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精選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隨筆(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yōu)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后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干什么?上課不許
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xiàn)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fā)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xiàn)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后,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松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獲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贊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2
作為一名新進小學數學老師,到校工作也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以下是我這一個月里對工作的感想。
說實話,一開始自己以為做一名小學老師是很容易的事情,每天陪著小孩子們玩玩,上上課把內容教教就可以了。工作了這一個月,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上上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把知識很好的講授給自己的學生。
上課之前的備課,雖然我也從沒落下過,但是在課上總能找到自己準備不到的地方,作為一名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講授的知識對我來說非常簡單,但是我覺得備課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備課,即使再簡單的內容我也要把它咀嚼透,用二年級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授課。
現(xiàn)在的教學講究教和學,怎樣教和讓學生怎樣學同樣重要。而且現(xiàn)在在小學都強調老師要少講,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課堂讓給學生,那么學生怎樣來學就很重要。在這方面我覺得我之前做的還不夠好,沒有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上,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怎樣去接受。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教師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十年八年之前或者更早以前,學生不聽課,老師可以用強制手段讓學生聽,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即便這樣學生聽了,孩子們的心思也沒在知識上。所以,當下在課堂上怎樣吸引孩子注意力,怎樣讓孩子的精神集中在老師身上也是一門學問。在我這一個月的上課中,經常遇到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忙別的,我就在想,要想讓學生聽你講的那么你講的要比他忙的或者他想的要更有趣,更能吸引他,孩子們才會把精力放到你身上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將是我以后工作中的一個目標,或者說是暫時的目標。
之前一段時間,我在工作上出現(xiàn)的問題各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前輩、同事也給我指出來了,那么我就要努力改正,轉變自己的授課方式,從小學生的角度去看課堂,去看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做的更像一名小學老師。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
現(xiàn)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chuàng)造成功條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xiàn),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yǎng)。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于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tǒng)性結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xiàn)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xiàn)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xiàn)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fā),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后,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后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里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xiàn)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并不等于學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里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yōu)樾袨椤W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么,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于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guī)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fā)后,再通過老師去啟發(fā)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xiàn)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并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了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4
數學作為開發(fā)人腦資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并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欲望,又能聯(lián)系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chuàng)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tǒng)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fā)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fā)”,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地世界是獨特地。教學伊始,有目地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地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地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地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地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地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這是一面國旗,它地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地意義。這里,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地“愉悅”氛圍,同時,美麗地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地熏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5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在現(xiàn)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好學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chuàng)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yǎng)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fā)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guī)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6
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么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ǘ├蒙钤蛶椭鷮W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心理特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于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于現(xiàn)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里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7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課很簡單,簡單的我只是讓學生們預習一下他們就基本會做了,只需要我再重復一遍加深印象,因此我的教學方式和課后的練習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知識僅僅是知識,小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我授課的過程是要幫助學生把這些知識串聯(lián)成為一個整體,并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很好的傳達給他們。課后的練習自然也很重要,數學習題的做題格式以及學生認真、細心的態(tài)度都需要在習題中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這里,我想要說說給小學生布置作業(yè)的一點看法。
聽多了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聲音,因此我也想著盡可能的給學生少布置作業(yè)。我給他們布置的作業(yè)就只有一道題,并且還不用抄題,只需要他們把計算過程和答案寫上就可以了。原本以為這樣做應當沒問題,學生們負擔輕了,做起功課來自然要認真一些。然而收上來的作業(yè)本卻出乎我的意料,字寫得歪歪扭扭姑且可以理解,計算過程很簡單也說的過去,但最基本的做題格式也都很少有人寫對。學生們或許以為我不讓他們抄題也就不用寫答案和單位了,只把一個算式擺在那里,而且還有很多是算錯的。盡管在讓他們做之前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提示,但二年級學生畢竟還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再怎么想象,也終究代表不了他們的現(xiàn)狀。依我看,我所布置的三次作業(yè)雖然不用花費多少功夫就能做完,但基本沒有用處,因為本課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我都沒有達成,這幾次的作業(yè)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對于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自然要嚴格控制,但并不是不要“負擔”,而只要不是“負擔過重”,適當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有利于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適應數學習題的常規(guī)模式,比如應用題要寫答案、要帶上單位等等。新教師往往會因噎廢食,聽慣了一種聲音,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是全盤避免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有深深的陷入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中去。在學生課業(yè)負擔多少的問題上,新教師常常犯錯并不鮮見。
其次,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否應當根據習題做的好壞分出一個等級來呢?我是指對作業(yè)做的好的同學得上一個“優(yōu)秀”或者“A”;對做的不好的同學打上一個大大的“X”?小學生自然喜歡多被老師鼓勵和表揚,得到“優(yōu)秀”的學生也自然很高興,但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應當是讓作業(yè)做的不好的學生也能得到表揚和鼓勵,因為在表揚和鼓勵之后他們的進步會更明顯。所以,作業(yè)后面時不時寫幾句鼓勵的話,畫上一個笑臉的符號,不失為一種有效地鼓勵措施。
最后,我想說的是,即便是布置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也很有學問,這也是一名新教師該用心思考的。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考察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這便是優(yōu)質作業(yè)所能達到的效果。而目前我的做法是,并不會對學生的作業(yè)做過多的思考,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布置作業(yè),這樣的結果便是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在做題,并沒有達到預定的練習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8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如何理解數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隱若現(xiàn)”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后再把它們應用到現(xiàn)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蕩秋千,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于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只滑梯,2個秋千,3只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梢,情境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yǎng),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lián)系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如在教學認識數時,開展了“天天和數交朋友”辨論會,有的學生慷慨陳辭:“早晨要看手表幾點起床;打電話要看電話號碼;進教室要看幾樓幾班……我們每天不和數打交道就不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實例,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實例,并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現(xiàn)象,采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些同學不理解5-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為什么5-0=5?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說有5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5個,5-0=5。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5元錢,我現(xiàn)在一點也沒用,還有5元錢,列式5-0=5……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確了不管5個蘋果,5元錢還是其他物品,只要減去0,就都是從5個東西里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去掉,所以5減0還是等于5。從而在這些生活實例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了數感。
三、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fā)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并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xiàn)。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fā)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fā)展。
1、構建活動平臺,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系,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信息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并且解讀。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信息后,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置,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學生對數學一般有枯燥無味、神秘難測之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開放活動時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認識厘米、米以后,我?guī)W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內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往后我又隨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墻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墻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后擇優(yōu)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四、“以人為本”,在估算中增強數感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新課標也指出估算相對于精確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實際應用,更是發(fā)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改變學生對估算的認識,創(chuàng)造性地活用教材,讓學生常估算,多交流,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如:“一本書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在估算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10×50=500,估計在500元左右!庇械膶W生認為:“10×52=520,不到520元。”有的學生可能說:“9×50=450,肯定比450元多。”對于這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并為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不斷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發(fā)展估算的意識和策略,從而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自主的意識,進而形成一種習慣,使學生在不斷地估算中發(fā)展自己的數感。
綜上所述,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沉淀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來。教師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創(chuàng)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yǎng)。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9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yōu)點是這樣分數出現(xiàn)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xiàn),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qū)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fā)現(xiàn)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0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后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干什么?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如果是高段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里。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整節(jié)課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jié)課上下來,真是腰酸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么難教呀。
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經過多次試驗,我覺得低年級的孩子喜歡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xiàn)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等,用來獎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F(xiàn)在我用大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fā)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xiàn)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后,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他們會很高興很高興的。這樣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松,教學效果又好。
一年級的孩子真可愛,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贊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1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fā)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睘榱诉M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么,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并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了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后,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么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于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愿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yè)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yè)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guī)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guī)范。對于作業(yè)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yè)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yè)。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2
一年級學生剛邁進小學大門不久,小學生活與幼兒園比較,學生環(huán)境變了,學習內容多了,學習負擔重了,使他們原來那種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他們感到失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為了能夠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主要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比如可以把有關的學習內容編成兒歌,盡可能地增加圖片內容,各種媒體的介入,課中間的游戲安排,動手操作、小紅花、小紅旗的獎勵等來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從而很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讓學生扮演測量員,測量出教室的長、寬;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讓學生來當售貨員,模仿超市工作情境,鞏固所學的知識,使之靈活運用,還有當小小郵遞員、小醫(yī)生等等,兒童在這些活動中,求知欲得到了滿足,更加樂意投入到新的學習情景中去,這樣,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活動的和諧,有利于兒童身心發(fā)展。
當然,興趣的引發(fā)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環(huán)境的感染,有教師語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猜謎等特感興趣,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這一課時,一開始就可以用謎語引入新課,教學時,老師可以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兒有一個謎語,想不想猜?”“謎面是……”,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小手,老師可以告訴他們“猜對了”,并夸獎說“真聰明”,然后讓學生猜猜這節(jié)數學課會學什么新知識,這樣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一個又一個的情境,能使兒童在優(yōu)化的情境中活動起來。這樣,學習成為兒童的主觀需求,主動地學習又帶來了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了探究知識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積極向上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和隨筆五篇12-28
小學教師教學論文隨筆08-26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06-30
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教學隨筆01-17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6-24
新小學教師教學隨筆反思12-27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隨筆07-14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隨筆12-28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課件09-12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