水,漢劉向《說苑·辨物》:“其后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同類還有夫諸、化蛇、長右、勝遇、蠃魚。見則有火,《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 》:“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zhì)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叫也。
見則其邑有火。”《駢雅 》曰:“畢方,兆火鳥也。”袁珂先生認為,“畢方”乃竹木燃燒之聲“嗶烞”的轉(zhuǎn)音(《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見則有兵!渡胶=(jīng)·西次二經(jīng) 》記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同類還有鳧徯、欽、狙如、梁渠、槐江山天神。
見則其國有疫,《山海經(jīng)·中次十經(jīng) 》記載:“其狀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蓖愡有絜、蜚。
見則其國多放士!渡胶=(jīng)·南次二經(jīng) 》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見則有役!渡胶=(jīng)·南次二經(jīng) 》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同類還有 。
見則多土功!渡胶=(jīng)·東次二經(jīng) 》有云:“盧其之山……其中多 ,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 ,見則其國多土功。”
還有一類虛擬動物,見則不祥,明鄺露《赤雅 》:“禍斗,似犬而食犬糞,噴火作殃,不祥甚矣!蓖愡有青 、雍和、酸與、猰貐、狳、鼠獸等。
以上所列虛擬動物都為預示災難的,在此類生物中數(shù)量遙遙領先,下面所列的是作為吉兆的虛擬動物,一為祥瑞之兆,晉王嘉《拾遺記 》卷十載:“蓬萊山……南,有鳥名鴛鴦,形似雁,徘徊云間,棲息高岫,足不踐地,生于石穴中。萬歲一交則生雛,千歲銜毛學飛,以千萬為群。圣君之世,來入國郊。同類還有九尾狐、白鹿、鳳凰、龍馬、 蹄、鸞鳥。
另一種虛擬動物則預兆天下大穰,《山海經(jīng)·東次四經(jīng) 》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焙萝残凶⒃疲骸爱斂荡箴,聲轉(zhuǎn)義近,蓋歲將豐稔,茲獸先出以鳴瑞!蓖愡有狡、文鰩魚。
縱覽前述虛擬動物,兇兆的比例遠遠高于吉兆,而兇兆之中既有天災,如水、火、風、旱;也有人禍,如疫病、徭役、土功、流民、戰(zhàn)爭。先民在建構(gòu)這些虛擬動物的時候,將內(nèi)心的擔憂與期盼一同投射進去。神話時代的人類還很弱小,自然是他們生存的最大挑戰(zhàn),除此之外,各種人類自身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同樣將他們卷入災難,而身處農(nóng)業(yè)社會的人們最為期盼的就是五谷豐登、天下大穰,封建社會形態(tài)牢牢地鉗制著作為臣民的人,他們所能寄寓的就是明君、圣主的出現(xiàn),來改變他們無法自主的人生。“天人感應”既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內(nèi)核,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式,在這里更被作為一種方法,是人類社會早期先民們賴以生存的方法。作為預兆的虛擬動物傳達的是上天的譴告,這種在現(xiàn)代科學看來毫無根據(jù)的論斷,卻是先民對于所生活的世界的詮釋方式!霸谥庇^的基礎上,運用投射——幻化的方式去虛構(gòu)事物的性質(zhì)、關系和過程,從而獲得投射——幻化的經(jīng)驗,這是原始思維的思維材料的又一來源!保ㄠ噯⒁吨袊裨挼乃季S結(jié)構(gòu)》,重慶出版社,2004)“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是統(tǒng)一的,在任何時刻里,看得見的世界的事件都取決于看不見的力量”(〔法〕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商務印書館,1985)。這些作為預兆的虛擬動物,大多同時兼具幾種生物的特征,如此神秘的生物充當溝通天人的媒介,既顯示了自然之力的不可捉摸,又表明先民對自己命運的無力自主。在這個層面來說,神話反映的不是事實,而是先民對于事實的認識。在先民的意識中,天人并不隔絕,紛繁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共存于同一感應體現(xiàn)內(nèi),而這些虛擬動物則充當天人之間的媒介,生活在其中的人必須讀懂來自上天的預示,這是神話時代的生存規(guī)則。
三 有超能力的虛擬動物
在先民建構(gòu)的神話系統(tǒng)中,還有一類虛擬動物可以直接解危濟困,其超能力的一大顯著功用就是避災。 山飛魚可以抵御兵災,冉遺魚、天狗、孟槐、 則可避兇,竊脂、蛫、鳛鳛魚、 疏可以御火,青耕可以御疫,隨身佩帶一種名為灌灌的虛擬動物則可抵御誘惑,獜可御風,人服食一種名為橐 的虛擬動物后則不畏打雷,而佩帶名為 的虛擬動物則可讓人無所畏懼。這些虛擬動物可以抵御的東西五花八門,從外部世界的火災、戰(zhàn)爭、疫病甚至打雷到內(nèi)心世界的恐懼、欲望,誠如上文所說,它們是先民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
至于虛擬動物能夠治療的疾病種類,就更是名目繁多,無所不包。三足龜、虎蛟、魚可以醫(yī)腫,山飛魚、虎蛟、櫟可以醫(yī)痔,魚、朏朏能夠醫(yī)憂,滑魚可以醫(yī)疣,脩辟魚、豪魚可治白癬,領胡可以醫(yī)狂,巴蛇則可治心腹之疾,旋龜可治耳聾和足繭,食珠蟞魚則可無癘,何羅魚可醫(yī)癰,食茈魚可使氣不下泄, 利于生育,數(shù)斯醫(yī)癭,鮆魚食之不驕, 鳥治下濕之疾, 治中熱, 治健忘,父魚治嘔吐,囂治腹痛,赤 可以醫(yī)疥。虛擬動物可以治療的疾病種類主要如下:腫(癰)、痔、憂、疣、癘、瘺、生育、癭、狂、白癬、體皴、腹痛、疥、下濕之疾、聾、足繭。這在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神話時代的醫(yī)療水平,先民對疾病的認識主要停留在感性的痛、腫、外部小型創(chuàng)傷及少量精神疾病上,人體在先民面前是個神秘的“黑箱”。
虛擬動物的超能力遠不止以上二種,科技水平低下的時代,甚至連司法公正也有賴它們。漢王充《論衡·是應 》記載:“一角之羊,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庇郎侵袊裨拋児挪蛔兊闹黝}之一,《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一種長壽的動物:“青龍進駕,飛黃伏皂!备哒T注:“飛黃,乘黃也,出西,狀如狐,背上有角,壽千歲!蓖瑯娱L壽的還有無口之羊—— !渡癞惤(jīng)·中荒經(jīng) 》記載的汗血馬能日行千里:“大荒有馬,其大二丈、髯至膝,尾委地,蹄如丹,能行千里!薄渡癞惤(jīng)·南荒經(jīng) 》記載的無損獸有自我修復的神奇能力:“南方有獸,似鹿而豕首,有牙,善依人求五谷,名無損之獸。人割去其肉不病,肉復自復。”同類還有日及、稍割牛。鳳喙、麟角能續(xù)弓箭斷弦,《十洲記》:“煮鳳喙及麟角作膏,名之為續(xù)弦膠,或名連金泥,能續(xù)弓弩已斷之弦!蹦虾uo人能泣珠,晉干寶《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比耸秤灚F后說謊,《神異經(jīng)·西荒南經(jīng) 》:“西南荒中出訛獸,狀如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背 蛭則能不睡覺,《山海經(jīng)·中次二經(jīng) 》:“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 蛭,食之不瞇!蓖愡有 、當扈、 。人食 后不饑餓,《山海經(jīng)·北次三經(jīng) 》:“其狀如烏,首白青身黃足,名曰 ,其鳴自 ,食之不饑!
虛構(gòu)并利用虛擬動物的超能力,將之應用于避災、治病等生活實踐中,就是神話年代的科學,雖然這種科學在今天的科技背景下顯得怪力亂神。“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84)邏輯與因果關系不是神話時代先民們的思維特點,“對他們來說,這些存在物和客體的神秘力量、神秘性質(zhì)才是它們最重要的屬性”(《原始思維》)。虛擬動物所具有的超自然的能力對于先民來說是神秘的,是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渴望或必須擁有的,我們通過分析這些被建構(gòu)出來的虛擬動物來側(cè)面窺探先民生活的世界。這些虛擬動物的存在體現(xiàn)的是受時代條件所限的認知,因此東西方的神話時代都處于人類文明的早期,比起理性與邏輯,神話思維更傾向于具象與象征。整個神話時代都是人類仰望自然的時代,而后人類的發(fā)展史也就是一部不斷對自然祛魅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虛擬動物論文】相關文章:
虛擬貨幣的界定的論文04-04
虛擬工程教學模式論文范本05-23
論文:高性能虛擬技術的研究07-10
裝備虛擬訓練軟件測試技術論文03-29
虛擬所有權初論論文06-15
虛擬經(jīng)濟整合營銷論文11-06
中國古代餐桌禮儀論文04-04
中國古代的避諱文化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