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核舟記》教學隨筆
這是一堂文言文教學課,內(nèi)容重點為理解《核舟記》的主題。
課上正在講述“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時,只見一個學生正拿起鉛筆盒里的尺在比畫,一邊還對同桌竊竊私語。看罷,心里就窩火,我盯著那個學生,真想沖過去把那把尺給奪過來;蛟S是我的沉默,全班一片寂靜。先前比畫尺的學生手停滯在半空,抬頭望著我,一臉的疑惑和無辜代替了原來的興奮?粗浅蓱z的模樣,一個個疑問也涌上我的心頭:這把尺有什么名堂?為何學生對此如何感興趣?我到底該怎樣處理?……對,別忙著發(fā)火,姑且問問動機。于是讓那個學生談談玩尺的緣由:原來,他在體驗“八分有奇”有多少長度。我的心頭一緊:多好的一個契機!我可以借助這把小小的尺讓學生有一次直觀的感受,或許對理解文章的主題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自己的體驗中深入理解,掌握新知。
于是,我臨時改變了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放下了枯燥的.課本,拿出了尺,自己來感受核舟的長短,并讓他們想象家里的大米來感受兩粒黃米的高低。教室里剛剛似凝固的氣氛一下子又活躍起來。有學生邊比畫邊自言自語說
——“原來有這么大呀!”
——“看上去是蠻大的!”
——“但看看上面刻了多少東西,你知道嗎?”
——“有三個人呢!你的一個手指頭就和桃核差不多,何況刻了三個人?”
——“胡說!是五個人。”
……
聽著他們的一場“舌戰(zhàn)”,我心頭暗暗高興。我可以借他們的爭論讓他們體會核舟的精致,進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于是,我讓學生比賽:誰在最快的速度里找出核舟上刻的所有內(nèi)容?教室里一片寂靜,有的只有翻書和用筆劃線的聲音。不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沒多少時間就全都找出來了。有一個學生說:“王叔遠的手怎么這么巧。俊蔽揖统脛輪枺骸澳敲催@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思想?”馬上就有學生舉手:
——“對核舟的贊美和喜愛!
“對,可不可以從其他角度去考慮?”我再問。
——“對王叔遠技術高超的贊美。”
——“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
——“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美。”
我心頭一喜,這不正是我認真?zhèn)湔n,想方設法要引導學生思考和體會的文章主題嗎?一把尺讓我變學生苦學文言文串講、灌輸?shù)姆椒檩p松、有趣的樂學;讓課堂氣氛變沉悶為活躍;讓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這不正是二期課改的精神之所在嗎?
上罷此課,我對學生的課上做小動作的態(tài)度比較寬容。因為小動作中往往暗含著課堂教學機智的大文章。
提起課上學生做小動作,往往就會與開小差聯(lián)系在一起,從來都是教師們深惡痛絕的事。其實,有時候?qū)W生的小動作也并非“空穴來風”,如果老師能夠關心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正確地引導,靈活機動地改變教學環(huán)節(jié)。既可避免師生間矛盾沖突,更能讓學生主動性得到了充分地調(diào)動,教師則可輕松完成教學計劃,何樂而不為呢?從這個角度看,課堂里發(fā)生任何事,教師應該處亂不驚,應該順應變化,及時改變教學計劃。這樣做了,課堂教學機智也就產(chǎn)生了。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不具備教育機智,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闭n堂教學機智作為一種教學技能和技巧,作為一種教學藝術,正越來越受到許多教師的重視和運用。它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靈活性。馬卡連科說過:“教育的技巧在于隨機應變!币惶谜n,哪怕老師備課備得再周詳,考慮再全面,也避免不了課堂上一些出人意料的情況。這時,老師就要有在瞬間作出果斷的判斷和機敏的反應。
2、誘導性?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笨鬃訂l(fā)誘導的教學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也是課堂教學機智的本質(zhì)特征。啟發(fā)誘導,就是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依據(jù)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趨勢,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主動參與學習。教學時,教師就要用敏銳的眼睛、敏捷的思維,因勢誘導,想學生所想,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引導學生思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出學習的最佳境界。
3、趣味性。南宋詩人朱熹曾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道出了教學強調(diào)審美的趣味性和美感效應的樂學思想。此時,教師要關心學生內(nèi)心需求,正確引導興趣,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就以上這堂課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我在教學中借一把尺上課,卻取得了比精心備課上課還要好的效果。這得歸功于課堂教學機智。其實,至今我仍心有余悸:如果當時我看到那學生津津有地玩尺,在課上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或置之不理或大發(fā)雷霆,將學生的尊嚴不放在眼里,仍按預先設計的教學計劃教學,那么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內(nèi)在規(guī)律,將學生活潑、多思、愛想象的天性全部給扼殺了。
呂叔湘先生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偶發(fā)情況及時、巧妙、靈活地予以處理,因勢誘導,有效激發(fā)和誘導學生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因此,在課上發(fā)現(xiàn)有學生做小動作別忙著發(fā)火。試著了解學生內(nèi)心世界,順著學生的想法走或許會別有一番洞天的。這大概就是二期課改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促進學生發(fā)展,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精神之所在吧!
【《核舟記》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核舟記》教學設計02-25
《核舟記》教學設計04-30
核舟記教學課件03-30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06-02
《核舟記》教學心得04-16
核舟記教學設計07-09
核舟記教學設計08-09
《核舟記》教學反思09-16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