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的雜文隨筆
山水有清音
夏天來了,風(fēng)是熱的,空氣是滾燙的。
隨便動一動便要出汗,懶得出門。
心情也比以前急躁了些。
雪糕,冰凍汽水,冰箱里的西瓜、桃子、櫻桃就登場了。
再來一根清脆的黃瓜,蘸點兒白糖,入口清甜。
這時候就不必刷微博,看八卦,瀏覽微信朋友圈。
比如看一部電影。
電影要符合此刻的心境。
你可以看《小森林》。
電影是清新治愈的。
滿足你關(guān)于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幻想。
浮躁的心靈也平靜了。
影片從開頭就給你降溫。
花開,飛鳥,滿山氤氳的青綠,把你帶到幽深寧靜的境地。
一股淡淡的,緩緩的,平靜的氛圍開始圍繞著你。
一股山風(fēng)向你吹來。
女主人公市子,在氤氳朦朧的山間霧氣的小道中獨自騎行,順勢而下,回到小森,影片開始了。
小森青山連綿,云霧繚繞,和諧寧靜。
小森中的人都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沒有大城市的喧囂,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是一種古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模式。
她自己在田間插秧種稻,在稻田除草,田間空氣清新濕潤,蛙鳴陣陣,但潮濕悶熱的空氣,也常生有惹人厭的'蚊蟲。
《小森林》和《舌尖上的中國》一樣,也在做菜,小森的方式是平淡的,緩慢的。每道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她自己拌面粉,放酵母,劈叉,生火,烘烤面包
她自釀酸米酒,存放在冰箱,從稻田回來時暢飲,涼透心底。
她把自然饋贈又被人們常忽略的食材充分利用來獲得美食。她用胡頹子樹的果子自制果醬,用鍋巴就著果醬下咽,吃著鮮美可口。
她的菜園里面有胡蘿卜,芹菜,香辛,生姜等食材,她用這些自制醬油。
她吃用冷水冰鎮(zhèn)西紅柿和黃瓜,用番茄做番茄罐頭.
地里種著各式各樣的青菜,有吃起來咔擦咔擦響的水菜,蓮花座的塔菜,胭脂豆,小松菜等。
她炒菠菜,燉胡蘿卜……繼承了從媽媽那來的手藝。
里面還有一個愛情故事。
這是夏秋篇。
還有冬春篇。
住在繁華都市的人常說,有機會一定要去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生活。找一處有院落的所在,搖著蒲扇,聽蟬鳴蟲聲,喝茶,吃冰鎮(zhèn)西瓜,晚上看月亮,看劃過的流星……
“山水有清音”,當(dāng)為世俗生活所羈絆,人們都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自然。
自然寧靜和諧,自由純粹,人們在物我融合中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超脫,回到那個最初的混沌的地方,保持真正的自我。
當(dāng)“世與我而相違”,陶淵明辭彭澤縣令,與世俗徹底劃清界限,投身于田園,尋求人性的復(fù)歸。
蘇軾被貶到黃州,一度窮困潦倒,他把目光投向山間清風(fēng),江上明月,寫出千古絕唱《赤壁賦》,《念奴嬌》。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當(dāng)生存都成了問題,極其窮困的時候,還有醉心自然的心思嗎?
恐怕不會有。不過那都是過去的封建時代的事了,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嘛。
沈從文寫《邊城》,描繪了一個自然和諧,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湘西世界,在人與自然的契合中散發(fā)出濃郁的詩意。
汪曾祺寫《受戒》,同樣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而又不虛空的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世界。小縣城里的故事,純凈,溫和。
程虹在《低吟的荒野》譯序中說“奧爾森通過親身的經(jīng)歷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荒野的需求,除非我們精心呵護好那些充實和滋潤人類心靈的地方,否則,我們就會毀掉我們的文化及我們自身!
王小波在《萬壽寺》結(jié)尾寫:“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
【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的雜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他雜文隨筆07-04
他的雜文隨筆12-18
無事此靜坐雜文隨筆12-11
此愛綿綿-雜文隨筆04-20
秋天的詩意雜文隨筆07-04
他的黑夜雜文隨筆07-03
他的城雜文隨筆12-21
他和她雜文隨筆12-20
他與她雜文隨筆12-16